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能力。在新课标引领下,小学数学作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打破以往单一的形式。课后作业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挖掘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思想等方面得到发展。形成热爱学习、乐于实践的态度,促进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教学效率
课后作业是知识教学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练习课后作业,巩固了新授知识,强化了学习技能,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原来小学数学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题型单一,内容枯燥,类型重复,没有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内容乏味无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数学学习没有活力,学生也渐渐失去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后作业的答案固定,缺乏开放性,这会固化学生的思想,不利于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课后作业需要精心设计,这会有助于学生在数学上的成长。
一、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上的地位很重要。学生练习数学课后作业,获得和巩固课堂的新知识,形成概念体系,增长数学知识能力。新课标提倡数学课后作业的多样性、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作业变为主动地探究作业,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离不开课后作业的帮助。课后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反馈教学效果,辅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程度,并依据学情进行反思总结。
数学教师需要抓住课程标准的理念,革新教学思想,作业练习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作业内容变得有趣,题型丰富些,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师在设计小学课后作业时,要多思多想,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作业重基础类的同时要兼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给予课后作业新的活力,适应新时期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巧设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1、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
数学课后作业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一项基础活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探索实践。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获得数学概念,对学生知识的形成影响很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探索性、实践性与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吸取营养,成为一名学习的探索者。例如,设计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放手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教学实例,从生活上三角形的广泛应用中感受三角形的特证,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教学《统计图与统计表》后,可以布置学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制作月度调查表和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学生根据家庭调查情况统计制表,进行“合理用水”规划,激发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寓教于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场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所以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出发,结合学习和生活环境,设计开放性作业,调动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后作业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情境,或结合其它学科,汇编成有机的学习整体。学生依据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学习五年级《小数乘小数》后,设计学生走进菜市场购买家庭需要的菜品的作业。依据超市菜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计算需要付款的总价。“买菜”作业富有趣味,贴近生活情境,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作业热情。学生自主选择课后作业,进行练习提高,践行学习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作业,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意义。通过构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學生通过作业践行生活化的数学学习,锻炼成为数学知识的实践者。例如,学习《可能性》,知道生活中的事件存在概率。去集市上参加“抽奖”活动时,不会盲目的相信“手气”了。学习《周长和面积》后,学生丈量花园时,就知道测量花园的长和宽,用公式就可以求出花园面积,这类课后作业会帮助学生实践数学探索精神。
4、培养学生的主动品格
在作业设计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知识获取、分析评价、自主探究的机会。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差异,个体间的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更好地践行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考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贴合成长进步的需要,激励自身“比超赶学”,锻炼了探索实践精神。例如,教师根据学情和个体差异性布置“套餐型”课后作业,分为基础习题、变式习题和拓展提升习题。例如,学习简便运算后,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基础类作业:(1)36×65+36×35,(2)(250+25)×4。变式类作业:(1)72×99+72,(2)86×101。拓展类作业:(1)135×102-270,(2)680×28+68×720。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练习,发挥主动性,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促进学习新知为目标,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小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给予作业注入生活化、趣味性和层次感,作业设计具有激励性和探索性,将教材中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课后作业为学生搭建一座高效学习的桥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使课后作业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助力教学,为数学学习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张杨纲.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 2018(8).
[2]李娴.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000(010):17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教学效率
课后作业是知识教学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备的数学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练习课后作业,巩固了新授知识,强化了学习技能,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原来小学数学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题型单一,内容枯燥,类型重复,没有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内容乏味无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数学学习没有活力,学生也渐渐失去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后作业的答案固定,缺乏开放性,这会固化学生的思想,不利于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课后作业需要精心设计,这会有助于学生在数学上的成长。
一、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上的地位很重要。学生练习数学课后作业,获得和巩固课堂的新知识,形成概念体系,增长数学知识能力。新课标提倡数学课后作业的多样性、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作业变为主动地探究作业,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离不开课后作业的帮助。课后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反馈教学效果,辅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程度,并依据学情进行反思总结。
数学教师需要抓住课程标准的理念,革新教学思想,作业练习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作业内容变得有趣,题型丰富些,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师在设计小学课后作业时,要多思多想,结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作业重基础类的同时要兼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给予课后作业新的活力,适应新时期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巧设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1、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
数学课后作业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一项基础活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探索实践。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获得数学概念,对学生知识的形成影响很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探索性、实践性与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吸取营养,成为一名学习的探索者。例如,设计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放手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教学实例,从生活上三角形的广泛应用中感受三角形的特证,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教学《统计图与统计表》后,可以布置学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制作月度调查表和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学生根据家庭调查情况统计制表,进行“合理用水”规划,激发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寓教于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
2、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场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所以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出发,结合学习和生活环境,设计开放性作业,调动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后作业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情境,或结合其它学科,汇编成有机的学习整体。学生依据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学习五年级《小数乘小数》后,设计学生走进菜市场购买家庭需要的菜品的作业。依据超市菜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计算需要付款的总价。“买菜”作业富有趣味,贴近生活情境,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作业热情。学生自主选择课后作业,进行练习提高,践行学习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作业,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意义。通过构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學生通过作业践行生活化的数学学习,锻炼成为数学知识的实践者。例如,学习《可能性》,知道生活中的事件存在概率。去集市上参加“抽奖”活动时,不会盲目的相信“手气”了。学习《周长和面积》后,学生丈量花园时,就知道测量花园的长和宽,用公式就可以求出花园面积,这类课后作业会帮助学生实践数学探索精神。
4、培养学生的主动品格
在作业设计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知识获取、分析评价、自主探究的机会。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差异,个体间的学习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更好地践行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考虑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贴合成长进步的需要,激励自身“比超赶学”,锻炼了探索实践精神。例如,教师根据学情和个体差异性布置“套餐型”课后作业,分为基础习题、变式习题和拓展提升习题。例如,学习简便运算后,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基础类作业:(1)36×65+36×35,(2)(250+25)×4。变式类作业:(1)72×99+72,(2)86×101。拓展类作业:(1)135×102-270,(2)680×28+68×720。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作业练习,发挥主动性,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促进学习新知为目标,注重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夯实基础。小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给予作业注入生活化、趣味性和层次感,作业设计具有激励性和探索性,将教材中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课后作业为学生搭建一座高效学习的桥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使课后作业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助力教学,为数学学习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张杨纲.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 2018(8).
[2]李娴.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000(0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