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之间为何感动中国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chia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无数国人的热议,不仅点燃了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更是拨动了国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情感心弦。这部融合了美食、文化、伦理等要素的纪录片不但向人们展示了各地美食,而且让观者看到了久违的温情,有人说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有人说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更是用味觉审美来观照我们东方人的生活价值观。 ”这份评价,也许能稍加解释这么一部纪录片受热捧的原因。
  美食里的真经
  《舌尖上的中国》自播出后,不少网友就发现这档美食纪录片与其他美食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介绍的美食很多都很家常、平民,没有星级大厨,没有华丽的用餐环境,有的只是一个个质朴的劳动者,烹饪着一道道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方特色菜——山东烙饼、新疆烤馕、卤水豆腐、螺狮粉……
  因此,《舌尖上的中国》真正打动人的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更是美食背后制作者和生产者的辛勤故事,以及他们对待食物的那份真诚。美食背后的淳朴故事,充满人文关怀,令人“泪腺大动”。
  确实,“食在食中,味在味外”这八个字或许更能说明这个纪录片的精髓所在。很多网友说,这个节目不但使他们垂涎欲滴,更使他们热泪盈眶,“让我想念妈妈做的饭了……”“闻到家乡的味道”。
  纵观整个纪录片,真正聚焦在烹饪上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画面是在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這些自然馈赠的食材,夹杂着劳动者为生活、生存而流下的汗与泪——挖藕人常年躬身泡在泥水中,用手细细撸去身上的淤泥;捕鱼者严守祖宗教诲,只捞5年以上的成鱼,放过小鱼让自然得以休养生息……
  正是这种人文式的关怀,让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城里人感叹颇深:这部片子里的美食习惯就是生活的原味。闻着南方毛竹的清香、品着东北乱炖的豪爽、尝着陕北黄面窝窝的温润、看着内酯豆腐的柔软,感觉到的就是中国五光十色的地域之差。这种鲜活的真实感,被编导打造得无与伦比。
  借美食说中国,舌尖上的感觉意犹未尽。“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做这个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是的,美食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们对平凡的欣赏、对人情的渴望、对传统的期待:在云南,炭烤松茸能卖到1600元一只,但是,越是高档食材,越需要最朴素的烹调方法,来料加工仅三天保鲜期,来不得一点偷工减料,卓玛和妈妈到20多里以外的原始森林采集松茸,是何等的辛苦?一场大雨,让松茸疯长,辛苦劳作的母女俩喜笑颜开,她们那虔诚而惊喜的眼神,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感恩,这是大雨给人们带来的最好礼物。诺邓火腿,需要用诺邓井盐腌制三年,氧化成美味。怎么熬制井盐,怎么挑选猪肉,怎么深度发酵,靠的是悟性和经验,而诺邓人对每一粒盐的珍惜,也同样来自于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恩。人与自然的恰到好处,就是生活赋予我们的美;用虔诚之心尊重自然的馈赠,不投机取巧,不过界,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食里的真经,于无声处听惊雷。
  舌尖上的五味杂陈
  真经之外更有真情。“美味情怀让人流口水更让人流泪。”网友“故乡的云”说,“情是美食的根基,这部片子好就好在每一个点都悄然无声地落到了情字上,有一种‘细雨润无声’的风化。”
  是的,与其说该纪录片在讲美食,还不如说是在讲故事,总共7集的纪录片,讲述的都是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分散在每一集的不同主题当中,被纪录片导演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由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
  香港是人们想象中的花花世界,但再繁华,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时间的味道》中“虾酱奶奶”的故事就让无数观众泪流满面:有一天,她对着墙上一张照片忽然哭了,原来照片是老奶奶已逝的老伴,他俩在一起做了一辈子的虾酱。
  这位生活在香港大澳岛上的76岁老奶奶,20岁出嫁,一直和丈夫一起在偏僻的小作坊生产虾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动,就是他们幸福而平凡的真实写照。阿婆的丈夫去世之后,百年老店的一草一木都是阿婆的精神寄托,虾酱成了她和丈夫阴阳相连的精神纽带,美食是阿婆一生的梦。
  同样,在内地,有些年轻人,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守着手艺循规蹈矩,出去闯世界,但走了一圈之后,还是回到了家乡,安安心心地当起了美食手艺的传承人。
  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儿孙从宁波回来,为儿孙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吃着年糕唠家常。
  确实,平凡之中的落地精神才是生活的根。比如,有关湖北莲藕的一段描述,摄影师的镜头一路跟随职业挖藕人圣武和茂荣兄弟俩。“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看到这里,不少从农村出来的观众表示忽然想到了小时候家乡父老耕作时的境况。
  
  历史在这里瞬间穿越了。所以,纪录片的编导之一张铭欢说,食物中蕴含的人对故乡的感情、亲人的情感和童年的记忆,才是这部片子真正展现给观众看的东西。
  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人生况味”,令不少生活在饱食不知福中的80后、90后很受用,纷纷表示为此片贡献了不少热泪。尤其是每一集结束部分,当集中的每一位劳动者或其家庭的画面连环闪回,画面定格在他们淳朴的笑容之时,那种“劳动者真帅、真美”的感动,打动了不少深夜难眠的眼球和心灵。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观者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也许,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一位网友这样说。
  两个“舌尖上的中国”
  当然,除了真经及真情,《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共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也与当下的中国现状有极大关系。
  网友“恨无力”就说:“在食品安全如此令人担忧的今天,央视赫然播出令人震惊的美食大片《舌尖上的中国》,时机真是选得太对了。”确实,《舌尖上的中国》和大多数美食节目不同的是,此片不仅重“舌尖”,更重“中国”,正如总导演陈晓卿所说:“一部分我们是在表现美食,而通过美食,我们希望能看到中国的样貌,关注中国现实。”然而,相对于这部唯美的记录片,却是另一个舌尖上的现实中国:一个是央视这部宏大的纪录片借助诱人的美食和温暖的故事所展示的舌尖中国,一个是日常社会新闻中无数的食品丑闻所展示的舌尖中国。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充满阳光与感动,是由淳朴、温情、唯美、诱人、人文关怀、奶奶的眼泪、妈妈的手、故乡的回忆写成的;而另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充满晦暗与肮脏,是由有害的添加剂、地沟油、增白粉、瘦肉精、农药残留、荧光粉、反式脂肪酸写就的。
  因此,有评论家说,理性地审视这两个舌尖上的中国,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纪录片何以能一夜走红。
  资深评论员曹林就撰文指出,“这部片子绝不是在絮絮叨叨地讲过去的故事,而是用饱蘸情感的笔墨讲真实的现在,讲被浮华干扰之后,最容易被忽视的角落,讲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对中国的影响,讲不经意的遗漏中,还有多少珍珠在闪光?”“两个中国,截然对立,后一个‘舌尖上的中国’的存在,更反衬出前一个‘舌尖上的中国’的光鲜与诱人。”“也许这两个‘舌尖上的中国’都不是真实的饮食中国,不过,纪录片和社会新闻中两个截然对立的‘舌尖上的中国’,值得深刻反思。”
  确实,纪录片带来的文化感动稍纵即逝,热情过后可能很快会被遗忘——可唯美的镜头之外那个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日常生活,会逼着我们去正视、思考并给出答案。
  或许,这才是《舌尖上的中国》爆火的最根本原因。
  《舌尖》火了 淘宝发了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一些精明的人看到了商机,顺势而入,赚大发了。新浪微博网友“异曲同声”就埋怨说:“看3集贡献300元给淘宝,大半夜播放完全是给淘宝做免费广告……”
  这不是玩笑话。根据淘宝发布在新浪官方微博上的数据显示,《舌尖上的中国》的大热也带旺了纪录片中提及的相关传统食品、食材、零食甚至传统烹具在淘宝上的销售。最明显的影响迹象是:《舌尖上的中国》播放时段,淘宝网的食品类下单量大增。
  “淘宝数据”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称,5月14日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后5天,584万多人上淘宝找零食特产,搜索次数达471万次,有2005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729余万件。食品类的购买高峰,也逐渐从此前的11时和16至17时,向22至24时转移了。
  “淘宝数据”称,该纪录片播出后,淘宝销量增长最快的食品是原本冷门的毛豆腐、松茸、诺邓火腿、乳扇等。其中,最“受宠”的是云南诺邓火腿,5天内成交量增长了17倍。而这些都是曾在《舌尖上的中国》露过脸的传统美食。“淘宝数据”披露,淘宝上一家诺邓火腿店近一月卖出的45件火腿中,有44件是在节目开播后才下单的。
  除食品与食材外,“吃货效应”还蔓延至烹饪器具。据“淘宝数据”显示,5月14日至18日,淘宝烹饪套装搜索次数环比涨143.75%,各种锅、壶增长21.78%,用于传统烹饪的蒸锅、砂锅、石锅等成交量涨幅最大,分别为70.86%和33.4%。云南特产汽锅鸡中所用到的汽锅,成交量增近20%。
  淘宝网显然也注意到了这其中的商机,淘宝网新浪官方微博在转发了有关《舌尖上的中国》带旺网络特产热卖的消息后并不失时机地打出广告:“淘宝美食频道还依据地域,将各地特产以地图的形式呈现所有你想到的美食,不必‘打飞的’,也不必满城找,轻点鼠标就能让你的味蕾得到满足。”
其他文献
5月22日,府谷县官方发布消息,称早前被媒体质疑的县司法局副局长刘利荣高中、专科学历均系伪造,遂免去刘的职务,给予其留党察看处分。接近刘家的当地人说,刘利荣在“局长门”事件后就离开了府谷,“如今反正不在陕西,谁也联系不上”。  和大多数陕北后生一样,1984年出生的刘利荣也迷信“豹子号”。比如他的手机尾号为四个9。但5月中旬以后,这个号码则长时间处于“关机”状态。从2010年4月下旬被任命为司法局
不是所有的停滞都是坏事,不是所有的倒闭都值得同情。在公款消费与公款浪费介入过深的行业譬如高端餐饮业,当“退单”“低迷”“转向”甚至“倒闭”等消息不断传来,连富人潘石屹都觉得高兴,更别说普通民众了。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全国消费增速突然放缓。尤其餐饮收入增速只有8.4%,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更是同比下降3.3%。  国家发改委目前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认为,高档餐饮及名酒消费明
作为总导演,创作之初对《我和我的祖国》有什么愿景?  陈凯歌: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小组,只有两个人,就我和黄建新导演,其他导演还没有确定。只是确定谁做总导演、谁做总制片人。在这时候其实我们两个都是蒙的。后来吸收张一白导演进来共同进行讨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于是就总结出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这个十二字的方针,如果没有这个方针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拍这个电影,在七十年间发生那么多的事
张爱玲步入中年之后,只要收入足以维持简单生活,就尽量多留出时间从事创作。到了晚年,更是过着形同避世的遁居生活。她一生几乎都靠卖文为生,没有富裕过,晚年更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退休金之类,这些窘况在她与晚年不多的有通信来往的友人之一庄信正的通信中时有流露,甚至也让庄信正感到惊讶,例如有一次她在信中提到,为了避税,她把上一年度自己买书的钱都计算进去,这样的细心,让已经习惯照章纳税的庄信正惊讶不已。这也说
今年“五四”前夕,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  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在过去几年,习近平不止一次通过“回信”的方式与普通群众互动,收到回信的有农民工子弟、地震灾区的小学生、澳门老年义工、坚守荒岛的垦荒队员、身患疾病的乡镇党委书记……  怎么给领导人写信?谁能收到回信?事实上,这一交流过程有规律可循。  谁收到过习近平的回信  有幸收到习近平回信的人,大多与其有一
核武器,向来被视作守卫国土安全的“大杀器”,是拥核国家最幽深的秘密。中国首支核潜艇部队成立42年以来,外界几乎无从知晓,现在突然解密,而且尺度之大,所以,才惊呆了外界的小伙伴们。外界也因此猜想多多—中国为何选择此时解密?中国核潜艇到底有多厉害?所拥有的核打击能力到底有多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公认的五个核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这些国家都建有较完善的核打击力量。在拥核国家中,美俄两
2012年6月,“高考季”,全国有915万名中学生走进考场,面对人生第一个转折点,他们大多生于1994年。  同时,“毕业季”即将来临,全国有680万大学生即将走出校门,面对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他们大多生于1990年。  他们是同一个群体,“90后”。  这个月,生于1994年的徐德尘刚满18岁,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高考,开始创业。在徐德尘看来,“90后”创业,“是时
前段时间校园里异常热闹,树阴下都是迎新、招新的服务点儿和社团,每每从食堂出来,看到路口拐弯处“欢迎新同学”的大红条幅,我的心头都会掠过一阵紧张。我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别人暑假回来,面对新学期都是跃跃欲试的,可我一想到新的学年又要开始了,心里挤着的那些烦躁和埋怨,一下子都压了上来。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我又莫名其妙地开始总想对室友发脾气。 说实话我很讨厌自己这样,你说同学之间,都住一个寝室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一般以道德捍卫者的形象示人。不过非常有趣的是,当政府的收入与道德的维护发生矛盾的时候,政府宁可将增收放到第一位而牺牲道德。  卖淫是最古老的职业,但是卖淫行为总是与道德不甚相容。但是为了取得足够的财政收入,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管仲就率先设立官办妓院,“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国家设立妓院,让妇女操皮肉生涯,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这显然是与社会道德风尚不相符的。  到了宋
一波三折的亚马逊Kindle终于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曙光”。  6月7日,亚马逊的Kindle正式在国内上市,包括Kindle电子阅读器和Kindle Fire平板电脑两大类消费电子产品。Kindle的上市让不少发烧友兴奋不已,“等你好久了!”“在电子书领域秒杀一切苹果产品,一切安卓产品。”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迟来的Kindle在中国的前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今天,还有多少用户愿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