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从小学开始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往后的数学学习及其他需要运算的学科中具有极大优势。所以应该注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相关能力,让学生感受运算的魅力,喜欢运算,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出见解。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中具有重大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数学知识,使学生了解运算,通过解题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算能力。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定性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思维发散问题,在最终答案正确的情况下,不只是参考答案的做题方式正确,学生思维发散所形成的做题模式同样正确,教师不可定性教学,让学生有思维发散的空间,这样也有利于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一、运算结合题目,逐步加深难度
数学运算一般运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单单的数字之间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时,一定要注重对具体问题解题中用到的运算。学生出众的运算能力不只是指可以快速地运算,还能够从复杂的题目里面找到解题关键,再使用运算能力解决问题。数学题目有很多,但是代表性题目却是不多的,而每一种运算都有其代表性题目,学习其代表性题目了解透彻就可以举一反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代表性题目的讲解,使学生从中掌握运算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从这些代表性题目中学到解题思路,从而轻松地提高运算能力。在代表性题目的学习中,要注意逐步提高题目难度,从而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运算能力。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比较活泼。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中,不能只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更要注重题目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慢慢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最开始要教学生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教完加减乘除应该注意运用到具体问题中。比如说,鸡兔同笼问题便是一个代表性题目,教师讲解完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原理后,可以拿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鸡兔同笼,有20個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如果是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可能会运用方程直接解答,比较简便,但是四年级以下学生,只能靠个人理解,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由教师进行引导,从而得出20×2=40(条),54-40=14(条),如果20只动物全是鸡的话,则会有40条腿,现在多出来的14条腿只能是兔子的,所以得出14÷2=7(只),20-7=13(只)算式,解出其中有13只兔子和13只鸡。兔子和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二、错题课后讲解,纠正解题思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一些题,这些题并不能做错之后就搁置一旁,再也不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这些错题的讲解,从而纠正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以便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教学任务,规定了这节课需要讲解多少知识,所以关于错题的讲解最好在课下解答,教师与学生商讨好时间,以便统一解答学生的错题。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作业中看到学生的错题,因为小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很容易忽视自己在解题思维上的错误,从而使数学成绩很难有所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讲解数学运算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更要重视对小学生的错题讲解,从而纠正他们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找三角形的问题中,小学生很容易忽视组合三角形,比如说右图中,有五个三角形,可是小学生一般会运用表面思维只找到三个。这时候便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组合三角形也属于三角形范畴,不能只找到表面的三角形。
三、注重时间把握,定时测验必有
数学是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而在考试过程中,时间的把握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对做题时间的掌控,才能够在提高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拿到分数。这便要依靠定时的测验,教师让学生进行定时的测验,可以在测验中使学生产生紧张感,从而思维得到发散,更好地解题。这也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一部分。
例如,可以在自习课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从一个时间点做某些题,以计算时间。让学生重视对时间的把握,从而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不是仅仅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优秀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注意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阶段,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时,要注意以上几点,更要重视学生解题思维的形成,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解题思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运金.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魅力中国,2021(5):332-333.
[2]雷文慧.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2021,18(8):16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中具有重大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解数学知识,使学生了解运算,通过解题和数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算能力。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定性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的思维发散问题,在最终答案正确的情况下,不只是参考答案的做题方式正确,学生思维发散所形成的做题模式同样正确,教师不可定性教学,让学生有思维发散的空间,这样也有利于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一、运算结合题目,逐步加深难度
数学运算一般运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单单的数字之间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时,一定要注重对具体问题解题中用到的运算。学生出众的运算能力不只是指可以快速地运算,还能够从复杂的题目里面找到解题关键,再使用运算能力解决问题。数学题目有很多,但是代表性题目却是不多的,而每一种运算都有其代表性题目,学习其代表性题目了解透彻就可以举一反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代表性题目的讲解,使学生从中掌握运算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从这些代表性题目中学到解题思路,从而轻松地提高运算能力。在代表性题目的学习中,要注意逐步提高题目难度,从而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运算能力。小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比较活泼。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中,不能只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更要注重题目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慢慢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最开始要教学生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教完加减乘除应该注意运用到具体问题中。比如说,鸡兔同笼问题便是一个代表性题目,教师讲解完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原理后,可以拿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鸡兔同笼,有20個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如果是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可能会运用方程直接解答,比较简便,但是四年级以下学生,只能靠个人理解,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由教师进行引导,从而得出20×2=40(条),54-40=14(条),如果20只动物全是鸡的话,则会有40条腿,现在多出来的14条腿只能是兔子的,所以得出14÷2=7(只),20-7=13(只)算式,解出其中有13只兔子和13只鸡。兔子和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二、错题课后讲解,纠正解题思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一些题,这些题并不能做错之后就搁置一旁,再也不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这些错题的讲解,从而纠正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以便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教学任务,规定了这节课需要讲解多少知识,所以关于错题的讲解最好在课下解答,教师与学生商讨好时间,以便统一解答学生的错题。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作业中看到学生的错题,因为小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很容易忽视自己在解题思维上的错误,从而使数学成绩很难有所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讲解数学运算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更要重视对小学生的错题讲解,从而纠正他们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找三角形的问题中,小学生很容易忽视组合三角形,比如说右图中,有五个三角形,可是小学生一般会运用表面思维只找到三个。这时候便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组合三角形也属于三角形范畴,不能只找到表面的三角形。
三、注重时间把握,定时测验必有
数学是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而在考试过程中,时间的把握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对做题时间的掌控,才能够在提高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拿到分数。这便要依靠定时的测验,教师让学生进行定时的测验,可以在测验中使学生产生紧张感,从而思维得到发散,更好地解题。这也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一部分。
例如,可以在自习课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从一个时间点做某些题,以计算时间。让学生重视对时间的把握,从而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不是仅仅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优秀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注意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阶段,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时,要注意以上几点,更要重视学生解题思维的形成,以免学生形成错误的解题思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运金.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探究[J].魅力中国,2021(5):332-333.
[2]雷文慧.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2021,18(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