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人小柯专方

来源 :MIDI音乐制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历程
  10岁开始学习钢琴
  1990——1994年开始组建乐队,创作歌曲,学习编曲技术,潜心创作。
  1995 年加盟“红星”,12月发行首张专集《念来去》
  1997年为老舍作品电视连续剧《二马》创作制作音乐。
  1998年为电视剧《千秋家国梦》创作制作音乐,并与田震合唱主题曲《千秋家国梦》
  同年10月发行个人第二张专集《天色将晚》。
  1999年为中国首部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创作制作音乐,演唱片头曲《遥望》。
  2000年为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创作制作音乐,演唱片尾曲《日子》。
  同年推出个人第三张作品集《日子》。为香港凤凰电视台大型世纪系列片“千禧之旅”创作主题曲《千年走一回》等。
  2001年为电视连续剧《孙中山》创作制作音乐。
  2002年为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丑》创作制作音乐,并与EMI国际唱片公司签定海外词曲专署权。
  2002年成立北京钛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着力推荐并制作全能型音乐新锐。
  2005年为电视连续剧《任长霞》、《早春二月》创作制作音乐,演唱《早春二月》片头曲《疯了》。
  2005年为连续剧《任长霞》创作的主题曲《亲爱的人》被沈阳音乐学院收入教材。
  此外,小柯多次获得流行音乐界最佳作曲、最佳制作人等奖项,曾创作多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并为多名歌手担任音乐制作人:
  港台:林忆莲《失踪》、萧亚轩《最熟悉的陌生人》、莫文蔚《两个女孩》、古巨基《白玫瑰》、张学友《原不原谅》、刘若英《开始的那句话》(2004)、林嘉欣《最后我们…》(2004)等等。
  大陆:那英《脚步》、《为了爱》、《最爱这一天》、2002年新专辑“爱上你等于爱上寂寞”中的《留言》、陈明《等你爱我》、胡兵《归去来》、谢雨欣《第三天》、《谁》、《遥望》等、陈妃平《永远有多远》、纪如景《追随》、《值得一辈子去爱》等、满江《奇迹》等等。
  
  MIDI:近来在忙些什么?有什么新的打算?
  小柯:还是忙着自己做音乐,最近是在做我公司的歌手。我倒是没有什么宏伟的计划,每天的生活还是按部就班的做音乐。
  
  MIDI:最近看到你做了一个《你说我容易吗》的手机MV,是不是自己打算自己的音乐开始做概念了?
  小柯:很多现象出来之后,很多人都会说,有些现象是人们刻意而为之的。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就是一个偶然事件所产生的一个偶然现象,换句话说更多的是无心插柳。因为我每天都在想音乐的事情,每天的侧重点都会不同,那么肯定机会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我最擅长和我最喜欢的就是音乐,其他的事情我并不在行,像手机MV,这不属于我的创意,是我在做音乐的时候,别人想到了,找到我,我觉得很好就做了。像"你说我容易吗"这句话,现在证明可以被写成歌,是因为我写了。也正是因为我每天都在写,我的机遇很大,我觉得机会还是在于你从事这项工作的密度,密度越高,机会越大。
  
  MIDI:小时候是怎么接触音乐的,又是怎么走上音乐这条道路的?
  小柯:我10岁的时候开始学钢琴,然后就考中央音乐学院没考上。那时候小孩子就是一个心态——想当钢琴家,莫扎特第一,我是第二。其实现在看来,没考上挺好的,因此我能够很正常的学习。那时候是刚小学毕业,于是我的初中、高中就像一个普通的北京孩子一样,该上学的上学,该考大学的考大学。但是我那时上大学是保送学的音乐教育,所有那个年代考大学的人都知道,那时候无论是什么专业,有人保送上大学肯定都会去,所以感觉特别好。就是这样走过来,其实现在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从事流行音乐事业的音乐工作者,我个人是喜欢所有的音乐,在我个人的音乐范畴当中,也不存在各种各样的区分与界限。
  
  MIDI:多年前你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孩子,后来成了音乐人小柯,在我们听到《你说我容易吗》之后,你又把自己的本名柯肇雷还原给大家,你自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这些变化的?
  小柯:其实很多人都会在自己的行进过程中,出现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我们去旅行,我本人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如果是我们只是在跋涉的话,什么感觉都没有。真正的感受是在跋涉当中,站起来,看看过去,看看现在,然后将这些融会在这景色当中。所以把这个套过来,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成长",这两个字是这两年经常印在我脑海里的。一步一步我们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在跋涉一段旅途。然而在这段旅途当中,我们要偶尔地停下来,停下来看看以前,看看现在,
  然后再看一下前面即将要去的地方。我觉得这样才是有目的、很好的成长,这样我们才可以总结过去的经验,然后继续后面的过程。我原来只是做一个单纯的音乐人,完全是一个兴趣的触发。我没有那种所谓的理想,说我要去当一个音乐人,我要去当一个著名制作人,我要人家都叫我老师,我没有这样的理想。包括后来人们都叫我小柯老师的时候,我都觉得奇怪,我也和我们公司的人探讨过这个问题,我招谁惹谁了,干吗都开始叫我老师?我做这个的时候,我没有想要怎么怎么样。我只是愿意把时间花在音乐上。有一段时间,我喜欢踢足球,那我就会把时间花在踢足球上,因为那时它是最吸引我的。有一段时间,我喜欢打麻将,那我就每天打麻将,甚至成夜的打,就是因为我喜欢。于是音乐就成了我许多年以来,一直戒不掉的一种休闲。所以我就每天在做,而且做得很高兴,这样就变成"小柯"了。
  其实,我们总要长大,总要成长,我们总不可能在一种盲目的每天玩得特别高兴中度过,也总会肩负各种各样的责任,忽然之间,这个要负责任,那个也要负责任。当很多东西我们要开始负责任的时候,那么我就会想到,我的生活一定要有保证。我的保证,才是我家庭的保证,我父母的保证,我爱人的保证,我朋友的保证,以及很多人的保证。所以我为了要有这个保证,我要对自己负责任。我要对我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一个规划,有一个确保,而不能再稀里糊涂的,像一个孩子那样贪玩。所以,当有了这些保障之后,我仿佛从一个行业转到了另外一个行业,虽然看起来我还是在做流行音乐,但是对于我自己其实是完全一个崭新的状态。当成长到这一步的时候,我发现了周围的一切并不像原来我想象的、看到的那么简单,会发现很多问题,当我们去着手解决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先前不曾看到的东西。因为原来是一种玩,但是现在不是玩了。
  


  五年前,我绝对不会说,你说我容易吗?因为那时候什么都容易,电视剧好玩,就去做,没有任何的说我要努力,以及我的心态如何。只不过现在来说,在音乐以外更多了一层,也就是说不只是要有一个好的音乐,还要有音乐的好的推广,好的蔓延。
  
  MIDI:什么时候接触电脑音乐,对于电脑音乐自己更注重哪些?
  小柯:我可能是内地最早一批接触电脑音乐的人,那时候最早的应该算是电脑音乐的雏形BOX音序器,我当时有一个BOX,然后我自己配了一个带MIDI口的卡西欧电子琴,一共可以做四轨。后来是一个16轨的合成器,大概用了一年左右。之后是Cakewalk 2.0,用的机器是286,后来慢慢有了386,486等等。我其实严格来讲是一个不重设备的人,因此我Cakewalk也用了很多年。虽然现在来看,我家里有很多设备,但是其实都是一些早已不"响"的东西,并不是说它不响了,而是它响不响已经和我现在的音乐没有太多关系了。而且在当时,和我同等级别的音乐人,
  大家讨论到设备时,我总是最抠门的。比如出了什么新的东西,我会去看,但是我不一定会去买。并不是说我不愿意花钱,而是我觉得很多东西我们只用到了它功能的很小一部分。比如现在的音源会带着各种滤波器、按钮,它是把原来的那种数值变成了现在可以随时调动的,其实早在原来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那些成块的音源都可以调,只是很多人不去用而已。我可能更过的会是去注重音乐立体的东西,在音乐上我讲究旋律、和声、音色、节奏。更重视的是音符,也就是旋律,还有和声。对于音色我并不是不重视,而是一个音乐的颜色的问题。像亚东他会把很多力气都花在这上面,很注重颜色、色彩,我的重点是在这条旋律是一个钢琴,那我就让它足以是一个钢琴。所以侧重点不一样,也导致我们的结果不一样,它可能要比我多花很多钱。   


  
  MIDI:你是如何来学习编曲的?
  小柯:最早我是接触的编曲,而我最早的合约是一张歌手约,是以一个歌手的身份进入这个行业的——红星音乐生产社歌手小柯。出了第一张专辑之后,我开始四处给别人编曲,因为我有古典的底子,所以我可以直接做交响乐、弦乐。那时候别人都不会编弦乐的时候,我就可以弦乐拉四个声部,下面还加一个贝斯。还有就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混了几年爵士乐队,每天都会去弹钢琴,不管怎样,那时都会比别人多知道一些,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在那个时候,我有过这些基础之后,我做的音乐,加点这个那个的乐器就都很正常了。后来编曲多了之后,也开始写歌了。编曲我觉得最大的秘诀我还是跟金庸学的,《神雕侠侣》里面杨过问孤独求败怎么样才
  能练成绝世武功,孤独求败就告诉他一个秘籍,我不知道这个秘籍适不适合其他行业,但是我觉得这个秘籍适合于音乐。秘籍上说,你要想变成天下无敌的高手,就要学会天下所有的招数,然后,忘掉所有的招数。只要招式是有形的,在谱的,能说得出来的,它是存在的,那么它肯定是有相应防御的招式。只有学会天下所有的招式,又全部忘干净,这样你就没有所谓的招了,也就无门无派,没有了章法。在没有章法的前提下,别人就没有办法防范你。用在音乐上,我觉得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做天下第一,因为做音乐的是没有天下第一的,可能把它换成钱之后,有所谓的第一第二,但是音乐不是跳高、赛跑,而是一种概念。那么想成为一个好的编曲者,那就听遍天下所有的音乐(虽然不可能听遍),要听的足够多,学的足够多,然后去尽量去忘掉。所谓的尽量忘掉,是说要尽可能的不要沉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音乐里面,但也许最终谁都逃脱不了这个东西。我
  读过的书中,我非常有印象的一次就是德彪西写了一个作品,都快写完了,后来他写到最后的时候,忽然发现他写的某一章节,和他前面的一个作曲家的某部作品旋律感相同,然后就把整部作品都扔掉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态度,也因为如此,现在的古典音乐发展到了现在这种地步——普通人很难以接受,因为他不愿意重复。
  拿我自己来举例子,我在93年到94年的一段时间对编曲非常感兴趣,但是又没有可以学习编曲的书籍,只有类似的管弦乐配器。怎么办?音乐就在那,我就只有去听,去扒带。也就一年的时间,我扒了上千首歌曲,一个音符都不带错的,用MIDI做出来,我现在还保存着当时的很多软盘。就那一年的时间,各种歌曲,之后什么东西都明明白白的了。
  
  MIDI:你现在的编曲工作是怎么来做的?
  小柯:我有两种编曲方式。首先我要断定这首歌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它是以情感去打动别人的,还是以状态去打动别人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歌是以状态在打动别人,那状态打动人就需要五颜六色的。比如说家里有一个姑娘,我们要让她以什么方式来见人,如果姑娘长得花容月貌,穿的普通一些,体现线条就可以了。如果说这个姑娘长得有点困难,描眉、花眼、各种各样的就都需要来点
  缀了。编曲也是一样,它就是我们需要它以一种什么方式来示人?如果是一个比较感情化的,那就切忌不要用一些夸张的音色或其它东西去干扰原来的音乐,最好的就是朴素,有质感,有感情。我春节期间做了一张唱片,是我们公司的女歌手王筝的专辑,她的人声是非常好听的,她的情感也是很朴素的,在她的专辑的编曲当中,我就是做了一个大家听的小样,然后录音的时候,全部用真乐器,那种编曲的方式完全是靠人的因素,严格来说它不是我编的,不是我一个人编的,我只是给了一个结构。另一个歌手曹方,典型的80年代后,状态很活泼,她的音乐除了感情之外,还有很多是很劲爆,很出色、很出彩的东西,所以编曲就需要加很多东西。也就是不同的音乐,呈现不同的样子,我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MIDI:能不能谈一下你的工作室,以及你对工作室配置的一些看法?
  小柯:通过我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而不应该花在什么地方。我最近这次花的比较经典,花在声音接收的部分——话筒和话放,电脑买的是PC,我也没有非苹果不得的那种思想。我有一个朋友的录音棚,有一套苹果,有一套PC,我们做过严格的测试,就是用耳朵去听听不出区别,我说我们不要去迷信品牌。当然苹果的稳定是有目共睹的,但是PC只要大家不乱玩,它的稳定性不比苹果差多少。不要去乱下一些东西,乱装一些东西,我的PC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问题。
  
  MIDI:对于录音的录制方法,自己有什么要特别讲的?
  小柯:我最近录吉他有一点心得,我们经常听外国唱片,外国人很少用两把吉他,在我们这录音师已经形成一个惯例,箱琴一定要Double,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样出来的感觉很满,但是我们听国外的唱片很少有这么做的,这大概是港台发明的这样一种方法。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好的办法解决,他们认为在音乐里一把箱琴很"单",在音乐里体现不出某种状态。为什么外国人的一把琴可以让人们听得很满?原来几乎所有人录箱琴都用一只话筒,因为稍微偏一点就减少2dB,再偏一
  点减少2dB,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没了,吉他就成了一个"片儿"。如果想让他丰满只能Double一轨,拉到另一边,如果用效果器导过去,或者用延时延过去,会使得音乐变脏,没法MIX。我这次录得时候,就用两只BK支成一个75度角的立体声,和箱琴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同样录的是一把琴,但是它完全站的住。因为它是一个立体声的,连房间带周围的一切,都收在里面。于是很多歌我都只录一把箱琴,结果声音很好。因为不管一个吉他手有多精密,他很难两边弹得完全一模一样,也很难保证两个音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所以他总会产生碰撞,那些碰撞也是很容易在行进过程中忽略的。我很讲究录音的这种工艺,甚至包括弦乐应该怎么去加倍?原来弦乐我们加倍就是拉一遍然后又拉一遍。其实这只是在声音上加倍,换句话说是音量的加倍,而不是音乐层次的加倍。我现在的方法是BK两只收乐器的声音,加倍的时候,我的话筒在原来角度的基础上平移一个角度。换句话来说,类似现在的影视的拍摄手法,一个人在这个地方,又出现在另一个地方,同一个人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其实是人没有动,而是机位的变化。回到声音上,听得时候我们会感觉是很多人坐在不同的角度。我觉得这个都是需要时间,需要研究,需要经验,需要有机会尝试的东西。
  
  MIDI:作为一个音乐人,你和朋友组建了钛友文化,身份同时发生了变化,中间也经历颇多,对此你自己现在的感想是什么?
  小柯: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真的很难。其实好好的做自己的音乐就可以了,把音乐做好就可以了,不要去想其他的东西。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做音乐人能把音乐做好,就很幸福了!我自己有一个比喻,做音乐的人,就是一个大姑娘,如果能把音乐做好,那就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其他的就是音乐之外的事情了。
  
  MIDI:平时在做音乐之余,有什么其他爱好?
  小柯:我还是很喜欢运动的,现在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情是:早晨起来练琴,晚上回来健身。现在练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前几年受伤需要恢复,我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二是弹钢琴最终可能说明我还是一个做音乐的人,因为音乐已经变成一个越来越快餐化,越来越方便化的产物,如果继续这样追逐的往前走的话,我觉得会失掉很多音乐的乐趣。到最后会有人问,你是做音乐的人吗?我说是,我在用电脑做音乐。那他也说,我也会用电脑做音乐!门口卖菜的也进来说他也会在这个时候,我会说,我会弹钢琴。这是我作为这个身份,最宝贵的一个东西。那么健身,是我已经意识到身体对我的重要性,在做一切事情之前,我的状态来源于我的身体。
  


  
  MIDI:用我个人的形容就是如同2003年的"非典"一样,2005年也发生了一件事情——超级女声,与别的音乐人不一样的是,你也在第一时间和超女有接触,能不能说一下,你是怎么看待超女现象的?
  小柯:首先我对超女这个事情是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表示热烈欢迎。我觉得从我做公司的态度和超女有着一定的相同点。超女当时最早它的出发点是一档娱乐节目,目的是为了收视率,也是由湖南文体频道策划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节目形态。但是不管是真是假,它间接给中国的流行乐坛带来了一种新的势力,一个新的群体。我们不能不说她们是歌手,因为她们就在唱歌,她们也发唱片,也活跃了市场的气氛,也刺激了市场的前进。
  所以总体来说,按照我自己的话讲,中国这么大,这么多人,这么多地方,不应该只有二三十位歌手。像英国、冰岛多大的国家,人家有多少歌手。我在做钛友公司的时候,就觉得这么大个国家这么点歌手,是不太对的。另外一点,如果我们非要拿"爱国"这两个字来说的话,出现这种现象是不应该的。类似的比如足球,我们国家这么多人,挑11个人去跟人家踢,踢不过人家,当然现在每个省都有球队了,俱乐部也多起来,慢慢也就好了。所以甭管怎么说,超女这个事,是在对中国整个这个行业的发展有推进作用的,至于音乐风格之类的,那都是业内的,至少这个事情本身是对这个行业在产生推进的。
  
  MIDI:几年前的车祸,让你昏迷了44天,后来你自己也休整了很长时间,自己现在如何看待那件事情?
  小柯:我现在看那件事情,我觉得是一次经历。像过去那种我给人说我去过梅里雪山,我去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其实是真的在雪山脚下住过一个礼拜,在沙漠的"心里"住过,也昏迷过44天。我觉得它们是一样的,都给我留下的是一种经历,也是综合各种经历中最宝贵的经历。他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心理上的阴影,有一段时间有过,但是后来没有了。我原来从来不相信宗教,其实现在也不信,但是我通过那件事,明白了宗教存在的意义,也明白了从前很多我没想过的事情。
  
  MIDI:对现在热爱音乐制作的这些年轻人,你对它们有什么建议?
  小柯:由于现在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对一些人来说是好事,对另一些人来说不是好事,因为因此音乐会变的很混乱,从而失去它的骨架。现在大家都知道,从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各种各样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原来大家想不都敢想的事情,那么如何来使用就成为一个问题。我觉得对于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明白音乐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很多朋友问过我,我一般建议的就是大家最开始就用最原始的GM,用最简单的方式做音乐,注重的是音乐本身的旋律、和声、节奏。拿GM一样可以做,鼓也同样可以做HIP—HOP。LOOP好是好,但是一键搞定的那种东西,失去了音乐的自由,它是音乐的方便,而不是音乐的自由。
  
  MIDI:最后给杂志提携建议吧。
  小柯:我其实希望看到的还是咨询,我现在每天互联网时间都有10-20分钟,无论多晚回家都是这样的。严格来说,是在看咨询。比如说今天又出什么新东西了,虽然我并不是非要得到它,但是它会给我一个概念、一个趋向。我觉得杂志以后更多的可以是咨询、方法和经验!
其他文献
所有的家庭工作室都会碰到阻抗这个问题,而且还很困惑。录音师一定要懂得阻抗,我会告诉你如何去避免死板的吉他声、数字干扰以及嘈杂的放大器声。所有看过调音台、前置放大器、麦克风、或是更多音频设备技术规格的人都会碰到阻抗这个术语。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终结阻抗、阻抗匹配以及特性阻抗在技术规格中都是些普通的术语,但是它们代表什么?为什么它们有关联?本文会回答这些问题并让你了解阻抗的实际应用,我们不讲太多的数学
期刊
(编者按)《MIDI音乐制作》初创时期,胡戈曾为杂志写过许多出彩的稿子。一部分是音频技术专稿,一部分是对某个音乐作品的分析文字。当时胡戈给人的印象是干练务实,个性很强,编辑向他求稿似乎颇有难度,即便写了也是言辞比较“钙质”,我们的编辑每次都要在他所提供的“骨架”上添些肉两,做成符合需要的样子。胡戈本身就是音频方面的专家,再加上他丰富的MIDI实践经验,给我们及读者以很大帮助。本刊也曾在第三期《高手
期刊
“鱼老师,真不好意思,我又来了,这回接着上回讲吧,讲讲频率的处理好不?”  “呼呼,累死我哟来吧,讲就讲。不过,讲之前,我可要知道一点:你现在对用检测插件来进行测试搞得如何了?”  “自我感觉还算良好,呵呵。上回您讲了之后,我每次混音都把WAVES插件包中的PAZ Analyzer打开,加在总输出轨上,一边看着它,一边混音。”  “咦?真要这样的话,你应该已能混得不错了吧?不用我再说什么了哟?
期刊
在国内用多轨录音、混音的软件除工作站性质的Pro Tools 、Cubase SX 、Nendo 、Logic等之外,音频录音、混音专用的录音编辑使用最多的软件恐怕就是Cool Eidit了,其次就是samplitude 系列了,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samplitude (以后简称SM)更具专业的优越性。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软件。这里我用的SM8的中文汉化版,我是不主张用汉化版的,但SM8原
期刊
顾军 讷河二中音乐专业课教师 2000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系 在校期间接触电脑音乐 并对其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通过网络自学电脑作曲 2005年创建自己的网站 网址http://www.yyyy9999.com 与此同时 创办了讷河市第一家录音棚。    爱好电脑音乐的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对著名的录音软件Samlitude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望能与诸位电脑音乐
期刊
Ableton公司出品的LIVE5,在一旦用过的话,你会发现设计者们超强的理念在这里被极大的展现,操作起来一切如行云流水般畅意。不论你是制作人还是乐手,也不论你是专业级或入门级,在这里一切都为你考虑了,哪怕你只剩一台电脑,只要有想法,你也完全可以创作出专业的作品。正如启动时软件界面所示,LIVE5不愧为windows和Mac机上的一套完整的音乐解决方案。  在《现代乐手》中曾经有一篇《吉他手的好朋
期刊
被众多媒体追捧的最棒的韩流明星之一的安七炫终于回来了,2年6个月的等待,KANGTA的第3张专辑《persona》终于问市,似乎也预言一股热潮即将蔓延。随着专集的问市媒体牵引着众多的目光注视着新专集带来的各种微妙的影响。  由于现在的华语乐坛还处于群雄四起,战乱纷争的阶段,局势已经远不比前几年那样明朗,众多的音乐风格,还有手持各种“风格”的歌手繁忙奔走于各地大大小小的宣传活动,让人感觉更像个自由市
期刊
从PSP Master Q看均衡的使用    PSP audioware是由PSP Audio公司出品的使用于后期缩混、母带处理的音频效果器,其中包括:PSP MasterComp、PSP Neon、PSP 608 MultiDelay、PSP MasterQ、StereoPack 1.8、Lexicon PSP 42、PSP EasyVerb、PSP 84 、PSP VintageMeter、P
期刊
原作:Paul White  编译:www.hddigital.cn /欧阳轩辕    第一部分    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门这种设备会在音频信号电平达到用户设定阀值之下的时候,对信号进行静音。最普通的用法就是用来降噪,在信号电平非常低的情况下,用来禁止阀值之下的噪声信号通过。而对于阀值之上的音频信号,门就是敞开的。然而,一般来说不是问题,因为较低电平的噪声会被音频信号所掩盖。  对于门效果来说,
期刊
作者介绍  李运伟:河南省驻马店市艺术职业中专专业音乐教师,曾多次到北京与名家进行音乐制作理论和实践交流,一九九四年开始从事电脑音乐制作和电脑音乐教学,教过的学生有很多考入高等艺术院校,在授课之余创作了大量的电脑音乐作品。    在上期“音乐常识”版块的“学习电脑音乐要掌握的一些基本乐理知识”文章中我们说了一些关于音乐中音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继续聊一些和音乐中音有关系的几个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