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曾庆明先生,英国高云地利窝域郡华联会名誉会长、英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名誉会长、英国崇正总会名誉会长、新界华侨联会永远荣誉顾问、坑口区马遊塘村村代表、坑口区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旅港曾氏宗亲会永远名誉会长、第三届西贡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任新界乡议局(第三十三届)特别议员、获颁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嘉许状,並服务於中国星火基金会、民建联。
古语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概述了有“道”之人,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得到各界善意的邀请。曾庆明先生便是一位屡次被公益社团和服务机构诚邀的有“道”之人。他一边笑言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边又尽心尽责、为广大居民爭取利益。
通过社会工作,曾庆明先生明白均衡社会各方面,加强民间与政府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难处,难以统筹兼顾。意味着服务者需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出发,辅以不同的方法。因此,在服务中,他不仅如此做,也如是提倡。
亲力亲为的服务
1993年,曾庆明先生响应香港新界乡议局“留港建港、繁荣香港”的号召,回流香江,再次踏足故土,退休前曾在英伦工作的他,以稳重包容的心态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香港优惠宽鬆的政策和环境,吸引了很多在国外定居的人回来,美国、加拿大……不断有人被吸引回来。”对比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几百万的费用才能定居,香港的定居政策无疑具有更大的魅力。至回归时期,移民数量更多,带给香港新一轮蓬勃的生气。即使今日回忆,曾庆明先生的兴奋之情不减当年:“我觉得香港的政策特别优惠,纳税比英国便宜百分之三十,即使二十年後都,类似的条件还是很有优势。”
回港之後,曾庆明先生先後担任新界华侨联会永远荣誉顾问、坑口区马遊塘村村代表、坑口区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旅港曾氏宗亲会永远名誉会长、第三届西贡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等社会职务,为众多居民服务。日常,他接到居民不同的要求,並向政府反映,藉此改善民生。
由於居民意见繁多、但政府接纳的次数有限,曾庆明先生常要传达双方信息、调解双方权益,忙碌程度不难想象,也与其原本打算回港清修、颐养天年的计划背道而驰:“工作几十年,原本想让自己清閒一下,可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民政事务处有人建议我着手帮忙当时有四十万人口的将军澳开始,我能帮上忙就不会袖手旁观。”
儘管与自己原定计划相距甚远,不过当村代表管理村事务、加入交通运输委员会为地区服务,让曾庆明先生找到另一种充实的快乐。当初,是香港理想的环境能把自己吸引过来,所以今日他也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将香港建设得更加美好。
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诚邀曾庆明先生加入,不难看出,他是有“道”之人:作为新界华侨联会创会人之一,其在大浦为该会设置会所,並经常参加会务活动。因为年轻时参与了英国皇家陆军队的磨练、以及当过标枪等运动员的经历,他成为第三届西贡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还将嘉许状颁授予他,可见其贡献突出。
相互体谅的希冀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马遊塘村由位於香港九龙东边的山坳之地已经发展成一处基础设施完善、居民聚集生活的市镇。民众的需求,也不能只停留在以前的层面、而是随时间的发展有所改变。曾庆明先生是村代表之一,既欣喜於当地的发展,也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而辛勤付出。
“我们尽量帮助居民,能做的事不会拖延。”如听到街道路面、路灯出现损坏等投诉,曾庆明先生他们会将情况反映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哪里有不足我们都会上报,我们一定向政府爭取。”
民众的声音,是反应社会民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此起彼伏的要求也是众口难调,同时处理容易顾此失彼。社会民众的要求的确需要妥善处理,但政府部门的难处也希望得到体会,实现这种两全其美的目的,是历来社会工作者感到棘手的难题之一,也是曾庆明先生的愿望之一。
“我们把为居民爭取福利的目标摆在工作第一位,都是尽自己所能为民众爭取利益。但其中也会衡量政府的做法。”毕竟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分配给不同地区的服务名额有限,难以满足每天发生的民生需求,所以曾庆明先生更愿意成为传递双方信息、调节两者矛盾,连接政府和民众的纽带。虽然一年中,他们把民众投诉上报给有关部门的机会並不少,但次数始终是有限的,因此从众说纷纭的民声中选取理智有益的建议上报、减少拨款浪费的工作並不轻鬆。曾庆明先生似乎是维持平衡的天平,而天平的两端,是当地橡胶道路、医院等公共设施不断得到修缮、维护,以及有关部门繁重的工作得到舒缓。
对於社会发展,曾庆明先生保持着乐观的看法,当年他从英国回来,看到香港西九区公共设施基本完善,近乎自己曾经居住的西方国家,因而对故乡的发展信心十足。日後他全心全意投入服务工作,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把香港变得更好。虽然城市硬件趋於完善,但市民的不满和投诉,有关部门的搁置、有时甚至超过五年才能实现的计划等接踵而来的问题,让曾庆明先生意识到服务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服务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不过谦虚的国人是一笑置之,就如曾庆明先生说:“无论是服务的工作者还是服务的对象,最重要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麽,自己做过什麽事情。”曾经,他也因一些並不理智的投诉忙得焦头烂额,也曾见过一些工程浪费资源但收效甚微,卻没有减少他的服务热情:“有建议就一定要提出,但考虑是否得当就要慎重考虑,我们希望的不是片面的形式,而是当地700万人的受惠!”
关心未来的教育
曾庆明先生还把自己服务的热心与关怀,通过中国星火基金会送往内地,中国星火基金会创立於1996年1月,並於2000年1月在香港註册转为慈善机构。旨在香港和海内外筹集资金,协助祖国贫困地区“匡贫兴学”,发展经济。为基金会工作,表现曾庆明先生对年青一代教育与发展的重视。
“基金会为穷苦地区盖了百多所学校,让内地的教育条件不断得到补充和改善。”更早的时候,侨居英伦的他,就开始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如此多年为教育所作的贡献,不知令多少渴望进入学堂学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一代梦想成真。
受资助的学生也发愤图强,有几个还是正在攻读广州的重点大学,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曾庆明先生和一众好友又是新的一次资金筹集,又是一次尽己所能的贡献,帮助这些贫困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为他们美好的未来做好準备。
出生於抗日战爭爆发时期,曾庆明先生对比自己的童年,他希望今日的年轻人能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以前只能滚铁环、打玻珠,现在的年轻人都能用电脑、手机,跟我们那个年代完全不一样。”看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心已是欣慰,曾庆明先生又结合实际情况,给年轻人提出建议:“我觉得年轻人不要太过偏激,如果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是成长的一种进步。现在年轻人是知识分子,更应该学会看清形势。”
对於家中的二女一子,曾庆明先生也是用心教育,他表示自己尽心培养子女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虽然过程漫长,但成果卻能令自己自豪。在英国生活时,他就坚持让子女到学费较贵,但能学习得更好的私立学校学习。
跟父亲一样,曾庆明先生的一个女儿作为一名英国教师,也为教育年轻一代而贡献着。她跟父亲探讨教育的观念,引申到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思考,也更增加了曾庆明先生对祖国的信心:“这里福利逐步改善,虽然还比不上发达国家,卻有另一种希望,像内地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坐公车就是一个进步,社会就是这样越来越好。”
曾庆明先生,英国高云地利窝域郡华联会名誉会长、英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名誉会长、英国崇正总会名誉会长、新界华侨联会永远荣誉顾问、坑口区马遊塘村村代表、坑口区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旅港曾氏宗亲会永远名誉会长、第三届西贡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任新界乡议局(第三十三届)特别议员、获颁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嘉许状,並服务於中国星火基金会、民建联。
古语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概述了有“道”之人,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得到各界善意的邀请。曾庆明先生便是一位屡次被公益社团和服务机构诚邀的有“道”之人。他一边笑言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边又尽心尽责、为广大居民爭取利益。
通过社会工作,曾庆明先生明白均衡社会各方面,加强民间与政府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部门还是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难处,难以统筹兼顾。意味着服务者需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出发,辅以不同的方法。因此,在服务中,他不仅如此做,也如是提倡。
亲力亲为的服务
1993年,曾庆明先生响应香港新界乡议局“留港建港、繁荣香港”的号召,回流香江,再次踏足故土,退休前曾在英伦工作的他,以稳重包容的心态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香港优惠宽鬆的政策和环境,吸引了很多在国外定居的人回来,美国、加拿大……不断有人被吸引回来。”对比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几百万的费用才能定居,香港的定居政策无疑具有更大的魅力。至回归时期,移民数量更多,带给香港新一轮蓬勃的生气。即使今日回忆,曾庆明先生的兴奋之情不减当年:“我觉得香港的政策特别优惠,纳税比英国便宜百分之三十,即使二十年後都,类似的条件还是很有优势。”
回港之後,曾庆明先生先後担任新界华侨联会永远荣誉顾问、坑口区马遊塘村村代表、坑口区乡事委员会执行委员、旅港曾氏宗亲会永远名誉会长、第三届西贡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等社会职务,为众多居民服务。日常,他接到居民不同的要求,並向政府反映,藉此改善民生。
由於居民意见繁多、但政府接纳的次数有限,曾庆明先生常要传达双方信息、调解双方权益,忙碌程度不难想象,也与其原本打算回港清修、颐养天年的计划背道而驰:“工作几十年,原本想让自己清閒一下,可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民政事务处有人建议我着手帮忙当时有四十万人口的将军澳开始,我能帮上忙就不会袖手旁观。”
儘管与自己原定计划相距甚远,不过当村代表管理村事务、加入交通运输委员会为地区服务,让曾庆明先生找到另一种充实的快乐。当初,是香港理想的环境能把自己吸引过来,所以今日他也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将香港建设得更加美好。
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诚邀曾庆明先生加入,不难看出,他是有“道”之人:作为新界华侨联会创会人之一,其在大浦为该会设置会所,並经常参加会务活动。因为年轻时参与了英国皇家陆军队的磨练、以及当过标枪等运动员的经历,他成为第三届西贡区消防安全大使名誉会长。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还将嘉许状颁授予他,可见其贡献突出。
相互体谅的希冀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马遊塘村由位於香港九龙东边的山坳之地已经发展成一处基础设施完善、居民聚集生活的市镇。民众的需求,也不能只停留在以前的层面、而是随时间的发展有所改变。曾庆明先生是村代表之一,既欣喜於当地的发展,也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而辛勤付出。
“我们尽量帮助居民,能做的事不会拖延。”如听到街道路面、路灯出现损坏等投诉,曾庆明先生他们会将情况反映到政府的相关部门:“哪里有不足我们都会上报,我们一定向政府爭取。”
民众的声音,是反应社会民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此起彼伏的要求也是众口难调,同时处理容易顾此失彼。社会民众的要求的确需要妥善处理,但政府部门的难处也希望得到体会,实现这种两全其美的目的,是历来社会工作者感到棘手的难题之一,也是曾庆明先生的愿望之一。
“我们把为居民爭取福利的目标摆在工作第一位,都是尽自己所能为民众爭取利益。但其中也会衡量政府的做法。”毕竟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分配给不同地区的服务名额有限,难以满足每天发生的民生需求,所以曾庆明先生更愿意成为传递双方信息、调节两者矛盾,连接政府和民众的纽带。虽然一年中,他们把民众投诉上报给有关部门的机会並不少,但次数始终是有限的,因此从众说纷纭的民声中选取理智有益的建议上报、减少拨款浪费的工作並不轻鬆。曾庆明先生似乎是维持平衡的天平,而天平的两端,是当地橡胶道路、医院等公共设施不断得到修缮、维护,以及有关部门繁重的工作得到舒缓。
对於社会发展,曾庆明先生保持着乐观的看法,当年他从英国回来,看到香港西九区公共设施基本完善,近乎自己曾经居住的西方国家,因而对故乡的发展信心十足。日後他全心全意投入服务工作,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把香港变得更好。虽然城市硬件趋於完善,但市民的不满和投诉,有关部门的搁置、有时甚至超过五年才能实现的计划等接踵而来的问题,让曾庆明先生意识到服务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服务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不过谦虚的国人是一笑置之,就如曾庆明先生说:“无论是服务的工作者还是服务的对象,最重要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麽,自己做过什麽事情。”曾经,他也因一些並不理智的投诉忙得焦头烂额,也曾见过一些工程浪费资源但收效甚微,卻没有减少他的服务热情:“有建议就一定要提出,但考虑是否得当就要慎重考虑,我们希望的不是片面的形式,而是当地700万人的受惠!”
关心未来的教育
曾庆明先生还把自己服务的热心与关怀,通过中国星火基金会送往内地,中国星火基金会创立於1996年1月,並於2000年1月在香港註册转为慈善机构。旨在香港和海内外筹集资金,协助祖国贫困地区“匡贫兴学”,发展经济。为基金会工作,表现曾庆明先生对年青一代教育与发展的重视。
“基金会为穷苦地区盖了百多所学校,让内地的教育条件不断得到补充和改善。”更早的时候,侨居英伦的他,就开始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如此多年为教育所作的贡献,不知令多少渴望进入学堂学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一代梦想成真。
受资助的学生也发愤图强,有几个还是正在攻读广州的重点大学,为了让他们安心学习,曾庆明先生和一众好友又是新的一次资金筹集,又是一次尽己所能的贡献,帮助这些贫困学子完成大学学业、为他们美好的未来做好準备。
出生於抗日战爭爆发时期,曾庆明先生对比自己的童年,他希望今日的年轻人能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以前只能滚铁环、打玻珠,现在的年轻人都能用电脑、手机,跟我们那个年代完全不一样。”看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心已是欣慰,曾庆明先生又结合实际情况,给年轻人提出建议:“我觉得年轻人不要太过偏激,如果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是成长的一种进步。现在年轻人是知识分子,更应该学会看清形势。”
对於家中的二女一子,曾庆明先生也是用心教育,他表示自己尽心培养子女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虽然过程漫长,但成果卻能令自己自豪。在英国生活时,他就坚持让子女到学费较贵,但能学习得更好的私立学校学习。
跟父亲一样,曾庆明先生的一个女儿作为一名英国教师,也为教育年轻一代而贡献着。她跟父亲探讨教育的观念,引申到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思考,也更增加了曾庆明先生对祖国的信心:“这里福利逐步改善,虽然还比不上发达国家,卻有另一种希望,像内地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坐公车就是一个进步,社会就是这样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