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单指数DWI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KI)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中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临床怀疑为乳腺癌,诊断最终经组织病理结果证实,临床分期处于Ⅱ或Ⅲ期,在NAC后行保乳手术的8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均行乳腺常规单指数DWI序列和DKI序列扫描,测量参数包括ADC值、平均扩散系数(MD)和平均扩散峰度(MK)值。MRI扫描完成前后1~3 d,患者行穿刺活检,然后接受4~8周期的NAC,而后行手术治疗。根据化疗前穿刺活检的组织分级,将患者分为分化较好组和分化较差组。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与化疗前穿刺活检切片对比,按NAC疗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和非完全缓解组。完全缓解组和非完全缓解组之间MRI参数的比较使用计量资料的t检验,采用ROC来确定不同扩散加权成像参数预测化疗疗效的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使用Wald检验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完全缓解组30例,非完全缓解组50例。完全缓解组的ADC、MD值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完全缓解组的MK值高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MD和MK值预测疗效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32、0.866和0.6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据预测效能大小,MD、ADC和MK值依次是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参数。

结论

DKI模型比单指数扩散模型更适合作为NAC疗效预测的成像技术。

其他文献
胸部低剂量CT是首选的肺癌高危人群筛查手段,能实现肺癌早期诊断、治疗,降低病死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降低漏诊率,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人工智能影像诊断系统仍存在训练数据集质量不一,缺乏合理公信的临床验证方法,相关知识产权归属仍不明晰,缺乏相应安全、隐私及伦理规范等诸多问题。故笔者聚焦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容,旨在为已开展或有志于开展人工智能辅助低剂量CT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咽喉部非典型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患者以吞咽梗阻伴持续性声嘶、咽干、口苦为主要症状。行颈部MRI平扫示右侧声门上区见不规则状结节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多个结节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尚清,邻近黏膜光整。喉腔变窄,颈部淋巴结可见,未见明显肿大。根据本例患者影像表现,当MRI信号表现不典型时,结合喉镜检查,可对本病作出诊断。
目的探讨双层光谱探测器CT腹部虚拟平扫代替常规平扫(TN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40例在双层光谱探测器CT上行腹部动、静脉期增强扫描的患者图像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中获得动脉期虚拟平扫(VNC)图像(VNC-a)和静脉期VNC图像(VNC-v)。测量比较TNC、VNC-a和VNC-v图像各器官组织(肝脏、脾脏、胰腺、腰大肌、主动脉、下腔静脉、肾
目的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BS)的影像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资料分析。49例患者为2012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并由血清凝集试验(≥1∶100)阳性和(或)血及其他组织样本培养布鲁菌阳性确诊。本组行X线、CT、MRI检查者分别为49、28、42例,其中19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分析脊柱病变的影像表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同时行CT和MRI检查者的影像表现。结果49例患
使用人工智能开展肺结节检测是医疗器械发展的热门方向,有助于帮助影像科医师快速准确地发现肺结节,增强体检和肺癌筛查在肺癌防治方面的效率和作用。为了促进行业发展,保障标注质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联合研究胸部CT肺结节的数据标注与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肺结节人工智能产品的检验用标准数据集的建设实践。本文从肺结节的标注规则、标注流程、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介绍专家组达成的共识,有
笔者搜集2例副鼻窦内肿瘤导致的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患者,病理诊断分别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和异位垂体腺瘤。例1患者头颅及垂体MR增强检查示筛窦内不规则占位,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蝶窦内见不强化的T1WI高信号液体伴分层现象,T2WI呈混杂低信号,考虑为黏液物质潴留;斜坡受压骨质吸收;CT示双侧肾上腺增生改变。例2患者头颅及垂体MR增强检查示蝶窦内占位,T1
笔者搜集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小弯侧深在性囊性胃炎患者。患者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肝左叶下方囊性包块。行CT检查,平扫可见贲门小弯侧黏膜下囊性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外膜面光整;动脉期、静脉期呈轻度渐进强化,延迟期略减退。CT对定位诊断具有帮助。
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界同仁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临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多学科合作诊疗及指南共识的完善,是目前我们医学放射界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和机遇。《中华放射学杂志》是展示我国学者学术成果的优秀平台,愿和放射同道一同努力,在发展中攀登新的高峰。
目的探讨C臂CT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CT扫描,并通过工作站制作门静脉序列后处理图像,在择期手术进行时与术中C臂CT图像融合后实时引导TIPS术。结果患者C臂CT辅助TIPS均成功,术中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位置与CT融合
笔者搜集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合并症状性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胃镜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例1患者增强CT检查示脾内多发类圆形占位,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明显增粗,呈瘤样扩张。MR增强扫描示脾脏明显增大,脾内可见多发不均匀高信号结节影。例2患者CT检查示门静脉及脾静脉扩张及食管胃底静脉增粗;脾脏肿大,增强后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染色,呈弥漫性分布。SANT影像表现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