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素描的特征与应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m3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主要在于它的创新性与应用性,设计素描更多的是用创新性的思维把一件原本普通的东西变得更有创意,与传统素描相较而言更倾向于对客观描绘事务造型的约束与突破而强调绘画者主观情感的抒发。设计素描草图能够激发起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帮助设计师剖析理清构思中的细节性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使得其思维更加清晰化,想法更加成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因此一定要重视设计素描的训练。
  关键词:设计素描;能力;思想性
  設计素描在20世纪兴起,是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必修科目,也是从学院素描学科中新分出的课程。由于设计素描更多的是用创新性的思维把一件原本普通的东西变的更有创意,与传统素描相较而言更倾向于对客观描绘事务造型的约束与突破而强调绘画者主观情感的抒发。它吸收传统素描中的科学元素和现代素描中的有益因素,并加以突破、创新,故而与传统素描的针对性是不一样的。
  一、主观情感诉求与创新性
  设计素描要求在设计中通过图形的构图、造型、产品形态等客观的外在给人们以视觉上的情感共鸣。生活中小草、水滴之类,看似随处可见,极其普通,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到它们所包含的美感,而能将这种美感应用到设计中就更不容易了。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的去发觉和观察,加强对画面形式感的体验和画面整体把握的能力。绘制设计素描不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视觉感受力,更需要通过分析与理解结合判断与抽象思维的共同配合来完成,而创意往往从这些外在的形式体验中流露出来并让人们察觉到。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推陈出新的频率日趋加快,更显示了创意的重要性。画者在作画时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中随意性的情感体验是有着一定区别的,生活的阅历决定了情感体验的内容及层次,带着情感作画,要基于所描绘的客观物象,通过某种艺术手段才能将所欲传达出的意念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设计素描在素描基础上夸大个人主观思想感情,突破现实或融入一些超现实的思想元素,将大脑中关于事物的印象尽情的挥洒、展现在画纸上。任何看似平凡的东西在优秀设计师的手中立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摇身一变成为具有赏心悦目功效的艺术品。
  二、实用性与实践性
  设计素描起初应用于工业设计领域,这便要求设计师具有比较扎实的绘画功底,如此才有助于将图纸各项内容表现的清晰详尽,将设计意图通过图纸准确无误的传达给实际生产活动实施者。可以说设计素描是创新性思维与表现技巧的集中体现,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再者,设计素描训练的是一种视、知觉观察方式的训练,学会通过眼睛的观察、思维的创意辅之以手上功夫的勤学苦练把一件事物夸张化,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三、用途广泛性
  任何设计产品都凝结着设计师的心血与思想结晶,设计素描为设计师、产品和广大受众三者之间提供了一个互动沟通的平台,使三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行,是设计程序的重要构成环节之一。设计素描用途广泛,诸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容器造型设计等专业领域当中随处可见其身影,它从客观事物的具象形态中再现着形式与结构美。以透视规律、三维观念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遵循着严谨的比例尺度达到了训练绘图者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表达能力,使画面营造出了全新的表现效果。激发了艺术爱好者敢于创新的兴趣,也为艺术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将来设计艺术的学习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素描要求设计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仅仅凭借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艺术水平高低、强弱以及充分的表达能力、正确的观察方式是进行这一艺术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设计素描是一种颠覆传统素描的科学性的素描新型创造形式,作画者活跃的思想为设计素描提供了向更为积极、广阔的方向发展这种艺术形式的空间,可以大胆地在不受其他传统素描作品约束的条件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画出自己心目中存在的美象等,因此更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需求。设计与设计素描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集实用性、功能性、商业性于一身却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特点;同时,设计素描的训练要以不同角度、层面的观察为起点,接近自然,力求在自然规律的认识中实现教学目的,从自然中提炼出全新的设计元素,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与造型、空间与生活相关的课题,逐步培养思维方式以及各种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润.综合材料在架上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04)
  [2]王华祥.《触摸现实》[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3]曾润.论“设计素描”教学改革[J].艺术科技,2013(04)
  作者简介:
  兰岚,女,苗族,湖南人,1982.1.27,学历本科,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艺术设计。
  王福罗:男 湖南人,1964年9月,任职于湖南省益阳市文化传媒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
  曾润:男 湖南人,1977年12月,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 要 《辞源》第三版注释吐蕃:“音转为土伯特”,并明确标音“吐bō”。文章分析“土伯特”一词的起源和语用演变,明确“土伯特”是清初汉臣根据蒙、满语言对西藏称呼所写音译词,往往特指藏传佛教格鲁派统治的卫藏地方,继承的是元明时“乌思藏”范围而非唐代“吐蕃”。清初“土伯特”与“吐蕃”音义都无联系。辽、元、清诸朝对藏区藏族的称呼既有“吐蕃、西蕃”,也有一批突厥语系发音词“铁不得、土卜惕、土伯特”等。这些
期刊
摘 要: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然都是备受争议的,但却没有人像布歇一样一直处于这种境地,尤其是以狄德罗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更是对布歇进行了很多言过其实的批评。布歇(1703—1770年)在时代和蓬巴杜夫人有形或无形的推动下成为18世纪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画家和装饰设计家。布歇的成功和洛可可风格的盛行其实是法国王宫贵族穷途末路的真实记录,路易十五的荒淫无度和上层贵族的贪图享乐正是使洛可可風格盛行的阳光雨露
期刊
摘要:随着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设计已不仅仅为了追求视觉与功能而存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开启了新的革命,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的近20年间经历了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快速建设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正迅速成为中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主导思路。本文论述了有关可持续发展设计与可持续性设计、绿色设计的区别以及
期刊
摘要: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应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平台的巨大作用, 利用网络的特点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网络宣传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既可以可以提高公众关注度,又可以提高国际话语权。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网站存在着独立网站少、形式单一、技术薄弱、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需通过提高认识、建立数字博物馆等手段加强建设。  关键词: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互联网;宣传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抗战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新课改目标,这需要有一个开放的获取途径,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以互联网、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  我们知道,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最直接产生的是眼球效应,以吸引关注来刺激行为,而美术作为视觉造型艺术也有着同样的效果,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联系。那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相对更
期刊
摘要:所谓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语言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很常见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要朗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结构,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本文就当前中专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专语文;朗读;问题;
期刊
摘要:笔者通过关注音乐特长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校园里这个特殊的群体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识读乐谱、演奏、演唱和综合性艺术表演方面和特长生的假特长和畸形特长的链接着手。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锻炼孩子能力,和孩子们的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才华提供舞台。  关键词:特长生;音乐教学;重要资源  一、特长生的特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学生音乐特长的学习种类较多,按形式分为:器乐类、舞蹈
期刊
摘要:马原的小说《虚构》采用作者、故事叙述者和故事亲历者三位一体的叙述方式,创造出强烈的真实感,但又通过“疯人之言”、时间的错位与模糊消解这种真实性,从而为读者创设了一个虚实难辨的世界。小说形式的荒诞性与故事的神秘性相得益彰,成就了风格独特的马原。  关键词:《虚构》;叙述方式;虚实之境  马原的《虚构》创造了一个虚实界限模糊的世界,叙述者与作者的模糊、时间的错位、生命体验的奇异神秘,都让这部作品
期刊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这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巨人,向世界文学长廊馈赠了一座文学瑰宝:36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及2首叙事长诗。本文试图探索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采用的反讽,以揭示他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关键词:莎士比亚;反讽;批判;人性弱点  一、引言  犹如浩瀚苍穹中闪亮的北斗星,莎士比亚乃世界文学历史星空中耀眼的星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多产的人文作家,莎士比亚为世界文学长廊增添了永恒的光彩
期刊
摘要:谷建芬是中国流行音乐震古烁今的巨擘,倡导并践行“通俗音乐艺术化,严肃音乐通俗化”的创作理念,对其创作理念和艺术语言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那就是我》、《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三首歌曲艺术语言的条分缕析,我们可以较为直观地洞见谷建芬歌曲创作的独到之处,更好地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谷建芬;流行音乐;歌曲创作;艺术语言  一、谷建芬艺术创作综述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产生于20世纪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