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硬乏味到独具魅力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使得经济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日渐显现重要的位置。但新闻从业人员都有一种同感:经济报道经常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因此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鲜活,化“生硬”为“灵动”,就要求经济新闻写作必须不断创新与突破。
  【关键词】经济新闻 形式新颖 语言生动
  经济新闻是以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经济话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新闻。由于经济现象纷繁复杂、专业性强,因此一些经济报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难免是枯燥、乏味、缺乏生活气息。但是,只要在写作过程中多花心思,在表现手法上多作研究,从选题立论到采访写作,从调研到素材的筛选取舍,从写作语言的运用到字词的推敲,不断创新,就能实现突破,让经济新闻变得生动细腻。
  一、报道视角的创新,以独特破解生硬
  创新经济新闻报道,首先要做好策划,做到全局了然于胸,从最能抓住观众“眼球”的角度入手;其次可以用写作时政新闻的方法来表现经济新闻,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目的是充分展示经济新闻中蕴涵的受众最为关心的“核心”。
  1、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时代特点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出现的經济现象,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常常是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大背景、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的。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报道的新闻事实己经不可能完全局限在一个地域或者一个部门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经济报道的时候,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时代特点,对经济现象加以把握和分析。
  2013年2月26日,《淮南日报》刊载了一篇独具创新的经济新闻报道《一位农民的年度工作报告》。创新之处在于文章的独特视角:年度工作报告向来是政府部门的年终述职,“一位农民的年度工作报告”,足够标新立异!
  简单的工作报告,包含着不同寻常的内容:中央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都在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有思想的现代农民;面对2012年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带来的市场变化,如何在2013年进行应对;面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惠农政策,该如何把握。文章紧紧抓住了时代的发展脉搏,将一位传统农民的现代意识觉醒作为文章主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2、抓住“热点”问题,透视经济内涵
  在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时常会遇到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经营者要随时掌握市场的需求,股民要关心股市的走向,购房者要打探楼市动向,市民要获取理财信息,下岗、失业职工要了解就业政策,农民要知晓农产品的销路等等。经济新闻只有帮助百姓释疑解惑,抓住热点,才能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
  在对下岗问题的报道中,很多记者从宏观入手,介绍其概况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再引入对部分下岗职工的介绍。而《经济日报》2000年7月5日第三版的《下岗工人的福地、未来老板的摇篮》一文则从人入手,以人为本,报道深圳一家商场在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时发生的故事,透过这些新举措反映了下岗再就业面临的困难、个人的心态及社会环境,纪实的手法很有感染力。
  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以小见大
  “大”指的是经济报道的大环境,即一定时期的经济态势;“小”是指具体的经济问题中方方面面的特例及相关报道,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对于经济报道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有关网络购物、选秀活动等的报道,当各类网站红红火火之时,我们听到的是一片赞誉之声,而当这一经济现象遭遇第一股寒流时,各家媒体的怀疑和冷落又令受众心存疑惑,这时,辩证地看待各种经济现象、客观冷静地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小”也是指角度小,可以是最佳或最新的角度,或者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或情节。这个细节或情节,可能是最新点—发掘事物中的最新变动;也可能是最近点—贴近读者身边的事情。比如,《淮南日报》为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一连发表了《吃的变迁》、《穿的变迁》、《住的变迁》、《用的变迁》、《行的变迁》等5篇文章,都是从读者身边的事写起,给人印象很深。如果只着眼于大处,而不从小处入手,稿子就容易流于一般化、概念化,没有个性和特点。
  二、报道形式的创新,以新颖打造鲜活
  在经济报道中,我们经常过于“学术化”、“理论化”。因此就有学者提出“经济新闻应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把复杂、深刻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深入浅出、亲切自然地表达出来”。在报道形式上更多地贴近生话,贴近老百姓,就会提升经济新闻的亲和力。
  1、引人入胜的表述
  经济新闻报道的表述,切莫死板,最怕平铺直叙。不管是文章标题,还是文中用语,精彩的表述往往能做到点明题旨、引人入胜。
  获得2011年度安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千台挖掘机南征北战年“挖”两亿》,文章的引题运用对偶形式,一句“古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今见挖掘机万里走华夏!”点明文章主题,主标题中的“挖”则更显生动,挖掘机“挖”出的不光是土,也不光是2亿元财富,更是农民致富的信心。
  获得2008年度安徽经济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豆腐渣自述:科技创新终圆千年梦想》,在导语中就与众不同,并没有简单的将科技创新在豆制品加工中的运用给予描述,而是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切入:“豆腐渣也能做饼干?豆腐渣饼干竟然如此热销?在2000多年来的豆制品加工中,豆腐渣缘何今日才异军突起?”导语简洁生动,在提问的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2、贴近受众的人文关怀
  纵观近几年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作品提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了人民群众想知而未知的问题。同样的道理,文章选择人民群众最感兴趣、议论最多的事件入手,就拥有读者。
  2005年上半年,继“苏丹红事件”之后,媒体接二连三地发布了关于“十大垃圾食品”、“‘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等新闻,使受众人心惶惶。此时,《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等媒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纷纷撰文,强调“城市供水含微量氟仿并无危害”,指出“国外研究机构的一些动向不应当成为公众恐慌的理由。”文章刊发后社会反响良好。   3、更加注重服务性
  如今经济新闻的受众不再局限于经济界人士和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普通的经营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新的经济大背景下,经济新闻的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化。如何服务,如何让受众获取“有用信息”,是记者应该关注的。
  比如,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不少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了报道,分析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其实,作为普通百姓,他们更关注的可能是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再具体一点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液化气、汽油会不会因此涨价。因此如果能够做此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报道,相信一定会受到读者欢迎的。
  三、语言表达的创新,以生动拓宽受众
  在经济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公告式文体模式。要使观众快速和准确地理解媒体所传递的信息,使经济新闻具有亲和力,有经验的记者为了写活经济新闻,总是能调动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对比等各种修辞手法,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1、对业务性较强的名词、术语用巧妙的解释或俗称
  把业务性很强的专业术语用在文章中,等于是在说天书,受众不明白所要传达的信息,就会在潜意识里抵触。但如果把专业术语转化为俗称或其它巧妙的解释,就会让人“柳岸花明”。如在报道钢材价格快速下降时,会用到“钢材价格如高台跳水”;如在反映物流的运费价格浮动时,会用到物流的运费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价格跌落,这样用语就很贴近生话,很有情趣。
  2、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手法
  比喻或其它修辞手法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报道在形式上也比较通俗,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上文提到的一等奖作品《豆腐渣自述:科技创新终圆千年梦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文章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将豆腐渣依托科技创新,焕发出崭新生命力的过程一一表述。“人们还常用‘豆腐渣’指腐败、没用的东西……我冤哪!”、“但我并不气馁,我豆腐渣有信心:‘金子’总会发光!”、“我自豪,因为我豆腐渣是豆制品加工中最具发展潜力的!”
  这些通俗的语言,生动的表述,拟人化的手法,让文章独具魅力,这也正是文章能够获得安徽经济新闻一等奖的原因。
  3、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字
  经济新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比较硬,概念、数字的堆砌看了让人头疼,作为经济记者,我们应该谨慎选择数据,仔细运用数据,适当改造数据,让这此数据多一此形象,少一些抽象。
  从一此较成功的经济报道来看,巧妙运用数字,使之生活化、形象化,更能够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比如,如果就生产领域谈生产成绩,往往显得数字堆砌,枯燥无味,如果从百姓日常接触较多的分配、消费领域来谈生产成绩,效果大不相同;采取换算法,把数字换成一种与群众生话相关的讲法,使之具体化、通俗化;化整为零法,即把一此大数字换成容易联想的小数字,使读者便于理解。除了用图表的形式代替详细的说明,避免累赘之外,还可以用“约”数代替“详”数。比如“我市前三季度城镇从业人员平均薪酬14975元”可以说成是“平均薪酬近15000元”,如果事实上是“增长了21.8%”,我们不妨寫成“增长幅度超过了五分之一”,这样更简单明了。
  参考文献
  ①李道荣,《经济新闻定义辨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②张颂甲:《经济新闻写作浅说》,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③程道才:《专业新闻写作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④周德刚:《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淮南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激情, 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 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是新闻工作的一块基石,是新闻工作的动力源泉,是新闻工作的灵魂。  【关键词】激情 灵魂 奋发有为  如果说新闻工作是船,那么激情就好比是帆,只有激情扬帆,工作之船才会破浪远航。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激情, 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 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就
【摘 要】归因,也就是对事物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与判断。归因会对危机事件传播产生影响,消费者如何及为何对危机事件进行归因是我们关注的关键。在蒙牛致癌事件中,蒙牛更多的是在进行常规性的操作,但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所以其自身所付出的真诚沟通的努力并不足。在危机传播的归因中最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等情境因素、企业自身及其所处行业的特质,以及消费者所具有的辨识能力。  【关键词】危机传播 归因理论 危机事件  
你知道吗,整个厨房里,最容易藏污(wū)纳垢(ɡòu)的用具就是木头(包括竹木)砧板。用过7天的砧板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病菌达到了20万个!特别是划痕(hén)多的老砧板,用开水烫都不能有效去除划痕里滋生的细菌。  亲爱的小“红粉”,趁这个假期,好好给你家的砧板洗个澡,给它做一次“桑拿”吧!  工具:抹布、刷子、洗洁精、医用双氧(yǎnɡ)水、盐、柠檬  步骤:  1.在砧板上滴适量洗洁精,用刷
“现在的组工干部,不仅能说,还会实干,不仅业务熟,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加强了,真是多面手……”江津区杜市镇湘萍村村委会主任陈文容指着一片花卉苗圃基地,感慨地告诉笔者。  “与服务发展结合不紧,业务能力强但经济建设能力差,习惯于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存在明显‘跛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开展后,江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万相兰深刻分析了组工干部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组工干部的“
【摘 要】普通高校新闻专业的新闻采访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所以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汲取优良的教学传统,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新闻采访 实践教学 新闻素养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教育起始于“五四”时期,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徐宝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染发已经成为很多人改变形象、追求时尚的不二之选。尤其是逢年过节,染发的人更多。不仅为了遮盖白发,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将头发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时尚又美丽。但染发的健康风险,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呢?染发剂如何让头发变色  染发剂按其对头发着色时间的长短分为暂时性染发剂、半永久性染发剂、永久性染发剂。按染发原理又可分为氧化型染发剂和非氧化型染发剂。目前,日常使用的染发剂大部分为氧化型染发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资源建设成为重点,建设什么样的学科资源、怎样使用资源进行教学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家与部分省份都建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平台,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安徽基础资源应用教育平台等。笔者所在地西藏还没有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因而山南市第二高中的体育教师平时收集的资源都是一些零散资源,不成体系。另外,现有的教育资源平台所提供的体育学科的资源很多没有经过筛选,不符合山南市第二高中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公司的策划部上班,在这里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以前,策划部制定的一些活动方案,经公司最高层领导批准后,在实施中往往因某些重量级人物临时改变决定,需要我们进行重新调整时,就感到很无辜又无奈,这样一来,心里难免产生抱怨情绪。  但自从来了新上司张经理后,他的言行让我们发生了改变。  一次,我们公司和外面的3家企业联合举行一次大型文艺联欢会,还要进行现场评奖。原本对奖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纸质媒体特别是党报的管理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破解党报管理难题对于党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淮北日报社为例,结合其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具体的策略,主要从民主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岗薪模式管理三方面简要为当今党报如何破解管理难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管理 民主 细化  近年来,在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开放式办报理念的指导下,淮北日报社也在不断
其实,无论是龚建平的家人,还是球迷和媒体,大家都非常清楚:龚建平死不瞑目!多年来人们一直坚信,那些逍遥法外的人,迟早会像龚建平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    1月21日,国家公安部证实中国足协“三巨头”——南勇、杨一民、张健强已被辽宁公安机关“825专案组”带走“接受调查”。  这一爆炸性消息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关注和极大震惊,不少人以为足坛反赌打黑会像以往那样抓几只“小鱼小虾”走过场时,想不到这一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