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与地震关系的研究(二)——温度梯度对走滑断层破裂扩展的影响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z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震源考虑为弹性介质中的椭圆盘状断裂面,从理论上分析了剪切力平行于椭圆长轴作用下,同时考虑断裂面内存在一定温度梯度时的破裂扩展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长轴端点附近形成偏离主断裂面80°左右的扩展分支外,在主断裂面中间部位,包括短轴端点,亦出现非共面的破裂扩展.其扩展区域范围与主断裂面的纵横比及温度梯度的大小有关.据此,较好地解释了唐山、海城和龙陵地震的余震分布图象.
其他文献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大陆岩石圈结构、新构造变动、地震》的编纂出版是国家地震局1982—1985年重点科研项目,由马杏垣任主编,丁国瑜、高文学、张海根、张步春、马宗晋为副主编,组织国家地震局所属地质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等和外协系统共三十余单位,二百余名科研人员完成编图任
期刊
本文采用服从抛物线型破坏准则的滑移线场理论,对重力构造的铲式断层进行了力学研究。岩层重力滑动的坡度与岩石强度、滑动系统厚度、孔隙压力以及润滑层有关;铲式正断层自上至下由张性、张剪性、纯剪性过渡到压剪性,铲式逆断层上下一致为压剪性。
期刊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观测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地裂缝在垂直、水平,引张三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序列及各种因素在相同时期内变化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与地裂缝运动有关的因素。从而论证了西安地裂缝的运动除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外,也与承压水水位的剧烈下降密切相关。利用此方法试图对西安地裂缝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途径,从而为地裂缝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本文利用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和地形高程资料,采用普拉特-海福特(Pratt-ttayford)重力均衡理论模型,取1°×1°方格网,通过使用现成改正表格查取改正值与个别计算点用理论公式计算作校核的方法,计算了我国东北地区75个计算点的均衡重力异常值;并对局部第四系覆盖较厚地区作了第四系密度改正;在此基础上,构制了我国东北N39°—49°,E121°—131°大部分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图;结合区域布格重力
期刊
本文讨论了感应式磁力仪标定的最佳方法。定量分析了标定方式的选择、标定线圈最佳尺度和标定中的误差等问题。为标定线圈制作、野外施工和提高标定精度等提供参考。
期刊
根据1961—1980年取得的海洋观测记录,对黄海东南海域冬季水温与含盐量特性作如下解释,沿济州岛西侧的33°40″N线,从海面直达海底明显发育有热咸水前沿.这一东西走向的前沿将该海域水系分割为二.即前沿北侧海水为低温、低盐量,前沿南恻为高温、高耗量.同时由于这一前沿的存在,遂即否定了历来认为有所谓黄海暧流将高温、高盐量海水北运的说法.温度一含盐量图解表说明冬季代表该海域的水团为暖流水与黄海冷水.
期刊
1982年和1983年汛期在水库地震区设立密集地震台网。观测表明,地震群集在水库近岸,深度仅几百米。地震与库水位的急剧升降几乎同时出现。几百次单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显示出以逆断层和正断层机制为主。地震是库水渗入后在库岸局部应力和岩体重力作用下沿小断层、节理错动的结果,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期刊
研究具有弯曲介面、各向同性、完全弹性的二维非均匀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动力学方程的射线级数逼近法的高频渐近解可以对波场作近似计算。采用标准数字程序(龙克-库塔法)求解具有初始条件的两点射线追踪,用改进了的Euler法求解两个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计算几何扩散因子。整个计算过程由Seis 83程序包实现。 本文利用Seis 83程序包,对通过唐山地震区相互交叉的柏各庄—丰南—丰宁—正兰旗剖
期刊
近年来,由于仪器研制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高精度数字仪器的出现,使相位资料达到了与视电阻率相同的精度,从而可用相位资料进行反演解释,获得地球的层状电性模型。相位曲线变化幅差大,求得的地电模型参数将更可靠。 本文采用马奎特法反演相位资料。选择的目标函数为
期刊
根据已知的活动断层和地震机制资料,取断裂带为弹塑性材料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计算断层应力场。应用库伦-纳维强度理论作为断裂带上各单元应力释放可能性的判据,在计算过程的每一时间增量步中都可能伴随有某些单元释放应力。以此方法模拟断层应力场的变化和调整过程,根据单元应力调整图象,判断未来应力释放潜伏区。以未来应力释放区的应力圆半径和体积分别与历史上释放过最大应力强度的区域的应力圆半径和体积的比值联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