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生儿的体重变化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期体重增长是反映期内营养和健康状况最灵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出生体重是反映新生儿成熟程度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新生儿出生后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而新生儿期体重增加是胎儿宫内发育状况生后生长的延续,呈现以下规律。
  1.男婴平均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女婴,可能是遗传因素所致。
  2.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有关,随着胎次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也增加。这种现象可能与再次怀孕比前次更有经验,更加注重孕期保健和营养摄入有关。
  3.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与孕周有关,随着胎次的增加、孕周的延长,新生儿体重也增加。在孕晚期,孕龄越长,胎儿生长越加速,胎儿体重和身长增加越明显。每天摄入动物蛋白会使新生儿体重增加,因而胎儿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以满足组织合成和快速生长的需要。
  4.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年龄有关,25~29岁孕妇的新生儿体重最大。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出生后12天内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阶段,在此期间,体重的增长为负值,是新生儿期重要的生理特点之一。一般在5~6天降至最低点,其体重下降幅度一般比出生体重减轻3%~9%,最多不超过10%,7~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据全国12个城市的调查,出生第1天有53.3%的早产儿及71.1%的足月儿体重比出生时减轻,至出生后12天,仍有33.3%的早产儿及14.1%的足月儿体重未恢复到出生时水平。体重的减轻与恢复的时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体重减轻在出生后3~4日达最低限度,恢复则多在第7~10日;第二型是体重逐渐减轻,且恢复较慢,可至出生后第二或第三周才恢复至初生时原有体重。这些情况并不影响其未来的发育。但若体重下降过多或恢复过晚,则应考虑有病理原因。体重减轻的幅度,早产儿占出生体重的3.4%~9.6%,足月儿下降的幅度较少,占出生体重的3.0%~5.9%,一般均不超过10%,最多下降200~300克。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不能立即适应母体外的环境,多睡少吃,同时早期明显的不显性失水(经皮肤、肺、胃、肠所排出的水分)较多,其中大部分水分是由肺及皮肤所蒸发,以及与大小便、生理性呕吐物(羊水等)排出有关。据估计,仅大小便及胎脂所丧失的重量即可达体重的2.5%~4%。周围环境过冷(增加体温的放散与组织分解)、过热(不自觉的出汗增加)、严重黄疸(此时小儿多半衰弱)、喂养不足等,均可加重生理性体重减轻。再加上新生儿摄入量较少,导致体重逐渐下降。
  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和恢复时间
  这两点是反映摄入和排泄平衡的主要指标,也是判断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新生儿3天内未见生理性体重下降甚至体重增加,应考虑排泄异常。剖宫产新生儿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顺产新生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更晚。这种差异主要可能与剖宫产新生儿摄入不足有关。有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可能影响母亲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延迟和减少;术后伤口疼痛可能影响哺乳,使早期吸吮频度及乳汁分泌减少。第一胎新生儿及夏季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下降的幅度偏大。
  出生后2周(12~14天) 早产、足月及过期产AGA(出生体重适于胎龄儿),其体重平均比出生体重分别增加102克、208克及173克,大约每天分别增长7.3克、14.9克及12.4克。
  出生后4周(26~28天) 其体重分别比出生体重增加710克、854克及839克。据此数据推算,整个新生儿期(28天),大约平均每天分别增加25.4克、30.5克及30克。新生儿体重从第2周起增长迅速。
  出生后4周 早产、足月及过期产AGA儿体重的定基增长速度分别为29.2%、26.7%及25.2%,以早产儿增长的速度最快。生长到第2月时,体重增长的速度分别可达84.6%,68.3%及63.3%,仍以早产儿最快。这表明,早产儿体重的正常追赶生长,从生后4周已明显显示。巨大儿体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 000克称为巨大儿)月增长平均值低于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 500克称为低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儿,这与不同出生体重儿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各自遵循自己的生长轨迹有关。
  新生儿期婴儿体重增长速度与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方式有关。新生儿体重丢失虽然在新生儿出生后2、3、4天纯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有显著差异,但纯母乳喂养体重丢失在10%生理性体重丢失范围内,且体重回升早,恢复快,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因此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都有深远影响,近期影响能促进婴儿体格发育和健康,因为母乳是婴儿必需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营养物质量最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母乳喂养儿在出生后第一个月体重的增值超过人工喂养,充分证明了婴儿4~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而母乳喂养对婴儿的长期健康效应在于可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非依赖性糖尿病、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如何避免新生儿体重下降过多
  对正常分娩、母亲情况良好者,提倡在产后半小时开始哺乳,因吸吮反射是人类的本能,此反射于胎内32~36周时成熟,出生10~30分钟最强,30分钟后减弱,直到第二天才恢复。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可锻炼、巩固吸吮反射,有助于母乳分泌及喂养成功,以避免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过多。哺乳前不宜给新生儿喂糖水,因为新生儿在出生前,体内已贮存了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可以维持到母亲来奶,而且只要尽早给新生儿哺乳,少量的初乳能够满足刚出生的正常新生儿的需要。
  如新生儿反复呕吐而进食少,应及时干预。新生儿呕吐大多数因分娩时吞咽羊水刺激胃部所致,其临床特点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左右反复多次呕吐。使新生儿取头高脚斜坡15~20°角右侧卧位,及时实施母乳喂养,1小时喂哺10%葡萄糖10~20毫升,2小时喂哺10%葡萄糖15~20毫升。10%葡萄糖可起到冲淡、稀释、清洗胃内黏稠液的作用,同时通过新生儿反复呕吐又达到洗胃的目的。如无呕吐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人工代乳喂哺。据报道,胃排空是在进水后5分钟开始,而葡萄糖可在新生儿胃中停留10分钟以上,并且能被直接吸收利用,同时交替喂哺人工代乳,及时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能明显降低新生儿体重下降程度。
  如果体重下降太多或10天以上不能恢复到出生体重,就应查找原因,分析是否由于母乳不足、喂养不合理或患病等因素所致,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利用语文课内课外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规定。而作为课外语文学习资源之一的“课外阅读”,作为帮助语文能力提高的最快捷方便的手段,也率先被写入《语文新课程标准》之中
目前英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国家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各项技术的完善以及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敏特英语的作用不断显现.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敏
期刊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怎样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践行创新、实现创新,是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都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本人就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内容摘要:以对唱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壮族嘹歌,男方女方(主人客人)在表达与接受两个角色中不断切换。表达者善于捕捉接受者的心理,使用“美化组诗”、“贬损组诗”、“委婉组诗”、“‘顾左右而言他’”组诗”等修辞表达方式,让接受者容易理解、乐于交流,这是它能成为“民歌中的经典”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接受心理 壮族嘹歌 修辞  在言语交际中,表达与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以对唱为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教育意义.很多国学经典中所提倡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阅读
江西上饶读者李某来电说:我儿子4岁,2年前开始一感冒就咳嗽、哮喘,严重时还出现口唇青紫、呼吸急促,咳嗽不停,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每次发作我都觉得非常揪心,听人说哮喘是治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积极倡导依法治国,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掌握了较强的法律知识,具有很好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国家
自古以来,文学与艺术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虽然形式不同、手法不同,但在抒发真挚的情感、鞭挞人性的善恶、给人有益的启迪等方面却是相通的。有人曾把文学与艺术的关系说成“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可见二者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和谐关系。小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歌曲,也会传唱一些健康优美的歌曲。笔者认为,优秀的歌曲若能和孩子的习作联系起来,让优秀的歌词走进孩子的作文,无疑会给孩子的作文增添一份亮色。  一、开
摘 要:在当前的节能大背景下,在建筑工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节能施工的环保、节能、经济的特点,积极实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标准,将工程节能策略切实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减排;施工管理  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建筑行业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在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顺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现代建筑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