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封信与一个人
在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卫留成调任海南省省长之后,中海油的网页上仍然保留着卫留成在今年SARS期间写给员工的一封信。这封信不长,只有500多字。这位160多亿元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提醒员工们“注意一个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系好安全带”。
信中,卫留成这样写道:“这要作为总公司的一条铁的纪律和制度严格执行,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坐什么车,不管坐在哪个位置。”他解释说,“一个不愿对自己负责的人,也不会真正为别人、为社会负责。”他而且希望,“中国海油的每一项制度都能落到实处,包括要让‘上车必系安全带’这样一个制度中的细节时时、处处得到落实。”
很多与卫留成接触过的人在描述其人的特点时,几乎都会用一个词:“务实”。曾任职于中银国际的徐捷至今记得与卫留成第一次见面时的一个细节。当时中银国际是中海油第二次上市的三家承销商之一,卫留成见到中银国际总裁方风雷的第一句话是:“我记得1999年上市失败时你曾经给我发了封传真,鼓励我。”“我想他每天应该收到很多传真,但是他居然看到了我们写的那封,而且一年多后还记得。”徐捷说。
美菱集团(中国)主席刘二飞1998年与卫留成有过一面之交,后又担任中海油的财务顾问,参与了中海油第二次上市的全过程。在与卫留成的接触中,一个令他意外的情形是,在很多次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卫留成竟然带着随行人员一起去吃大排档。
卫留成出身于河南泌阳的农村,至今父母仍在老家,时至今日,虽已官至省部级,他仍保留了许多非常“土”的生活习惯。在他周围的人看来,这是一种本色,亦显示出其人的坦荡和自信。
但卫也有很“洋”的一面。在2001年3月赴港上市成功后,中海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进入恒生指数,其股价从上市初的5.95港元一直攀升至目前的14.60港元。他和他的团队被国际投资者认为是中国海外上市国企中最国际化的班底。“筹备上市时经常要与外资投行开会,他根本不需要翻译。”其时在中银国际任职的徐捷回忆说。
卫的英语能力出众已为人熟知,但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却是一个谜。据说他有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也据说他还在长庆油田当测井工的时候已在苦练英语。无论如何,中国人学习英语需要的毅力是每个学过英语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的。而对于197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的卫留成而言,尤是。当年在学校任教的一位老师回忆卫留成那一届因为赶上“文化大革命”,除了第一年,几乎没有在学校好好念过书。
卫留成性格坚毅,也是性情中人。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功败垂成。IPO失利的消息传到路演团下榻的纽约四季酒店,卫留成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失声。在第一次失利的阴影下,要继续选择上市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卫留成几乎连一分钟都没犹豫过。
他对市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的出众也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2001年3月上市成功后,他给中海油确定的大方针是国际化,主要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收购机会,但前提是价格一定要合理。2002年,中海油以5.91亿美元成功收购了REPSOL-YPF在印尼五个区块的资产,成为了印尼海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一位投行界的资深人士评价说:“在卫留成的率领下,中海油虽然是中国排名第三的石油商,但是在许多国际投资者的眼中,中海油却未必是老三。”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心细如发,但是在大事上却感觉敏锐、杀伐决断,这正是这个57岁的石油人在中海油期间留给人们的形象。接下来,他将要面对的是780万海南人民,他将怎样负责?
在此次赴琼的就职演说时,卫留成承袭了一贯的务实作风。他坦言自己没有地方工作经历,缺乏地方工作经验,但他能吃苦也善于学习;他希望在发展工业、体制改革和国际合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在海南工作会有帮助。
在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卫留成调任海南省省长之后,中海油的网页上仍然保留着卫留成在今年SARS期间写给员工的一封信。这封信不长,只有500多字。这位160多亿元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提醒员工们“注意一个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系好安全带”。
信中,卫留成这样写道:“这要作为总公司的一条铁的纪律和制度严格执行,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坐什么车,不管坐在哪个位置。”他解释说,“一个不愿对自己负责的人,也不会真正为别人、为社会负责。”他而且希望,“中国海油的每一项制度都能落到实处,包括要让‘上车必系安全带’这样一个制度中的细节时时、处处得到落实。”
很多与卫留成接触过的人在描述其人的特点时,几乎都会用一个词:“务实”。曾任职于中银国际的徐捷至今记得与卫留成第一次见面时的一个细节。当时中银国际是中海油第二次上市的三家承销商之一,卫留成见到中银国际总裁方风雷的第一句话是:“我记得1999年上市失败时你曾经给我发了封传真,鼓励我。”“我想他每天应该收到很多传真,但是他居然看到了我们写的那封,而且一年多后还记得。”徐捷说。
美菱集团(中国)主席刘二飞1998年与卫留成有过一面之交,后又担任中海油的财务顾问,参与了中海油第二次上市的全过程。在与卫留成的接触中,一个令他意外的情形是,在很多次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卫留成竟然带着随行人员一起去吃大排档。
卫留成出身于河南泌阳的农村,至今父母仍在老家,时至今日,虽已官至省部级,他仍保留了许多非常“土”的生活习惯。在他周围的人看来,这是一种本色,亦显示出其人的坦荡和自信。
但卫也有很“洋”的一面。在2001年3月赴港上市成功后,中海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进入恒生指数,其股价从上市初的5.95港元一直攀升至目前的14.60港元。他和他的团队被国际投资者认为是中国海外上市国企中最国际化的班底。“筹备上市时经常要与外资投行开会,他根本不需要翻译。”其时在中银国际任职的徐捷回忆说。
卫的英语能力出众已为人熟知,但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却是一个谜。据说他有用英语记日记的习惯,也据说他还在长庆油田当测井工的时候已在苦练英语。无论如何,中国人学习英语需要的毅力是每个学过英语的人都会深有感触的。而对于197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的卫留成而言,尤是。当年在学校任教的一位老师回忆卫留成那一届因为赶上“文化大革命”,除了第一年,几乎没有在学校好好念过书。
卫留成性格坚毅,也是性情中人。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功败垂成。IPO失利的消息传到路演团下榻的纽约四季酒店,卫留成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失声。在第一次失利的阴影下,要继续选择上市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卫留成几乎连一分钟都没犹豫过。
他对市场的感觉和判断能力的出众也给许多人留下深刻印象。2001年3月上市成功后,他给中海油确定的大方针是国际化,主要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收购机会,但前提是价格一定要合理。2002年,中海油以5.91亿美元成功收购了REPSOL-YPF在印尼五个区块的资产,成为了印尼海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商。一位投行界的资深人士评价说:“在卫留成的率领下,中海油虽然是中国排名第三的石油商,但是在许多国际投资者的眼中,中海油却未必是老三。”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心细如发,但是在大事上却感觉敏锐、杀伐决断,这正是这个57岁的石油人在中海油期间留给人们的形象。接下来,他将要面对的是780万海南人民,他将怎样负责?
在此次赴琼的就职演说时,卫留成承袭了一贯的务实作风。他坦言自己没有地方工作经历,缺乏地方工作经验,但他能吃苦也善于学习;他希望在发展工业、体制改革和国际合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在海南工作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