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简“纸”字新释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tan0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纸”字首见于《睡虎地秦简》,学者或径训为“纸”,或训为“扺”,或训为“抵”,然置诸上下文,皆扞格难通。本文结合故训及古代医籍的相关记载,提出新解,认为“纸”当训“砥”,意为“磨”。并认为“煮蕡履以纸”条不宜以迷信之说笼统概之,其相对完整地记录了人们对疾病积极诊断、治疗的过程。
  关键词:睡虎地秦简 纸 砥
  
  《睡虎地秦墓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至秦代社会重要的出土文献,学术价值颇高。然部分材料受保存环境影响,字迹多有残缺漫漶,加之语有楚夏,字有古今,故尚有一些文字的训读至今悬而未决。其中,曾引起学界广泛讨论的“纸”字,即为一例。由于“纸”为同时期文献所仅见,加之载诸巫医杂糅的《日书》,文意殊难贯通,故诸家训释,颇为审慎。虽有多种意见,然笔者认为均非达诂,兹进一新解,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睡虎地秦墓竹简》图版部分收录该字(见左图),笔画稍有漫漶,然谛视墨痕,其形尚可准确辨识,字从糸从氏,整理小组隶定为“纸”[1](P108),其说可从。兹迻录原文如下:
  “人毋故而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乃煮蕡屦以纸即止矣”
  该段文字的训释,学界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睡简》整理小组以及吴小强、刘乐贤、魏德胜、王子今等先生读断为:“人毋故而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乃煮蕡屦以纸,即止矣。”[1](P214)吴小强先生释为:“人无缘无故头发眉毛胡须都卷曲像虫子一样,这是因为疾病之气附在了身上。把麻鞋用开水煮了后,投掷出去,病气就会消失了。”[2](P143)钱存训先生读断为:“人毋故而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乃煮蕡屦以纸,即止矣。”释为:“如果没有原因,人的头发像虫子或须眉一样竖立起来,这是秽气。处理之法是煮草鞋以纸,就可以制止。”[3](P71)
  对“蕡屦”的训释,诸家意见较为一致,“蕡屦”即麻鞋;但对“挢”“纸”的训释及“处之”的读断则存在较大分歧。《说文》:“挢,举手也。从手,乔声。一曰:挢,擅也”,所举义项与简文无涉。按,“挢”当从手从乔,乔亦声。《尔雅·释木》:“上勾曰乔”,又曰:“小枝上缭为乔”;《说文》:“乔,高而曲也”,是其证。据“挢若虫”判断,“挢”当以卷曲之说为长。
  “处之”的读断,尚可与《睡简》其它简文相互比勘:“人毋(无)故室皆伤,是粲迓之鬼处之,取白茅及黄土而西(洒)之,周其室,则去矣。”“夏大署(暑),室毋(无)故而寒,幼蠪处之。取牡棘烰室中,蠪去矣。”循此文例,以“处之”上属殆无疑虑。
  据此,我们赞同第一种读断意见,即“人毋故而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乃煮蕡屦以纸,即止矣。”
  秦简中出现的“纸”与后世为人们广泛使用的“纸”的概念尚不能等量齐观。由于缺乏秦及秦以前有关造纸技术的文献记载和实物佐证,这一“纸”字成为了秦简绝无仅有之孤例。整理小组认为例属通假,并列有两种意见:“纸:扺,《说文》:侧击也。一说,读为抵,义为投。”钱存训则认为“纸”当从本字,解释为“含有纤维体的薄页”,并引《说文》以证其说。《说文》:“纸:絮一苫也。”屦多为麻类所制,而麻为造纸原料之一。循此思路,钱提出“以纸”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为“煮草履以成纸”;一种为“以草掩盖”或“以纸覆盖发上”。钱认为:“如果只是因为‘以纸’难以解释,而将此字改读为‘扺’,释为‘抵’,似乎不太合理。”[3](P72)
  对“纸”的不同训释,实际上反映出各家对“煮蕡屦以纸”在这一句式的两种不同理解。
  1.煮蕡屦以纸→煮麻鞋以抵/扺(抵、扺为动词,“以”作连词,表动作的顺承。)
  2.煮蕡屦以纸→以纸煮麻鞋(纸为名词,“以”作介词,表工具、对象的介引。)
  钱训“以”为“以成”,与同批秦简中其它“以”字的用法并不相类,其说恐难成立。而释为“以草掩盖”或“以纸覆盖发上”,则是增字为训,引证亦颇为牵强,难以取信;第二种句式虽可成立,但“纸”于此只能作为煮的添加物或燃烧物理解,于事理不合。
  显然,第一种句式分析更为合理,换言之,将“纸”字在作为动词看待,于义为长。诸家视“纸”为通假,或训为“扺”,或训为“抵”,于音理、语法无悖。按纸从氏得声,抵从氐得声,上古音系“氏”属禅钮支部,“氐”属端钮脂部,禅端准旁钮,之支通转,音理上可以沟通。又,林义光《文源》及日人白静川氏谓古氏、氐同字。[4](P525)同样出土于湖北而时间稍早的《上博楚简》,李零先生据《讼城氐》篇释出“讼城氐”即《庄子·胠箧》所言之“容成氏”,“氐”当作“氏”[5](P293);陈剑先生考证《诗论》篇“吾以《葛覃》得氏初之诗”,认为“氏”当作“袛”[6](P3),“氏”系字与“氐”系字互可通假,是为其证。
  训“纸”为“扺”或“抵”,取义为“击”或“投”,似乎与《睡简·日书》中的如下两条简文也联系得上:
  大祙(魅)恒入人室,不可止,以桃更毄(击)之,则止矣。
  凡鬼恒执匴以入人室,曰“气(饩)我食”云,是是饿鬼。以屦投之,则止矣。
  不难看出,“人毋故而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乃煮蕡屦以纸,即止矣”与上述两句句式颇多相似之处。
  然细绎文意,“击”与“投”字义厘然有别,“击”为持物以击,“投”为投物以击。就对象言之,“大祙(魅)”“饿鬼”入人室,且能言语,当为迷信中可以捉摸之物,因此击(投)之则止;而本句中所言“恙气”,附着于身,则并非如以上所言之实在,使用击、投的方式,恐难以奏效;再者,遇不祥之物,“以屦投之”则可,何以“煮蕡屦”以投,过程之繁复,令人匪夷所思。故“纸”之训“扺”或“抵”,仍不无疑问。
  笔者认为,《日书》的性质颇为驳杂,医术与巫术等相互糅合而难分彼此,这客观上增加了简文训释的难度。兹结合故训以及古代医籍的相关记载,对此展开进一步论述。
  “煮蕡屦”一事颇为费解,何以“煮屦”,文献中可资参证的材料相对有限,故前贤对此鲜有讨论。王子今先生引有二例,《东观汉记·朱勃传》:“士民饥馑,煮履啖弩。”《隗嚣传》:“时民饥馑,乃噉弩煮履。”[7](P416)然此二条所举似与《日书》中煮屦之功用相去甚远,恐难为据。细究简文,其中“煮”字颇耐人寻味,在此问题的认识上,先秦相关的医学材料为我们打开了方便之门。《灵枢经·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邪从毛发入”与“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在病理认识上取径一致,毛发之病在“腠理”,《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烫)熨之所及也。”结合二者看来,“煮蕡屦以纸”实际就是针对“发挢若虫及须眉”进行的类似“烫熨”一类的治疗。其过程为,将麻鞋在温水中加热后,对头发等病患部位进行熨烫,以除恙气。麻鞋作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同时,又可作为简单的医疗工具,在生产水平相对低下的战国时期,并不难理解。
  “发挢若虫”之病患部位在头部,“煮蕡屦”之作用在熨烫,寻求二者间的关联,则“纸”之含义实已呼之欲出!“煮蕡屦以纸”中的“纸”理当训为“砥”,义为“磨”。句意为“将麻鞋煮后进行磨擦(熨烫)”。
  在《睡简·日书》疏解的过程中,刘乐贤先生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检出的一条例证亦值得重视:“《五十二病方》有‘以履下靡抵之’一句,可与本简对照”[8](P243)。按:“履下靡”即敦煌文书中所习见的“脚靡”,学者们认为“脚靡”是一种袜子[9](P1),即不中,亦不远。刘氏训“靡”为“磨”,不与“履下”为辞,大误!“抵”读本字,亦功亏一篑。据上所引,我们认为“抵”并非本字而仍为通假,理当训“砥”,全句意为“用袜子进行摩擦”,这与《睡简》采用的方法如出一辙。《五十二病方》与《睡虎地·日书》出现相似用例并非偶然,二者都是医术与巫术杂糅的文献,在诸多问题上二者可以相互明。不同的是,前者巫术的成分多于医术,后者的医术成分多于巫术,反映了古代巫术向医术不断发展的轨迹。
  值得一提的是,首见于《睡虎地秦简》的“纸”字,为我们寻求该字的语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献材料。
  《说文》:“纸:絮一苫也。”朱骏声《通训定声》:“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鱼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实际上,“纸”字早在东汉以前便已产生,以蔡伦造纸为界,而有古纸与今纸之别,《初学记》云:“古者以缣帛依书长短,随事截之,名曰幡纸,故其字从糸。”现已佚亡的王隐《晋书》也说:“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此形声也。后和帝元兴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故字从巾,是其声虽同,糸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西汉“灞桥纸”的出土为纸的使用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西汉《居延汉简》对“纸”亦有记载:“五十一纸重五斤”[10](P101),更是文献之明证。
  《说文》只局限于记载“今纸”,而对“古纸”未加说明,《原本玉篇·糸部》援引了当时所见《说文》的相关记录:“《说文》:纸,箁也,一曰絮也。或为帋字,在巾部”。由此可知,“纸”在东汉时期已有“纸”与“帋”两种写法。从“纸”的材质来说,古纸为“随事截绢”,而今纸“以故布捣剉”,故而“糸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就其语源关系而言,《释名》:“纸,砥也,谓平滑如砥石也。”形义甚为赅洽,平滑可以书写的就属于“纸”类,也符合纸张的特性,“纸”之音义来源于“砥”,殆毋庸置疑。
  检传世文献,“纸”与“砥”相通尚不乏其例。《管子·法法》:“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高诱注:“底读曰纸。”按“底滞”即“砥墆”,“底”又可读曰“纸”,循此则“砥”与“纸”音义关联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睡简》中的“纸”当训为“砥”,义为“磨”。全句大意是:“人无缘无故头发卷曲像虫子一样至于须眉,这是疾病之气附身了,将鞋子煮后进行磨擦(熨烫),即可治愈。”并认为该条简文不宜以迷信之说笼统概之,“煮蕡屦以纸(砥)”的治疗方法虽嫌简略,却是战国晚期至秦代朴素医学观念的客观反映。
  
  (本文系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0YJA760051];吉首大学校级课题[10JDY027]。)
  
  注 释:
  [1]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钱存训.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2002.
  [4]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2.
  [6]陈剑.《孔子诗论》补释一则[J].国际简帛研究通讯,2002,(2).
  [7]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2003.
  [8]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9]彭金章.敦煌吐鲁番所出随葬衣物疏中“脚靡”新探[J].敦煌研
  究,2002,(6).
  [10]简牍整理小组.居延汉简补编[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1998.
  
  
  (邱亮 王焕林 湖南吉首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16000)
其他文献
“舍得”一词最早出现于晚唐五代,常被佛家作为一种禅理来启迪心智,这时“舍得”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词,当它频频后接宾语时才开始迈向词的行列,最终凝固为一个独立的词。
摘 要:“收官”本是一个重要的围棋术语,后扩大到其它领域,表示事物或者活动“结束”“收尾”或者“告一段落”。本文对“收官”语义、来源及误用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人们对它有一个全面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关键词:收官 释义 误用    “收官”又称为“官子”或者“收束”,是一个重要的围棋术语,围棋爱好者或者会下围棋的人对“收官”一定不会陌生。《辞海》中对“收官”进行了解释:“指一局棋中盘战结束以后,双方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中近年频繁出现的各种道德品质问题甚至犯罪的简单分析,发现不少大学生的违纪越轨甚至违法行为,看似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是由于心理不成熟以及
摘 要:通过《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隐性同源词研究,发现段、王二人在语源研究方法上是一致的,段氏在语源研究中也是不受形体束缚的。  关键词:《段注》 隐性同源词 不拘形体    《段注》是同源词研究的宝藏。段玉裁在对《说文》的注解中,将音韵、文字、训诂相互渗透,以语音为中心,形、音、义三者互求,突破了传统训诂学以形义为主的研究模式,并且提出了“声与义同源,故谐声偏旁多与字义相近”“凡同声
2009年5月8日上午10:00,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应邀做客北京师范大学,他作了题为《气候变化科学进展和影响评价(I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和词义发展过程的探析,得出“白”表示“告诉”义产生于西汉时期。这一用法在中古至唐宋时期的出土文献和佛经译文中得到了运用和发展,在元明清时期因受到语言
给出了完全稠密二叉偏序理论在语言L={≤,R)中的公理集,证明了在语言L={≤,R}中,该理论具有不可量词消去的性质.同时提出了该理论在L={≤,R,*}中的六类基本公式,通过考虑不同基本公式合
<正> 随着汽车及拖运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粘土砂湿型造型的铸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及位置误差和表面粗糙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的是包括有箱和无箱的高压造型
就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校园网来为实践教学服务等问题进行探讨,说明观点,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运动方向角的方法,它从运动模糊图像的Fourier频谱出发,利用Gabor变换聚焦特征,运用适当的线检测方法估计出运动方向角.数值结果表明,该估计是十分有效的.在无噪声情形下,它提高了的估计精度,在小噪声干扰下,它也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