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例头晕病人经颅多普勒诊断分析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头晕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德力凯EMS-9型经颅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MHz。对360例头晕病人进行检查。结果:(1)TCD改变:①流速增快,流速Vm最高MCA178cm/s,ACA 102cm/s,PCA 78cm/s,BA94cm/s,VA78cm/s。②流速不稳定或双侧流速不对称,流速不稳定Vm最大的范围MCA30cm/s,ACA达28cm/s,Vm双侧不对称,MCA最高为45cm/s,ACA38cm/s,VA18cm/s。③流速缓慢,最低Vm MCA28cm/sACA为18 cm/s,PCA19 cm/s,BA16cm/s,VA13 cm/s。④流速无明显异常,频谱呈现P1≤P2或P1P2融合呈圆钝形,P3消失融合呈动脉硬化改变。(2)病因分析:①椎、基底动脉流速异常致供血不足(多见于老年眩晕患者)。②脑血管机能紊乱(多见于女性中,青年患者)。③颈性眩晕(颈椎病、肢体麻木、头晕)。④血流动力学未见明显改变30例,但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表现。(3)年龄分析:脑血管机能紊乱患者,平均年龄为39.8岁。脑供血不足及颈性眩晕患者平均年龄为55.2岁。结论: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利用TCD检查头晕病人的诊断有新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头晕 经颅多普勒检测
  3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zziness transcranial Doppler diagnosis
  Li Yuzi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in patients with dizziness in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Li Kai Tak EMS-9-transcranial Doppler instrument, probe frequency 2MHz. 360 cases of dizziness patients to be checked. The results: (1) TCD change: ① faster flow rate, flow rate Vm highest MCA178cm / s, ACA 102cm / s, PCA 78cm / s, BA94cm / s, VA78cm / s.② instability in the flow of bilateral or asymmetric flow, flow rate instability Vm the scope of the largest MCA30cm / s, ACA up to 28cm / s, Vm bilateral asymmetry, MCA up to 45cm / s, ACA38cm / s, VA18cm / s. ③ slow flow rate, the lowest Vm MCA28cm / s ACA for the 18 cm / s, PCA19 cm / s, BA16cm / s, VA13 cm / s.④ no abnormal flow rate, a spectrum P1 ≤ P2 or P1P2 integration blunt-Cheng Yuan, P3 disappearance of integration was changed atherosclerosis. (2) analysis of the cause: ① vertebrae,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caused by abnormal flow rate (more comm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vertigo). ② cerebral vascular function disorder (more common in women, young patients). ③ cervical vertigo (cervical disease, limb numbness, dizziness). ④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emodynamics of 30 cases, but there are varying degrees of 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performance.(3) analysis of the age: cerebral 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sorder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9.8 years old. Cerebr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vertigo average age of 55.2 years old. Conclusion: Dizziness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the use of TCD examination of dizz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 new improved clinical treatment to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diagnosis based on.
  【Key words】DizzinessTranscranial Doppler
  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8年5月,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了头晕患者360例接合临床作出了相应诊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0例患者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其中男性195例,女性165例,年龄7~87岁。平均年龄55.4岁。主要症状均为头晕,亦有既往有颈椎病史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诊者。
  1.2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德力凯EMS-9型经颅多普勒仪,探头频率2MHz。患者平卧,稍事休息后,经双颞窗检测大脑中动脉 (MCA),前动脉(ACA),及后动脉(PCA)。患者改俯卧位或侧卧位检查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记录峰值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及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观察频谱,监听声频。
  2结果与讨论
  2.1TCD改变360例头晕患者的TCD改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1流速增快,上述9条动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流速增快,声谱粗糙伴响亮的收缩期血管杂音或紊乱的血流声频,PI,RI可增加,频谱峰钝,峰时后延,流速Vm最高,MCA178cm/s,ACA102cm/s,PCA78cm/s,BA94cm/s,VA78cm/s。
  2.1.2流速不稳定或双侧流速不对称当在相同深度,探头方向不变,出现流速时快时慢,频谱收缩峰时高时低,谓之流速不稳定。Vm最大的不稳定范围MCA30cm/s,ACA达28 cm/s,Vm双侧不对称。MCA最高为45 cm/s,ACA38 cm/s,VA18 cm/s。
  2.1.3流速缓慢双中、前、后动脉的3-6条或椎,基底动脉的2-3条不同程度的流速减慢,声频较低钝,频谱峰钝,峰时稍后延,最低Vm,MCA28 cm/s,ACA为18 cm/s,PCA19 cm/s,BA16 cm/s,VA13 cm/s。
  2.1.4流速无明显异常,频谱呈现P1≤P2或P1 P2融合呈圆钝形,P3消失融合呈动脉硬化改变。
  2.2病因分析引起头晕的病因较多,据本组360例患者的TCD表现,结合临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2.2.1椎、基底动脉流速异常致供血不足:多见于老年眩晕患者,TCD可见椎,基底动脉的1~3条动脉或双侧中、前、后动脉中的几支动脉不同程度的流速减慢,为脑供血不足,此种占大多数,少数流速PI、RI增加,本组共160例。
  2.2.2脑血管机能紊乱:多见于女性中青年,可伴有恶心、呕吐、多汗、心悸等,经颅多普勒血流速度加快或不稳定,双侧不对称,本组共110例。
  2.2.3颈性眩晕:眩晕是中、老年性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主要以肢体麻木、头晕为主,本组60例临床诊断均为颈椎病。(1)颈椎病患者VA,BA的血流速度均较正常人减慢,这说明颈椎无论是曲度的改变,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小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因此临床常常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另外,颈椎病患者的PI也较正常人升高,说明血管弹性下降,从而也影响脑部血液循环。(2)肢体麻木患者,在我们检查过程中,往往出现血流增快,血流减慢及血流正常三种情况,初步观察,以上三种情况与不同年龄密切相关,血流增快,平均年龄为48.3岁,血流正常者平均年龄为43.8岁,血流减慢者平均年龄为54.5岁,当然血流增快者与正常血流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另外,血流减慢者,大都为年龄较大患者,而血流正常者,大多集中在年龄较小患者,这也说明患者自身病理改变也直接影响脑部血循环。(3)头晕患者也出现血流增快,血流正常,血流减慢三种情况,血流增快者平均年龄47.7岁,血流正常者平均年龄为49.4岁,血流减慢者平均年龄为56.4岁。血流减慢者大多集中在平均年龄56.2岁,而且血流速度减慢患者约占头晕患者的76.7%,也说明颈椎病以头晕为主的患者以血流减慢为主,临床应以改善脑部供血为主。
  2.2.4本组血流动力学未见明显改变30例,但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表现。
  2.3年龄分析:本组脑血管机能紊乱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9.8岁,流速以增快或不稳定为主。脑供血不足及颈性眩晕者,平均年龄为55.2岁。流速以减慢为主,尤以椎、基底动脉为著。
  总之,经颅多普勒为头晕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謓为主编,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133000吉林省延边朝医医院
其他文献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临床上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和全心衰。后两者临床表现有明显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症状及体征,一般诊断容易。因左心衰常以肺淤血为主,如果医生稍有疏忽,常误诊为“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休克”而给予相对应的处理,轻者延误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现将我院近年来在收住的左心衰竭误诊的几个问题做一分析。  1病历摘要  例1:黄某,58岁,因咳嗽咳痰,感胸闷,气短
期刊
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组以过敏反应为主要机理的疾病群。针对湿疹、皮炎、荨麻疹等顽固性、过敏性皮肤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应用皮康灵胶囊,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药物组成及制备方法  1.1药物组成:苍术25g,炒白术25 g,猪苓30g,黄芩30g,泽泻20g,枳壳25g,茯苓25g,地肤子10g,防风15g,白癣皮15g,威灵仙30g。  1.2制备方法:将以上11味中药粉碎,过80目筛,混匀。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莫沙比利对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影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老年患者24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4人,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给予莫沙比利。对照组116人,常规进行增强扫描不服用莫沙比利。结果:实验组124例患者其中有100例图像清晰,18例欠清晰,6例不清晰,成功率占95%。对照组116例患者图像清晰者30例,图象欠清晰者70例,不清晰者16例,成功率占40
期刊
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  1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  1.1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一般来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时药动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的改变是药物的吸收、体内分布及代谢清除。  1.2肝功能损害时的药效学改
期刊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6岁。体检时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无明显异常。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强弱不等。肝右叶可见两个低回声肿块,一个呈椭圆形,另一个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1.6×6.8cm。肿块轮廓清晰,边界清楚呈细强回声,不光滑。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短线状或条状稍强回声。肝内血管纹理清晰,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超声提示:肝右叶实性低回声肿块。CT检查:增强扫描,诊断考虑为肝血管瘤,后经剖腹探察确诊为肝
期刊
据有关资料统计,小儿呼吸道感染占儿科病例的比例较大,由于大多数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儿童的健康极为关注,胸透曝光时间长,患儿所受到X线辐射量就比较大,且不能保存图像,已基本被淘汰。胸部X线平片投照检查自然就成为幼儿主要的检查方法。拍摄好小儿胸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的患儿10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两组:40例摄卧位胸片,60例
期刊
长效口服制剂解决了每天用药次数多的问题,给病人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如果药物在肠道只有很窄的吸收窗,在胃肠道内不稳定,在小肠的溶解性差,或是在胃部起局部治疗作用,都会使常规的长效制剂无法应用,大多数口服药物主要在小肠上段的无菌部位吸收,药物在无菌部位以溶液状态存在的量越大,滞留的时间越长,吸收的量也越多。药物通过无菌部位的最短时间约为2-3小时左右,对大多数缓控释制剂来说都太短,虽然能很好地控制药物
期刊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当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或组织损伤和术后其浓度显著增高,在炎症进程开始6-12小时就可检测到。  因为C-反应蛋白通常在细菌感染后增高,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所以可用来作为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  C-反应蛋白不仅可用于感染和创伤,还可用于心血管疾病进展危险的预测。所以,为了早期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监测病情,监控术后感染,抗生素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的早期X线诊断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及有电子纤维胃镜资料的30例早期食管癌的食管双对比造影照片。结果:30例双重对比造影表现有环征、半环征;平盘或棒状隆起;结节泡囊状亮区;细颗粒花纹状黏膜;偏侧局限性管壁凹陷增厚;斑状及长条状影;靶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同电子纤维镜观察到的隆起、平坦、凹陷三项基本病理学改变相一致。结论:食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定位、定
期刊
摘要:“穴性”的提出对腧穴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类比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描述模式,提出“穴性-功效-主治轴”的腧穴描述模式。具体从三方面进行:整理、形成和完善穴性理论;根据穴性理论和目前腧穴主治确定功效;通过归纳的功效条理化腧穴主治,并逐渐精简和补充。从而有利于腧穴的深入研究及系统学习与记忆,促进针灸临床思维的形成,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穴性;功效;主治;腧穴  DOI:10.396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