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首季产业关键词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52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关键词:销售量
  
  2008年第一季受,全球经济受美国次贷危机拖累,中国经济也受到南方雪灾的影响,但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外液晶电视市场依旧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DisplaySearch统计,在北美,2008年第一季度液晶电视销量为540万台,虽季度环比缩减30%,但同比劲扬59%。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运行司在“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发布的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国内彩电总体销量近965万台,同比减少1.8%,销售额达373亿元,同比增长21%(详见表1)。
  


  受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CRT衰退明显,一季度销量632万台,同比下降19%;液晶电视同比增长率仍达到58%,销量为287万台,在整体彩电市场所占比重已近30%,销额达240亿元。预计4~8月液晶电视将迎来一个旺销长周期,同比增长回升到80%以上;等离子电视得益于32英寸产品的推出,同比增长189%,销量为44万台。
  DisplaySearch预计,受北京奥运会刺激,2008年中国液晶电视销量将达1700万台,并于2009首次超过CRT销量。2008年全球液晶电视的销量则有望突破l亿台,欧洲与北美仍为最主要的两个市场。
  
  2、关键词:价格战
  
  今年,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前五位的彩电企业都纷纷调高出货量目标和市场占有率,致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三星和索尼的“老大”之争,致使在北美市场“价格战”厮杀惨烈。
  在2007年液晶电视出货量排行榜上,三星、索尼、飞利浦、夏普、LG位列前五,它们纷纷调高了2008年销售目标(详见表2)。
  


  显然,这五家品牌的“胃口”就近8000万台,而多方调研机构预测的全球液晶电视2008年市场规模为1亿台,惨烈的价格战不可避免。
  销量额占全球1/3的美国液晶电视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来自DisplaySearch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三星、索尼和Vizio位列北美液晶电视市场前三甲,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8%、12.6%与12.5%(注:不同调研公司对于市场占有率以及索尼和Vizio的二、三位排序有所不同)。为了追赶三星、抵抗后生可畏的Vizio,索尼于5月8日在美国市场打响新一轮价格战(详见表3)。
  


  另外,索尼一款32英寸液晶电视的最低价已经下降到699.99美元,较之前767美元有近70美元的价格调整。
  为了应对索尼的挑战,三星也加大降价力度,例如,一款40英寸高动态对比度FHD液晶电视的价格也已降至1299元;一款32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也降至699美元。向来以低价抢市的Vizio也不甘示弱(详见表4)。
  


  
  3、关键词:面板
  
  随着终端市场的降价,从4月份开始,电视用液晶面板降价压力更为突出。
  按照DisplaySearch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受需求淡季以及全球经济低迷影响,电视用液晶面板出货量达2510万片,较上一季下跌11%,但仍较去年同期增长69%。和电视用液晶面板相比,IT用液晶面板的供需情况更为健康良好。
  从4月份起,电视用液晶面板降价压力持续加大。一线液晶电视品牌厂商准备清理库存以进行降价促销活动,会刺激电视用液晶面板出货预期持续增加,但同时也加大了降价压力。一线彩电企业的降价策略,虽以牺牲自身部分利润为主,但鉴于其产品线长、销售规模大,因此有能力要求渠道商以及面板企业吸收部分利润损失。根据Displaysearch从面板厂处获得的消息,彩电厂商第三季度还将有一轮降价活动,下游客户电要求面板厂商降价合作。
  分析这一轮面板降价特点有二:一是以32和42英寸产品为主,二是由日韩面板企业充当先锋。在3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方面,以夏普、IPSAlpha较积极;42英寸则是由LG打头阵。这一情况与以往由中国台湾面板厂扮演降价主角有所不同。
  据DIGITIMES统计,3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4月平均报价约为320美元,但夏普供给中国彩电企业的低亮度32英寸产品的价格已降至280~290美元,导致其他面板厂不得不跟进降价,估计5、6月份还会有5美元左右跌幅。在降价策略激励下,夏普3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4月出货量达50万-60万片,5月有望达80万片。
  夏普之所以积极调低报价,在于其8代线已可大量切割3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比重约达70%。再者,夏普生产IT用液晶面板的量较少,在电视用液晶面板淡季,IT用液晶而板和电视用液晶面板的生产调节能力较弱。因此,夏普在3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报价上较为积极。另外,IPS Alpha目前3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月出货量为30余万片,正常亮度面板的报价约为305-310美元,与夏普相差不多。
  在4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方面,LG Display表现突出。数据显示,目前42英寸HD面板报价约为510美元,但LG Display给中国内地彩电厂的报价已降至480-490美元。42英寸FHD面板报价介于520~550美元之间,LG Display的报价则落在520-53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中国台湾面板厂在电视用液晶面板降价上扮演积极角色,例如奇美过去曾被业界喻为电视用液晶面板的“价格杀手”,但本次却“落在”日韩面板企业之后。究其原因,目前中国台湾一线面板厂的生产线布局越来越完整,部分电视用液品面板和IT用液晶面板可在同一生产在线进行切割,这使得中国台湾面板企业可根据市场状况对产品结构进行调节。
  2008年第一季度液晶面板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液晶显示器而板及笔记本电脑面板价格上涨,中国台湾液晶面板厂因此加大IT液晶而板的产能,压缩电视面板产能,借此保持较好的毛利率,以中华映管最为典型。
  有消息称,包括三星、LG Display、友达与奇美等全球前4大而板厂,已在4月进行生产线微调,增加液晶显示器面板产出,但这一举措是否会连带冲击IT面板市场及价格,还有待观察。
  考虑到面板市场日趋复杂的市场局面,为了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全球整机厂商与面板厂商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正在并且会持续深入(详见表5)。
  


  另外,中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成为亮点。中等尺寸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成为2008年第一季度的市场特点。当季,32英寸电视用液晶面板市占率首次超过40%,40英寸及以上尺寸则达到28%,不过较上一季的29%下降1%。
  在中国市场,32英寸液晶电视 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加大至33%;40~42英寸将达到25%;46~47英寸将占8%。在美国,随着能源、食物价格不断攀升,尤其次贷危机不断加深,消费者将会削减奢侈品的开支。DisplaySearch分析师预计,从第二季度开始,三星、索尼、夏普、松下等公司将会推出功能简洁的中小型平板电视(以32英寸为主),在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形下,吸引消费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FullHD(1920×i080)电视用液品面板持续增长:DisplaySearch统计,2008年第一季Full HD分辨率面板出货量已占总出货量的24%,环比成长2%;在4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电视用液晶面板中,Full HD市占率则高达64%;同时第一季32英寸Full HD电视用液晶面板出货量相当强劲,全球出货量超过50万片。
  
  4、关键词:代工
  
  要在价格战中取得竞争优势,一线彩电企业的重要策略就是产品代工,从200H年开始,代工产品在一线彩电企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DisplaySearch统计,2007年第三季度代工液晶电视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23%。从2008年开始,随着一线电视品牌代工订单加大释放,代工已经成为液品电视产业链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今年第一季度,在代工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三星:为应对液晶电视品牌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价格战,该公司首度对中国台湾液晶电视代工企业发出订单,首先确定的代工企业为冠捷和佳世达。其中,冠捷取得的订单将以供应欧洲等市场销售为主,佳世达代工的订单则以亚太市场销售为主。至此,全球前5大品牌厂均已释出代工订单(详见表6)。
  我国台湾液晶电视代工企业异军突起,将对中国大陆彩电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首先,一线彩电企业如三星、索尼通过代工方式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其次,中国台湾代工企业的崛起,势必会挤压中国大陆彩电企业在液晶电视代工方面的市场空间,直接影响中国大陆彩电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而削弱在上游产业特别是液晶面板上的议价能力。
  长期以来,代工一直是中国彩电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甚少能拿到一线液晶电视品牌的订单,目前只有TCL一家为飞利浦代工部分液晶电视产品。在TCL最新发布的2008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由于CRT代工数量持续下降,TCL“策略OEM”的销量为31.5万台,同比下降46%,总收入为港币2.64亿。但目前液晶电视代工已占“策略OEM”销量的42%,实属不易!
  中国大陆彩电企业无法取得一线液晶电视品牌代工订单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上游资源的支持。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本土彩电企业正在积极切入液晶模组环节,如海信、TCL、创维均已投身其中。此举一方面能降低本品牌彩电的成本,提高毛利率,甚至有助于为其日后带来代工订单。如4月15日,TCL在惠州的模组项目破土动工后,三星就于4月29日对外界宣布将部分液晶电视模块组装业务外包给TCL。
  

其他文献
2001年以来,建设所谓“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物流园区为代表的一系列物流基础设施,成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时尚话题,大批的物流园区拔地而起。以至于笔者在2001年参加各类物流座谈会时,连打招呼都是互相询问:“您最近又去哪个城市规划了?”  不合理占用土地的开发必然导致今后设施建成后经营困难,以及并未产生预期效益等问题,使得2003年初开始国内对建设物流设施的模式和相关政策产生了争论。随之而来的就是
期刊
1、中国移动与BOSS    为什么中国移动在通信业“一枝独秀”?BOSS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历史角色和与核心定位。  世上本无BOSS。  1997年,电信分拆的史前时期。那时,移动通信的业务尚很弱小,互联网的春天也未到来,固话通信依然是中国电信的核心业务和发展重点。为解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和IT管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催生出电信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电信“97系统”,也即“市话业务计
期刊
“三网融合”新业务与网络需求    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跨上3000万户量级,面对未来的竞争及真正能“赚钱”增值业务的开展,有线网双向改造已迫在眉睫。在全业务运营的视野中,积极发展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是广电对“三网融合”的积极响应!  根据表1所列的业务对带宽的需求,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完全具备承载互动电视增值业务、高清晰度视频传输、网络游戏、VoIP以及高速宽带接入等多业务运营的能力。用户需求,即有
期刊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供货时效要求也越来越高。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既快又准的时效已成为物流人不断优化和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们如何优化和提高运输时效呢?  在物流服务KPI指标中,绝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平均运输周期来衡量物流服务时效的好坏,这样的衡量方法真的有效吗?客户会满意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右图是某企业运输时效采取措施后的改进情况:  对某企业来说,平均运输时
期刊
谁能承载电视未来?    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谁能代表电视产业的未来?业界莫衷一是。但毫无疑问,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收视习惯正在发生着改变,现在的问题是,谁能成为适应并满足这种习惯改变的最好载体?  “把内容带到观众眼前,跨时空、跨地域,互动与Web2.0技术……这些将改变用户的收视习惯。”新加坡传媒集团执行顾问郭芙蓉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跨媒体经营将成为未来运
期刊
18亿美元,CNET花落CBS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5月15日晚宣布,将以约18亿美元收购全球首家以IT网站概念上市的CNET。  CBS表示,通过这一交易,该公司将跻身美国十大互联网公司之列,每月独立访问者高达5400万人,在全球将拥有约2亿名用户。根据协议,CBS将向CNET股东支付每股11.50美元的收购价格,较CNET当日的收盘价溢价45%,而且高于CNET过去两年的最高股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编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贺登才(综合篇)  牛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  李力谋(快递篇)  本刊记告  周 永(标准篇)  中国物流业从原先的海运、公路、铁路运输到所谓的物流服务,其间也磕磕绊绊的走过一些年头了。2005年,物流产业为何仍难与国际国际看齐?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什么地方?中国物流企业如何应对物流业的竞争?带着这些问题,贺登才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三网融合”不是一场“谁吃掉谁的战争”,而应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进化”。  从着眼于理论的科学家到一线践行的运营者,对下一代网络的理解与把握,正不断走向深入和趋同。趋同的一个重要标志,即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回溯技术架构与平台的支撑,满足既有需求、激活潜在市场。  按这一视角展开,传统意义上的电信与广电运营商的角色不可避免地出现分野。  当通信与互联网日益凸显出“通
期刊
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物流延续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良好势头,物流市场已成长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并成为国际资本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也持续更新。    交通网络遍及中国  铁路  2004年,全国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433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352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409公里。截至200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累计7.4万公里。《全国中长
期刊
数字化革命带来了HFC的变化,媒体和网络的双重融合将在今后改变广播电视系统的结构和运营模式,对传统广电传输网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广电交互信息传输网络,现在已形成共识的是采用IP技术和光纤传输技术建设宽带骨干传输网络,接入网部分的数据下行仍通过HFC网络传输至用户端。源于互联网的内容分发网络技术,将在广电骨干传输网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IPQA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