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求思?创造形态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造型不但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是基础艺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材料美学为一体,对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时开拓了学生在视觉语言、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开放式授课,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其创造意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在这里就构成教学中的立体构成中,有关纸浮雕教学的内容,谈一些探索和体会。
  一、纸材——掌握纸材特征,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纸材和方法
  中学生最适于用纸来制作,因为纸在性质上不同于金属、玻璃、塑料、木材等,它轻薄并有适度的韧性,透光性、吸湿性和吸油性,加上成本低,易购买,加工方便等特点而备受欢迎。纸浮雕选用板纸为主要材料,它有自己的思维系统、审美要求和工艺技巧,既有二维空间的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图形的变化与夸张的艺术形式,又有三维空间的构成形体,同时还能感受到制作的工艺美和材料美。
  风格各异的纸材需要学生不断地观察、触摸、洞悉其内在美的最佳表现效果,并让学生用这些材料进行造型训练,将不同质感的纸材,如细腻的、粗糙的、薄的、硬的、软的等材质加以比较,让学生获得对纸材料的认识。设计出折纸、成形、成体的重要因素,使纸材具有新的生命力。
  二、欣赏——是一个创造新形态的过程
  作品欣赏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与心智的活动,把学生的视觉神经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中,让他们通过对美的玩赏和评释,引发联想,突破创作思维的苦涩感,拓宽审美意识的范围,激发起思想情感的波涛和对艺术的重新认定,必然为新形象的创作开辟一条有效途径。在讲授有关图片的概括、提炼、范作、变形、夸张的方法及要点的纸浮雕教学后,学生经过纸浮雕设计训练,将神奇地发现一些美丽的形体结构,这些美丽的形体结构会使学生对变形夸张、抽象形态灌以全新的认识。另外,选用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欣赏也会有独特的效果,学生那新颖的角度、大胆的想象、强烈的表现方法和丰富的个性,都会让他们在这种年龄段有限的经验中找到自己创新的勇气和胆略,从而创作出更出众的新形态来。
  三、想象与观察——在想象中创造审美形态
  想象,在形态思维的设计中占有特殊位置。形态设计要用形象思维,用形象来创造。一切必须通过想象来实现,可见想象可以变无为有,化不可视为可视,不但能描绘眼睛所看到的,还能描绘心里所感受到的,这就是艺术想象为学生所带来的无限创造力。多看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脑子”看。让学生开阔眼界很重要,否则,脑子空空地坐在桌前什么也设计不出来,只能停留在抄袭课本这个模式上,毫无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对大自然的想象与观察,给学生以开阔的眼界,将会限制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讲到在观察对象之后大脑里要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然后依照印象完成对印象的创造。用多媒体技术给他们来个“现场实况”,通过控制操作面板,让学生不断地观察和讨论动态、角度特征、造型规律、色彩表现、细部刻画、纹理构成等。
  四、运用艺术手段,主观能动地按艺术规律去创造美的新形态
  创新不完全等于胡思乱想,只有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和法则,才能创造出富有美感的新形象来。在纸浮雕三维空间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在折合成型时受物理性限制,纸开始变形,同时产生了厚度和大小的变化,因此在组合成型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大小、前后穿插的关系,以及怎样遮挡远处形体,怎样选择最佳厚度等问题。比如作品是人物的变形装饰,从人物分解并变形处理,主观创作意识加强,设计折合的厚度不大不小,尾部折向身后,前后关系的处理极为巧妙,假如此作品成型时加厚,就会显得笨拙,再薄一点又太软、立体感不强,头部和脚部高了又将会失去优美感和人物的基本特征,而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又是靠手工精心制作的,因此需要干净利落,工艺精细。纸浮雕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有独特的造型语言,纸材的折叠、弯曲、剪切的特性是其他材料难以达到的。突出审美方面的要求,强调反复推敲,在造型上强调新颖和独特,对正负形的大小、疏密、主次等都要进行调整,在用色上强调丰富多彩和轻松诙谐。在材质上尽可能把纸的特点用到极致,使其作品既有审美感、欣赏性,又有实用价值。
  纸浮雕教学探索,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而不是单纯地采用传统方法去传授,通过这一整体的教学实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然会使学生在快乐创新中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才华,完善自我。
其他文献
记叙文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一种文体。《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卷)》对同学们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发展等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2)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然而,纵观近年高考考情和学生的习作状况,高中生的写作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记叙文写作弱化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高考写作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议论文,选择
摘 要:法律本身蕴含着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运用法律分析案例时应坚持严谨的态度。基于当前我国刑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从盗窃行为和抢夺行为转化为抢劫的法律拟制规定、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当然解释的形式逻辑、犯罪既遂形态和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的三方面分析,樊振明老师的《对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两则法律案例的探讨》一文部分法律观点与刑法相关规定不符,值得商榷。  关键词:观点商榷;法律拟制;当然解释;犯罪既遂
考试结束不久,试卷便发了下来。看到试卷,我心中的那朵花苞霎时绽放,鲜艳无比。  “你考得怎么样?”一向高冷的她突然关心起我的成绩来。  “还行!”我受宠若惊地回答道。因为还有两条错题没有整理好,我的回答似乎有些简单和心不在焉。  她和我的关系,就像是天上的鸟儿和水里的鱼,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却没有交集。  “你的成绩一向很好,我又何必问呢!”我一下子被她冰冷的语气给冻住了,微微地张了张嘴巴,想
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或许一个伟大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讲究策略,给学困生以无限关爱,课堂上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课下用爱撑起他们的天空,让他们在爱中快乐成长。  九年级后半期,学生已基本定型,两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依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开展了以“欢乐水世界”为主题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的嬉戏和科学的探究之间架起了桥梁。  一、创设环境,形成科学探究的“场域”  【实录】 为了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欢乐水世界”的氛围,我们开辟了主
摘 要:初中综合社会科课程实施30年来,在考试命题方面大致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三个阶段。这一变化,顺应着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的步伐,同时也是课程教学理念与行为从知识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的一个深化发展过程,促进了社会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命题立意;社会科;考试改革  命题是考试组织的关键环节。命题立意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立意是指寻找、发掘、提
摘 要: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凭借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重视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优化教材“供给侧”,要尊重教材,解读教材“已表之意”;发掘教材,探究教材“未表之意”;审视教材,深挖教材“浅表之意”;延展教材,实践教材“欲表之意”。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关键词:教材;供给侧;获得感;二次开发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能动性主体,通过对思想政治课的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浙江省金华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美术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找出困扰我校美术班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关键词:美术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教育对策  浙江省金华市第八中学美术班创建10余年,肩负着向高校输送合格美术人才的光荣职责,由于每年艺术类高考成绩
摘要: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应用写作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着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偏低的现状。本文主要就这些现状展开调查并加以研究,提出解决思路。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谈到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
一、研究背景  在苏北农村高中英语课堂上笔者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保持沉默,几乎没人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成了英语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面对这一现状,笔者展开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以下简称“本校”)英语课堂的重点观察和记录,总结出沉默现象的不同类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分析出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认真思考,探索出解决学生课堂互动中沉默现象的可行性对策,从而提高本校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