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当前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但纵观现阶段实际发展现状,发现仍存在较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有效教学及其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高职院校 计算机课程 企业岗位 弹性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49-0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和生产带来了极大改变,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此情况下,国家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课程,但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却并不乐观。新时期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成为了各大高职院校需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机能力薄弱的问题十分常见,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考核成绩、理论知识等与实际应用能力不成正比;待学生真正走入工作岗位后,才发觉在学校所学知识很难自如的应用于工作实践中,产生严重的脱节问题[1]。
其次,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且相比于其他学科也较为枯燥,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低下的问题尤为普遍,在遇到困难时经常选择逃避而并非直面,如此直接导致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最后,在教师方面,目前,教师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常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且教师自身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也存在欠缺,很难将教材上复杂难懂的内容用生动、直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如此也增加了其理解难度,课堂教学质量较差。
2.有效教学及其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现
2.1有效教学
即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换言之,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关键性指标。所谓教学无效益,并非教师的讲解不够认真,而是学生是否有认真学习,即若学生根本不想得到收获,则即便教师再努力也于事无补。若学生在经过了认真、艰苦的学习之后仍一无所获,则同样可被定义为“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学习具有适当难度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获得激励和启发,为学生预留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2.2有效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现
2.2.1活化教学
即对学习和教学方法进行预设,但应禁止恪守不变。随着课堂教学流程的不断推进,应学会灵活应变。在此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们所散发出来的生命气息,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方式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此时便要求教师做到实时调控、明察课堂,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2]。
2.2.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
高职院校的学生,其专业基础知识大多较为薄弱,对课程的兴趣程度较低。而计算机属于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应提升其技术应用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岗位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材,很多内容均脱离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专业性较强,若不进行侧重删减,便会直接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删减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合适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2.2.3弹性任务设置
高职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能力以及專业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教师忽视这种差异,采取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则势必会对整体的教学的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便可从这种差异性入手,设置弹性任务,即针对不同学习层次以及不同的学习兴趣等,为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实践中激发其发散性思维。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操作方式,例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程中,可让学生尝试文件共享、研究工作组环境和域环境下的不同操作等等。再例如,用户在进行资源访问的过程中登录信息的变换,在完成文件权限知识讲解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关于权限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商议。通过该教学模式,不仅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加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为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现,更加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认真严肃的看待该问题,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教学模式,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原渊.“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分析——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12:64+66.
[2]吴华芹,柳静.“互联网+”平台下的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2:140-141.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高职院校 计算机课程 企业岗位 弹性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49-02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和生产带来了极大改变,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此情况下,国家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计算机课程,但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却并不乐观。新时期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成为了各大高职院校需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机能力薄弱的问题十分常见,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考核成绩、理论知识等与实际应用能力不成正比;待学生真正走入工作岗位后,才发觉在学校所学知识很难自如的应用于工作实践中,产生严重的脱节问题[1]。
其次,计算机课程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且相比于其他学科也较为枯燥,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低下的问题尤为普遍,在遇到困难时经常选择逃避而并非直面,如此直接导致学习效果差的问题。
最后,在教师方面,目前,教师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常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且教师自身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也存在欠缺,很难将教材上复杂难懂的内容用生动、直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如此也增加了其理解难度,课堂教学质量较差。
2.有效教学及其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现
2.1有效教学
即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和进步。换言之,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关键性指标。所谓教学无效益,并非教师的讲解不够认真,而是学生是否有认真学习,即若学生根本不想得到收获,则即便教师再努力也于事无补。若学生在经过了认真、艰苦的学习之后仍一无所获,则同样可被定义为“无效教学”。
有效教学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学习具有适当难度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获得激励和启发,为学生预留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2.2有效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现
2.2.1活化教学
即对学习和教学方法进行预设,但应禁止恪守不变。随着课堂教学流程的不断推进,应学会灵活应变。在此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们所散发出来的生命气息,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方式的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此时便要求教师做到实时调控、明察课堂,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2]。
2.2.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
高职院校的学生,其专业基础知识大多较为薄弱,对课程的兴趣程度较低。而计算机属于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应提升其技术应用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岗位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材,很多内容均脱离用人单位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专业性较强,若不进行侧重删减,便会直接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删减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合适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2.2.3弹性任务设置
高职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能力以及專业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教师忽视这种差异,采取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则势必会对整体的教学的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便可从这种差异性入手,设置弹性任务,即针对不同学习层次以及不同的学习兴趣等,为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在实践中激发其发散性思维。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勇于尝试新的操作方式,例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程中,可让学生尝试文件共享、研究工作组环境和域环境下的不同操作等等。再例如,用户在进行资源访问的过程中登录信息的变换,在完成文件权限知识讲解后,为学生设置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关于权限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商议。通过该教学模式,不仅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加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为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现,更加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认真严肃的看待该问题,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教学模式,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原渊.“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分析——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12:64+66.
[2]吴华芹,柳静.“互联网+”平台下的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