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文化课程的成绩,忽视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使得体育教学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核心素养包含身体素质、体育意识、体育文化、体育品德等,这一教育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提高。核心素养视角下,體育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身体素质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内容都是较为枯燥的,往往是教师简单讲解注意事项和技巧,就让学生进行常规动作的热身,之后通过跑步等锻炼体能,再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难以让学生广泛参与,也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育教学应组织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通过游戏等形式增添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参与其中,强化运动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中获得竞争的快感与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热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既简单又有实效性的运动形式来帮助学生舒展筋骨,包括蛇形跑、蛙跳接力、踢毽子等。锻炼体能时,除了长跑,也可以组织接力活动、十人九足、单脚跳等,提高学生的接受度。课程结束时,为了放松学生的机体,教师还可以组织舞蹈动作接力、传球补人等趣味活动,再次点燃学生的热情,促使其增加对下次体育课程的期待感。形式多样的运动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运动机会,帮助学生全面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 优化教学情境,培养体育兴趣
设定场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融入情感,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重视起体育运动,树立起终身运动的意识。另外,体育教学应实现开放性,让学生利用空间和场景条件,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增加体育的益智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主动参与,深入了解体育,及时将其中蕴含的学科思维和能力要求传达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奥运会的情景,在田径教学中,让学生模拟运动员参加比赛,引入“飞人刘翔”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将自己当成奥运健儿,从而提高自身动作的规范性,并刺激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在乒乓球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明星效应,引入张继科等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明星的事迹,引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烈讨论,由体育人过渡到体育项目,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
三、 结合信息技术,了解体育文化
体育不单单指运动项目,更包含着体育有关的文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既要向学生传递体育行为、技术、规范、规则等行为文化,也要传播体育观念、意识、思想、言论等精神文化。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深入挖掘相关的体育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教学素材。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文化形式来渗透体育文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习得更多实用性知识,了解更多体育文化,从而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在行为与精神层面感知体育的内涵。
例如,教师可将多元化文化要素融入教学中,开展主题式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筑梦2008》《带你前行》等纪录片,或者《眼镜飞侠》等优质电影剧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精神,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以运动员的坚韧精神激励学生终身运动。利用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不同的体育文化内容分类制作成微课,诸如“体育健康知识”“最佳运动量的选择”“营养补充方法”等,帮助学生拓展更多体育知识。
四、 良性合作竞争,树立体育品德
体育的核心要义是体育精神,体育项目具有全员参与的特性,更加强调互动,需要参与者进行合作与竞争,以提高运动道德水平。体育道德是运动员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热爱体育事业、刻苦训练、钻研技术、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等。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传达体育精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学生的互促互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竞技类活动,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良性竞争。通过合作与竞争,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道德意识,端正体育态度,内化体育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组建班级的线上、线下兴趣小组,让学生分享体育心得,相互监督和鼓励,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学习关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坐地起身”“搭桥过河”等团队运动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增加交流、增进感情,提升团队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选最佳“运动员”,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强化其竞争意识。
五、 结束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体制下,教师要将人才培养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有计划地转变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顾静.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以《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32):62-63.
[2]陈彩军.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指标构建与分析——以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为例[J].体育科技,2017,38(2):123-124.
[3]朱琳,党林秀,董翠香.美英澳新韩加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特征分析及启示——基于六国现行体育课程标准文本的分析[J].体育教学,2018,38(3):54-57.
[4]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4-138.
作者简介:郑红梅,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一中学文公分校。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体育核心素养包含身体素质、体育意识、体育文化、体育品德等,这一教育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提高。核心素养视角下,體育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有效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身体素质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内容都是较为枯燥的,往往是教师简单讲解注意事项和技巧,就让学生进行常规动作的热身,之后通过跑步等锻炼体能,再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难以让学生广泛参与,也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学生的身体条件。体育教学应组织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通过游戏等形式增添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参与其中,强化运动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中获得竞争的快感与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热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既简单又有实效性的运动形式来帮助学生舒展筋骨,包括蛇形跑、蛙跳接力、踢毽子等。锻炼体能时,除了长跑,也可以组织接力活动、十人九足、单脚跳等,提高学生的接受度。课程结束时,为了放松学生的机体,教师还可以组织舞蹈动作接力、传球补人等趣味活动,再次点燃学生的热情,促使其增加对下次体育课程的期待感。形式多样的运动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运动机会,帮助学生全面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 优化教学情境,培养体育兴趣
设定场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融入情感,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重视起体育运动,树立起终身运动的意识。另外,体育教学应实现开放性,让学生利用空间和场景条件,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增加体育的益智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主动参与,深入了解体育,及时将其中蕴含的学科思维和能力要求传达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奥运会的情景,在田径教学中,让学生模拟运动员参加比赛,引入“飞人刘翔”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将自己当成奥运健儿,从而提高自身动作的规范性,并刺激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另外,教师也可以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在乒乓球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明星效应,引入张继科等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明星的事迹,引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烈讨论,由体育人过渡到体育项目,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
三、 结合信息技术,了解体育文化
体育不单单指运动项目,更包含着体育有关的文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师既要向学生传递体育行为、技术、规范、规则等行为文化,也要传播体育观念、意识、思想、言论等精神文化。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深入挖掘相关的体育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教学素材。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文化形式来渗透体育文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习得更多实用性知识,了解更多体育文化,从而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在行为与精神层面感知体育的内涵。
例如,教师可将多元化文化要素融入教学中,开展主题式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筑梦2008》《带你前行》等纪录片,或者《眼镜飞侠》等优质电影剧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精神,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以运动员的坚韧精神激励学生终身运动。利用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将不同的体育文化内容分类制作成微课,诸如“体育健康知识”“最佳运动量的选择”“营养补充方法”等,帮助学生拓展更多体育知识。
四、 良性合作竞争,树立体育品德
体育的核心要义是体育精神,体育项目具有全员参与的特性,更加强调互动,需要参与者进行合作与竞争,以提高运动道德水平。体育道德是运动员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热爱体育事业、刻苦训练、钻研技术、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等。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传达体育精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学生的互促互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竞技类活动,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良性竞争。通过合作与竞争,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道德意识,端正体育态度,内化体育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组建班级的线上、线下兴趣小组,让学生分享体育心得,相互监督和鼓励,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学习关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坐地起身”“搭桥过河”等团队运动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增加交流、增进感情,提升团队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选最佳“运动员”,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强化其竞争意识。
五、 结束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体制下,教师要将人才培养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有计划地转变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强化核心素养培育理念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顾静.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以《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32):62-63.
[2]陈彩军.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指标构建与分析——以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为例[J].体育科技,2017,38(2):123-124.
[3]朱琳,党林秀,董翠香.美英澳新韩加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特征分析及启示——基于六国现行体育课程标准文本的分析[J].体育教学,2018,38(3):54-57.
[4]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4-138.
作者简介:郑红梅,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一中学文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