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倒叙 关注细节 写出深度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作者鲁迅,选自《野草》)
  技法提炼
  1.巧用倒叙:倒叙故事,浑然一体
  全文运用倒叙手法,由眼前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而产生“惊异与悲哀”的情绪,引起对过去自己与弟弟间有关风筝故事的回忆,最后回归现实,又回到“无可把握的悲哀”之中。这种写法比按照时间顺序,从“我”和弟弟小时候写起,然后写成年之后对儿时事件的反思,要更加生动、细致、完整,自省的意味也更加浓重。正是这种主观心绪的影响,使得回忆的事情更加动情。
  2.关注细节:细节刻画,生动形象
  文章对小兄弟的描写:“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张着嘴,呆看着空中出神”,为别人放的风筝“惊呼”“跳跃”,通过外貌、神态、动作的刻画,把小兄弟善良、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表现了出来。作者又描绘了他窘迫不堪的神情:“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状态,显现出封建礼教下的麻木。当“我”彻底毁坏了他即将完工的风筝,傲然走出时,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那种惊惧、绝望的心情,作者极其形象地揭示了出来。
  3.写出深度:直抵内心,令人深思
  《风筝》这篇散文,其中饱含着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戲之于儿童的意义,还有鲁迅的自省精神以及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时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这种多重的主题的诠释,引发读者的深沉思考。
其他文献
“牛人”在我班随处可见,下面就让我来晒晒这些“牛人”吧!  先来说说我班的“提问牛人”——吴钧洲。每次学新课,他总是一边奋笔疾书,一边不停地复述老师刚讲的重点,恨不得一下子全记下来。每次一下课,他就急急忙忙抓起书笔,飞一般地冲到老师跟前,开始追问:从词类的活用到诗词写作背景,从定理的论证到公式演练,从历史到地理……任何有疑问的知识点,他都不会放过。为了解决他层出不穷的问题,老师有时连喝水都顾不上。
期刊
“美丽中国走起来……”每当我听到这优美的旋律,内心都会为伟大祖国的變化感到由衷的骄傲。  以前,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听奶奶说,他们当年不要说吃肉了,米、面都不一定有。家里穷就不说了,几乎家家都有四五个孩子。衣服是老大不能穿了,老二继续穿,老二不能穿了,老三又接着穿,一个个接力。一年只能吃上一次大米,平时连饱腹都成问题,实在没吃的就去挖野菜吃……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
期刊
夜晚,乡下是那么的静,静得出奇。我和爸爸坐着长途客车,要回爷爷家。   跨过爷爷家高高的门槛,走进那熟悉的院子,环望一周,我看见了爷爷那辆破旧的老爷车,想起了那动人的声音……   八岁时的夏天,我住在爷爷家。爷爷家里有一窝燕子,每个白天都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燕子熟睡时,“哒哒哒……”汽车引擎的声音准时响起,好像闹钟似的,永不晚点。爷爷总是开着车出去,一晚上不回来,可第二天
期刊
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在红白相间的大片楼宇中,总能寻找到那扇窗。无论是铺满红云的黄昏,还是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扇窗,始终会亮着微微泛黄的光,为我照亮一条前行的路。  那束橙黄色的光,悠悠暖暖,浸润了我童年的每一个黄昏。小时候,姥姥常常抱着我在院中散步,每每走到那扇充满柔光的窗下,她就会拉着我的手,指向那束柔黄色的光,说:“看,那就是我们家!”我看着那一抹淡黄,心中不禁想到家中热气腾腾的炒饭、香甜可口的
期刊
人们常说“为文如造屋”,造好一座屋子,最关键的是要将屋子的框架立好。同样,要写好一篇作文,也要先架好作文的结构。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材料是作文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作文的骨骼。因此,在动笔之前,同学们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作文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那么,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作文的结构呢?  病文展示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微风吹来,你是否曾细细聆听过夏夜的声音,感受耳畔传来的声声回响,还有那
期刊
黑与白,构成了一个水墨世界,沉溺于中国水墨画中已经十多年了。是它,让我如痴如醉,也让我出彩出众。  垂髫之年,初遇之际,我的心神便被它独有的墨色彻底勾走了。墨对年幼的我有种特别的吸引力,初见时,它就如同磁铁般把我的心思吸走了。或许是因年幼力气不足,刚开始拿笔,先生总拿书卷打我的背。时日渐长,先生告诉母亲我并不适合学书画,不够稳重,劝我放弃。我不肯,母亲拗不过我,便顺着我。虽然没了先生的信任,虽然遇
期刊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田上的光彩》。  在我们的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有很多。一百个人心中或许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美,但要我说,心田最美的光彩是微笑。  相信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瞬间:面部放松,嘴角轻轻上扬,笑容便挂在了脸上。微笑看似寻常,却又拥有着特别的力量。有时,它能使怨气冲冲的仇家冰释前嫌;有时,它能使萍水相逢的人一见如故;有时,它能使横眉怒目的敌人化干戈为玉帛……是啊,微笑就像是
期刊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和流浪,有些人將自己定位成沿途的过客,沿着他人既定的轨道前行,始终活不出自己的精彩。而另一些人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在乎世俗的看法和他人的评论,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努力奋进,做自己人生的舵手,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坚持做自己,是一种人生智慧。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小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周末经常出去郊游,羡慕极了,她也央求父亲带她出去玩,没想到父亲生气地说:“你
期刊
当S2城际列车穿过有燕京八景美誉的“居庸叠翠”时,沿途花开正盛,春意和暖。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蜿蜒的长城在花海簇拥下,雄浑而有气势,犹如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我在想,古老而年轻的祖国犹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旭日,中华儿女沐浴在这和煦的阳光下,和平、安宁、美好,其乐融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与创业的奋斗而得来的。我们有最好的人民在建设祖国,我们有最好的军队在保卫祖国,因而,祖国才有了今天的繁荣
期刊
后院,蔷薇花开得正好,花香盈室,她就在这蔷薇花香中来到我身边。我从未想过身边会出现这么个小家伙,戳一戳她软乎乎的小脸蛋,她就会睁大眼睛看着我,咿咿呀呀地笑起来。  妈妈温柔地笑:“她很喜欢你呢。”  “当然,”我骄傲又得意地扬起头,“她要是敢得罪我,我就不保护她啦。小屁孩,没有姐姐保护,你怕不怕啊?”  现在回想,她惹我生气的时候不少,可这句玩笑话何曾生效过?  四 岁  四岁的她说自己是蔷薇公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