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品课程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设置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根据其课程内容特点,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将知识问题化、问题自主化、问题情境化策略,可以实现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知识问题化
“知识问题化”策略是指将课本上陈述性的知识或材料,通过转化,形成一系列能引起深入探究的“问题串”,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知识问题化的关键是有效地“制造”学习矛盾,产生“头脑风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问题层次化。问题层次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问题,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提问,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问题中“攀登”。例如:教学“在责任中长大”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张瑞敏销售不合格冰箱,最美丽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而致使双腿截肢的材料”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1)他们都承担了什么责任?(2)他们为承担责任付出了哪些代价?(3)他们的责任感的要求是什么?(4)勇于承担责任有什么收获?(5)你怎样看待责任的重要性?这几个问题层次分明,前三个问题可以从材料和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后两个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运用集体智慧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
2.问题探究化。如在复习“依法进行自我保护”时,笔者抛出了以下问题:(1)搜集进入网吧、游戏厅等而招致不良青年敲诈勒索的案例,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提出两种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2)采访学生政教处主任、派出所所长和学校门卫及学生,了解他们采取了那些避免学生被敲诈的措施,提出更好的如何避免学生被敲诈的建议。(3)查找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有关法律条文,思考我们应如何避免自己和同学遭受不法侵害。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在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操作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问题自主化。解决问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体现,而提出一个问题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可以从课题发问。在教学“优良的意志品质”时,可启发学生从什么叫意志、你的意志品质如何、为什么要培养坚强意志、通过学习你如何去磨砺坚强的意志等角度思考。其次要从具体材料中发掘问题。例如,张海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学习的一个楷模,感动了整整一代人,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知道她,不妨将张海迪的事迹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至少两个问题,并做出解答。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张海迪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如果张海迪的事迹发生在现在,我们打算广泛宣传她的先进事迹,你认为用哪些方式好?(3)张海迪的精神启发了我们,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谈谈你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她学习。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从问题的被动回答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提出者和解决者,有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问题情境化
1.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中,让其去体验、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知识上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截取素材,切近学生的经验,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思维的碰撞和交融。
2.创设悬念情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诚信”教学的导入设计上,笔者采用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刘德云的一段视频,鼓励大家大胆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2008年5月16日下午6点半,离汶川地震发生整整一百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了他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一句话……
同学们可知道刘德云左手腕上写的是什么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学生交流后老师公布答案:我欠王老大三千元。
教师指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刘德云仍然没有忘记欠别人三千元还没有还, 从中可以看出刘德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原因让刘德云把诚信看到如此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人贵诚信”。
三、情境最优化
一节课用什么方法来创设情境,是运用录像、故事、漫画,还是用实物、小品、实验等,都必须指向既定的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和教材实际,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合作探究,从而构建新知识。通过优化的情境,使情境设置不再是盲目地为情境而情境,而是按照研究提炼的优化情境创设的策略来执行。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县中学)
编辑/赵军
一、知识问题化
“知识问题化”策略是指将课本上陈述性的知识或材料,通过转化,形成一系列能引起深入探究的“问题串”,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知识问题化的关键是有效地“制造”学习矛盾,产生“头脑风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问题层次化。问题层次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层次的问题,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提问,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问题中“攀登”。例如:教学“在责任中长大”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张瑞敏销售不合格冰箱,最美丽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而致使双腿截肢的材料”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1)他们都承担了什么责任?(2)他们为承担责任付出了哪些代价?(3)他们的责任感的要求是什么?(4)勇于承担责任有什么收获?(5)你怎样看待责任的重要性?这几个问题层次分明,前三个问题可以从材料和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后两个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运用集体智慧去解决。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
2.问题探究化。如在复习“依法进行自我保护”时,笔者抛出了以下问题:(1)搜集进入网吧、游戏厅等而招致不良青年敲诈勒索的案例,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提出两种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2)采访学生政教处主任、派出所所长和学校门卫及学生,了解他们采取了那些避免学生被敲诈的措施,提出更好的如何避免学生被敲诈的建议。(3)查找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有关法律条文,思考我们应如何避免自己和同学遭受不法侵害。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在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操作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问题自主化。解决问题是一个人能否综合运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体现,而提出一个问题则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如可以从课题发问。在教学“优良的意志品质”时,可启发学生从什么叫意志、你的意志品质如何、为什么要培养坚强意志、通过学习你如何去磨砺坚强的意志等角度思考。其次要从具体材料中发掘问题。例如,张海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学习的一个楷模,感动了整整一代人,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知道她,不妨将张海迪的事迹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至少两个问题,并做出解答。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张海迪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如果张海迪的事迹发生在现在,我们打算广泛宣传她的先进事迹,你认为用哪些方式好?(3)张海迪的精神启发了我们,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谈谈你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她学习。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从问题的被动回答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提出者和解决者,有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问题情境化
1.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中,让其去体验、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知识上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截取素材,切近学生的经验,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展开思维的碰撞和交融。
2.创设悬念情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诚信”教学的导入设计上,笔者采用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刘德云的一段视频,鼓励大家大胆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2008年5月16日下午6点半,离汶川地震发生整整一百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了他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的写着一句话……
同学们可知道刘德云左手腕上写的是什么吗?(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学生交流后老师公布答案:我欠王老大三千元。
教师指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刘德云仍然没有忘记欠别人三千元还没有还, 从中可以看出刘德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原因让刘德云把诚信看到如此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人贵诚信”。
三、情境最优化
一节课用什么方法来创设情境,是运用录像、故事、漫画,还是用实物、小品、实验等,都必须指向既定的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和教材实际,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合作探究,从而构建新知识。通过优化的情境,使情境设置不再是盲目地为情境而情境,而是按照研究提炼的优化情境创设的策略来执行。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县中学)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