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外交中亮出英姿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九届亚洲安全大会上,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上将代表我方重申了我国首倡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阐释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三个战略安全目标,提出了构建新型安全伙伴关系的五点主张,并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明了中美军事交流出现障碍的原因与责任,成为大会的一个亮点。而就在几年前,亚洲安全大会还一直是“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盛会,是妖魔化中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策源地。今昔的这种转变正是我国军事外交逐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军事外交”格局迈进,更着力表达中国、赢得理解、凝聚认同、树立威望的成果缩影。
  
  树立军事威望的重要平台
  
  军事威望是指一国军事价值观与军事力量等成果的总和向他国投射而获得的一种理想的国际形象。实力是威望的题中之意,形象是威望的构成内核。军事威望是国家硬权力的延伸,并越来越成为权力本身:它能够强化一国军事身份与权利的国际合法性,形成威慑和赢得认同;它超越军事实力本身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武器”,可作为国家直接依靠、动用的资源,能够创造、维持和增进国家的对外影响力,有效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军事外交对于树立国家军事威望,主要是通过“战略沟通”和“受众体验”来实现的。“战略沟通”主要是指通过军事领导人会晤、安全战略磋商、军事团体互访等形式,传递一国的安全和军事主张,表明自身立场与关切,是发出声音、消弭误解的直接方式。“受众体验”主要是指通过涉外军事活动,如联合军演、国际维和、海外救援、军事培训等与受众的事务性接触使受众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国的军事理念与魅力。军事外交的这种塑造形象、赢取认同、树立威望的功能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传播行为。
  
  加大安全理念传播
  与安全制度供给
  
  我国的军事外交要注重在不同场合和时机加大我方安全理念传播与国际安全制度供给,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和谐理念,在为世界贡献安全制度的过程中树立威望。
  一方面,要努力宣扬我军“向仁”、“重义”的优良武德。要最大程度地将我军“仁义之师”的理念宣扬出去、体现出来。观念决定行为,受众理解了我军的这种武德观,便能对我军的行为体系进行正面的解读和预判。另一方面,在国际安全制度上,我军要努力实现由“重参与”到“重设计”的转变。国际制度是国家威望的显示平台,是国家构建威望的工具,我们要着力以一种军事大国的身份为世界贡献更多具有普世价值的安全制度成果,掌握制定、倡导国际安全机制规范、准则的话语权。如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我们近年来首倡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安全制度垄断下形成的“安全困境”的一味良好“解药”,已经赢得最广泛的安全价值认同,极大地提升了我军的国际威望。
  
  强化“体验式”渗透功能
  
  “十分宣传,不如一分体验”。“体验式”形象渗透是指通过各种活动使受众在一段时间内与某个客体对象直接接触,使之能够用心感悟并有所收获的行为。“体验式”形象渗透可以使外来文化个体在亲身经历中对客体“以心悟之”、“以身体之”。“体验式”形象渗透对业已形成的负面形象的解构与消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对国际舆论市场针对我军的歪曲化和妖魔化描述,我们不能简单地陷于你出题、我作答的低级应付泥潭。在用话语说明自己的同时,我们还应利用军事外交的平台让目标受众亲身体验、感知一下我军的真实魅力。
  在军事外交的过程中,我军要善于设置体验活动议题,如更多创造与受众“并肩作战”的机会等,通过与受众密切接触,深度交流表达我军的理念,展示我军素质;通过在合作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使受众以“可触摸”的亲身经历真正感知我军的魅力。这些受到积极影响的受众又会以二级传播的方式向周围的人群辐射,进而形成舆论的“滚雪球效应”,增长我军的国际威望。新世纪以来,我军先后与外军举行了近20余次联合军事演习,多次邀请外军观摩演习;我海军舰艇30余次走出国门,邀请出访国官员、公众登舰开展各种交流活动;我军每年由28个外训单位培训外国军官数千人次,这些外国军官通过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切身感受到了我军的理念、实力和热情,一些人已经成长为国家的高级官员,成为了塑造我军积极形象的铁杆舆论领袖;我海军赴亚丁湾护航行动、赴海地震后救援等行动都在我军形象塑造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外国公众亲身感到了中国军人的时代英姿和世界担当。
  
  扩大并宣扬全球安全治理成果
  
  “世界贡献”与“特殊责任”是现代国家威望的重要源泉。作为“和平发展的中国”,我军在不断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向世界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物品,以国际主义情怀,做出更多与大国相匹配的世界贡献,并突显我军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所负有的特殊责任,即扩大并宣扬我军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当大国尽到了超出一般国家利益与责任范围之外的国际义务时,国际威望会有较大跃升。这启示我们的军事外交应当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在适当的时机、议题上,以恰当的方式突出发挥我军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和成果,并积极宣介,以倍增我军的国际威望。
  长期以来,我军积极地承担起了联合国授权的安全和人道主义使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已向5个联合国特派团派出维和人员9000多人次,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兰·勒罗伊就此专门积极地评价道:“中国维和人员为促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快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又如近来,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中,我海军派出的护航舰队已经先后为上千艘国内外船舶护航,并成功解救出12艘遭海盗劫持的外国船舶,这些都是塑造我军形象,提升我军威望的闪亮之笔。
  
  提高我军官兵的“舞台表现力”
  
  处于军事外交场合的我军官兵是与外国官员和公众打交道的先锋官,是我军形象的直接代言人。我军官兵在外交场合和媒体场合良好的“舞台表现力”能够对我军形象塑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随着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频繁化,发展外向度的提高,我军官兵应对外国公众和国际媒体的几率越来越大。我们应当着力提高官兵的对外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官兵的媒体意识,切实将官兵应对媒体、把握舆论的能力作为新时期我军官兵素质构成的有机部分,使之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外国人,游刃有余地引导媒体,为我军形象塑造添油加力。
其他文献
我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可追溯到1872-1900年约两百名的“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之后经历了1900-1911年的留日和1912-1927年的日、法、俄留学高潮,1949-1965年留学苏联与欧洲各国的比较多,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留学人数剧增,现如今呈现出多层次、多学科、多国家的发展趋势,留学渠道也由单一的国家公派扩充了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等。    留学生作为民间外宣重要力量  的优势和
期刊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渐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获得了出国工作或者访学的宝贵机会。那么,在“走出去”后,这部分“海外华人”该如何借助在地优势,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如何掌握“介绍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技巧是一个值得我国文化外宣工作重视的问题。  为此,本论文以笔者在澳大利亚所做的中国文化传播调查为例,总结成为在域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见领袖”的主要途径和需具备的跨文化传播意识。    通过科研自觉
期刊
今年22岁的叶菲与同龄人相比有着丰富而特殊的经历。她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童年时随出访外国的父母生活在匈牙利,那时她便经常在父母和中国使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出席匈牙利国会等机构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叶菲在美国完成高中学业,任该校亚洲俱乐部负责人,获得由小布什颁发的美国总统奖。而后,叶菲在美国雪城大学传播学专业读书,任高中学生会主席。毕业时叶菲因成绩优异获该校学生最高奖项学者奖。叶菲从小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到
期刊
民间外交参与对外传播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现代传播学认为,对外传播的类型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大众媒体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单向性是其难以克服的弱点。绝大部分受众仅仅是简单接受各种来自大众媒体的信息,缺乏对信息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十分容易受到信息发布者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民间外交更多采用的是人
期刊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这个拥有354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近年来有一批执政党的议员和政府部长对中共党史津津乐道——原来,这些政要均在认真倾听了中国驻乌拉圭大使李仲良所上的“中共党课”以后,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功的经验非常钦佩,于是一再要求中国大使经常为他们“上上党课”。  我在乌拉圭与李仲良大使接触后强烈感到,这位大使确实是一位善于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有效把握国际话语权的专家里手。这位
期刊
8月9日上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不到30小时,我和同事作为新华社对外部自北京派出的记者克服重重困难抵达灾区。经过紧张采访,当天傍晚我们发出了灾难后新华社第一篇完整的现场报道:《月圆村救援最后的冲刺——甘南舟曲泥石流重灾区直击》。  事后,我们通过新华社稿件采用系统查询,发现这篇现场特写被121家国内媒体、27家境外中英文媒体采用,是舟曲泥石流报道中转载率最高的稿件之一。  回顾采写过程,我
期刊
2008年底成功助选奥巴马,2009年初轰动助战以色列,基于Web2.0技术的在客、微博、维基、在客、BBS论坛、社交网络和虚拟社区等社会化媒体在政治传播、军事传播领域已初显公关威力。2010年,美军国防部的社会化媒体进路明显加快了步伐,打造国防部2.0,领跑e时代的政府公关,成为美军社会化媒体对外传播应用的新方向。    一、徘徊:矛盾的作战安全与公共事务    美军公共事务即军队公共关系,指面
期刊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编写的法租界老房子调查档案。这本手写档案几乎是上海最早调查登记历史建筑的一手资料之一,老建筑的照片还是文普工作人员自己拍摄后一张张粘贴上去的。但正是这本质朴粗糙的档案启发我在《上海日报》开设专栏,开始用英文向外国读者讲述散落在城市角落里弄里的老房子的故事。    意料之外的外宣效果    专栏刊出后在外籍读者中反响强烈。报社外籍专家说上海的外国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和区内翻译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新疆陆续出版发行了一大批外宣品,值得关注的是,图书、杂志、期刊等外宣品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外宣品的中文选材不错,但是翻译质量亟待提升。    外宣品翻译谬误百出    1.单词拼写错误。如“环保”写成了“Envoirnmental Protection”;喀什的翻译按照约定俗称和国外一直沿用的译名“Kashgar”,然而喀什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单就“硬实力”而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国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以说,我国对外电视正处在一个绝佳的发展阶段,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但是,我国电视对外传播依然存在着“外忧”与“内患”。    一、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外忧”    有数据显示,全球90%以上的新闻由西方七大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