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给小说抹上一层“天青色”

来源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青色等烟雨》是我写的第一个中篇小说。不知为什么,我写一篇小说之前,总想在文字间寻找一抹可以确立基调的颜色,这就像有些诗人写诗之前要给自己的诗定一下音调。当我在开头部分写下“一层淡青色的云雾正若隐若现地笼罩下来”这样的句子时,还不能确定它就是我所期待的那种“颜色”。
  酝酿这部小说之前,我刚参与了一部微电影的拍摄工作,我是编剧,却基本出于某种工作需要而被“编剧”,内容乏善可陈,甚至有歌功颂德之嫌,拍成之后却出乎意料地得了几个小奖。我目睹拍摄微电影的整个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决定写一个与微电影拍摄题材有关的小说。
  《天青色等烟雨》的确带点荒诞色彩:电影学院即将毕业的张恬荔在白莽莽工作室实习期间,忽然接到了老板李莽交托的任务:马上动身去拍一个微电影,让她当场记。这是项棘手的任务,因为拍摄内容是一场为活人举办的葬礼。这个“活人”,就是网名叫“青花瓷”的周青瓷。简言之,她要先给自己办一场别出心裁的葬礼,然后去儿童福利院领养一个早已物色好的孩子。这叫“死而后生”。这样的女人一定是有故事的。天真未凿的张恬荔就想通过摄像镜头,挖掘女人背后的故事。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也卷入了这个故事,之后发生的一切,竟都是用心良苦的周青瓷为张恬荔设计的一个巨大陷阱。这就像一首诗中所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写这篇小说,最难的不是设置故事悬念,而是布置一种烟雨将至、仿佛有什么事要发生而一切尚在朦胧惝恍中的氛围。我写第一稿时,只有情节的推动,一味强调所谓的“故事性”,自己读了一遍,不甚满意,总想添点什么,却又怕画蛇添足。于是,停下来,放了一阵子。那时候,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奥康纳的小说。我读了几篇,发现奥康纳那些被归类到“哥特式小说”的作品里面,氤氲着一种无以名之的神秘感,它像一阵烟雨那样在我脑子里弥漫开来。有一天,我走到电脑前,打开小说草稿,给它抹上了一层“天青色”。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北京高等教育在“十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得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性大大增加,高校间的可替代性日益提高。由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拓展和深化人才培养途径,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作用和贡献力,成为摆在北京高校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近年来,首都师范大
海口有一处,名东湖,曾为鬼市,子时开市,辰时散市,做花梨交易。后政府允许花梨板材家具交易,鬼市消退。逢周六周日,有痴迷发财者,扛着越南花梨非洲花梨巴西花梨,赌咒发誓死称是海南花梨,要价堪比黄金。我也浪迹其中,不为淘木,只为猎奇,观世间百态,看各色嘴脸。久之,萌发写篇花梨小说,拜访藏家,读相关书籍,五年之后动笔,自觉不是外行,草就此文。  人赏花梨,花梨映人,木分花梨紫檀,人分三六九等。在常态的利益
这是我早就想写的一个小说,大约是在七八年前,于《南方周末》看到一则几百字的家庭遭际,当时便情动于衷,我没有抄录,而是将这则非虚构的故事记在了脑子里。与其说是那个动乱时代的一位普通青年的不幸际遇打动了我,不如说是事过境迁之后,他那位一心一意要做很多石膏像的父亲打动了我。除了精神错乱与天性横逆者,天下的父亲没有不为自己儿女之不幸伤怀的,况且,又不幸得那么没有道理!  写此小说的时候,想起了我英年早逝的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1.010  G20杭州峰会彰显中国智慧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国于2016年9月4—5日在杭州主办G20峰会,倡议世界各国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中国提出创新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和倡议,引领与会国家和集团达成诸多共识,共签署28份
曲卓木乡是错那县北部重要的旅行目的地,这里不仅有著名的沙棘林和温泉群,每年藏历四月,还会举办为期五天的“洞嘎文官(夏忠)传统弓响箭文化节”,成为错那县北部独具特色的一道人文风景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年古沙棘林  从错那县城到曲卓木乡镇府所在地62公里,柏油路面,只需车行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在即将接近乡镇府的狭长山谷里,一路不停有沙棘树闪现。对于曲卓木而言,这些沙棘是其最吸引外地游客的“
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青藏高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对于地球科学家们来说,青藏高原却是一片“年轻”的热土。30年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始终与他的科学生命紧紧捆绑在一起——他就是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   王成善1977年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如今,他已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
编辑老师:  自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都遭受着这场大流疫的困扰,国家间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等几乎所有活动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越南有句谚语:“乱世心乱必难平,乱世心安自然安。”作为一名在华留学生,我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了中国抗击疫情的专业认真态度和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善意和诚意、爱护和帮助。通过阅读贵刊刊发的有关解读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
一、问题的提出    世纪之交前后,为了提升各自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其中亚洲临近国家如日本的“21世纪COE计划”(Center of Excellence)、韩国的“BK21计划”(Brain Korea 21 Project)的教育改革方案已为中国大陆学界所熟知。与此同时,我国台湾地区于2002年开始推行“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并颁布了该计划的“推动重点”绩效评估指
从2015年起便陆续迎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百年纪念热潮,一个世纪前,由一代文人学士引领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推动着中国迈入现代化进程。民国六年至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活跃、文化灿烂的局面。继承了传统“士”担当精神的一代民国清流在风云激荡的时局中扮演着先锋角色,共同擎起中国文化的苍穹。翻开著名编辑家、作家、原《当代》副主编汪兆骞先生这部心血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五大合作领域之一,民心相通是“关键基础”,正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增长点和新亮点。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研究和传播交流中心。北京市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服务北京高质量发展,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