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法寺里,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子答。“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相信。只见师父用一只手掌盖住了弟子的双眼,问:“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继而,师父把话题一转,说:“生活中,一些小痛苦,小烦恼,小挫折,也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头,就会像这只手掌一样,遮住你人生的整个晴空,于是,你将错失人生的太阳,错失蓝天、白云和那美丽的彩霞。”弟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痛苦的根源。
同样在弘法寺里,一僧人在向游人布道。他说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贵族前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拿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放下了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问:“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呢?”佛陀说:“放下你内心的执著。”婆罗门这才恍然大悟。
佛语有云: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只有放下一些问题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一些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放在心里;放下一些负担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一些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放下一些实的东西,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放下一些虚的东西,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放下烦恼,就得到了快乐;放下贪欲,就得到了平和;放下怨恨,就得到了解脱。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
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能做到把心放下,内心就会真正感到空灵和纯粹,生命也会显得多十分舒展和美妙。就像佛说的:放下了,其实也就拥有了。也只有真正学会放下,你的天空才会很大!
(作者系教育心理硕士,心理咨询研究员)
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子答。“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相信。只见师父用一只手掌盖住了弟子的双眼,问:“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继而,师父把话题一转,说:“生活中,一些小痛苦,小烦恼,小挫折,也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头,就会像这只手掌一样,遮住你人生的整个晴空,于是,你将错失人生的太阳,错失蓝天、白云和那美丽的彩霞。”弟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痛苦的根源。
同样在弘法寺里,一僧人在向游人布道。他说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贵族前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拿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了左手的花瓶。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又放下了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婆罗门茫然不解,问:“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呢?”佛陀说:“放下你内心的执著。”婆罗门这才恍然大悟。
佛语有云: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只有放下一些问题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一些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放在心里;放下一些负担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一些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放下一些实的东西,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放下一些虚的东西,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放下烦恼,就得到了快乐;放下贪欲,就得到了平和;放下怨恨,就得到了解脱。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
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总要想得开,以理智克制感情。
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多么的放得下啊!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然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能做到把心放下,内心就会真正感到空灵和纯粹,生命也会显得多十分舒展和美妙。就像佛说的:放下了,其实也就拥有了。也只有真正学会放下,你的天空才会很大!
(作者系教育心理硕士,心理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