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学心理学的,不是算命的啊喂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所受的苦。都是当初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此栏目给正处于迷茫之中的你。看看那些大学里的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
  大家对于心理学专业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对于心理学专业有什么了解?
  海狸先生:心理学专业的人都脾气好。
  文星树:老是发脾气怎么回事?[千本樱:容易生气,爱发脾气,实际上是一种敌意和愤怒的心态。当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悖时就会产生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当火儿上来的时候,不妨迅速离开使你发怒的场合,去另一个空间听听音乐、散散步,等自己心情平复下来后再去解决刚才使你生气的问题。]
  Z.:曾经觉得心理学贼酷,帮人救己。后未我上了一学期的心理学课,就放弃了
  翁翁不倒:学了之后是不是虽然知道自己种种行为是因为什么,但仍无法改变?只是比别人活得清楚些?[千本樱:学了心理学当然会明白每个行为产生的原因,也会根据相应的问题找出适合的办法,最后执行的时候还是要看自己的执行力。]
  小室:学习心理学都要上什么课?考试容易过吗?
  顺风局开朗:心理学毕业以后能做什么工作?好就业吗?
  夏南年:好奇催眠这个神奇的事情~[千本樱:催眠是一种通过专业人士用暗示、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等手法,使对象处于清醒与睡眠之问的心理状态,催眠者的暗示诱导使被催眠者意识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使潜意识中的大量重点信息被重新组合,从而解决被催眠者各种压力问题、适应困难、心理创伤、不良行为、神经症等问题。]
  Kies:《心理罪》是真的吗,能根据心理侧写就推断出凶手的特征?[千本樱:侧写是说根据罪犯的行为方式推断出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环境、职业、成长背景等信息。这是一种观察、归纳、思考的方法。对于推断凶手特征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最后破案依然要靠证据说话。]
  心理学,听上去是个很悬的学科,实际上是一门研究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
  在学习这门专业的时候,经常有人会问我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我在你面前说谎是不是会被你一秒钟拆穿”“我刚做了个梦,你帮我看看是咋回事儿呗”“你看我这样是不是有抑郁症”……每次听到这种问题都特想回个白眼,但人家既然问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回答,只能含含糊糊地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其实自己内心也很想专业地解释一番,但我真的不会周公解梦和算命啊!
  类似这些心理学现象还是需要通过很多详细的数据、记录等作为科学样本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一个结论的。并不是某天发生一件什么事就能现场立马解决,专业的心理学者也并不能一眼看穿所有人心里在想什么,他只能根据观察你的行为、你的微表情来进行推证你的可能心理。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是倾听,帮助对方纾解情绪,用更理智的办法去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心理学是个很枯燥的过程,理论性的东西特别多,要学习所有专业都要修的基础课程(高数、马基、思修、英语等)、专业课程(心理学史、心理学基础、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数据统计(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咨询(个别咨询的入门、个案、家庭、团体等)、其它(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总之,上了大学你就会发现,大学只有三类学科:文科、理科和心理学,理科的你要懂,文科的你也不能落,数学计算不会少,要背的更是多。每次期末考试要背很多东西,名词解释、各种心理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案例分析and so on。考前半夜搬个小板凳在走廊默背是必须的。
  到了大三实习的时候可能要去精神病院实习、企业管理实习、心理咨询实习。不过除非是那些毕业后确定想要做心理研究或心理咨询相关工作的同学,大多数同学去的不一定是这些地方,而是其他各行各业都有。
  不过不得不说,学了心理学后脾气真的变得不那么急躁了,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会从更科学的角度去找自己以及外部的原因,看问题也会比其他人更加深刻。在别人眼中觉得很生气的一件事,自己会相对客观地判断。与他人沟通聊天的时候,我会更愿意倾听对方的倾诉。
  学好心理学,你真的会觉得生活变得很通透,对于社会热点那些精神病的症状现在都可以定义诊断了,没有谈过恋爱都可以指导别人的感情问题……但是心理学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国内就业面并不是那么广阔,要继续深造的话又要多花好几年的時间。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就要做好强大的心理准备,因为你要长时间面对咨询者的各种倾泻而出的负能量。如果你真的热爱研究心理,那么欢迎你加入心理学专业。
  鬼知道学习心理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来自知乎网友的感受——
  上心理学课我的感受就是:
  ——我天,我有病啊!
  ——我病得不轻啊!
  ——我天,没救了!
  ——我有这个病……
  下课后和同学交流:
  ——你也有病啊!
  ——你也有这个病啊!
  ——晚上出去嗨啊!那边羊肉串摊子不错啊!
  2.直接准备读硕士,条件好的出国吧!
  3.各种奇葩心理实验、研讨会什么鬼!
  4.自从学了心理学,我成了知心大姐姐……不想再听别人的负能量了……
  5.每天统计数据,学人脑神经,已疯。
  千本樱智囊团:其实学什么最终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决定,光看别人说的没有用,你要跟随自己的内心。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时候给的是理科学士学位,但学习的时候内容更靠近文科。学习起来的话,还是挺轻松的。国内目前心理学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有北师大、浙大等。就业方向可以从事心理学研究员、心理咨询师、用户体验、监狱公安、医生、人力资源、猎头、管理咨询、市场营销、中小学心理教师/大学辅导员、早教/智力开发等等相关工作。   P.S.必看的心理学相关电影:《穆赫兰道》《记忆碎片》《沉默的羔羊》《禁闭岛》,看完保证你怀疑自己的智商。
  编辑/王语嫣
  好文章是怎样写的呢
  赵梦晴
  从小念书在老师的眼中我都是一个会写故事的小孩。而事实上我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难道不是都建构在现实的基础上吗?我记得前年冬天去恩施大峡谷的时候,我们走到回音谷,室友说我們来喊喊,然后我们就一起在白雾茫茫的天地间喊着,听着自己的声音从远方传来。我一直很喜欢的一本书叫《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里面有个我很喜欢的角色罗琦琦,那个时候夏令营她们去崂山,也是在雾茫茫的天地间呼喊。在从大峡谷返程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其实哪里有真正的虚构呢,所有的想象不都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吗?就像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红楼梦》,我记得在上古代文学课的时候老师曾说,元妃省亲的场面,没有见过的人根本连想都不能想象出这样的场景,平民是无法想象王室究竟荣华到何等程度的。所以蒲松龄写《聊斋》,曹雪芹写《红楼》,都是由他们的生活阅历来建构的。
  记得念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特别真实的梦,醒来后还记得特别清楚,然后我就把故事的大概写下来了,然后自己再“添油加醋”地扩充,最后竟然写了一个本子,就是那种学校发的练习本。记得那个时候还在全班传阅,后来就不知道在谁的手上给我弄丢了。那算是我人生中比较“正式”的作品展,老师总把写得好的同学的周记当范文贴在后面的黑板上,好多同学要借我的周记本看。其实那个时候我有点抗拒,对待周记我还是很认真的,真的跟写日记似的,把自己那些不愿意告诉别人的话还有一些少女的小心思都写在里面了,还把老师当成可以信任的人,都写给他看。后来慢慢地,我就不再这么耿直了,开始写些假大空的话,可这样的话又不会得到表扬了。初中的时候还是很在乎老师的认可,好像只有老师在我的作业后面写上“范文”两个字我才觉得我写了一篇好的作文。所以我一直试图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不暴露自己和得到表扬中找到平衡点。
  高中的时候写作文其实很有目的性,就像《橘生淮南》里面的洛枳,所有认真的写作都是为了选成范文,然后发给全年级看,那自己想要他看到的那个人也就一定会看到了。
  念大一的时候很喜欢刘同,其实论写鸡汤,我还是挺佩服他的。第一次出门旅行坐13个小时的火车,我带的一本书就是他的《五十米深蓝》,他有说到他念大学的时候坚持每一天都写一点东西,那个时候也雄心壮志地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世界上大概有太多计划而缺少执行计划的人。四年里我还是坚持写日记,如果以人生的跨度来算的话,坚持写日记这件事情我大概坚持了十年多了。只是每年写的篇数越来越少,甚至有些时候我连心里话都不想跟自己说了,或者说是我越来越体会到一种言意矛盾,很多种心情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这样在苍白的语言面前我就选择搁置,大概也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了。
  念书的时候常有同学问我怎样写作文,我其实不会写作文,我会做的是写自己。我也只能写自己,而唯一在这么多年摸索的技巧大概就是如果这篇文章非要拿出去见人我如何隐藏自己。弟弟问我怎么写作文,我说那你就多看书吧。其实是挺敷衍的回答,但看书却是唯一的捷径。我很喜欢的另一本书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刚开始喜欢这本书真的是因为书名,太有感伤主义的特点了,太符合我一言不合就要矫情的性格了。初中的时候看了一部分,大学的时候还是只看了那一些。林海音说很多读者问她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它唤起了你成长的一些美好回忆。我想写作的意义也在这里吧。耀威也说过,我们看的不是书,而是透过书看到了我们自己,看到了生活。
  我之前一直很抗拒看文艺理论这类书,就是你认识里面的每一个字但就是不知道它说些啥。看一部书跟看一部电视电影一样,上影视文学课的时候老师说一部电影的第一个冲突或者是伏笔一般就出现在第13分钟,看了13分钟你还是蒙圈的那建议不要看了,有点煎熬。书也一样,最关键的是前面的部分能不能吸引你,如果不能,一般就弃书而逃了。看文艺理论是一样的,一定要沉下心慢慢看,度过前面坎坷的几章,后面的进度会快很多。但这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一定要去理解,真正看懂一本文艺理论的书,写作水平绝对会拔高不止一个档次。
  我一直很喜欢村上春树的一段话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明确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问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而在写作时我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尺度并靠近它。
其他文献
采访笔记:  有关于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我甚至在别的同学那里知道,陈同学竟然在她们宿舍说,我以前是怎么在她面前炫耀我父亲出差带回来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可那些巧克力很多不都在她的肚子里吗?现在,我和陈同学已经很久未见,只是每每想起她,还是会为当时自己遭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而感到愤懑。我也曾听见其他同学私下抱怨陈同学的自私和强势,仿佛我们对她的所有好意在她眼里都是理所应当,而我们一丁点儿的不对,便是天一样
有人会因为偶像而发奋图强;会因为喜欢的人萎靡不振而丧失斗志;会因尊敬的人一句话而鼓舞;也会因崇拜的人一个行为而绝望。每个人的三观,是我们所有社会关系最欣赏的人的总和。当你弱小的时候,你的三观可以被人轻易践踏。当你强大时,你的三观可以影响别人。  爱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整个高中我过得都不快乐,紧张兮兮。后来看很多励志作家的书,才知道,我一点都不爱自己。我把自己整个关在世俗里,从没有为自己做任何事情
为什么爸妈总是意见不合?为什么我总是因为讨好妈妈反而让爸爸更生气了?我到底要怎样才能让爸妈同时都满意?  老师,我是一名普通初二学生,以上是一直困擾我的噩梦。从小学到现在,我爸和我妈经常意见不合,我爸说往东,我妈就一定要往西,两个人整天整夜闹矛盾。  作为家中的第二个男性,我想着我妈处于弱势地位,他俩吵架时就尽量多帮她说话、讨好她,结果这就引发了我爸的不满,他觉得自己在家中没有地位,经常一个人生闷
“接下来有一个小时的购物时间,是公司规定的,我也没办法。不过这家免税店商品的整体性价比不太高,不建议购买,大家可以随便逛逛跟身旁人聊聊天。”这是旅行中我第一次对这个导游有一丝的好感,那就从这里开始写起吧。  去年五一,母亲帮我报了一个去日本的跟团旅行,这也是我第一次跟团。团里有二十多个人,除了我之外,清一色的叔叔阿姨。  一下飞机,外形俊朗但个子不高的导游就在机场迎接我们。导游叫小高,浑身堆满了奢
逼仄的地下室里,住着金基泽一家4口人,他们靠给人折纸盒勉强维生,日子贫穷得仿佛随时都揭不开锅,但又有种迷之自在和快活。儿子基宇考了4年大学,自信第五年一定能考上名校,女儿基婷因为没钱停了补习。  基宇的朋友因要出国留学,把自己在富商家做家庭教师的工作介绍给了基宇,那家的女主人朴太太是个无比善良单纯的人,基宇顺利成为了朴多惠的老师,拿到了不菲的工资。  朴太太苦恼地聊起行为怪异的小儿子多颂,基宇立刻
我所在的高中是住宿学校,在苦闷的学习生涯里,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校园虽小,美食倒不少。刚成为一个捕食新手的时候,食堂是我们的美食重地。  学校刚开始有两个食堂,后来食堂老板发现我们这帮新来的菜鸟太能吃了,每次开餐都要大排长龙,供应不过来,于是挥挥手宣布再开一个小食堂,就在一饭隔壁的铁皮屋里弄了个汤粉摊位。下雨天时,在汤粉摊位吃饭最为享受。多小的雨,砸在铁皮屋顶上都是“噼里叭啦”的脆响,吃着
我爸不喜欢我老是学习,说明白些,他不希望我变成书呆子,在他的教育里,学习于我而言,应该是快乐的,所以他对我成绩的要求并不高。  而在我的世界里,因为没有分数上的压力,只是顺着自己的心去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快乐的。  但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最大的潜力在学习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数学,但曾经也为之苦恼过。对数学的讨厌从一年级开始,父母在一旁辅导的时候总是比比划划,可是我总是记不住,也转不过
剧情梗概:宋冬经常被很多人说自己很敏感多疑、想太多。宋冬于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不够好,性格有毛病。在一次次的心灰意冷中,宋冬写下了一封“遗书”……第一幕  (“铃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有些女生则扎堆儿在一起说话聊天。宋冬拿着水杯,准备去打水。)  (宋冬经过一群女生,隐隐听到了什么。)  宋冬(内心声音):她们是在说我吗,为什么我好像听到了我的名字?她们在说我什么呢?我真
我有一个很优秀的发小,不仅外形条件优越,性格也是八面玲珑,有上进心,目标明确的同时也非常努力。  初高中的时候,是看不出我们两个人有什么太大差别的,非要作个对比,也只能说各有千秋:她长袖善舞,我大大咧咧。我们人缘都不错,成绩也都很优异。  开始渐渐有区分是在大学。她极度自律,而我倾向于随心所欲;她不断挑战自己,我极少走出舒适区;她规划好了今后的人生,我则选择活在当下。你看,单单只看这些描述,都会觉
在我见过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选手中,最能“晒网”的是我弟。每次学习的时候,要么就觉得学不完了来不及了,要么就很无奈地甩一句“我一学习就难受”,然后长叹一口气扬长而去,只留下一个不上不下的成绩。一周里常常是前三天像打了鸡血三更眠五更起,后四天像行走的僵尸不分昼夜昏睡。一节课荒废了,心里开始焦虑,然后焦虑地过下一节课,更加焦虑,恶性循环。高考百日誓师那天,他发微信跟我说,他觉得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