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多数教育者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多数人认为,显性教育不再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心态,反而随意性强的隐性教育被更多的高校学生接纳。本文分析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兴起的原因,为将来如何发展隐性教育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88-01
前言
隐性教育是针对显性教育发展而来的新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普遍都是从高校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隐性教育不同于显性教育的区别在:显性教育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隐性教育是“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和接受,后者教育方式随意,反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隐性教育的引进,为学生创造了更宽广、更舒适的教育环境。
一、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学生更愿意体现自己的个性、价值、注重追求平等。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个性与能力的挖掘没有体现出来,阻碍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导致当时的学生不敢创新、不愿进取[1]。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对教育方式的探索,发现了适合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隐性教育模式。隐性教育就是巧妙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到“非教育”的活动中,让学生顺理成章地接受到老师所要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隐性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当成接受者,而是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隐性教育中的主体、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起来,从而活跃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探讨隐性教育的好处及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是一种最近才被思想政治教育家重视与提倡的教育方式。追溯到更早期,隐性教育其实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
三、探讨如何发展隐性教育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的利用很充分,教育者通过探索,发掘越来越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载体与发展途径。但是关于隐性教育载体的开发就不够,为了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要发展隐性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主要体现在:
(一)采用具有生活特色,生活内容的情境创新的教育方法
现如今,学校、社会、生活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高效为学生投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发现自身的毛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标。因此创设贴近生活的教育情境对发展隐性教育是有促进意义
(二)加大力度开展隐性教育载体的发展
1.丰富校园文化,增加校园文化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的独特性能满足当代学生全能发展的需求,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转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思想情况都有所不同,高校是除了培养高学历的学霸,还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从这四字箴言不难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关于德方面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根据办学多年的经验,高校都会总结出适合自己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比如: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体现了武汉大学的校园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在默默地形成了符合学校的个性特点[3]。校园文化包含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无论是哪种校园文化的发展,都从情商和智商方面塑造了大学生健康文明的人格魅力。校园文化的教育力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但是这种力量是时时刻刻存在学生身边,学生长期置身于深受学生欢迎的氛围里,受到无形力量的感染。因此,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環境来实施。
2.开展多种形式的隐性教育
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和隐性教育很符合,因此网络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开展隐性教育的载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更多的开展机会,同时也让她面临新的挑战。机会体现在学生可以随意通过计算机获得相关信息,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有益必有弊,正应为信息获得渠道比较多,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蜂拥而出,学生对网络上流传的一些错误思想、有害信息缺乏分辨能力,现实的生活与网络虚幻的世界发生冲突,有的甚至还被错误思想蒙蔽,丧失自己的理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探讨的问题,首先,建立科学的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教育网站与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让老师与学生在这个平台里沟通、交流、探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网上多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生活动态、言谈举止等,从这些内容里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发扬自己优良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不好的思想意识给予纠正。
结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目前显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向,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起到了补充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偏重点会发生变化,隐性教育会逐步成为主流。要想更好的发展隐性教育,社会乃至国家都要全面重视和重新认识隐性教育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带来的积极性,制定出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补充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钟吟.“正能量”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
[2]江贝贝.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滕晓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探讨[D].长沙:中南大学,2014.
关键词:隐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88-01
前言
隐性教育是针对显性教育发展而来的新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普遍都是从高校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隐性教育不同于显性教育的区别在:显性教育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隐性教育是“潜移默化”地被影响和接受,后者教育方式随意,反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隐性教育的引进,为学生创造了更宽广、更舒适的教育环境。
一、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学生更愿意体现自己的个性、价值、注重追求平等。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个性与能力的挖掘没有体现出来,阻碍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导致当时的学生不敢创新、不愿进取[1]。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对教育方式的探索,发现了适合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隐性教育模式。隐性教育就是巧妙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到“非教育”的活动中,让学生顺理成章地接受到老师所要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隐性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当成接受者,而是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成为隐性教育中的主体、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起来,从而活跃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探讨隐性教育的好处及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基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隐性教育是一种最近才被思想政治教育家重视与提倡的教育方式。追溯到更早期,隐性教育其实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
三、探讨如何发展隐性教育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的利用很充分,教育者通过探索,发掘越来越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载体与发展途径。但是关于隐性教育载体的开发就不够,为了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要发展隐性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主要体现在:
(一)采用具有生活特色,生活内容的情境创新的教育方法
现如今,学校、社会、生活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高效为学生投身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发现自身的毛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不断完善自己的目标。因此创设贴近生活的教育情境对发展隐性教育是有促进意义
(二)加大力度开展隐性教育载体的发展
1.丰富校园文化,增加校园文化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的独特性能满足当代学生全能发展的需求,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转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思想情况都有所不同,高校是除了培养高学历的学霸,还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地发展,从这四字箴言不难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关于德方面的教育还是很重视的。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根据办学多年的经验,高校都会总结出适合自己院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比如:清华大学的校园文化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就体现了武汉大学的校园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在默默地形成了符合学校的个性特点[3]。校园文化包含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无论是哪种校园文化的发展,都从情商和智商方面塑造了大学生健康文明的人格魅力。校园文化的教育力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但是这种力量是时时刻刻存在学生身边,学生长期置身于深受学生欢迎的氛围里,受到无形力量的感染。因此,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環境来实施。
2.开展多种形式的隐性教育
网络隐蔽性的特点和隐性教育很符合,因此网络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开展隐性教育的载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更多的开展机会,同时也让她面临新的挑战。机会体现在学生可以随意通过计算机获得相关信息,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有益必有弊,正应为信息获得渠道比较多,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蜂拥而出,学生对网络上流传的一些错误思想、有害信息缺乏分辨能力,现实的生活与网络虚幻的世界发生冲突,有的甚至还被错误思想蒙蔽,丧失自己的理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探讨的问题,首先,建立科学的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教育网站与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让老师与学生在这个平台里沟通、交流、探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网上多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生活动态、言谈举止等,从这些内容里分析学生的思想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发扬自己优良的思想政治觉悟,对不好的思想意识给予纠正。
结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目前显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向,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起到了补充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偏重点会发生变化,隐性教育会逐步成为主流。要想更好的发展隐性教育,社会乃至国家都要全面重视和重新认识隐性教育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带来的积极性,制定出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补充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钟吟.“正能量”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4.
[2]江贝贝.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滕晓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探讨[D].长沙:中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