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情境的反思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u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师要依据新的审美教育目标,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走出情境创设中缺少连贯性、典型性、思考性的误区,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合理运用审美因素,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民主、愉悦的情境中体验美。
  关键词:有效情境;教学反思;连贯性;典型性;思考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4-0054-02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音乐审美教育目标,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音乐教学情境,有效是指教学情境安排要连贯、科学、合理,并有思想的参与,并不是为情境而创设情境,应该有其实在的意义。但是在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创设情境的误区,需要我们反思。
  
  一、情境创设缺少连贯性
  
  对情境创设连贯性的反思,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音乐素材呈现方面,二是在教学各环节衔接方面。
  
  (一)音乐素材呈现忌“前后矛盾”,提倡“瞻前顾后”。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音乐素材的连贯性,一节课呈现的音乐材料给人“不自然”、“生疏”、“刺耳”之感,前后音乐产生听觉矛盾,这种教学情境使音乐审美功效适得其反。“当音乐从一种长时间的紧张、激烈转换为平衡、舒服的情绪时,听众就会产生一种希望保持与发展下去的心理期待。反之,如果音乐频繁地进行强与弱、快与慢、紧张与松弛的转换,就会使人产生不适的心理反应。”[1]“因为音乐是流动的、是在时间中呈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听者既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参与表现为:听者一方面总是对已经呈现的音乐材料做出一定的心理反应,另一方面则总是对即将出现的音乐材料产生一定的期待感。”[2]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重呈现的音乐材料的连贯性,比如音高的连贯、节奏律动相似等,合理运用音乐素材,让学生既感觉音乐进行的合情合理,又能产生情感体验的震撼,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环节衔接忌“虎头蛇尾”,提倡“善始善终”。
  一位教师讲授《家》时,温馨的画面加上优美的语言导入,使人产生对家的向往。但后段教学环节中却没有这种情境的延续,使学生失去继续参与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情境连贯性的认识,忽略了教学各环节、各情境内容的衔接和情感的延续,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在《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作品和学生的审美体验、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至始至终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融入“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中国”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情感得到升华。我们可以尝试将每节课都当成一首音乐作品,把前奏、间奏、高潮、尾声四个点作为情境创设的最佳位置,贯穿和衔接整个教学过程:
  1.“前奏”情境创设要“独特”。一节课的开始就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应充分注重前奏情境的吸引力和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教学主导思想不留痕迹地导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境。
   2.“间奏”情境创设要“巧妙”。在乐曲中,间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示后段音乐素材。音乐教学以情感交流和审美体验活动为主,更要注重在教学 “间奏”处巧妙地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交流和体验!
  3.“高潮”情境创设要“出彩”。高潮是作品中最富感染力和情感释放的最佳阶段。高潮情境创设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片段或一个高潮区,它要服从于整体教学结构和人的情感等多方面需求,其布局对情绪表达和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体验都非常重要。因此,高潮情境设计一定要“出彩”,在个性中包含一定的新意,使学生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高潮的美妙感觉,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4.“尾声”情境创设要“实在”。尾声有加强乐曲结束感及情绪深化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尾声”应该在欢笑、热闹中结束,而这种情境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积累审美体验。其实有时“安静”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美。所以,尾声情境创设一定要实在,让学生真正找到“回家”的感觉。
  在情境教学中,这四个点既要有特性,又要有共性,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情境创设缺少典型性
  
  (一)情境创设忌“遍地开花”,提倡“画龙点睛”。
  一节课的情境创设总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可很多教师到处设计情境,遍地开花,不但功效不大,甚至有时误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为此,我们应找到情境教学的突破口,在紧要处说关键一句、设计关键一局,使教学情境生动传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某节课是结合赏析流行音乐来引导学生唱“属于自己的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在结束时讲了关键的一句话:“人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如亲情、友情、爱情,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人生的真善美,更有信心对待生活。但人生之路也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我们要唱属于自己的歌,释放我们应有的激情,应该现在努力的不要留在将来,该将来完成的不要提前到现在。”这种语言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一种优美的意境中明白道理,感悟人生。
  
  (二)情境创设忌“本末倒置”,提倡“主次分明”。
  情境创设不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关键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服务。有些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直观形象、趣味性,忽略了情境教学的审美特征和音乐性,背离了音乐主体。如新课程倡导学科综合,但部分教师却错误地理解。如一位教师让学生聆听一首无标题的音乐,在聆听中要求学生依据教师对音乐内容的文字性提示进行想象,聆听结束,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诗歌、散文或故事的形式来陈述自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客观地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重了学科综合,拓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样的教学已经远离音乐教学的本质,让非音乐的情境左右音乐教学,音乐教学已经名不副实。”[3]“学科综合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个可操作的具体教学模式,我们教师要把这种意识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4]“音乐课程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5]音乐情境创设关键在于抓住音乐的魂,让音乐真正走入学生心中!
  
  三、情境创设缺乏思考性
  
  (一)情境教学忌“摒弃传统”,提倡“与时俱进”。
  课改的一些新理念引发了一些不正常现象,需要教师反思。如新课程提出不宜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于是一些教师在情境设计时,缺乏應有的教学思考,把知识、技能一带而过。其实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完全否定和排斥传统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积累审美体验的方法,应该有合理的教学思考,创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情境,真正落实新课程目标,与时俱进!
  
  (二)情境创设忌“主导过度”,提倡“自主学习”。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应该是自主、自然的。但在情境教学中某些教师把“境”铺得过实,把“景”布得过满,包揽全局,没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活动的空间,情境创设丧失了个体生命的灵动和发展个性的氛围。其实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音乐的本质不应该是简单的给予,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活动情境要么立足于创设学生直观感受的认知性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认知体验兴趣;要么创设具有情感渲染功能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情感,渲染课堂的情感氛围。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情感体验。” [6]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情境创设忌“无的放矢”,提倡“民主合作”。
  情境教学使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
  1.迷恋“开放自由”:我们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见解,因此某些教师放开整个课堂,觉得课堂越活越好,以为这就是新课改提倡的民主、自由。
  2.钟情“顺理成章”:有些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情境教学,让个别优秀学生主导整个课堂,让情境进行“顺理成章”。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剥夺了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是面向全体。”[7]违背课改精神,情境创设又有何意义呢?
  3.青睐“合作学习”:在情境创设中,把“合作学习”当成主角,动辄就“合作”。此类“合作学习”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缺乏思维训练的价值,更谈不上情感的参与和体验,不利于学生的内化教育。
  4.倾情“无师自通”:有些教师创设了充分信任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境,设想让学生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实际上却导致教学“开放无序”,过程混乱,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及困难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无法保证质量。
  真正的民主开放是师生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一种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而不是教师放任不管。如果课堂一旦出现以上现象应及时调控,在创设课堂情境时,“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一种时髦的东西去简单效仿,在合作的方法上应灵活多样,同时要注意把合作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尤其是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本身的任务之外,还应侧重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使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张扬,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8]创设民主合作的有效情境课堂。
  在新课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学,走出情境的误区,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良好审美心境、获得最佳审美体验的有效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90.
  [2]王次炤.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9.
  [3][4]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7、191.
  [5]王安国.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
  [6]楊莉娟.基于学生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
  [7]吴越越.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55.
  [8]周进军.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7).
  【责任编辑 吴小春】
其他文献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生物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64-01    体验式教学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动手、调查等实践领悟而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生物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改变了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认真听讲,抄要点即可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让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多彩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6-0056-01    学校课程重返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成为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理念。它关系到未来教育的成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成为语文教改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注意学生的生活世界。    一、面
摘要: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健美操对人的身心健康、形体健美、陶冶情操、素质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愉快教学、教师引导、课堂互动结合,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1-006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我国八省市进行抽样调查,测试了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成绩。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大块,阅读的平均成绩仍然处于最低。因此,必须对阅读教学引起足够
关键词:德育;自省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7-0049-01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培养人才的要求。德育,它潜藏在知识体系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教师要既重“授业”又重“传道”。  生活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对生活资源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会做人。如,让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做礼
目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已开展了多年,并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但各地开展情况并不平衡,水平也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老师开展目标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刊特约我省目
关键词:中学美术;学习兴趣;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2-0058-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全身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乐此不疲。教育家孔子提倡“寓教于乐”,就是指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含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重视导课、结课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导课是一种教
语文教学要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而点拨则是语文教学艺术的绝妙之处,它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好点拨方法,不但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引起师生间的共鸣,
长期以来,中学生的写作大多处于盲目的被动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自觉运用业已掌握的写作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作文活动;其次表现为即便是写出了读者或老师都认为较好的文章
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课能起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中学数学课教学结课形式与方法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