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二者同属德育的范畴。它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德育的任务,实现德育的目标,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要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上寻求二者的有机契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契合
尽管人们对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已普遍认同,但是在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仍然存在歧见,有的甚至陷入误区,尤其是在对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要么把它们截然分开,完全并列,要么认为它们彼此相等,可以相互替代。比如,长期以来在学校只提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出现了把学生出现的一切偏差都归结为心理问题,因而大声疾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是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它势必分散甚至相互抵消学校德育的力量,影响德育的实效。本文拟就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谈点肤浅看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
首先,从概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观、公民观、荣辱观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根据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状况,运用心理科学理论和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训练和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训练活动和过程。
其次,从教育目标上看,二者各有侧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偏差或心理不适,维护其心理健康,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标。
最后,从教育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等以及融入之些思想的各种规则、规范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一般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开展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疾病的预防、调适和防治为基本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密切联系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其功能也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特点。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属于德育的范畴,它们都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是归结到德育的范畴,它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它们都是德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单方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实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因而教育效果不佳;近年来有的人把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各种失衡失范都归结为心理健康问题,主张一切都用心理健康教育去解决,同样脱离了学生思想的实际,教育效果仍然不佳。事实说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偏废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其次,二者都服从于德育的总目标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各有侧重,但它们都统一和服从于德育的总目标,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虽然这里说的是大学生,但是这些问题的影子并非在中学生身上就不存在,虽然它与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差别,但是由于中学生较之于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更不成熟,对是非曲直的认识更显幼稚,其思想、意识和心理可塑性更大,因而更具危险性、紧迫性,德育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势,整合二者的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总目标。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思想道德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发展变化的影响,不能设想一个心理失衡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兴趣;另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要受其自身思想的支配,也不能设想一个思想道德行为失范的人能有良好的心态。二者之间这种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决定了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划分的。
学生的思想、心理是复杂的,许多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劃分出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些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的对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辨别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这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内容。
最后,二者在教育方法上也有共同之处。
二者都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主张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二者都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正面教育为主,做到教育者“入情入理”,受教育者“动情明理”;二者都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规过于密室,颂善于公堂”,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做到“微观入心”;二者都提倡“自我教育”,主张“情感体验”。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契合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应该努力寻求二者的结合点,在方法、内容、途径上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在学校工作中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认真抓紧抓好。
第一,教育方法上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有多年实践所创造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因而有自己的教育优势。如“榜样示范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方法,人们说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学校有学校的典型,一个班级有班级典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追求的目标。这种“典型示范”的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适用,通过与模范人物相比较,那些自视轻高自以为是者会相形见绌,摆正心态,沉下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在“以理服人”上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晓之以理”,把道理讲清、讲透,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铁石心肠也会为之所动;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讲理”,“理”顺情绪,“理”正心态,心气顺了,思想通了,认识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自我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很重视的教育方法,因而特别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成功,感受挫折,尝试艰辛,享受快乐,饱尝“酸甜苦辣”,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第二,教育内容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正确思想和健康心理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健康的人生目标。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情感体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自我意识影响和调节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意识发展水平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强,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中学生正确自我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绪情感体验,我校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吸引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获得正确、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自律。
正确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景的构建,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受力。我们把道德纳入人性化理解,把道德规范看成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第三,教育途径上的契合
学校、家庭、社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境,学校、家庭、社区必须形成育人合力。我校特别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人才观、成才观,学习思想和心理教育的方法,帮助社区建设“文明街道”、“文明村组”,优化育人的大环境。
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渠道,各学科均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科教师应认真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寓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课外活动是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班级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生活组织,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表现最充分的场所,班级管理中大量的问题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因此,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力的途径。班主任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他们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贯彻到班级管理中,做好“管理育人”。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育人的功能,每一个教职工都有育人的责任,因此,教职工要有“服务育人”的意识,努力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本领,更好地承担起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学德育》肖子辉主编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学生心理健康》 王用涛编著 川南新出内(97)字第207号
[3]《初中生心理学》教学参考书
[4]《高中生心理学》教学参考书
[5]《教育管理心理学》陈安福主编
[6]《心理教育》陈安福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契合
尽管人们对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已普遍认同,但是在德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仍然存在歧见,有的甚至陷入误区,尤其是在对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上,要么把它们截然分开,完全并列,要么认为它们彼此相等,可以相互替代。比如,长期以来在学校只提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出现了把学生出现的一切偏差都归结为心理问题,因而大声疾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德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是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它势必分散甚至相互抵消学校德育的力量,影响德育的实效。本文拟就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谈点肤浅看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
首先,从概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观、公民观、荣辱观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根据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状况,运用心理科学理论和知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训练和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训练活动和过程。
其次,从教育目标上看,二者各有侧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偏差或心理不适,维护其心理健康,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标。
最后,从教育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等以及融入之些思想的各种规则、规范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一般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开展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疾病的预防、调适和防治为基本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密切联系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其功能也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特点。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属于德育的范畴,它们都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是归结到德育的范畴,它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它们都是德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单方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实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因而教育效果不佳;近年来有的人把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各种失衡失范都归结为心理健康问题,主张一切都用心理健康教育去解决,同样脱离了学生思想的实际,教育效果仍然不佳。事实说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偏废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其次,二者都服从于德育的总目标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各有侧重,但它们都统一和服从于德育的总目标,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虽然这里说的是大学生,但是这些问题的影子并非在中学生身上就不存在,虽然它与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差别,但是由于中学生较之于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更不成熟,对是非曲直的认识更显幼稚,其思想、意识和心理可塑性更大,因而更具危险性、紧迫性,德育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势,整合二者的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总目标。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思想道德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发展变化的影响,不能设想一个心理失衡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感兴趣;另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要受其自身思想的支配,也不能设想一个思想道德行为失范的人能有良好的心态。二者之间这种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决定了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划分的。
学生的思想、心理是复杂的,许多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劃分出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些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的对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辨别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这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所关注的内容。
最后,二者在教育方法上也有共同之处。
二者都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主张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二者都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正面教育为主,做到教育者“入情入理”,受教育者“动情明理”;二者都以尊重、信任学生为前提,“规过于密室,颂善于公堂”,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做到“微观入心”;二者都提倡“自我教育”,主张“情感体验”。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契合
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应该努力寻求二者的结合点,在方法、内容、途径上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在学校工作中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认真抓紧抓好。
第一,教育方法上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有多年实践所创造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因而有自己的教育优势。如“榜样示范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方法,人们说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学校有学校的典型,一个班级有班级典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追求的目标。这种“典型示范”的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适用,通过与模范人物相比较,那些自视轻高自以为是者会相形见绌,摆正心态,沉下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在“以理服人”上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晓之以理”,把道理讲清、讲透,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铁石心肠也会为之所动;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讲理”,“理”顺情绪,“理”正心态,心气顺了,思想通了,认识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自我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很重视的教育方法,因而特别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成功,感受挫折,尝试艰辛,享受快乐,饱尝“酸甜苦辣”,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第二,教育内容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正确思想和健康心理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健康的人生目标。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情感体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自我意识影响和调节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意识发展水平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强,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中学生正确自我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绪情感体验,我校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吸引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管理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获得正确、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自律。
正确的道德心理、道德情景的构建,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受力。我们把道德纳入人性化理解,把道德规范看成人们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第三,教育途径上的契合
学校、家庭、社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境,学校、家庭、社区必须形成育人合力。我校特别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人才观、成才观,学习思想和心理教育的方法,帮助社区建设“文明街道”、“文明村组”,优化育人的大环境。
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渠道,各学科均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学科教师应认真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寓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课外活动是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班级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生活组织,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表现最充分的场所,班级管理中大量的问题是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因此,班级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力的途径。班主任是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他们应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贯彻到班级管理中,做好“管理育人”。
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育人的功能,每一个教职工都有育人的责任,因此,教职工要有“服务育人”的意识,努力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本领,更好地承担起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学德育》肖子辉主编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学生心理健康》 王用涛编著 川南新出内(97)字第207号
[3]《初中生心理学》教学参考书
[4]《高中生心理学》教学参考书
[5]《教育管理心理学》陈安福主编
[6]《心理教育》陈安福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