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从古至今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同时,春节也是历代文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主题。那么,这些作家笔下的春节,又是怎样一番热闹的场景?
曹雪芹《红楼梦》:花团锦簇 语笑喧阗
《红楼梦》对古代春节描绘颇多,主要集中在第五十三回。从除夕到元宵,作者完整地為我们展示了古代大家族如何欢度春节的。
贾府从腊月就能开始置办过年的事项。“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而大户人家过年的装饰也与众不同:“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到了除夕夜,贾母便在正室之中接受晚辈的叩拜行礼,“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著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鲁迅《祝福》:致敬尽礼,迎接福神
鲁迅笔下的《祝福》,对准备过年场景的描绘,显示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沈从文《忆湘西过年》:狮子龙灯焰
身为湖南凤凰人的沈从文,也描绘了家乡过年时独具魅力的风俗,将湖南凤凰县特有的龙灯焰火展现在世人眼前:
“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陈忠实《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
一提到陕西,人们会想到黄土高原、窑洞,提到陕西的食物,便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面食。而陕西春节中出现的各种面食,在陈忠实的笔下,让人垂涎欲滴:
“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馍的,年前这几天要蒸够一家人半个多月所吃的馍和包子,还有走亲戚要送出去的礼包。包子一般分三种,有肉作馅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馅的菜包,还有用红小豆作馅的豆包。新年临近的三两天里,村子从早到晚都弥漫着一种诱人的馍的香味儿,自然是从这家那家刚刚揭开锅盖的蒸熟的包子和馍散发出来的。小孩子把白生生的包子拿到村巷里来吃,往往还要比一比谁家的包子白谁家的包子黑,无论包子黑一成或白一成,都是欢乐的。”
冯骥才《年意》:圆满过年,来年圆满
什么是“年意”?是红灯笼、春联、鞭炮?还是人们心中对于继承传统的感情?
“当窗玻璃外冷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蹿入你的鼻孔时,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如果此时你还欠缺几样年货未齐备,少四头水仙或二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必备的年货买齐。圆满过年,来年圆满。年意原来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回家,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度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爬进车窗。年意还是一种着魔发疯的情绪!”
曹雪芹《红楼梦》:花团锦簇 语笑喧阗
《红楼梦》对古代春节描绘颇多,主要集中在第五十三回。从除夕到元宵,作者完整地為我们展示了古代大家族如何欢度春节的。
贾府从腊月就能开始置办过年的事项。“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而大户人家过年的装饰也与众不同:“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对联,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到了除夕夜,贾母便在正室之中接受晚辈的叩拜行礼,“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著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鲁迅《祝福》:致敬尽礼,迎接福神
鲁迅笔下的《祝福》,对准备过年场景的描绘,显示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沈从文《忆湘西过年》:狮子龙灯焰
身为湖南凤凰人的沈从文,也描绘了家乡过年时独具魅力的风俗,将湖南凤凰县特有的龙灯焰火展现在世人眼前:
“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陈忠实《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
一提到陕西,人们会想到黄土高原、窑洞,提到陕西的食物,便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面食。而陕西春节中出现的各种面食,在陈忠实的笔下,让人垂涎欲滴:
“到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之前是不能再蒸馍的,年前这几天要蒸够一家人半个多月所吃的馍和包子,还有走亲戚要送出去的礼包。包子一般分三种,有肉作馅的肉包和用剁碎的蔬菜作馅的菜包,还有用红小豆作馅的豆包。新年临近的三两天里,村子从早到晚都弥漫着一种诱人的馍的香味儿,自然是从这家那家刚刚揭开锅盖的蒸熟的包子和馍散发出来的。小孩子把白生生的包子拿到村巷里来吃,往往还要比一比谁家的包子白谁家的包子黑,无论包子黑一成或白一成,都是欢乐的。”
冯骥才《年意》:圆满过年,来年圆满
什么是“年意”?是红灯笼、春联、鞭炮?还是人们心中对于继承传统的感情?
“当窗玻璃外冷冽的风撩动红纸吊钱敲打着窗户,或是性急的小孩子提前零落地点响爆竹,或是邻人炖肉煮鸡的芬芳蹿入你的鼻孔时,大年将临,甚至有种逼迫感。如果此时你还欠缺几样年货未齐备,少四头水仙或二斤大红苹果,不免会心急不安,跑到街上转来绕去,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必备的年货买齐。圆满过年,来年圆满。年意原来竟如此深厚、如此强劲!如果此时你身在异地、急切回家,那一列列火车被返乡度年的人满满实实挤得变了形,你生怕误车而错过大年夜的团圆,也许会不顾挨骂、撅着屁股硬爬进车窗。年意还是一种着魔发疯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