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胸部X线摄片技术探讨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资料统计,小儿呼吸道感染占儿科病例的比例较大,由于大多数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儿童的健康极为关注,胸透曝光时间长,患儿所受到X线辐射量就比较大,且不能保存图像,已基本被淘汰。胸部X线平片投照检查自然就成为幼儿主要的检查方法。拍摄好小儿胸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12月的患儿100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两组:40例摄卧位胸片,60例摄立位胸片。
  1.2仪器:采用北京万东F99-ⅡC型500MA X线光机,使用柯达胶片、高速增感屏。
  1.3方法
  1.3.1投照体位的选择:①卧位投照:患儿穿一件内衣仰卧于片盒上,片盒超出肩部2指与下颌平齐,患儿两上臂外展与躯干成直角,由一陪护人员站于患儿头侧轻按两上臂,另一陪护人员站于患儿足侧按住患儿腹部及双膝部,靶片距90cm,不用滤线器。②立位投照:患儿穿一件内衣立于凳子上,面向装有滤线器的胸片架,两上臂外展,让陪护人员站于患儿两侧,将患儿的两手臂加以固定后再拍。片上端超出肩部2指,靶片距180cm,使用滤线器。
  1.3.2摄片中大人及小儿均做必要的防护:一般胸片摄影的中心线应对准T4椎体处或对准暗盒的中心点射入。
  1.3.3曝光条件的选择:小儿啼哭时呼吸的特点为短暂、猛烈地吸气和长时间地呼气。利用小儿啼哭时呼吸深、膈肌活动幅度大且在吸气末有一短暂的停息时间这一生理特点,反复观察,利用这一瞬间曝光。摄片条件:卧位48KV、400mA、0.01~0.02s;立位50kV、400mA、0.02s~0.04s。
  2结果
  40例卧位摄片患儿中有6例重摄(15%),60例立位摄片患儿中无重摄者。
  100张小儿胸片由三位主管技师集体评片。小儿卧位胸片,体位:29例(73%)大多为斜,有3例(8%)为轻度扭转。清晰:由于未使用床滤线器(曝光条件的宽容度很小)有17例(43%)曝光过深或过淡,16例(40%)有轻度运动模糊。小儿立位胸片,体位:4例(7%)体位不正,有1例(2%)为轻度扭转。清晰:由于使用胸片架滤线器(曝光条件的宽容度相对大)有4例(7%)曝光过深或过淡,2例(3%)有轻度运动模糊。
  3讨论
  在X线诊断工作中,投照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诊断质量。一张优质胸片能精确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密度。如果摄片质量低劣,除了给诊断工作带来困难外,还会遗漏病变,造成不良后果。因此,精确掌握及运用投照技术对摄取优质胸片是非常必要的。
  行动方便、意识清晰的患者可以与医生很好地配合,一般能获得一张满意的胸片,但是由于儿童患者处于被动体位不能同医生配合,摄取优质胸片的难度很大,因而传统小儿胸部摄片常常采取仰卧前后位投照,立位后前位投照。本组就仰卧位与立位小儿胸片质量进行比较,选择1~3岁的幼儿组(在小儿年龄分段中配合能力相对较差)显示两种摄片体位的胸片质量差异。结果表明立位摄片不仅重摄率低,而且摄片清晰度及体位都优于卧位片。
  首先需要熟悉小儿胸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具有肺的含气量少、纵隔宽、胸腺发达、心胸比值大、横膈高等特点,虽然采取深吸气时曝光,由于仰卧位本身能够使纵隔增宽,横膈上升,下肺纹理纠集不能避免,从而影响诊断。
  另外,小儿对外界反应敏感,出于对医院的恐惧,不能与医生配合,卧位更使小儿有被打针的想法,因而大多是强制小儿睡下,80%~90%的幼儿会大哭,有的在摄片中还会强行翻动,胸片质量难以保证。
  小儿胸片体位不能以气管位置是否居中估计,而是采用比较胸廓两侧上下平面骨性结构的解剖标志为依据。上平面为锁骨两侧端与胸椎中线距离,下平面是两侧前肋骨端与胸椎中线的距离。端正的体位显示胸廓两侧上下骨性标志对称。由于摄片时根据幼儿体型大小选择胶片大小,医院本着减少患儿家属经济负担的原则,不可能用很大的片子,卧位中胶片于患儿体下造成不适,加之患儿扭动,形成体位不正及倾斜情况;而立位往往容易处于一种游戏气氛中,患儿会主动抬起双臂,陪护人员帮助固定体位容易。加之立位使用滤线器,胶片的清晰度明显高于卧位。
  从防护角度讲,卧位眼睛晶状体面对球管受到的辐射剂量为立位背对球管的100倍,而且卧位患儿哭吵,甲状腺等敏感部位亦不能很好防护,还有15%的重摄率,既损失胶片又增加了不必要的解释工作。
  综上所述,小儿X线胸片检查是医院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对提高影像的质量、减少患儿所受辐射剂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认为小儿立位胸部摄片能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同时又能提高影像的质量,满足诊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邹仲.X线检查技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
  2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放射诊断影像质量标准(草案).1999
  作者单位:730100兰州市榆中县中医院放射科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与对照组30例采用纯西药治疗比较。结果: 两组间有效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疗效显著。  【关健词】中西医结合 急性脑卒中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acute stro
期刊
血糖监测是当今评价糖尿病治疗疗效和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血糖监测基础上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有利于把握病情变化,可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所以说,监测血糖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多采取两种监测方法,一种是患者手指血血糖仪的自我监测,另一种是动态血糖仪的连续监测。那么,如何正确、合理、科学地进行血糖监测,达到监测目的。本文就目前通常采取的两种血糖监测方法作一
期刊
为了探讨炒制酸枣仁的意义,笔者就不同炒制程度对酸枣仁的水、乙醇、乙醚浸出物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1样品制备  将净酸枣仁分别用小火微炒、文火炒黄、武火炒焦、武火炒黑与生品的5个样品分别粉碎,过20目筛,装棕色磨口瓶密闭备用。  2方法  2.1乙醚提取:精密称取样品各50g置具塞瓶中加乙醚200ml浸泡24h,用干燥滤纸过滤药渣,再用上法浸泡过滤2次,合并滤液,置称定的碘量瓶中,接油脂提取器放控
期刊
【摘要】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观察命宝丸(蒙成药阿敏、额尔敦)对31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期使用命宝丸及对照期使用潘生丁加阿斯匹林,两组药物可减少ST段压低的次数及压低的持续总时间,尤以命宝丸疗效显著(P<0.01)说明命宝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药物。  【关键词】命宝丸 冠心病 无症状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Po-life treatment of
期刊
放、取节育器是目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手术,而常规的放取节育器多是靠手术者的经验和手感进行,致使手术失败居多,我站现采用B超引导监视下进行疑难节育手术的处理,现将28例常规手术未成功者,改用在B超引导下手术结果作以总结:  本组28例均为2007至2008年间来站接受服务的育妇,年龄在28~57岁,仪器为HESBO9型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服务者取膀胱截石位,膀胱适
期刊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在临床上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和全心衰。后两者临床表现有明显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症状及体征,一般诊断容易。因左心衰常以肺淤血为主,如果医生稍有疏忽,常误诊为“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休克”而给予相对应的处理,轻者延误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现将我院近年来在收住的左心衰竭误诊的几个问题做一分析。  1病历摘要  例1:黄某,58岁,因咳嗽咳痰,感胸闷,气短
期刊
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组以过敏反应为主要机理的疾病群。针对湿疹、皮炎、荨麻疹等顽固性、过敏性皮肤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应用皮康灵胶囊,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药物组成及制备方法  1.1药物组成:苍术25g,炒白术25 g,猪苓30g,黄芩30g,泽泻20g,枳壳25g,茯苓25g,地肤子10g,防风15g,白癣皮15g,威灵仙30g。  1.2制备方法:将以上11味中药粉碎,过80目筛,混匀。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莫沙比利对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影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老年患者24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4人,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给予莫沙比利。对照组116人,常规进行增强扫描不服用莫沙比利。结果:实验组124例患者其中有100例图像清晰,18例欠清晰,6例不清晰,成功率占95%。对照组116例患者图像清晰者30例,图象欠清晰者70例,不清晰者16例,成功率占40
期刊
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特别是给予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慎重。  1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  1.1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一般来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时药动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的改变是药物的吸收、体内分布及代谢清除。  1.2肝功能损害时的药效学改
期刊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6岁。体检时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形态大小无明显异常。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强弱不等。肝右叶可见两个低回声肿块,一个呈椭圆形,另一个形态不规则,大小约11.6×6.8cm。肿块轮廓清晰,边界清楚呈细强回声,不光滑。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短线状或条状稍强回声。肝内血管纹理清晰,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超声提示:肝右叶实性低回声肿块。CT检查:增强扫描,诊断考虑为肝血管瘤,后经剖腹探察确诊为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