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无缺的作品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在写作上表现出让人难以置信的认真。这种认真到了什么地步呢?除了写作开端时的苦思冥想,甚至在作品已经发表或者出版后,菲茨杰拉德还会對其进行持续修改、校订。《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获得业界的极高评价,但是,菲茨杰拉德自己手里的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上,他添加的修改和注释,从开篇一直延续到结尾,密密麻麻,少有间断。
  其实,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作品,值得我们尊敬的是那些为追求完美而竭尽全力的人。
  (摘自《青年文摘》)
其他文献
《直播港澳台》节目组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出版  G20峰会之后,新一轮国际外交博弈启动,大国关系面临重构期,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将怎么挑战全球格局?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博弈并没有停止,或明或暗的争斗还在继续。我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将如何构建完成?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栏目邀请30多位全球知名专家学者、政要、外交官,从“中国之路”“日本观察”“聚焦美国”“俄罗斯
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10岁时住进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齏划粥”的故事。
仅仅两三年前,人工智能(AI)似乎还是最狭窄的领域,其最先进形式“深度学习”源于3所北美大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中国已完成自我定位,在该领域成为头号快速追赶者。在应用机器学习方面,中国忙于培养一支大规模的新员工队伍。另外,终极的竞爭优势将不在于拥有最佳算法,而在于能够获得最佳数据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显然,中国的庞大市场占尽优势。(英国《金融时报》)
1978年是中国改革元年,该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我还是中学生,不完全理解这一转移有何深意;更想不到日后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于今回首,改革40年沧海桑田,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要不是身在其中,恐怕不容易明白炎黄子孙何以创造今天这样的奇迹。  说中国经济是奇迹绝非夸张。要知道,1976年“文革”结束时国民经济已滑到崩溃边缘。1978年改革开放,百废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强廉政建设,多地推行“禁酒令”,有效遏制了公款消费、提高了办公效率,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高度赞誉。  其实,“禁酒令”进入历史舞台时间久矣,是最古老的法令之一。不同的是我国目前的“禁酒令”一般只针对公职人员,目的在于遏制公款消费、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造福群众,而古代“禁酒令”的出发点则因时因事而异:或为防止沉湎安乐,或为节约粮食,或为增加财政收入,或为避免酒后失德……在某些朝代,“禁
曾经的“普世价值”代言人,不再把“普世价值”挂在嘴边了;曾经的自由贸易代言人,不再把自由贸易挂在嘴边了;曾经的气候变化代言者,甚至退出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情形。德国总理默克尔暗示大西洋两岸的分歧深化,表示欧洲不再能够“完全依靠别人”,而需要“为我们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一句话,西方的衰落、西方的没落、西方的堕落,开启五百年来未有之变局。  西方只是地方性概念,不过由于率
无论中外,政要中喜爱读书者都为数不少。读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而领导人看的书往往隐含一些特殊信息,因此吸引外界窥探和研究。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大国,又是新兴崛起国家的代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也由此成为难以回避的话题。那么,有哪些外国政要爱读“中国书”,他们都读什么“中国书”?  美国:总统“中国书单”有真有假  “奥巴马也是他的书迷!”德国《明镜》周刊去年12月18日稱,
话说日本有一位著名的演员叫树木希林,在她去世之前接受了一次采访, 记者问她:“你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忠告?”树木希林说:“请不要问我这么难的问题。如果我是年轻人,老年人说什么我都不会听的。”  这个回答本身对不对,见仁见智。但是这个答案给我的触动是啥?是我们得有勇气突破问题本身。我们这代人是被考试训练出来的,面对任何问题,最本能的反应都是,不论对不对,我们先答一个再说,多少得点分。  但問题在于,
2016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的一年。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持续转换,完成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并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就涉及如何评价2015年宏观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刚刚审
从甲地步行到乙地有两条路,一条需要一小时,另一条只需半小时。一条途经繁华闹市,一條途经安静山林,沿路车少人少,草木丰茂。从地图上看,两条路的距离相差无几,为何所费时间却相差一倍?无非是一条路人流拥挤诱惑太多,另一条路人少心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