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新闻访谈中记者角色探索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们永远离不开沟通、交流。对话体新闻访谈则是我们沟通交流、探索未知的重要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对话体新闻,它在丰富报纸报道形式的同时,更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记者面对对话体新闻时的心态、素质,对话体新闻对记者提出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闻访谈;记者角色;访谈心理学;采访艺术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34-02
  
  一、引言
  对话式新闻访谈,有感而问,有问而悟。今年以来,中山日报的记者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对话式新闻访谈。但我觉得,目前,本报在对话体新闻采写上更注重的只是一种形式,对话体的内容没有跟上。为什么呢?我认为,对话体新闻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丰富报纸报道形式的同时,更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话体新闻对“专家型”记者的呼声更高
  
  在几乎所有的与采访对象的交流模板中,“对话式访谈”是笔者向来最看重的方法之一。笔者一直以来就认为,对话体新闻具有独特的魅力。因为它不仅可以保证交流的“平视”、“随意”,直至“充分”,更重要的是,它还为交流者思绪的相互激发、跳荡、砥砺、连缀、游离等等提供出最完美、最饱满的空间。世界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报道各国风云人物,所采用的,主要就是这种文体。上海《文汇报》曾经在头版开辟了一个栏目,叫做“对话录”,就是专门发表对话新闻。这个栏目的宗旨是:“要让国内外的一流才俊贤达、有识之士次第亮相,放言纵论,以期活跃思想、拓展视野。”该报采取记者和权威人士对话实录的方式,报道大家关心的话题,把那些才俊贤达的思想观点引发出来,给大众以启迪。记者是个“万金油”,什么都懂,又什么都懂得不多,笔者分析,这一现状是在内容上制约对话体新闻采写的一大因素。其实,对话体新闻属于观点新闻、思辨新闻一类,其特点是:不以报道事实本身为主,不是纯粹“以事实说话”,而是以报道思想观点、认识判断为主,给人以启迪。对话体新闻,多数被采访者为权威人士,记者与对话人直面相对,思想碰撞,迅速将思想认识引向深入,时有火花迸发,有时妙语如珠。这势必要求记者与对话者的旗鼓相当。所以,对话体新闻是难度较大、对象较特殊、记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进攻精神的新闻专访。即记者本身要对话题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努力成为某一方面、某个问题的“半个专家”,有一点对话的资格和底气,然后,对话才能富有知识内涵,有声有色,不断引发新颖思辨和思想亮点,把问题迅速引向深入、科学和现代意识。
  
  三、对话体新闻要求记者学会平视与倾听
  
  做好对话体新闻的采写,的确有一些“真经”。节目主持人王志曾经“奉献”他的主持心得,其中核心的核心是“要平视采访对象”:“平视不应该是记者的眼光,应该是观众的眼光。当你面对强者的时候,你要给他压下去;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你要给他扶一下。”同样是央视金牌主持人的白岩松也曾详细谈到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开播以来如何建立“平视”理念的情况。他说:“电视这些年的第一点,就是开始建立了一种平视的理念。过去记者似乎是一个墙头草,顺风倒,见到大人物就仰视,见到百姓就俯视。那么从‘东方时空’开始,大家慢慢学会了平视。”
  同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目光和态度,记者在对话中呈现出善于倾听的姿态。在一期名叫《事故的背后》的节目中,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记者柴静和她的同事经过先期调查已经证明了一家药厂的污染问题,但负责人仍坚持“绝对没有”。几番较量后,柴静突然问了一句:“那我们闻到的气味是什么?”对方回答:“没有啊,我的鼻子没有你那么灵敏。”提起这段当时让自己很满意的提问,柴静却陷入了反思。她认为她的问题出在当时的姿态上。背向后仰,靠在椅背上,双手叠放在腿上,然后用的是质疑的口吻,“难道你闻不到吗?”居高临下,那不是探寻真相真正的疑问。所以现在采访,她总是习惯性地身体前倾,这是一种倾听姿态。倾听,让她可以更贴近被访者的内心,新闻的背后就是心灵。
  
  四、对话体新闻要求记者有较高的提问艺术
  
  对于记者来说,提不出问题是个问题,提不好问题也是个问题。记者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能否得到感人的新闻故事,能否打开谈话对象的心扉,能否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很大程度上要靠提问的艺术。成功的记者往往善于把自己的个性、气质体现到、融入到访谈中,展示独特的访谈风格,创造自己的访谈品牌。细细分析一下,他们大都特别善于通过一些方法来把握设计问题的关键点,使对话访谈成为聊天的艺术。笔者认为,对话提问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寻找新奇点,展现新意。每个采访对象都有自己的特异之处,善于发现它,就能以问题引出新奇点。
  二是,寻找动情点,以情感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亲情、友情、爱情等是打动读者的永恒话题。
  三是,寻找制高点,提升品格。采访对象往往是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在生命的某一维度上,往往有一个他倾心构筑的“高地”。这个“高地”,常人往往仰视才见,因此也生出敬慕之意。向读者展示采访对象的这块“高地”,是记者的重要职责。要善于围绕采访对象构筑的“高地”进行提问,并敏于挖掘构筑“高地”所体现的独特精神力量和意志品质,增长人的学识,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格。
  四是,寻找平凡点,消除距离。再伟大的人,也有他的平凡之处,记者要善于把圣人从天上拉下来,让他食人间烟火。在媒体对名人的伟大之处报道后,读者往往很想了解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们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他们平时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有什么业余消遣?
  
  五、做好对话体新闻要学会积累
  
  著名媒体人杨澜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主持人靠“炖”不靠“炒”。展开来说,就是有一些新闻,就是像炖一锅汤一样是慢慢炖,不是炒肝尖、爆肚头那么爆炒出来的。比如新闻访谈类的节目,记者90%的时间是在做调查工作。这件事情来龙去脉是怎么样,各个方面的人是怎么说的......更多的是一种调查,是一种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需要时间和阅历学习来慢慢沉淀的。笔者认为,在投入到对话体采访之前,记者的准备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平时的知识积累。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所成,记者努力成为一个“杂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应有所了解。而目前记者的工作都有所分工,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体育等领域都有“把口”记者,这些记者就应该成为自己“把口”领域的行家。除非有新闻性,更多时候,我们将我们的积累作为一种储存,它将随时变成“新闻”,而不是必须、马上变成新闻。当我们需要这些资料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容地查阅、提炼出我们的观点来,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另一种准备,则是临时突击性的“进补”,记者不可能什么事都懂,新闻事件也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许多时候记者在获知某一采访任务时,对被采访对象缺乏应有的把握,就要想方设法搜集有关资料对被采访对象有基本的把握,然后带着受众关心的问题投入采访,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了解,在美国一篇无截稿时间限制的新闻作品,通常要花4周以上的时间进行采访,有的要花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反复地进行回访。对于我们,这当然是一种时间上的奢望,但它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概念——花费一些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你的采访对象,将会提升稿件的质量。这对于记者自身的成长,其裨益远远超过多写几篇稿子。
  
  参考文献:
  [1] 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2] 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胡志平.新闻写作创新智慧[M],新华出版社,2003.
  [4] 徐培汀等.新闻心理学访谈[M].新华出版社,1988.
  [5] 申凡.采访心理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
  [6] 王雄.采访艺术论[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
  [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 (英)萨利等.新闻采访:第一线采访手边书[M].上海三联书店,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知识更迭速度加快,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凸显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主体力量的高等师范院校,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应当梳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理清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
张俊彪(1952年11月—),著名传记文学作家。甘肃正宁人。1970年高中毕业后从军,1975年春退役,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历任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部及办公厅处长,甘肃省文
建议市话装机维护实行分片包干陶旭雄随着市话用户的剧增,加之目前工程、装机、维护三者体制上的分离,市内电话装移机超时限、障碍修复超历时现象时有发生,既不利于业务管理,又影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出版方式也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标准不统一、数字化出版优势不明显和缺少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问题,并指出,传统科技期刊和现代数字化科技期刊都是当代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传统出版要积极主动利用数字化,融入数字化。  关键词: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版权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 要: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当前理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从研究生课程改革、项目研究及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三个方面对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作了相关的探讨,为相关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模式培养提供了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
优质服务就是市场和效益高葆杉北京电报局在连续五年业务量大幅度转移下滑之后,1993年已走出低谷,基本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1994年又有了新的进展,完成业务总量7197万元,业务收入8313.76万元。分别较上
进入2010年5月份以来,大型电视选秀“2010快乐男声”中出现的“性别反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月初,成都唱区刘著等人“男扮女装”反串,接着,广州、武汉、长沙、宜宾、南
浙江、云南联手利用邮件寄蔬菜杭州蔬菜批发市场冒出新鲜事:邮政快件寄蔬菜。这是杭州和云南联手拓宽的一项邮政新业务。因杭城市民在吃方面追求新鲜,用户为了打个“时间差”,卖
2007年《新华日报》评出的十佳通讯员中有2名是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0名十佳通讯员提名中有3名是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他们都是由报道员、新闻科和新闻中心负责人提升为副部长的。可贵的是他们担任部领导职务后,在致力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仍坚持自己动手写报道稿,继续取得优异成绩。既为广大基层通讯员做出了榜样,分管工作也大有起色。  被《新华日报》作为先进通讯员表彰的这5名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多
《陕西楞娃》,这是一部由资深媒体人杨玉坤写的8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