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教材中设置众多栏目,其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搞笑合理高效使用各栏目成为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素养;活动·探究;渗透;创新;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其突出特征就是强调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既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形式将活动·探究列入了所有课程模块的内容主题中,新课标鲁科版的化学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探究”栏目,来突出强化活动·探究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栏目,对于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如“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背离探究活动的主旨、“就题论题”式的推理忽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对“探究”栏目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的问题,因此笔者以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为例,浅析“活动·探究”的特点及使用策略的点滴想法,以求同仁商榷。
一、鲁科版必修化学教材“活动·探究”栏目的主要特点
1.突出实验操作,培养在探究活动中规范的动手能力
鲁科版必修教材中的“活动·探究”栏目明确了以实验探究为其探究的基本方式。教材的这种安排既突出了实验作为主要探究方式的基础地位,又体现了新课程“在做中学”的基本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科学思维、训练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多种活动并举,强化在探究活动中灵活的思维形式
在教材安排的“活动·探究”栏目中,设置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并在课后习题中给予有效补充,如实验操作、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数据分析、科学推理等,意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亲自动手搜集有关材料,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探究中,从多方位、多角度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
3.渗透思想和方法,养成在探究活动中严谨的科学素养
教材“活动·探究”栏目的设置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在活动中渗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想和方法。真实地“再现”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历程,让学生了解进行活动·探究活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充分感受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想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活动·探究”栏目的教学策略
1.灵活安排教学时间,适度整合探究内容
新课标是以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为特点,不同于原有教材的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整个教学设计要做到科学安排,合理预留探究时间,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对于教材中的探究栏目也不能盲目套用,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相关栏目进行适度的整合或改造,更好地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
例如,在进行必修1第3章第3节的“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需要引导学生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把学生在已知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变成在未知状态下探索发现的过程,更加契合探究的涵义,同时适度的整合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预先设计探究方案,提高科学规划能力
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案是成功进行探究活动的必要前提或基础。因此在探究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的,预先设计可行的探究方案,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规划能力。科学的探究方案应包括探究目的、科学假设、实验用品、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探究方案的几个环节缺一不可,使学生养成规范的探究习惯,提高科学的规划能力。
例如,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的“活动·探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理想的探究方案:明确探究目的,做出科学假设,设计合理装置和操作步骤进行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活动·探究意识,提高活动·探究能力。
3.理论实验相互结合,突出实验探究方式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开展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必要的理论假设与逻辑推理,但实验探究仍是科学研究的必由途径之一。因此,在利用“活动·探究”栏目进行教学时,必须凸显实验的基础地位,让学生尽可能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切忌将探究活动搞成纯理论推导的过程。
4.关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激发继续探究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异常现象,并激励其进行积极思考或进一步的探究,必要时可提供一定的指导,以保持或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学生成资源对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的独特作用。
例如,在教材必修1第1章第2节课后“练习与活动”中的第3题,教材中并未设置“活动·探究”栏目,但是根据习题内容的特点设计成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活动,进一步验证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努力探索,寻求合理的现象解释,使其在后续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锻炼,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5.重视思想方法渗透,提高学生科学品质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活动·探究”栏目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类比、对比等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体会,增进对探究活动实质的深层把握,并且在探究活动完成后还要督促学生及时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完成探究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材必修1第3章第1节“模拟溶洞的‘形成’”的探究活动,突出实验条件控制、对比、分析归纳等思想方法的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反应发生的条件,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的实质;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全面理解和把握反应的主要特征,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变化,同时,加强了环保意识的形成。
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现行新课标教材的探究栏目则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素材,对于我们落实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新课程的这一“阵地”,使学生在“探科学之奥秘,究问题之根本”的实践中,切实培养起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诉求。
关键词:科学素养;活动·探究;渗透;创新;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其突出特征就是强调活动·探究。活动·探究既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形式将活动·探究列入了所有课程模块的内容主题中,新课标鲁科版的化学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探究”栏目,来突出强化活动·探究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栏目,对于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如“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背离探究活动的主旨、“就题论题”式的推理忽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对“探究”栏目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偏差的问题,因此笔者以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为例,浅析“活动·探究”的特点及使用策略的点滴想法,以求同仁商榷。
一、鲁科版必修化学教材“活动·探究”栏目的主要特点
1.突出实验操作,培养在探究活动中规范的动手能力
鲁科版必修教材中的“活动·探究”栏目明确了以实验探究为其探究的基本方式。教材的这种安排既突出了实验作为主要探究方式的基础地位,又体现了新课程“在做中学”的基本理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科学思维、训练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多种活动并举,强化在探究活动中灵活的思维形式
在教材安排的“活动·探究”栏目中,设置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并在课后习题中给予有效补充,如实验操作、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数据分析、科学推理等,意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亲自动手搜集有关材料,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探究中,从多方位、多角度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
3.渗透思想和方法,养成在探究活动中严谨的科学素养
教材“活动·探究”栏目的设置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在活动中渗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想和方法。真实地“再现”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历程,让学生了解进行活动·探究活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充分感受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思想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活动·探究”栏目的教学策略
1.灵活安排教学时间,适度整合探究内容
新课标是以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为特点,不同于原有教材的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整个教学设计要做到科学安排,合理预留探究时间,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对于教材中的探究栏目也不能盲目套用,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相关栏目进行适度的整合或改造,更好地践行“用教材教”的理念。
例如,在进行必修1第3章第3节的“活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需要引导学生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把学生在已知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变成在未知状态下探索发现的过程,更加契合探究的涵义,同时适度的整合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预先设计探究方案,提高科学规划能力
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案是成功进行探究活动的必要前提或基础。因此在探究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的,预先设计可行的探究方案,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规划能力。科学的探究方案应包括探究目的、科学假设、实验用品、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探究方案的几个环节缺一不可,使学生养成规范的探究习惯,提高科学的规划能力。
例如,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的“活动·探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理想的探究方案:明确探究目的,做出科学假设,设计合理装置和操作步骤进行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活动·探究意识,提高活动·探究能力。
3.理论实验相互结合,突出实验探究方式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开展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必要的理论假设与逻辑推理,但实验探究仍是科学研究的必由途径之一。因此,在利用“活动·探究”栏目进行教学时,必须凸显实验的基础地位,让学生尽可能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切忌将探究活动搞成纯理论推导的过程。
4.关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激发继续探究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异常现象,并激励其进行积极思考或进一步的探究,必要时可提供一定的指导,以保持或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学生成资源对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的独特作用。
例如,在教材必修1第1章第2节课后“练习与活动”中的第3题,教材中并未设置“活动·探究”栏目,但是根据习题内容的特点设计成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活动,进一步验证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努力探索,寻求合理的现象解释,使其在后续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锻炼,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5.重视思想方法渗透,提高学生科学品质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活动·探究”栏目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类比、对比等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体会,增进对探究活动实质的深层把握,并且在探究活动完成后还要督促学生及时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完成探究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材必修1第3章第1节“模拟溶洞的‘形成’”的探究活动,突出实验条件控制、对比、分析归纳等思想方法的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反应发生的条件,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的实质;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全面理解和把握反应的主要特征,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变化,同时,加强了环保意识的形成。
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现行新课标教材的探究栏目则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素材,对于我们落实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新课程的这一“阵地”,使学生在“探科学之奥秘,究问题之根本”的实践中,切实培养起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