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本位到素养立意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综合社会科课程实施30年来,在考试命题方面大致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三个阶段。这一变化,顺应着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的步伐,同时也是课程教学理念与行为从知识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的一个深化发展过程,促进了社会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命题立意;社会科;考试改革
  命题是考试组织的关键环节。命题立意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立意是指寻找、发掘、提炼灵魂和核心的过程。把立意引申到考试领域,命题立意就是明确试题考查的意图。具体地说,就是命题者设想考查学生何种知识或能力,培养何种情感,反映何种价值取向。[1]回顾30年间初中综合社会科考试命题的发展,大致可梳理出知识本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三个阶段。以下笔者从这三个阶段分别作一阐述,以一窥社会科考试改革的历程。
  一、知识本位:强调识记
  《中学社会学科教学论》一书把初中综合社会科知识分为符号与事实性知识、概念与原理性知识、技能与方法性知识、价值与意义性知识。知识类型不同,其试题命制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所谓知识本位,是指试题测试的要求主要局限在低层次的认知能力,即对知识的识记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了解、记忆相关的学科知识。如问答题“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的召开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命题的重要载体。无论何种形式的学科考试,都要把学科知识考查放在基础地位,否则能力、素养考查就会失去“母体”。1988—2000年,浙江省初中统一考试主要是以初中生为对象的选拔性考试,简称“中考”。1991年浙江省颁布《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指导纲要》,要求教学评价“依纲据本”。据有关资料,当时初中综合社会科中考命题总体上以知识本位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科知识的识记水平,偏重对符号与事实性知识、概念与原理性知识的考查。这一阶段,社会科考试命题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具体可列举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础落实,注重知识精准
  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并注重考查知识掌握的精准性和严密性等。如选择题“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型关战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百团大战④台儿庄战役⑤莫斯科战役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⑤② C.②⑤③④① D.①③⑤②④”,要求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加以精准记忆并准确排序。
  (二)关注核心概念,挖掘概念内涵
  关注学科核心概念考查,即考查对社会学科知识起到统领、主导作用的核心概念的准确记忆与识别和再现,并重视考查概念内涵的叙述。如填空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 革命的基本结束和 ▲ 革命与建设的开始”。
  (三)提倡题型多样,注意全面考查
  提倡多样化的试题类型,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又注重考查知识的全面性。如是非选择题“清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又如填空题“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确立了 ▲ 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二、能力立意:注重综合
  能力属于个性的范畴,包括感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从命题方式来看,能力立意是相对于知识本位而言的,知识服从于能力考查,知识是能力考查的载体。所谓能力立意,就是指试题测试的要求注重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2000年,《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01年,浙江省中考改为毕业、升学考试(简称“两考合一”),强调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了解、理解、运用能力。2005年起,浙江省“两考合一”演变为学业考试,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2001—2015年间,浙江省社会科考试在知识考查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立意,反映出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鲜明特色。这一阶段,社会科考试在能力立意命题方面取得了显著经验与成果。图表的运用与史料的研读是社会科学生需具备的两大核心能力。
  (一)以“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图表等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描述区域环境特征”为例
  1.直接解读图表,获取相关信息
  利用图表工具,直接解讀图表获取相关信息,考查对应的知识。如2006年浙江卷第14题:“下表(见右上表)反映了我国( )①地形种类多样 ②山区面积广大 ③地势西高东低 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推理分析图表,得出正确结论
  对图表中直接获取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加以推理、分析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观点。如2008年杭州卷第12题:“某研究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我国东部某东西走向山脉两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特征都有明显差异。根据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见下图)推测,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A.太行山脉 B.秦岭山脉 C.南岭山脉 D.武夷山脉”。
  3.拓展引申图表,作出准确描述
  根据图表中直接获取的信息,拓展和引申出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或陈述。如2009年绍兴卷第7题:“我国的草原风光各异。图2(见下图2)所示的四个区域中,有类似图1(见下图1)草场风光的区域是(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④区”。
  (二)以“将史事置于时空条件下,依据可靠史料,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和评价历史”为例
  1.回到历史现场,客观理解历史   通过在试题中提供历史情境材料,让学生回到历史的时空条件下,对相关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解释或评价。如2015年绍兴卷第11题:“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希望)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C.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该题要求依据史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来理解洋务运动的相应举措。
  2.置于历史过程,整体看待历史
  把相关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主题串联起来,放到历史发展过程中,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的理解、解释或评价。如2013年绍兴卷第8题:“……《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该题借助材料,把相关朝代置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主题下加以判别和理解。
  3.借助现实视角,反观解释历史
  从现实的视角,根据提供的材料,要求学生聯系所学知识反观历史,作出对相关历史的理解、解释或评价。如2015年绍兴卷第10题:“亨利·福特至今仍被美国公众奉为‘最伟大的企业家’,1913年,他的一项创举成为20世纪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这项创举是指( )A.工厂中采用蒸汽动力 B.建立工厂和工厂制度 C.成功研制第一辆汽车 D.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三、素养立意:突出应用
  素养是指个人修养,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方面。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所谓素养立意,就是指试题测试的要求更加注重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主要考查学生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2017年衢州卷第11题:“下列关于图4(见右图)选民证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本次选举为间接选举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选民依法享有选举权 ④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该题以当地一张选民证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分析与判断,意在考查“公民自觉”“政治认同”的素养。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制订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2015年,浙江省教研室牛学文老师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初中综合社会科核心素养为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等。2016年起,初中综合社会科考试开始从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突出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考查学生在此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品格等。这一阶段,社会科考试在素养立意命题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明确学科任务,创设适切情境
  明确学科任务及其层级要求,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中体验、感悟,反映出求真、尚善、臻美等价值观念。如2017年湖州卷第9—10题,运用G20杭州峰会安保团队“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和志愿者“小青荷”热心服务的生动材料,考查“敬业”和“乐于奉献”的价值准则与要求。
  (二)设计思辨问题,实施分层评价
  通过创设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理性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并且尝试借鉴SOLO分层评价理论改进评分技术。如2015年温州卷、绍兴卷率先在材料分析题中引入SOLO评价。绍兴卷2016年第22题和2018年第25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辩证分析PRED关系,从中得出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创造性地运用图示的答题形式。2017年温州卷第24题第(2)题对评价标准设置也作了有益尝试。
  (三)模拟实践活动,关注行为表现
  通过创设模拟或实践性活动,要求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参与、感知、体悟社会生活,反映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如2017年绍兴卷第24题设问:“研学是成长感悟之旅。综合以上信息,谈谈类似研学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采用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要求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感悟青少年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戴建华.东风夜放花千树 听唱新翻杨柳枝——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题亮点与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0):53.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
其他文献
导数是研究函数的工具,而不等式与函數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等式证明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不等式的难点,虽然证明不等式有众多的方法,但有些问题也很难下手,特别是含有多个变元(主要是两个变元)的不等式证明,一般思路为利用放缩、等量代换将多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这里介绍一个方法:构造比值,集中变量,二元问题一元化.
摘要:传播学已经被教育学科所重视,它的许多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解构了课堂教学的各因素,并努力挖掘出传播理论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解构;课堂教学;传播学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传播行为无处不在,课堂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同学相互交流的活动,这同样是一种重要的传播行为。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课堂教学,对于正确认识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
编者按: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首席专家朱明光先生指出,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此次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最显著亮点,也是思想政治课程聚焦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因此,将传统的“讲授型”课程塑造成“活动型”课程,既彰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成为提高政治学科质量的应然之举。基于这样的认识,本刊特推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栏目,分两期择优刊登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对此所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文章
摘要:管理类本科课程的教学面临挑战。管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课程教学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用主动型教学模式解决这个问题。主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内容设置、备课、课堂传授以及持续改善四个环节。本文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为例,分别对每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系统化的实施方案,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本文最后论述了有关主动型教学的常见误区。  关键词:主动型教学;本科;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将以地域文化在城市休闲广场设计中的展现为主题,以山东青州东夷文化广场为例,通过理论总结、实例分析、设计实践等方法来研究地域文化在城市休闲广场设计与建设中如何传承与发展,进而得出一些建设性的结论。  关键词:地域文化;广场设计;展现  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浪潮使城市广场的建设风格出现了诸多问题,各地的城市和建筑变得越来越相似,地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从而导致休
记叙文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一种文体。《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卷)》对同学们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发展等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2)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然而,纵观近年高考考情和学生的习作状况,高中生的写作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记叙文写作弱化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高考写作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议论文,选择
摘 要:法律本身蕴含着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运用法律分析案例时应坚持严谨的态度。基于当前我国刑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从盗窃行为和抢夺行为转化为抢劫的法律拟制规定、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当然解释的形式逻辑、犯罪既遂形态和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的三方面分析,樊振明老师的《对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两则法律案例的探讨》一文部分法律观点与刑法相关规定不符,值得商榷。  关键词:观点商榷;法律拟制;当然解释;犯罪既遂
考试结束不久,试卷便发了下来。看到试卷,我心中的那朵花苞霎时绽放,鲜艳无比。  “你考得怎么样?”一向高冷的她突然关心起我的成绩来。  “还行!”我受宠若惊地回答道。因为还有两条错题没有整理好,我的回答似乎有些简单和心不在焉。  她和我的关系,就像是天上的鸟儿和水里的鱼,虽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却没有交集。  “你的成绩一向很好,我又何必问呢!”我一下子被她冰冷的语气给冻住了,微微地张了张嘴巴,想
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或许一个伟大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讲究策略,给学困生以无限关爱,课堂上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课下用爱撑起他们的天空,让他们在爱中快乐成长。  九年级后半期,学生已基本定型,两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依据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开展了以“欢乐水世界”为主题的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的嬉戏和科学的探究之间架起了桥梁。  一、创设环境,形成科学探究的“场域”  【实录】 为了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欢乐水世界”的氛围,我们开辟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