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照SP行业的整体低迷和没落,作为SP行业曾经风云一时的无线增值业务服务提供商,TOM在线的退市似乎是火上浇油。
2007年3月,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和TOM在线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TOM集团计划花费15.7亿港元“完成私有化”。所谓完成私有化,其实也就是回购流通股从而退出资本市场(也就是退出股票市场)。9月,TOM先后从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退市。想想当初的TOM在线,作为SP行业的龙头大佬,和同时间的那些SP企业群体那些风光无限、日进斗金的日子,恍然间仿佛已成梦一场。
就在TOM奔波于运作退市的同时,北京警方“突袭”了位于北京市西直门成铭大厦的一家SP公司。
警察进人办公场地后,出示搜查令,让所有工作人员立即离开自己操作的电脑,全部抱头向墙,一字排开站立。久居写字楼的白领哪见过这阵势,有不少人开始偷偷啜泣。警方经过搜查,在其中一台服务器中,发现了28张淫秽图片,当场拘捕了8名管理人员。
原来,北京警方网络监管部门发现,该公司从2005年起就在其收费的网络浏览栏目上大肆张贴含有色情内容的小说和图片,并用短信方式群发网址,吸引手机上网用户点击阅读或下载色情内容,点击一次收费2元。两年间,仅此一项业务非法获利就达几百万之多。更令人震惊的是,从事这些色情内容编辑工作的,大多是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这些女大学生的职位,在SP业内被称做WAP编辑。WAP就是指手机上网浏览相关内容,而SP,就是这些内容的服务提供商。(SP,Service Provider,即服务提供商的简称,与之相关的一个是CP,Content Provider,即内容提供商的简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明显的,通常SP具有电信运营商接入通道,为用户提供服务,CP为SP提供内容。由于内容和服务结合紧密,SP常常有自己的内容,CP也拥有自己的通道。)
这就是震撼SP业界的“五月扫黄”事件。而那家电信技术公司,在业内小有名气,叫做“轻点万维”。所谓“轻点”,便是指在手机上轻轻点击,而“万维”,自然是指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所以,这色情似乎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实在更多时候,人们了解SP一方面由于SP是互联网盈利的黄金区域,另一方面来自“3·15”晚会对短信息乱收费的曝光,SP的快速成长,导致SP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产品简单、内容重复、技术薄弱、绝大部分缺乏长期的定位。
SP的前世今生
SP走到今天这一步,想想并不意外。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正面临着全球通信业的冬天。
当时的中国移动领导人叫王晓初,四十岁出头,正在为提升ARPU值(从每个用户身上得到的收入)而绞尽脑汁。提升ARPU值,说穿了,就是如何让用户多掏钱。让用户愿意多掏钱,必然是要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创造新的价值。
中国移动高层大多考察过海外移动通信服务,所以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近邻日本。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打扮入时的青年、西装革履的白领,在地铁、便利店里,低着头玩弄手机。他们在干什么?在用手机发短信和浏览资讯以及图片。这便是日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之一的NTI?提供的服务。NTF将这种服务和模式定义为I-MODE。I-MODE便是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的最早蓝本。
不就是发短信吗?中国移动早在1995年就具备了发短信的技术条件。只不过,当时的“大哥大”对于老百姓来讲,太新鲜,太昂贵,所以这短信便也成了神乎其神的东西。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国移动于2000年10月发布了《移动梦网创业计划书》,并招集创业伙伴,合作方式是中国移动提供“移动梦网”平台,合作伙伴提供内容服务,利润分成。当时只邀请了几家与中国移动在业务上有过合作的公司参加,这其中就包括今年在深圳A股上市的北京北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长是鲁向东。所以,北纬通信在股票招股意向书上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本公司于2000年12月开始从事移动增值服务,是中国移动2000年10月推出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的第一批创业者,由此成为国内从业最早的增值电信服务提供商之一。北纬通信就是SP。
王晓初和鲁向东的宝押对了。
整个2001年,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量为159亿条,产值近16亿元,以短信为主的新业务收入增长达到了143%。到了2002年,仅短信业务量就激增到900亿条;2003年达到2000亿条;2004年达到3000亿条,彩铃用户5300万,均居世界同行之首。
“移动梦网”推出以后。创业合作伙伴迅速增加。短短两年内增加到上千家,这其中,便包括新浪、搜狐、网易这些互联网没落贵族。然而,凭借着“移动梦网”中的短信业务,没落贵族成鱼翻身。
2002年7月17日,张朝阳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公布,搜狐成功实现营运现金流赢利。8月5日,丁磊也在第二季度财报透露,虽然网易只是赢利区区3,8万元人民币,但已经是一个里程碑。要知道,一年前,网易差点在纳斯达克被美国人摘牌。紧接着,新浪选在一个特别吉利的日子——8月8日宣布,新浪已实现运营现金流40万美元。
短信和“移动梦网”功不可没,中国网络概念股在海外资本市场自此开始了“牛”之旅。
而与此同时,截至2002年底,作为SP产业管理部门的信息产业部门和其下属机构已经颁发SP执照共计6000多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大地SP开”。而SP公司的产品策划员们还在继续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只要是传统领域内有的服务,都会推陈出新地出现在手机上。继短信后,彩信、手机声讯、手机游戏等服务也相继抬头。
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SP成了IT领域投资人追捧的对象;SP人成了沾沾自喜的“IT新贵”;2002年、2003年成了SP和SP人的黄金岁月。那时候,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进入一家中上游的SP公司,从事编辑和产品策划T作,也能轻松拿到3000元月薪,SP是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至于优秀的产品经理、策划总监、技术总监,月薪以15000元为起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高薪的背后是高利润,高利润的背后,一方面是手机用户的好奇和盲动,另一方面则是SP在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性”犯规。
“技术性”犯规又分两部分:一方面是内容,另一方面是推广手段。
内容开始朝黄、赌、封建迷信的纵深方向发展。对于色情,先是“擦边球”。紧接着就是“大力扣杀”。短信中的成人笑话、两性知识便成了“擦边球”的前戏。如果说,这是从医学和科学角度普及性知识,倒也无可厚非,利人利己嘛。但是后来,随着彩信、手 机上网、手机声讯聊天功能等业务的推出,SP的“黄色”事业渐渐达到“高潮”。
2004年中国移动对涉黄WAP业务进行了一次集中处罚,其中推出的内容,只看名称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如:“阴小湿大寂寞夜”、“有容奶大玉蒲团”、“玉女心经大揭密”……
而SP在推广手段上的技术性犯规,就如同金庸小说里的“独孤九剑”一样。无招胜有招,防不胜防。如果说下半身内容反映了市场的真实需求,那么这种下作的推广手段,则真正将sP放在了与全国手机用户的对立面。SP成为过街老鼠,人见人打,成为年年“3·15”晚会的“座上宾”,根本原因就是利用各种隐藏手段欺诈用户。
所以,大家见面打招呼,或者茶余饭后聊天时,都不外乎:你的手机被莫名其妙扣费了吗?
早期的运营商技术平台漏洞很多,能钻空子,所以有“捆绑”的说法。“捆绑”从字面上就能知晓,作为手机用户,你用得付钱,不用也得付钱。所以,“SP可以偷偷的,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向你的手机发一个计费数据包,直接扣钱。那时候用户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一个月被SP偷偷扣掉了8元钱,他却浑然不知!一个用户偷扣8元,如果是1万个用户呢?8万元110万个用户呢?80万1100万个用户呢?800万!一个月800万,一年呢?……这只是一个服务,如果SP同时在几个服务上用这一招,一年几个亿不成问题。”而用户的投诉率却少得可怜!即使有用户投诉而导致SP被运营商处罚,罚的那几百万,也不过是赚得钱中的九牛一毛。
再有就是群发,特别是一些诱骗性质的群发。如:“不好意思,我不小心在电话本里删了你,请你再告诉我你是谁。”又比如“好想你啊,自从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地方,我就天天偷偷关注你,爱在心口难开!我在网上用这个匿名的号码发短信给你,能回复我吗?”
只要用户好奇回复,SP就可以从手机账户扣钱了。
除此之外,种种奇技淫巧,数不胜数。
出来混,不还不行
SP作为运营商的孩子,可谓“子不教,父之过”。所以,运营商对自己旗下SP的处罚,不过是“家法”处置;信息产业部对SP的处罚,虽然下手重了点,也不过是“族规”处罚。相比较,前文论及的,警察直接冲进SP公司扫黄就显得酣畅淋漓,甚至荡气回肠。
监管缺失与运营商纵容,是SP自取灭亡的重要原因。移动增值业务的倒掉只不过再现了声讯业务的由盛转衰。当年声讯台的经营者多是中国电信的“分流人员”。SP与运营商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裙带关系。运营商担负着电信“强”国的国策,而SP要赚钱,两者的合谋,是不择手段的根本原因。
从商业生态角度,“移动梦网”其实是个寄生式的价值链:运营商靠政府、SP靠运营商。前者是死靠,后者是干靠。sP挣钱了,不是SP多牛、多好,而是因为“移动梦网”成功了:“移动梦网”成功也不是因为中国移动多牛、多成功,而是因为你是政府做东的垄断企业。换一种说法,不管是运营商也好,SP也罢,都是活在政府的“政策市”当中。政府一旦打个喷嚏,运营商要感冒,SP就会得肺结核。
2003年中国移动SP业务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8%,但投诉所占比例却高达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SP道德沦丧一味敛财的举动,已经激发起了负面的社会影响。2005年,热映的香港电影《无间道》前传,有句名言:出来混,迟早要还,成了SP人的心态写照。然而,光是有迟早要还的心还不成。监管风暴已经刮起,对于SP而言不是迟早要还,而是不得不还,不还不行,现在就还。以前SP内部总在流传,哪家公司什么背景,和运营商高层有多铁,甚至还有风闻,处罚前一周,SP就能知道,做做“工作”,幸许就过去了。
但是从商业角度看,对于SP而言,光靠贿赂毕竟不长远,还是要两条腿走路,也就是所谓的转型。
转型凶多吉少
在这个价值链中,SP有两种选择:大多会“向下”,成为单纯的CP(内容提供商);少数SP也会“向上”,成为MCP(整合内容提供商)。
虽然运营商已暗渡陈仓地在本层面运作自己的MCP,但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关系依然是核心竞争力)的SP仍然会顺理成章地在运营商某类业务中升级为“大内总管”MCP。另外,SP会“横向”变脸。横向资源的整合实际上也是企业命运的一个方面。诸如被收购,或者去收购等等资本层面的变动。SP的“横向”转型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是几个江湖大佬的“私人游戏”;SP的“向上”转型是既不可遇且不可求的事,是运营商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家事”。剩下的SP,尤其是纯粹的SP就只有自力更生、自力突围了。由于没有什么特殊的、稀缺性的资源,充其量只有几个用尽奇技淫巧“诓”来的钱,这种类型的SP,在转型途中,有99%的都将会失败。
在SP无奈被动的转型途中,监管部门的重拳并没有停。
2006年3月29日,信息产业部宣布,仅在当年前3个月时间里,中国各级电信监管机构和相关电信运营商查处违规业务涉及资金就达428万余元。信产部还透露,将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一次治理和规范SP资费和收费的专项活动。旋即,出台了“二次确认”规则。所谓“二次确认”是指用户在发送定制SP业务的短信后,都会收到运营商的二次确认短信,短信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业务资费等,用户只有在收到确认信息并回复任意信息后才算正式定购,如果不回复则表示定购不成功。
所谓“打蛇打七寸”。这时的SP,虽然没全军覆没,但已是哀鸿遍野,进入了“黄”“昏”。因为利而贩黄,因为利令智昏,终于,让自己沉寂在了黄昏的夜色下。
新的SP生态正在重构,一类是能最大程度上整合传统资源的SP,他们有足够的与运营商议价的能力:还有一类就是去给运营商做虚拟运营,所谓虚拟运营商,是指那些本身不拥有基础电信网络但通过租用或合作经营电信或电信增值业务的提供商,他们更多的承担着在专项业务如手机音乐、手机搜索等方面的咨询、精细化营销方面的工作。
“早死早投胎”,一位2001年就进入SP敛财过千万的朋友自嘲道。他在投资移民到加拿大前的一次业内饭局上对大家说:我还会回来。朋友问他回来还做SP?他微笑不语。也许在3G牌照下发的那天,他的新公司恰好刚刚开张。
2007年3月,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和TOM在线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TOM集团计划花费15.7亿港元“完成私有化”。所谓完成私有化,其实也就是回购流通股从而退出资本市场(也就是退出股票市场)。9月,TOM先后从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退市。想想当初的TOM在线,作为SP行业的龙头大佬,和同时间的那些SP企业群体那些风光无限、日进斗金的日子,恍然间仿佛已成梦一场。
就在TOM奔波于运作退市的同时,北京警方“突袭”了位于北京市西直门成铭大厦的一家SP公司。
警察进人办公场地后,出示搜查令,让所有工作人员立即离开自己操作的电脑,全部抱头向墙,一字排开站立。久居写字楼的白领哪见过这阵势,有不少人开始偷偷啜泣。警方经过搜查,在其中一台服务器中,发现了28张淫秽图片,当场拘捕了8名管理人员。
原来,北京警方网络监管部门发现,该公司从2005年起就在其收费的网络浏览栏目上大肆张贴含有色情内容的小说和图片,并用短信方式群发网址,吸引手机上网用户点击阅读或下载色情内容,点击一次收费2元。两年间,仅此一项业务非法获利就达几百万之多。更令人震惊的是,从事这些色情内容编辑工作的,大多是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这些女大学生的职位,在SP业内被称做WAP编辑。WAP就是指手机上网浏览相关内容,而SP,就是这些内容的服务提供商。(SP,Service Provider,即服务提供商的简称,与之相关的一个是CP,Content Provider,即内容提供商的简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明显的,通常SP具有电信运营商接入通道,为用户提供服务,CP为SP提供内容。由于内容和服务结合紧密,SP常常有自己的内容,CP也拥有自己的通道。)
这就是震撼SP业界的“五月扫黄”事件。而那家电信技术公司,在业内小有名气,叫做“轻点万维”。所谓“轻点”,便是指在手机上轻轻点击,而“万维”,自然是指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所以,这色情似乎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实在更多时候,人们了解SP一方面由于SP是互联网盈利的黄金区域,另一方面来自“3·15”晚会对短信息乱收费的曝光,SP的快速成长,导致SP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产品简单、内容重复、技术薄弱、绝大部分缺乏长期的定位。
SP的前世今生
SP走到今天这一步,想想并不意外。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正面临着全球通信业的冬天。
当时的中国移动领导人叫王晓初,四十岁出头,正在为提升ARPU值(从每个用户身上得到的收入)而绞尽脑汁。提升ARPU值,说穿了,就是如何让用户多掏钱。让用户愿意多掏钱,必然是要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创造新的价值。
中国移动高层大多考察过海外移动通信服务,所以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近邻日本。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打扮入时的青年、西装革履的白领,在地铁、便利店里,低着头玩弄手机。他们在干什么?在用手机发短信和浏览资讯以及图片。这便是日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之一的NTI?提供的服务。NTF将这种服务和模式定义为I-MODE。I-MODE便是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的最早蓝本。
不就是发短信吗?中国移动早在1995年就具备了发短信的技术条件。只不过,当时的“大哥大”对于老百姓来讲,太新鲜,太昂贵,所以这短信便也成了神乎其神的东西。经过半年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国移动于2000年10月发布了《移动梦网创业计划书》,并招集创业伙伴,合作方式是中国移动提供“移动梦网”平台,合作伙伴提供内容服务,利润分成。当时只邀请了几家与中国移动在业务上有过合作的公司参加,这其中就包括今年在深圳A股上市的北京北纬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长是鲁向东。所以,北纬通信在股票招股意向书上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本公司于2000年12月开始从事移动增值服务,是中国移动2000年10月推出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的第一批创业者,由此成为国内从业最早的增值电信服务提供商之一。北纬通信就是SP。
王晓初和鲁向东的宝押对了。
整个2001年,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量为159亿条,产值近16亿元,以短信为主的新业务收入增长达到了143%。到了2002年,仅短信业务量就激增到900亿条;2003年达到2000亿条;2004年达到3000亿条,彩铃用户5300万,均居世界同行之首。
“移动梦网”推出以后。创业合作伙伴迅速增加。短短两年内增加到上千家,这其中,便包括新浪、搜狐、网易这些互联网没落贵族。然而,凭借着“移动梦网”中的短信业务,没落贵族成鱼翻身。
2002年7月17日,张朝阳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公布,搜狐成功实现营运现金流赢利。8月5日,丁磊也在第二季度财报透露,虽然网易只是赢利区区3,8万元人民币,但已经是一个里程碑。要知道,一年前,网易差点在纳斯达克被美国人摘牌。紧接着,新浪选在一个特别吉利的日子——8月8日宣布,新浪已实现运营现金流40万美元。
短信和“移动梦网”功不可没,中国网络概念股在海外资本市场自此开始了“牛”之旅。
而与此同时,截至2002年底,作为SP产业管理部门的信息产业部门和其下属机构已经颁发SP执照共计6000多个。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大地SP开”。而SP公司的产品策划员们还在继续挥洒着自己的创意,只要是传统领域内有的服务,都会推陈出新地出现在手机上。继短信后,彩信、手机声讯、手机游戏等服务也相继抬头。
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SP成了IT领域投资人追捧的对象;SP人成了沾沾自喜的“IT新贵”;2002年、2003年成了SP和SP人的黄金岁月。那时候,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进入一家中上游的SP公司,从事编辑和产品策划T作,也能轻松拿到3000元月薪,SP是名副其实的高薪行业。至于优秀的产品经理、策划总监、技术总监,月薪以15000元为起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高薪的背后是高利润,高利润的背后,一方面是手机用户的好奇和盲动,另一方面则是SP在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性”犯规。
“技术性”犯规又分两部分:一方面是内容,另一方面是推广手段。
内容开始朝黄、赌、封建迷信的纵深方向发展。对于色情,先是“擦边球”。紧接着就是“大力扣杀”。短信中的成人笑话、两性知识便成了“擦边球”的前戏。如果说,这是从医学和科学角度普及性知识,倒也无可厚非,利人利己嘛。但是后来,随着彩信、手 机上网、手机声讯聊天功能等业务的推出,SP的“黄色”事业渐渐达到“高潮”。
2004年中国移动对涉黄WAP业务进行了一次集中处罚,其中推出的内容,只看名称就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如:“阴小湿大寂寞夜”、“有容奶大玉蒲团”、“玉女心经大揭密”……
而SP在推广手段上的技术性犯规,就如同金庸小说里的“独孤九剑”一样。无招胜有招,防不胜防。如果说下半身内容反映了市场的真实需求,那么这种下作的推广手段,则真正将sP放在了与全国手机用户的对立面。SP成为过街老鼠,人见人打,成为年年“3·15”晚会的“座上宾”,根本原因就是利用各种隐藏手段欺诈用户。
所以,大家见面打招呼,或者茶余饭后聊天时,都不外乎:你的手机被莫名其妙扣费了吗?
早期的运营商技术平台漏洞很多,能钻空子,所以有“捆绑”的说法。“捆绑”从字面上就能知晓,作为手机用户,你用得付钱,不用也得付钱。所以,“SP可以偷偷的,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向你的手机发一个计费数据包,直接扣钱。那时候用户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一个月被SP偷偷扣掉了8元钱,他却浑然不知!一个用户偷扣8元,如果是1万个用户呢?8万元110万个用户呢?80万1100万个用户呢?800万!一个月800万,一年呢?……这只是一个服务,如果SP同时在几个服务上用这一招,一年几个亿不成问题。”而用户的投诉率却少得可怜!即使有用户投诉而导致SP被运营商处罚,罚的那几百万,也不过是赚得钱中的九牛一毛。
再有就是群发,特别是一些诱骗性质的群发。如:“不好意思,我不小心在电话本里删了你,请你再告诉我你是谁。”又比如“好想你啊,自从我们一起来到这个地方,我就天天偷偷关注你,爱在心口难开!我在网上用这个匿名的号码发短信给你,能回复我吗?”
只要用户好奇回复,SP就可以从手机账户扣钱了。
除此之外,种种奇技淫巧,数不胜数。
出来混,不还不行
SP作为运营商的孩子,可谓“子不教,父之过”。所以,运营商对自己旗下SP的处罚,不过是“家法”处置;信息产业部对SP的处罚,虽然下手重了点,也不过是“族规”处罚。相比较,前文论及的,警察直接冲进SP公司扫黄就显得酣畅淋漓,甚至荡气回肠。
监管缺失与运营商纵容,是SP自取灭亡的重要原因。移动增值业务的倒掉只不过再现了声讯业务的由盛转衰。当年声讯台的经营者多是中国电信的“分流人员”。SP与运营商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裙带关系。运营商担负着电信“强”国的国策,而SP要赚钱,两者的合谋,是不择手段的根本原因。
从商业生态角度,“移动梦网”其实是个寄生式的价值链:运营商靠政府、SP靠运营商。前者是死靠,后者是干靠。sP挣钱了,不是SP多牛、多好,而是因为“移动梦网”成功了:“移动梦网”成功也不是因为中国移动多牛、多成功,而是因为你是政府做东的垄断企业。换一种说法,不管是运营商也好,SP也罢,都是活在政府的“政策市”当中。政府一旦打个喷嚏,运营商要感冒,SP就会得肺结核。
2003年中国移动SP业务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8%,但投诉所占比例却高达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SP道德沦丧一味敛财的举动,已经激发起了负面的社会影响。2005年,热映的香港电影《无间道》前传,有句名言:出来混,迟早要还,成了SP人的心态写照。然而,光是有迟早要还的心还不成。监管风暴已经刮起,对于SP而言不是迟早要还,而是不得不还,不还不行,现在就还。以前SP内部总在流传,哪家公司什么背景,和运营商高层有多铁,甚至还有风闻,处罚前一周,SP就能知道,做做“工作”,幸许就过去了。
但是从商业角度看,对于SP而言,光靠贿赂毕竟不长远,还是要两条腿走路,也就是所谓的转型。
转型凶多吉少
在这个价值链中,SP有两种选择:大多会“向下”,成为单纯的CP(内容提供商);少数SP也会“向上”,成为MCP(整合内容提供商)。
虽然运营商已暗渡陈仓地在本层面运作自己的MCP,但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关系依然是核心竞争力)的SP仍然会顺理成章地在运营商某类业务中升级为“大内总管”MCP。另外,SP会“横向”变脸。横向资源的整合实际上也是企业命运的一个方面。诸如被收购,或者去收购等等资本层面的变动。SP的“横向”转型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是几个江湖大佬的“私人游戏”;SP的“向上”转型是既不可遇且不可求的事,是运营商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家事”。剩下的SP,尤其是纯粹的SP就只有自力更生、自力突围了。由于没有什么特殊的、稀缺性的资源,充其量只有几个用尽奇技淫巧“诓”来的钱,这种类型的SP,在转型途中,有99%的都将会失败。
在SP无奈被动的转型途中,监管部门的重拳并没有停。
2006年3月29日,信息产业部宣布,仅在当年前3个月时间里,中国各级电信监管机构和相关电信运营商查处违规业务涉及资金就达428万余元。信产部还透露,将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一次治理和规范SP资费和收费的专项活动。旋即,出台了“二次确认”规则。所谓“二次确认”是指用户在发送定制SP业务的短信后,都会收到运营商的二次确认短信,短信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业务资费等,用户只有在收到确认信息并回复任意信息后才算正式定购,如果不回复则表示定购不成功。
所谓“打蛇打七寸”。这时的SP,虽然没全军覆没,但已是哀鸿遍野,进入了“黄”“昏”。因为利而贩黄,因为利令智昏,终于,让自己沉寂在了黄昏的夜色下。
新的SP生态正在重构,一类是能最大程度上整合传统资源的SP,他们有足够的与运营商议价的能力:还有一类就是去给运营商做虚拟运营,所谓虚拟运营商,是指那些本身不拥有基础电信网络但通过租用或合作经营电信或电信增值业务的提供商,他们更多的承担着在专项业务如手机音乐、手机搜索等方面的咨询、精细化营销方面的工作。
“早死早投胎”,一位2001年就进入SP敛财过千万的朋友自嘲道。他在投资移民到加拿大前的一次业内饭局上对大家说:我还会回来。朋友问他回来还做SP?他微笑不语。也许在3G牌照下发的那天,他的新公司恰好刚刚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