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还是一种教育思想,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但就当前我国各地区学校小学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不佳,相应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感体会效果不佳、學生语感不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措施
一、 前言
一种好的、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不仅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当代的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对阅读的认识理解,教师的自我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阅读功利化导致阅读目的歪曲
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升学考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能够取得阅读上的高分,把阅读考试作为日常阅读训练的根本出发点,根据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设置大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与阅读课文之间的交流时间减少,学生自我控制阅读进程、自我领悟课文内容的时间也少。大量问题消耗了学生上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时刻准备回答教师可能提问的问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领悟交流。这种被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做题训练,学生并没有积极真正地参与到课文阅读中去,也不能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容和内涵,久而久之,形成了考试阅读问题能回答对,但阅读后收获很小且对文章理解不充分的怪现象。
(二) 阅读侧重点转移
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说服力,净化学生的灵魂。但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训练字词句篇的理解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往往忽视了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甚至个别教师直接将阅读训练替代阅读教学,把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直接当作阅读训练教材,设计训练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训练,这种方法严重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学生們经常抓不住课文的关键语句,产生了对课文的理解、思考和消化障碍,导致阅读能力停滞不前。
(三) 课外阅读松散化
学生对课外阅读一直保持很高的热情,对课外知识充满向往,课堂上,由于阅读教学流程化,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学生没有清晰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十分困难,经常是有什么材料就读什么,喜欢的内容就细细品读,不喜欢的随便看看。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过程,这好比学生在学校里精读个别文章就是为了将来理解成其他文章一样。掌握课堂内容,再延伸课外内容,它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不断创新的学习过程。
三、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前提
天才在于积累。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方面,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阅读教学才能“有礼有节”地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风格也多种多样。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其中灵活运用。其中的语言也很丰富,细腻、准确、通俗易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一一积累下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积累的营养。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
(1)小练笔。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练笔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确定内容,不要求字数,只有这样的练笔学生才有兴趣坚持,最终积累的更广泛、更全面。
(2)开展比一比。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比赛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想积累。当然,积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准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学生的积累只能“引导”,却不能进行填鸭式、框架式地强迫学生遵循,使学生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以引为主、循序渐进、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才是积累的真谛。
(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脉搏”,在学习导向上下功夫,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把“逼迫阅读”转化为“渴望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把握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这三个关键点。阅读前,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围绕课文中心目标,提出疑问,刺激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渴望。阅读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冲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阅读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三)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
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创设这一情境时,教师要把握本节阅读课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发学生了解事物的真相;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存在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教师应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渴望阅读”作用的驱使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阅读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情境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例如,朗读课文时,配上背景音乐;小组举行竞赛时,组织拉拉队来鼓励学生,为学生的阅读锦上添花,让他们在轻松、开心、自由的情境中阅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于是,笔者的办法是:教会孩子们也要学会看电视剧、看新闻、看生活中的现象,为语文阅读增加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抽出时间来与学生交谈,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理的小秘密,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6,(1):117.
[2]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12):132.
作者简介:
邵月,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松林岗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措施
一、 前言
一种好的、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不仅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当代的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对阅读的认识理解,教师的自我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阅读功利化导致阅读目的歪曲
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升学考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能够取得阅读上的高分,把阅读考试作为日常阅读训练的根本出发点,根据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设置大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一来,学生与阅读课文之间的交流时间减少,学生自我控制阅读进程、自我领悟课文内容的时间也少。大量问题消耗了学生上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时刻准备回答教师可能提问的问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领悟交流。这种被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做题训练,学生并没有积极真正地参与到课文阅读中去,也不能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容和内涵,久而久之,形成了考试阅读问题能回答对,但阅读后收获很小且对文章理解不充分的怪现象。
(二) 阅读侧重点转移
小学语文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说服力,净化学生的灵魂。但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训练字词句篇的理解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往往忽视了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甚至个别教师直接将阅读训练替代阅读教学,把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直接当作阅读训练教材,设计训练思路,让学生边阅读边训练,这种方法严重偏离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学生們经常抓不住课文的关键语句,产生了对课文的理解、思考和消化障碍,导致阅读能力停滞不前。
(三) 课外阅读松散化
学生对课外阅读一直保持很高的热情,对课外知识充满向往,课堂上,由于阅读教学流程化,导致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学生没有清晰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十分困难,经常是有什么材料就读什么,喜欢的内容就细细品读,不喜欢的随便看看。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的过程,这好比学生在学校里精读个别文章就是为了将来理解成其他文章一样。掌握课堂内容,再延伸课外内容,它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不断创新的学习过程。
三、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前提
天才在于积累。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方面,积累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积累,阅读教学才能“有礼有节”地进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语言形式丰富多彩、风格也多种多样。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其中灵活运用。其中的语言也很丰富,细腻、准确、通俗易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这些语言一一积累下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积累的营养。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
(1)小练笔。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的练笔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确定内容,不要求字数,只有这样的练笔学生才有兴趣坚持,最终积累的更广泛、更全面。
(2)开展比一比。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比赛和竞赛的方式进行积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想积累。当然,积累的方法方式很多,但要找准一个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学生的积累只能“引导”,却不能进行填鸭式、框架式地强迫学生遵循,使学生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以引为主、循序渐进、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才是积累的真谛。
(二)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的个性倾向。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获取新知的动力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脉搏”,在学习导向上下功夫,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把“逼迫阅读”转化为“渴望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要把握阅读前、阅读时和阅读后这三个关键点。阅读前,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阅读时,教师要围绕课文中心目标,提出疑问,刺激学生不断产生阅读的渴望。阅读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冲动”,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阅读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三)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是阅读教学的载体
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创设这一情境时,教师要把握本节阅读课教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激发学生了解事物的真相;布置学生调查周围存在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教师应抓住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渴望阅读”作用的驱使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阅读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情境一定要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例如,朗读课文时,配上背景音乐;小组举行竞赛时,组织拉拉队来鼓励学生,为学生的阅读锦上添花,让他们在轻松、开心、自由的情境中阅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打下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于是,笔者的办法是:教会孩子们也要学会看电视剧、看新闻、看生活中的现象,为语文阅读增加新鲜的血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抽出时间来与学生交谈,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和心理的小秘密,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只有这样才会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6,(1):117.
[2]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12):132.
作者简介:
邵月,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松林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