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依标导学”教学实践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教学理论像雨后的春笋不断涌现:杜郎口模式,五环大课堂,这些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目标教学、先学后教。这些模式的出现和以往传统课堂模式产生根本性变化,教师的上课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改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出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境,面对出现的困境,又如何应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解决的策略。
  一、常见的困境
  在课堂上出现的困境,很容易把课堂教学推进窘境,严重时使课堂教学举步维艰,出现尴尬场面。“依标导学”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境,给执教老师带来了困境----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行得通吗?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困境有以下几种。
  (一)不善自学
  依标自学是整个课堂的第一个环节。然而,学生拿到导学案后,却不知怎样去学习,特别是学困生和中下生,面对老师突然不讲课了,变得惊慌失措,一副茫然的样子。有的学生甚至无所事事,在自学的时间里玩起东西来。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很着急,恨不得马上进行讲解、启发。这样一来又回到一问一答的课堂老路上去。
  (二)不敢交流
  合作探究是整个课堂第二个环节。好的同学根据目标及自学提示学习完之后,不敢跟同学交流;学困生和中等生在观望,等待优等生的发言。学生发言不积极,还习惯在老师点名回答的状态中,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羞涩,自我展现并未凸显出来。课堂气氛陷入沉寂的状态中,活跃性很难出现。
  (三)内容残余
  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学任务并不能如期完成。往往在完成一二两个环节后,在第三个展示评价环节进行中就下课了,随堂练习没有完成,给人留下课堂教学不完整的现象。对于残留的教学内容,教师时常想,如果再得十分钟,教学任务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四)意外问题
  “依标导学”教学内容中,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预先构设好的问题,学生探讨的方向均从这些问题出发。虽然如此,但是课堂上偶尔也会产生意外----某个学生冷不丁地提出一个新问题或新观点,这样原本“和谐”课堂似乎波澜迭起,就会引发一场新的争论,影响原计划的进程。
  二、解决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针对依标导学课堂以上四种常见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四种小策略进行解决。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是读懂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的教学灵魂。教学目标展示的是课堂上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深度。读懂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顺利进行学习。
  二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这样的学习规律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更有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深浅程度,学习内容可分为初读和精度两部分。初读的方法:①初读课文,标好自然段。②将生字从课文中画出来,组词;讲课后的词语从文中画出来。③再读课文,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精度的方法:①对精美的句子或段落用直线从文中画出来。②遇到不懂的词语或重点句子用疑问号标记。③通过查字典或工具书,把能解决的问题在旁边做上批注。通过学习方式的引导,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循序”,能由浅层性转入到深层性,最后独立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
  (二)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人才作为目标之一。语文课堂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能说会道一词形容很善于说话,人际交流最需要的就是善于表达。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是朗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从朗读开始的。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增强。“依标导学”的第二个环节里设计有“二人对读”,这是最小单元的交流,对读的内容以课文的句子或段落,其旨在于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学生在对读中寻找同学的闪光点,学会评价别人读得怎样。教师泛读,更能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起到样板作用。学生能做到绘声绘色地朗读,就会丰富学生的语言,达到朗读要求。
  二是自信心的培养。人的本质中有种最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赏识。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于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们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树立信心。让学生的内心强大起来,学生就可以放手交流,从一点成功中走向新的成功。
  (三)紧密课堂,解决残留
  打造紧密的课堂结构,节约时间,优化课堂就可以解决残留。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对学生授之与渔——预习。如果能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就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技巧。学生的预习能把第一课时内容解决: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语,读通句子,归纳主要内容。通过预习,可以使课堂节奏紧密,为展示交流赢得更多时间,课堂练习也有时间解决。有效的课堂教学,很好解决教学任务的残留。
  (四)顺水推舟,生成资源
  意外问题的出现未必就是坏事情,有时,我们把这一不和谐的音符充分利用起来,也能变成真实的生成资源。面对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为教师不必害怕,不必因脱离预设的轨道而慌乱,巧用自己的教学智慧,顺水推舟,把它变成另一幅图景。
  一是捕捉信息,构建资源。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了新的问题,足以证明学生在思考,他们以自己的观点去诠释课文的内容。在这种情景中,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捕捉关键信息,加以引导,深化课文。
  二是多些预设,随机选择。在备课中,多做些预设,才能灵活调控意外的问题,驾驭课堂,把不利因素转变成有利的资源。只有充分的考虑,才能临危不乱,化险为夷。
  教学中常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境,每当出现困境时,作为教师要学会思考,要去剖释困境产生的根源,采取适当的小策略,解决好问题,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作为教师,能灵活运用小策略,就能让我们的课堂走得更深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当布置学生写作文时,总会听到学生发出的“唉唉”的叹息音,听到这一声声叹息,倒有点同情学生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会写作文的小学生确实是凤毛麟角。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如能在习作指导做到以下几点,相信学生不会见“作”色变。  一、巧用心理描写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
期刊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量的阅读可以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独特感受,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为此,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突出“以学为主”,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方面的一些教
期刊
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使课堂教学从一支粉笔到小黑板、收录机、投影仪,再到今天的电子白板。近几年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以其特有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看到灵动的文字和图片、听到曼妙的音乐和讲解、欣赏到动人的故事和短片,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从而在教学中被师生接受。  本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好处很多。  第一,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增加识字量,提高
期刊
所谓的后进生,普遍的理解是:考试分数长期低于40分,就是绝对后进生;品行差的学生是相对后进生;两者都差就是不可救药的“双料”后进生。它的存在却像“魔杖”一般,导致了多少心灵暗无天日,多少童真烟消云散……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多样,就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就当前所谓的后进生问题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是很了解,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学习,教师能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我校在本学期通过专家组的引领开展了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通过这个工作,让教师与学生都受益匪浅,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必要
期刊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化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大趋势之一。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还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全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快速的影响。工业革命已经200多年,但世界上还有相当多地区没有实现工业化,而互联网问世只有20年,就已经迅速覆盖全球。  20
期刊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
期刊
人教版高中数学在开篇第一节就通过让学生阅读8个例子,理解、领悟这些例子所呈现出特征和本质,进而归纳出集合的概念。可见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之一。  一、读懂概念,揭示概念的本质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忽视了概念的本质,忽视了概念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上课要有趣,关键是课堂教学要“活”。吕淑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那么怎样才叫“活”呢?有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笔者在不断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笔者把它称之为“激活三部曲”,即“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