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注在华国际学生舆情状况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文章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通过对在校国际学生发放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在校国际学生舆情状况和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对其的影响效果,提出了高校应充分重视国际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和宣传工作,对我国高校在华国际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教育引导方面提供一定建议。
关键词:国际学生;舆情调查与高校措施;河北师范大学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7.58万人,比2016年增加18.62%。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1]
随着我国国际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国际学生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国际学生在华学习、生活期间是否能真正了解中国国情?是否真正关注各种政府政策、社会事件、新闻热点?国际学生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有哪些?他们如何看待相关问题?在发展来华留学工作过程中,除专业知识外,在华国际学生的思想认识及教育引导方面存在哪些盲区?高校在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哪些缺失?”等引起学界关注。
河北省地处华北,环绕京津,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和举措很多都与河北省息息相关,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等。河北师范大学地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1987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是河北省最早招收国际学生的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在办学条件、国际学生数量、师资力量上位居河北省前列,国际学生數量在省内综合性大学排名第一,2017年国际生数量659人,目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河北省奖学金生、巴基斯坦旁遮普政府汉语奖学金计划(Chinese Language Scholarship Scheme institu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Punjab)的培养单位。由此,笔者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基于对该校的国际学生舆情调查,了解、分析国际学生的思想状况,并结合学校教育现状,在高校提升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一定的应对措施建议。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对河北师范大学在校3个月以上的国际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为保证学生用自身较熟悉的语言理解问卷问题并准确地书写答案,问卷分别涵盖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韩国语、印度尼西亚语6种语言。
在研究过程中,共计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55份。调查的学生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的36个国家,学历层次包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非学历长期语言生。大部分专业课程授课语言为汉语,少部分博士研究生课程为英语教学。学生来源渠道包含国外友好学校推荐、中外政府双向选派、海外孔子学院选派、中介机构选送、海外办学基地选送、学生自主报名等。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量化的问卷调查和质性的个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问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设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类型。为方便学生按照问题逻辑关系答题,个别题目在三部分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国际学生对河北省的了解程度调查。调查内容有学生在其生源国是否听说过河北省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渠道、所获得的信息类型;学生在河北学习生活后对河北省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印象和感受;学生对河北省各城市的了解程度、信息来源渠道;学生获得河北省各项政策信息的渠道;学生对河北省就外国人相关的政策(如签证政策、教育政策、工作政策、留学生相关政策等)的意见与建议;学生对河北省名牌企业或产品的了解程度。
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国际学生对河北省日常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分别涵盖6个方面——城市建设、物价水平、生活便利、公共交通、医疗服务、社会治安,分别设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国际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和了解度调查。调查学生平时关注的新闻类型,获得新闻的渠道;学生获得河北省新闻事件的渠道;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雄安新区”“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了解程度。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第一部分:国际学生对河北省的了解情况调查
1.问卷选择题结果统计及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就读的国际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对河北省的情况不了解(见表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大多数国际学生来说,学校所在省份的信息不是学生决定留学目的地的主要原因和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学生中,他们关注信息的类型排名前两位的是教育信息和文化信息,且比重较大(见表2),这符合学生受教育阶段特征。
对比国际学生在生源国和在学习前后了解河北省相关信息、各项政策和新闻渠道发现,朋友、网络和学生就读学校是学生主要的获取信息渠道。不同的是,三个渠道的占比和排序有差异(见表3)。
调查结果表明,国际学生在冀后,对河北省非居住地城市的了解很大程度与国际学生集中的高校分布有关,比如保定、唐山、张家口、秦皇岛四个城市是河北省除石家庄外,国际学生比较集中的高校所在地。此外,是否定期组织国际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衡水市每年固定邀请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学生参加该市大型国际性活动,比如衡水国际马拉松、衡水中学国际文化节等。衡水市在调查中知名度排名第二(见表4)。
此外,对于学生而言,对地方政策的关注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签证问题、与社会融入度问题、奖学金、医疗、环境污染等(见表5)。 2.问卷问答题及个人访谈结果
开放式问答题涉及学生在河北省学习生活后对河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印象和感受。在受访学生中,有20%谈及经济问题,其中57%的学生“感觉河北省经济正在发展”,28%的学生“感觉河北省经济比较繁荣”,可见多数学生对河北省的经济情况较满意;在对河北省名牌企业或产品了解程度方面,多数学生表示了解不深;7%的学生谈及文化问题,他们认为河北省具有丰富、有趣的文化内容,且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4%的学生谈及教育问题,其中96%表示对河北省的教育感到满意,如校园优美、教学严格、软硬件设施好、学习环境良好、教学方法得当等,0.4%的学生表示各个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差异;35%的学生谈及社会问题,其中30.6%的学生表示河北人友好热情,乐于助人;25%的学生提及环境问题,少部分学生表示感受到政府的积极措施、环境污染有所改善,而且感到社会治安良好,生活便利;19%的学生谈及旅游问题,其中35%的学生认为河北省旅游景点多,20%认为河北旅游景点好,有学生提出旅游不能只作为一种娱乐,而应从中给游客提供更多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机会。
(二)问卷第二方面:国际学生对河北省日常生活的满意度调查
在关于河北省日常生活6个方面满意度的调查中,满意率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河北省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治安。值得注意的是,满意度最低同时也是不满意率最高的方面是医疗服务(见表6)。经过与学生访谈,了解到,在医疗服务方面,学生主要对医疗费用较高、医院英文标识缺失、医务工作者的外语水平低等方面不满意;在公共交通方面,国际学生的不满意度较高,主要与学校附近的公共交通不便有关;在社会治安方面,主要涉及个人物品丢失情况。
(三) 问卷第三方面:国际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和了解度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国际学生虽然在中国生活学习,还是更关注生源国新闻和国际新闻(见表7)。
国际学生关注的新闻类型文化排第一,政治、教育、娱乐、经济的关注度比较均等(见表8)。
了解新闻事件的渠道最多的是网络、其他依次是电视节目、朋友介绍、学校活动、上课(见表9)。在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浏览新闻还是习惯母语和官方语言的新闻报道,因此是否用学生习惯的语种对上述新闻事件报道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获得相关信息和信息量。其他如电视节目、朋友介绍两渠道获悉新闻事件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较大。
国际学生对中国政治、经济等重要政策、重大新闻事件及河北省重大新闻事件知晓率不足,不知道的学生占半数以上(见表10)。
四、应对措施
调研结果表明,高校在引導国际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理解信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冀国际学生对中国及河北省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和了解度均有不足。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国际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和宣传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密切合作。高校应当加强与省政府外宣部门密切合作,利用外宣平台、渠道、宣传资料等开展正确有效的宣传工作;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建立长期稳定关系,有组织、有目的地拓宽国际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渠道。
第二,做好国际学生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时,学校应对国际学生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公共信息等内容的宣讲,发放集政策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学生手册,确保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情况具备基本的了解。
第三,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导国际学生了解舆情信息。高校可以针对所有长期学习的国际学生(含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在开设的公共课中加入时事政策内容,针对中国和河北省的重大事件和政策进行宣讲和解析,同时兼顾汉语和英语两种授课语言。
第四,丰富学生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活动开展方面,高校可与社会多部门联动,策划组织常规有序的、适合学生年龄和教育背景的、灵活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具体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观、建立实习基地等增加国际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组织有关重大新闻事件和政策的知识竞赛、演讲、问卷调查、征文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关注或收听、收看相关新闻,适时组织学生研讨,并与中国学生互动等。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在国际学生的住处周边设立时事专栏、创办多语种的国际学生纸质刊物、建立电子信息平台。
第五,创建中外学生互助小组。为给国际学生创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和顺畅的信息交流通道,高校相关人员可从中外学生中选拔思想道德品质出色、具有良好政治觉悟的学生与国际学生创建互助小组,鼓励中外学生参加相关社团,实现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与帮助。
第六,关注国际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汇总学生反馈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办法。例如,在上述问卷调研中,学生反映较突出的是医疗和签证问题。由此,高校相关部门均应引起重视。在医疗方面,校医院应担负起基础就医服务的工作,积极建立完整顺畅的学生就医、治疗、保险流程;在签证方面,积极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签证时限,简化国际学生的签证审批办理程序、降低签证办理费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施国际学生勤工俭学及实习政策。
参考文献:
[1]忠建丰.来华留学工作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3/t20180329_331772.html,2018-03-30.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关键词:国际学生;舆情调查与高校措施;河北师范大学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7.58万人,比2016年增加18.62%。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1]
随着我国国际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国际学生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国际学生在华学习、生活期间是否能真正了解中国国情?是否真正关注各种政府政策、社会事件、新闻热点?国际学生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有哪些?他们如何看待相关问题?在发展来华留学工作过程中,除专业知识外,在华国际学生的思想认识及教育引导方面存在哪些盲区?高校在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哪些缺失?”等引起学界关注。
河北省地处华北,环绕京津,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和举措很多都与河北省息息相关,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等。河北师范大学地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1987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是河北省最早招收国际学生的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在办学条件、国际学生数量、师资力量上位居河北省前列,国际学生數量在省内综合性大学排名第一,2017年国际生数量659人,目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河北省奖学金生、巴基斯坦旁遮普政府汉语奖学金计划(Chinese Language Scholarship Scheme institu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Punjab)的培养单位。由此,笔者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基于对该校的国际学生舆情调查,了解、分析国际学生的思想状况,并结合学校教育现状,在高校提升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一定的应对措施建议。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对河北师范大学在校3个月以上的国际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为保证学生用自身较熟悉的语言理解问卷问题并准确地书写答案,问卷分别涵盖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韩国语、印度尼西亚语6种语言。
在研究过程中,共计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55份。调查的学生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的36个国家,学历层次包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非学历长期语言生。大部分专业课程授课语言为汉语,少部分博士研究生课程为英语教学。学生来源渠道包含国外友好学校推荐、中外政府双向选派、海外孔子学院选派、中介机构选送、海外办学基地选送、学生自主报名等。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量化的问卷调查和质性的个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问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设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类型。为方便学生按照问题逻辑关系答题,个别题目在三部分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国际学生对河北省的了解程度调查。调查内容有学生在其生源国是否听说过河北省的相关信息、信息来源渠道、所获得的信息类型;学生在河北学习生活后对河北省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印象和感受;学生对河北省各城市的了解程度、信息来源渠道;学生获得河北省各项政策信息的渠道;学生对河北省就外国人相关的政策(如签证政策、教育政策、工作政策、留学生相关政策等)的意见与建议;学生对河北省名牌企业或产品的了解程度。
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国际学生对河北省日常生活的满意度调查,分别涵盖6个方面——城市建设、物价水平、生活便利、公共交通、医疗服务、社会治安,分别设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国际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和了解度调查。调查学生平时关注的新闻类型,获得新闻的渠道;学生获得河北省新闻事件的渠道;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雄安新区”“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了解程度。
三、研究结果
(一)问卷第一部分:国际学生对河北省的了解情况调查
1.问卷选择题结果统计及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就读的国际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对河北省的情况不了解(见表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大多数国际学生来说,学校所在省份的信息不是学生决定留学目的地的主要原因和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学生中,他们关注信息的类型排名前两位的是教育信息和文化信息,且比重较大(见表2),这符合学生受教育阶段特征。
对比国际学生在生源国和在学习前后了解河北省相关信息、各项政策和新闻渠道发现,朋友、网络和学生就读学校是学生主要的获取信息渠道。不同的是,三个渠道的占比和排序有差异(见表3)。
调查结果表明,国际学生在冀后,对河北省非居住地城市的了解很大程度与国际学生集中的高校分布有关,比如保定、唐山、张家口、秦皇岛四个城市是河北省除石家庄外,国际学生比较集中的高校所在地。此外,是否定期组织国际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衡水市每年固定邀请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学生参加该市大型国际性活动,比如衡水国际马拉松、衡水中学国际文化节等。衡水市在调查中知名度排名第二(见表4)。
此外,对于学生而言,对地方政策的关注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签证问题、与社会融入度问题、奖学金、医疗、环境污染等(见表5)。 2.问卷问答题及个人访谈结果
开放式问答题涉及学生在河北省学习生活后对河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的印象和感受。在受访学生中,有20%谈及经济问题,其中57%的学生“感觉河北省经济正在发展”,28%的学生“感觉河北省经济比较繁荣”,可见多数学生对河北省的经济情况较满意;在对河北省名牌企业或产品了解程度方面,多数学生表示了解不深;7%的学生谈及文化问题,他们认为河北省具有丰富、有趣的文化内容,且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24%的学生谈及教育问题,其中96%表示对河北省的教育感到满意,如校园优美、教学严格、软硬件设施好、学习环境良好、教学方法得当等,0.4%的学生表示各个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差异;35%的学生谈及社会问题,其中30.6%的学生表示河北人友好热情,乐于助人;25%的学生提及环境问题,少部分学生表示感受到政府的积极措施、环境污染有所改善,而且感到社会治安良好,生活便利;19%的学生谈及旅游问题,其中35%的学生认为河北省旅游景点多,20%认为河北旅游景点好,有学生提出旅游不能只作为一种娱乐,而应从中给游客提供更多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机会。
(二)问卷第二方面:国际学生对河北省日常生活的满意度调查
在关于河北省日常生活6个方面满意度的调查中,满意率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河北省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治安。值得注意的是,满意度最低同时也是不满意率最高的方面是医疗服务(见表6)。经过与学生访谈,了解到,在医疗服务方面,学生主要对医疗费用较高、医院英文标识缺失、医务工作者的外语水平低等方面不满意;在公共交通方面,国际学生的不满意度较高,主要与学校附近的公共交通不便有关;在社会治安方面,主要涉及个人物品丢失情况。
(三) 问卷第三方面:国际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和了解度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国际学生虽然在中国生活学习,还是更关注生源国新闻和国际新闻(见表7)。
国际学生关注的新闻类型文化排第一,政治、教育、娱乐、经济的关注度比较均等(见表8)。
了解新闻事件的渠道最多的是网络、其他依次是电视节目、朋友介绍、学校活动、上课(见表9)。在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浏览新闻还是习惯母语和官方语言的新闻报道,因此是否用学生习惯的语种对上述新闻事件报道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能获得相关信息和信息量。其他如电视节目、朋友介绍两渠道获悉新闻事件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较大。
国际学生对中国政治、经济等重要政策、重大新闻事件及河北省重大新闻事件知晓率不足,不知道的学生占半数以上(见表10)。
四、应对措施
调研结果表明,高校在引導国际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理解信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冀国际学生对中国及河北省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和了解度均有不足。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国际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常态化的教育、引导和宣传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密切合作。高校应当加强与省政府外宣部门密切合作,利用外宣平台、渠道、宣传资料等开展正确有效的宣传工作;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建立长期稳定关系,有组织、有目的地拓宽国际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渠道。
第二,做好国际学生入学教育工作。新生入学时,学校应对国际学生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公共信息等内容的宣讲,发放集政策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学生手册,确保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情况具备基本的了解。
第三,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导国际学生了解舆情信息。高校可以针对所有长期学习的国际学生(含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在开设的公共课中加入时事政策内容,针对中国和河北省的重大事件和政策进行宣讲和解析,同时兼顾汉语和英语两种授课语言。
第四,丰富学生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活动开展方面,高校可与社会多部门联动,策划组织常规有序的、适合学生年龄和教育背景的、灵活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具体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观、建立实习基地等增加国际学生与社会的接触;组织有关重大新闻事件和政策的知识竞赛、演讲、问卷调查、征文比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关注或收听、收看相关新闻,适时组织学生研讨,并与中国学生互动等。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应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在国际学生的住处周边设立时事专栏、创办多语种的国际学生纸质刊物、建立电子信息平台。
第五,创建中外学生互助小组。为给国际学生创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和顺畅的信息交流通道,高校相关人员可从中外学生中选拔思想道德品质出色、具有良好政治觉悟的学生与国际学生创建互助小组,鼓励中外学生参加相关社团,实现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与帮助。
第六,关注国际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汇总学生反馈的问题并向相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办法。例如,在上述问卷调研中,学生反映较突出的是医疗和签证问题。由此,高校相关部门均应引起重视。在医疗方面,校医院应担负起基础就医服务的工作,积极建立完整顺畅的学生就医、治疗、保险流程;在签证方面,积极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签证时限,简化国际学生的签证审批办理程序、降低签证办理费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实施国际学生勤工俭学及实习政策。
参考文献:
[1]忠建丰.来华留学工作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3/t20180329_331772.html,2018-03-30.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