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观念中中国现代语言学的演进与偏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语言学的实用观念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王力先生在总结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的发展规律时说道:“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这就是“政”——“道”——“学”的关系。“政”由“道”所维系,“道”由“学”来诠释。“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训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 “欲读古书,先求古义,舍此无由入也。”治文字音韵训诂的“小学”成为古代一切人文科学,尤其是身为显学的“经学”的基础之学、工具之学,有了经久不衰的繁荣。
  在借用西方语言理论的过程中,“实用观”表现为尽量地消弥模仿、套用。20年代陈承泽提出“说明的非创造的”、“独立的非模仿的”、“实用的非装饰的”,就是将“实用”与“独立”放在一起来追求的。而后王力、吕叔湘、高名凯、陈望道、张世禄、郭绍虞等一代学人,都朝着这个方向一步步地坚定前进。然目的的达到非一日之功,每当遇有周折,都会引发人们用实用观指导下的“汉语特点”论来反思道路的正确与否。
  在80年代,由于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直接引发了汉语语法学有用无用的讨论。这时汉语语法学界面临着来自两方面的巨大冲击。一是“汉语特点派”的反思。张志公先生说的一段话颇有代表性:“从《马氏文通》直到今天,对汉语语法的研究,从概念、术语到方法,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所引进的这些东西,不论是对某种语言的语法的具体论述,或是对于一般语法理论的探讨,都没有或者很少把汉语考虑在内,没有把汉语作为建立理论的基础。而汉语在世界各种主要语言中,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后来受这一思想明显影响的是以申小龙为代表的文化语言学认同派。
  另一是语法研究中语义派的崛起。许多学者对纯形式语法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以往的研究“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封闭式的特点:静态的语言事实研究得多,动态的语言现象考察得少;定性的描述多,定量的分析少;纵向的分析性的研究多,横向的综合性的探讨少;长于微观的观察分析,失之于宏观的多维视野。封闭式研究的局限性和语言文字研究对象的综合性不能相互适应,这给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带来了困难”。这种研究,“往往过分重视形式而忽略了意义,甚至回避了意义。” “三个平面”理论,被认为是“80年代汉语语法学理论上的一个杰出贡献”,出现在这个时候,是很自然的。“三个平面”理论对语义与语用的强调,实际上也就是在追寻着如何更深入地揭示汉语语法特点,因为汉语本质上是不同于西方语言的少显性形式、多隐性意合关系的语言。
  90年代,语法研究又面临着一股新的“实用”动力,这就是计算机语言处理对语法研究提出的需求。它已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的应用背景之一。“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应在背景清晰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对用于计算机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的研究”。愈来愈多的语法学家投入到这一研究之中。80年代中文信息处理基本还是计算机界的事,语言学界尚可袖手旁观。到了90年代,语言学界已难再作局外观。计算机时代的来到对汉语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实用观念早已溶入血脉,成为语言研究中贯穿始终的自觉行动。它不讳忌西方理论的传入,“拿来主义”深入人心,但又从引入西方理论的一开始,就努力探求“理论联系实际”。“中国化”、“本土化”、“汉语特点论”、“有用论”,都是实用观的具体体现。语言研究的实用观,与“让语言材料说话”、“例不十,法不立”的方法论,形成了内在的高度默契。应该说,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离“领先的学科”尚离去甚远,然作为对百年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实用的社会科学,则是无愧的。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一、高校联合办学的兴起与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高校规模的逐年扩张,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形式、管理体制、招生就业等各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间联合办学的模式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的跨校教育模式。  高校联合办学这种新形式的跨校教育在我国正日益兴起,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趋势。今后其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其
期刊
一、目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风气不浓,没有形成一股合力。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学术风气不够浓,馆员能自觉自愿进行学术研究的风气还比较淡薄,大部分受功利驱动,往往在晋升职称或晋级时才忙于撰写文章,一旦功成名就,就放松了学术追求和业务上的提高,以至几年不见发表一篇文章;搞学术研究的仅仅限于馆内部分人,没有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一切学术研究活动的展开,完全靠馆员的自觉行动,缺少统筹管理和
期刊
这份试卷的考试对象是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某级某班的全体学生,考生一共26人,考试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在半个学期以来的高级英语的学习情况。对这份试卷进行的信度分析主要依赖SPSS软件,难度和区分度的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
期刊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主要实现各高校教师、教学设备仪器、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共享,以此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地方性区域特点,建立一套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实际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教育园区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有效管理和运作模式,并进一步阐明大学城内校际网络共享资源知识产权的限制和共享的关系、优质教学资源的协作模式和共享机制。  一、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教师资源共享就是
期刊
一、我们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环境的污染。  现代化农业一方面带来了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效益,同时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甚至是大气和地下水污染。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直接影响着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另外由于农村循环经济没有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农业废弃物的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养殖畜禽粪便)。每年
期刊
一、范畴的来源  康德首先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表中找到潜存于知性中的四类十二范畴的。康德寻找和发现纯粹知性概念就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入手的。形式逻辑的判断是在通过分析而形成普遍概念以统摄不同的表象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所以这些判断也都应当是分析判断。形式逻辑只管把判断作为现成的进行分类。与此相反,先验逻辑必须深入探究形式逻辑置之不理的问题。康德认为,形式逻辑只能通过分析把各种表象归于一个概念之下,先验逻
期刊
一、明确引进目的  就很多高校而言,大多数引进外教的目的其实并不明确。因为它们对于学校的资源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整合,引进外教,也仅仅是出于吸引学生,或者凸显自身的专业性。而不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外语能力发展出发,也不去管自己是否有请外教的必要性。所以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只是单纯的将外语课砍出一节来给外教上,对于这节课的指导、要求、检查、考评一概不管。  二、严格聘请程序  就高校的外教组成来看
期刊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首先在德国出现的的一个资产阶级流派。最先提出的是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卡尔·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萨特则是存在主义在法国以至整个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不同存在主义者的政治态度、思想理论有不少差异,但作为存在主义者,他们的基本理论却往往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
期刊
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是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微积分就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极限理论为主要工具研究函数的一门学科。所谓极限思想,就是用极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微积分中的一系列重要概念都是借助于极限来定义的。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极限思想。
期刊
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理论家特拉西最早提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后,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重要的学术问题。随着学者们的不断研究,意识形态理论不断得到发展,法国的结构主义学家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深化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中就从阿尔都塞的著作《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出发,浅析其关于意识形态这一理论。  一、阿尔都塞理论中意识形态的特征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