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相册里,有好些同领导同志的合影。每幅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次翻看,都勾起我的回忆。当年那些领导同志同民众打成一片,对基层的亲近和关怀,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的场景,历历在目,让我终生难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胡耀邦同志到民族地区视察。在视察高原明珠“邛海”时,我很想过去与胡耀邦同志合个影。解放后我在川北工作,曾经两次听过当时主政川北行署的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几十年过去了,这次见到他到凉山来,能够留个影该多好啊。
  我把这个心愿向走在我前面的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说了。他说:好啊,我找个同志帮你照。他对一位警卫人员说了这事,一位年轻的军人走过来,我把相机挎在他的脖子上,很快就走到队伍的前面去了。
  可是,又为难了。怎么靠近耀邦同志呢?我不敢冒失,也不好意思。行进中,我的背后突然有只手,轻轻地把我向前推着,刚走到耀邦同志的身旁,推我的手没了,我却有了一张走在耀邦同志身边的珍贵照片。
  后来,我写了一篇散文,叫《艳阳照金秋》,这帧珍贵的照片,同时发表在一个文艺刊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在视察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后,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参观。我们参加接待,有时也回答将军的询问,作些解说方面的补充。看完展览以后,将军一行兴致颇高,指出一些关于奴隶社会制度的理论问题,同我们座谈交流。
  陪同迟浩田上将一起参观的有好几位将军,大家要求在彝族传说中的民族英雄支呷阿鲁挽弓射日的大型雕塑前合影。正在“排排站”时,迟浩田将军说:“让地方的同志站中间,我们来参观的同志站两边。”听了这句话,我们除了受宠若惊,也有点不知所措。最后按将军的安排,我和另一位彝族同志分别站在迟浩田上将的左右两边,其他的几位中将和少将分别就在我们的两边,拍下了一张彩色照片。
  后来,有的同志看到了这张照片,都羡慕我们很幸运,并开玩笑说:你们的胆子真大,不怕犯“僭越”之“罪”吗?
  但在当时,大家都是亲身地体会到军民的鱼水深情,由衷地开心快乐。
  时间同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凉山报改成凉山日报的前夕。
  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大书法家张爱萍上将到凉山视察军旅,住在邛海宾馆。我跟着时任州委书记的施嘉明同志,专程去拜访张将军,请他书写凉山日报的新报头。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张将军,他平易近人,语言诙谐,对别人要办的事情,就像写字一样,思考在前,笔随其后,一气呵成。当他听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就开了一个小小玩笑:“很好办嘛,我在《凉山报》中间,加一个‘ 日’字,就是《凉山日报》了,简单!”他一边说一边跟我们点头微笑,亲切而风趣。这事,我也曾写了一篇短文《字字情深》,刊发在凉山日报上。
  第二天,一位摄影的朋友约我一道去探望陪同张将军视察的军区首长,同时闲聊摄影的事。就在那次同几位首长在邛海边散步时,一位摄影的同志给我拍了一张照片。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黑白放大的照片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我怎么同张爱萍将军肩并肩地走着呢。
  果然,后来真的听到了一声哨音:“越位!” 幸好是一位很了解情况的同志,只是说说而已,没有给我“黄牌”。
  上面说的几帧照片,距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一直珍藏着,视若宝贝,会不时翻出来看一看。每次都感到很幸运,很自得,也很开心。胡锦涛同志最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到“人民”有一百多次。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领导都能把人民放在心中,而不是拒人千里,民众与领导首长照像,也就是最正常、最普通的事儿了。
其他文献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小和尚给老和尚打水喝。  有段时间,每次打水,小和尚都看到路上有个闪光点。老和尚查看后说,这是块神奇的石头,预示着一位护法大师即将到来。  故事发生地在今天的阿里地区普兰县,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时间在十世纪左右。  其时,普兰王准备打造一座精美的文殊菩萨像。但由于能力有限,便求助于尼泊尔工匠。塑像如期完工,做好后运回普兰,但刚过了中尼边界,运菩萨的车轮突然坏
期刊
有偶然来访的游客,把45岁的普布曲桑称为古格王朝“最后的国王”。  这样的外号,放在这个普通的藏族男人身上,倒也颇为贴切。作为古格王朝遗址管理站的站长,在过去整整19年时间里,普布曲桑守护着一座曾经伟大、却早已荒废的山城,并从没有过离开的念头。  这个“国王”的领地,是阿里地区札达县外18公里处一座300多米高的土山。公元10世纪,一个名叫古格的王朝在此兴起,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壁画、冶炼、制陶
期刊
想不到,夸奖一部2011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片,要动用到1983年的国产电影。  《血,总是热的》,杨在葆主演,一个热心改革的厂长,被重重阻扰,最后在全厂大会上,同时也是在片尾,演讲:“我们要用我们的鲜血,作为改革的润滑剂——这话已经说烂了,不时髦了,可是——血,总是热的啊!”  血,肯定是热的,只是我们时常忘记。  动画片《魁拔》,打起热血动漫的大旗,不像是走向市场之前的灵机一动,倒像是国产电影“二
期刊
窗外午蝉喧哗,微风帘动的瞬间,日影飞去,蓦念童年。  小时侯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推冰棍车和卖小人书。暑假里,除了不喜欢练琴和做作业,基本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独自玩耍,捉蝴蝶和蚱蜢,而且是用空手去合扑,乐此不疲。赤绿豆汤,糖腌西红柿,搪瓷缸里镇着,是炎日傍晚里,母亲的等待。薄暮时分,玩累了,飞奔回家,先洗手挨打,再畅饮而下。而现在,我对这两种食物是碰都不碰,触痛记忆想起娘来会挥泪如雨。  吉他琮,罗大
期刊
改革开放之后,时有美国法官到中国,与中国法官切磋技艺。中国法官最喜欢问美国法官:“敢问贵国法官年薪多少?”美国法官大多比较尴尬:薪酬是美国人的隐私。美国人相互之间是不问薪酬的。中国人自称文明程度很高,自称天人合一,但一事当前,便十分功利,实际的不能再实际了。或许,这也算是一大中国特色吧。  听到美国法官的薪酬金额,中国同行们大多啧啧称奇,觉得美国法官的待遇实在是太好。其实,如果按照收入比例算,美国
期刊
十九世纪下半叶工业发展的高潮中,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铁路大王,等等。而最著名的“大王”——J. P. 摩根,却是好几个“大王”的头衔集于一身:作为银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在金融界位居一言九鼎之尊,连总统也要让他三分;作为爱迪生在电灯业上的合伙人,他创建了通用电气公司,成为电气工业的老大;在购买了卡内基钢铁公司之后,他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成为当之无愧的钢铁巨头;在控制了几家
期刊
“到了阿里,就像离开人世,去往鸿蒙初开的别的什么星球。那儿既无历史,也无时间……那种无背景的静,是真静。”  作家马丽华在《西行阿里》一书中,提到一位叫摩萨的诗人。这位诗人在评价阿里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让无数人好奇,阿里,到底充溢着怎样的神秘?  其实,真正到达阿里,方才知道,这里既有历史,也有时间。只是,那彼时的历史更像是带有谜团的传说,而当下的时间,要么不为人所知,要么被世俗的繁华遮蔽…
期刊
和严歌苓的很多小说一样,《赴宴者》甫一出炉,也被电影导演看中,买下版权准备改编成电影。但是,直到版权过期,这部讽刺荒诞现实的片子也没拍出来。如今,另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版权又看中了它。但结局怎样,严歌苓并不乐观。  “事实上,我写的那个宴会虫是装得最浅层次的,甚至可以说他是最无辜的。其他人的装比他恶劣,也比他危害大多了。”  尽管距《赴宴者》的写作已经过去了五年,和《中国周刊》记者提起自己在2006年
期刊
小吃,曾经只是一根稻草,是“逃标”者的稻草,是山区农民的稻草,也是小城政府的稻草。狠狠抓住了,它就变成了钢筋。  最早抓住这根稻草的邓世奇,已经是沙县小吃界的传奇人物。而在19年前,他只是一个狼狈的跑路者。    一  邓世奇,大背头,大眼睛,微胖,皮肤很好,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在他临湖的办公室里,我很难想象,19年前,他跑路前的窘迫。  1992年2月的一天,邓世奇决定跑路。  他买了两张去厦门
期刊
中国是个农耕社会,中国社会的农耕历史也就是中国历史底层文化的代表。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底层不被关注,农耕才成为士大夫阶层归隐的一种境界。虽然在古代文人崇尚的渔樵耕读中,农耕才占有第三席的位置,那只不过打渔的和砍柴的一个占据水泊一个呼啸山林,多少有些符合文人抒发情怀的境界。北京故宫珍宝馆里有块玉璧,刻画的就是渔樵耕读的图案。皇帝佬也为了给子民做一些榜样,在御园开辟了一亩三分地,假模假式地扶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