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前線:高危環境,預防竭盡所能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吸毒、濫藥是社會議題,更是當下全球性的現象,港台的校園吸毒案件在新聞中早已常見毒品似乎與青少年、校園產生密切的聯繫,本澳的校園還能否重現往日清淨?
  危險環境,正步步逼近
  根據現有的統計數據顯示可以發現澳門青少年吸毒呈現三大趨勢:
  首先:本澳青少年中年輕女性吸毒的比例日益增高;
  其次:青少年嗑藥的年齡逐漸下降,呈現低齡化趨勢;
  最後:本澳青少年吸毒越來越隱蔽,從過去如鄰近地區在沙灘、餐廳、校園等公眾地方轉移到私人場所:私家住宅、酒店、北上的私人空間等。
  而當青少年尤其是在校青少年逐漸接觸毒品時,其對中樞神經的傷害是永久性的,而這樣的傷害透過精神科的藥物治療是無法逆轉的,吸食者的精神狀態長期處於非正常狀態可能引發一些社會危機,無論是人際關係上還是潛在的犯罪行為,例如長期吸食必須耗費大量的金錢,一旦財源受限,錢從何處來就成為一個難題,很多人藉此就走上了搶劫、偷盜、甚至殺人的犯罪道路,其一生都要背負負面影響,所以我們常常說,一次吸毒,一生戒毒。在我們前線輔導的個案中,其實都存在這樣的案例:吸食者青少年時期有意無意接觸到毒品,後來得以戒除,但是一旦在後續的人生中面對到困難、挫折、不如意之時,這些曾經的吸食者又會選擇繼續嗑藥、吸毒,藉助毒品來釋放壓力、麻醉自己,屆時對其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都產生傷害,因此最好的方案就是永不接觸毒品,遠離濫藥危機。
  但在當下的校園與社會環境中,要想不接觸毒品,其實很難。在校園中,會有同學之間的引誘介紹;亦有街頭青少年流連街頭,向不少青少年或者學生兜售、推薦毒品;更有珠澳兩地通關的便利化使得毒品貨運往來異常方便,青少年被帶往內地體驗毒品等時有發生,因此,學生們處在一個高危的環境中,有太多的機會可以接觸到毒品,根據現有的統計可以發現,吸毒人士首次接觸毒品的年齡大概在初中階段,平均年齡更是到達了16歲的低位,這樣的數字警訊讓我們不得不防,現階段學校已經積極宣傳很多偽裝型的糖果、飲品毒品,加上政府各部門的協力宣傳,使得澳門大部分學生對毒品以及其各種變異、偽裝類型有了基礎的認知。而事實上很多學生、青少年在接觸毒品時已經明知其是毒品了,但大多數危機意識低下,認為吸食一次半次沒有關係,更對於自己不會成癮充滿了信心,而正是這樣的心態,溫水煮青蛙,很多青少年一旦陷入毒品的魔咒中,從而一生難以走出來。
  高危因子,突破之入口
  當然,在同樣的環境中,我們又必須反思為什麼有學生會拒絕毒品,而有人會接受毒品呢?在校園中,目前類似基督教青年會已經長期在學校從事相關預防工作,我們通過駐校輔導員處理相當多的學生問題與培訓工作,通過學生日常的行為舉止與一些症狀,我們可能對一些有可能濫藥的學生進行懷疑,而這種懷疑並非是貼標籤式的,而是有效地結合學業上的變化、學校行為、家庭的關係,從多層面上來進行預防和篩選。當然,我們的另一支工作隊伍,會在校園中進行無標籤定義地尋找某些學生身上的高危因子:
  (1)家庭關係不好
  (2)學校成就感不高
  (3)免疫力即抵禦誘惑能力不足
  (4)身邊有人吸食毒品,存在耳濡目染的可能
  當面臨到這些高危因子時,我們並非是要標籤化這樣的學生一定有偏激行為或者吸毒行為,而是更有針對性地來幫助他們參加領袖培訓課程,充分找到自己的角色,提高對於外界誘惑的抵禦能力,更通過各種能力的鍛煉使之明白毒品並不是解決問題、對抗挫折的正確途徑。青年會多年來選擇在數間學校推行這樣的活動,成效是顯著的,更是希望立基於“預防”環節,特別是初級預防與次級預防,對於那些從未接觸過毒品的學生我們繼續推動其產生相關認知與堅決拒絕毒品的信念,而對於通過好奇或者偶爾、意外接觸過1、2次毒品的學生,我們則採用次級預防策略,有針對性地結合學校、社會、社區、家庭的力量來降低高危因子等對初次吸食者的傷害。對於有些已經較為嚴重的吸食者,特別是入監服刑的青少年,我們更是在監獄內展開積極地溝通和幫助行為,過去我們集中於在監的青少女的幫助工作,透過建立相關的支持網絡,使得其走出監獄後能夠在有需要時找到實際的幫助,因為離開監獄對於不少人而言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社會的認同、過去的陰影以及現在生活的壓力會撲面而來,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極大的挫敗感,此時就必須有值得信賴與依靠的小組或者網絡讓她能夠有多元的選擇來積極解決問題。
  治理,預防為重
  多年來,社工局等部門也在積極構建預防環節,通過預算支持等進一步鼓勵與民間機構一起合作,在預防環節上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成效,包括青年會在內的組織也嘗試用多種形式譬如微電影宣傳等方式,從青少年的視野、話語、角度入手,以流行的方式引起他們的興趣與關注,繼而在年輕人之間有效傳播正向訊息,從而強化毒品的危害與遠離毒品的信念,畢竟如果單純採用上一代對下一代的說教方式,想必在這個時代往往適得其反。
  當然我們在預防環節上竭盡所能,在打擊環節上亦不能鬆懈,在過去的幾年中,都發生了不少香港青年運毒來澳門販售的新聞,很多時候市民不禁要問難道澳門是法制的低窪之地,使得很多青年人願意來澳門冒險販毒、賣毒與吸毒?現在政府已經有了專職的小組在討論相關的修法意見,在立法上進一步嚴格規範,使得澳門不能輕易淪為販毒中轉站。除此以外,吸毒的日益隱蔽化,給警方打擊與社會治理都帶來了困擾,儘管現階段司警局有這樣舉報熱線,但是可能並不能做到大多數居民了解這樣的熱線,知道這樣的通報渠道,是否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能夠讓社區擁有這樣的意識,利用全民的力量來防毒、抗毒。因為單純靠警方的力量,這樣的人力是十分有限的,我們必須有效地將學校、家庭、社區做充分聯結,打造一個反毒的系統,使得環環相扣,多重有效地打擊吸毒、販毒等行為。
  有不少人在治理青少年吸毒議題上,都提出是否需要參考香港實施的校園驗毒計劃。事實上,我們與香港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兩地的官方、禁毒委員會、民間團體多有溝通交流、學習,但反觀香港的校園驗毒計劃並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這個計劃中很大一部分是自願行為,已經發生吸毒行為的學生大多不會去參加驗毒,而沒有吸毒行為的學生即使自動參加驗毒計劃,這也不能有效地呈現校園吸毒現象的真實比例和數據,這樣的系統產生的結果無法精準反應實際情況,在澳門同樣也沒有實施的必要,而與其花更大的代價在後續的補救環節,倒不如我們更多地投入在預防環節,防患於未然是最高效最節約成本的治理模式。今天我們的問題在於能否將抵禦毒品的能力變成青少年自身主動掌握的能力,而並非一味地被動式的給予。從過去到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澳門的青少年被認為競爭力不夠、沒有充分的國際與區域視野來關注國家級、甚至世界級的議題,例如全球氣候變化、低碳行動、金融風暴、失業危機等;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衣食住行上,如此一來自然對於澳門青年的綜合能力培養產生了阻礙。而這些的責任並不能歸結到青少年本身,而是需要反思我們的社會、家長與校園氛圍給了青少年什麼?長期的功課導向的教育思維,使得家長只看重分數、學校看重重點升學率,學生忙忙碌碌地補習也是為了讀到一所更好的名校,如此一來學生在人生成長、綜合能力培養上又何來空間和時間?我們又怎麼期待澳門的學生可以迎接全球的挑戰與競爭,從而佔有區域與世界發展中的一席之地呢?所以回歸到教育的初心,必須要思考我們究竟希望行塑什麼樣的年輕人?澳門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又需要怎麼樣的年輕一代?
其他文献
一直以來,小小的澳門都蘊含無限的藝術文化風情,除了那些隨處可見的歷史藝術景區,更多的是日益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藝術情懷,在政府多年的推廣下,越來越多的人會在茶餘飯後欣賞音樂、觀看舞蹈,會在週末去逛上各種各樣的博物館,會參加各種插花、繪畫、雕塑等藝術班,著實令人羨慕不已。  近期,一場名由“讓人生活戀上藝術”的藝術作品展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火熱的舉辦著,與其他知名演出不同的是,該展覽均由藝術班的學員自行
期刊
里約奧運落幕,凱旋歸來的中國奧運健兒們8月下旬開始了訪問港澳的旋風活動,力將中國在國際賽事上的榮耀傳播到港澳每一方土地上。今次國家隊奧運冠軍代表團一行64人中,有42位金牌運動員,更有攜“洪荒之力”走紅的表情包傅園慧、素有羽壇“超級丹”之稱的林丹等3位非金牌運動員亦受到港澳大批迷妹迷弟們的追捧。  當然回顧巴西奧運,緊張的賽事讓不少運動迷和國人們通宵達旦觀看比賽,更有兩岸四地的民眾前往巴西為奧運健
期刊
近日,本澳文化局公佈了新的中央圖書館規劃,預計2018年完成深化設計,令人驚訝的是,建築工程約需9億元。儘管當局是參考2015年一般大型工程平均造價,加上統計局資料顯示每年5%通脹,估計2018年建築造價約為每平方米2.8萬元,計算出9億元的數字,不過在毫無規劃的情況下,公佈這樣的造價,還是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新中央圖書館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但政府公佈的完工和投入服務的日期卻不斷推後,成為了名副其
期刊
周末適逢有朋友來澳旅遊, 本人一儘地主之誼,陪同朋友一家前往參觀位於望廈區的觀音堂,誰知剛踏入大雄寶殿門檻,即被一把聲如洪鐘的嗓門震住:喂,過來買香先……本人親友一把年紀,原本進入異樣僻靜的佛堂,已感到陣陣寒意,這一聲大喝,倒是几近把她吓得魂飛魄散,而本人雙腳還未踏進門檻,亦給吓得心都給跳出來,稍定下神來尋看,原來門口左側賣香處正立著三數名大漢,心想,一年來沒來觀音堂,廟祝也多了不少呀!這時一大抱
期刊
上世紀五十年代,當其時澳門社會尚處在沒有什麼公眾娛樂的社會,傳說中的“吳陳比武”正在一埸機緣巧合之下促成,也為本澳武術體育競技文化留下一筆有記載的歷史,儘管不時有說法指“吳陳比武”並沒有外界所描述般神級,而且真實的比賽過程也只不過三五分鐘而已,故有被神話了之說。但其實,我們後人要執著的並非擂台賽一定要見血見肉,比如一些西方國家國技如斗牛競技一定要不是死人就是見血才能吸引觀眾,其宣導的一種暴力血腥文
期刊
中國的南方有座明珠之城:珠海,這裡有著宋朝皇室後裔遷居形成的趙氏村落,唐家古鎮中出過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當代與深圳等一同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特區之一。直面澳門,未來的港珠澳大橋更是讓珠海成為首個連接港澳的陸上城市,於此同時高昂的房價與兩年一度的航展同樣一飛衝天,這是珠海模式嗎?  向上突變的市場  談及珠海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是在這10多年來通過政府的重大規劃和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期刊
去年因在台灣殺猫而揚名海外的留台澳生陳皓掦,本月又涉難敵心隱殺猫,儘管陳在很短時間內疇到一筆不少的保證金20萬台幣後,可以免即時監禁之災,不過,台灣愛猫人士並不願輕易放生他,當日,數百動保人士阻撓陳登車而去,出於保護嫌犯的人身安全,混亂之下,有警員無辜受傷,當然,這埸搔擾中,陳同學仍是絲毫未損的。  陳皓揚同學再殺猫事件曝光後,本澳各網路出現一片倒的指責,甚至連陳曾在澳就讀過的中學也被擺上台。直至
期刊
“深港通”啟幕前夕,  專家共襄交流薈萃於論壇  第一金與新華社聯合主辦的《聚焦“深港通”內地香港資本市場論壇》於2016年11月10日,雲集逾300位香港政府官員、海內外在港證券和金融機構代表、金融業界專家及學者、市場菁英們等參會。就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內地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及互聯網金融和資本市場創新等議題透過專家演講的精闢見解,更加深刻體認到“深港通”在政策開放,劃時代背景下的重
期刊
珠海8月26日下午網上拍賣位於唐家金鼎片區四幅住宅用地,結果令人震驚,第一幅土地開拍僅十五分鐘已超越7月誕生的金灣地王,四幅地最終以新地王記錄成交,溢價全部超過50%。前三幅地均被雅居樂公司拍得,累計需繳地價接近58億元。第四幅作為珠海新科樓板單價“地王”,由格力地產公司奪得。均價28000每平米的地價,這意味著未來此片土地的住宅,至少要4萬多以上,這片位於珠海和中山交界處的住宅,在未來將遠遠高於
期刊
日前和一位外地朋友聊天,談到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小城社會發展,直言澳門政治文化深受鄰埠影響。當下,香港立法會選席之爭各方關注,還有特首提名之爭同樣血雨腥風,今日香港或許就是明日之澳門,從大格局來看我們澳門又如何呢?明後年分別是立法會和特首大選年,各個激進勢力必然爭崩頭,儘管為時尚早,但防患於未然如終是真理,若有人提出警覺各種受香港暴力移植澳門落地開花,聽來似是唯恐天下不亂之說,但其實斷言並非尚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