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虎妈”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c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西方人难以淡定的“虎式”教育方式,在华人社会已经正常运转了好几代——人们从来没把教育当做娱乐,而是一种苦行僧式的修炼,通过这种修炼的孩子逐渐走上主流舞台。
  一位在巴黎上商学院的华人女生,在那些要用法语写大块文章的考试科目中,总是被当地同学“秒成渣”,但一遇上数学、会计之类的科目,她的名字往往是在成绩单中的第一个。法国同学问她为什么数学那么好,有什么秘诀?她的回答每次都一样,“Je suis Chinoise.(我是中国人呀。)”——还有比这更正当的理由么?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国外就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国内的普通学娃,在国外用数学碾压同龄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每个人都能举几个身边的故事。而在2012年的PISA考試中,上海学生从56个国家(地区)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再次卫冕冠军,证明了中国孩子在教育水平上有整体性优势,碾压不是个例。这些“长脸”的成果指向背后一个共同的原因——华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有关一二线城市“鸡血妈妈”有多拼的励志故事,从来没有淡出过舆论。一位上海的资深留学中介讲过一个例子,他接触的圈子里,很多妈妈都甘愿牺牲事业,全职在家督导孩子的课业,有个妈妈在女儿被哥大、耶鲁等四所“藤校”同时录取后,用镜框把四张录取通知书镶在墙上,作为自己的功劳簿展示。“她觉得,我没了自己的事业,女儿就是我最大的事业,女儿的成绩就是我的先进个人证书。”
  为什么华人如此重视教育?最本质的一点就是,从科举制度至今,教育一直是个人通过努力实现梦想、提升社会阶层的最佳渠道。
  “虎妈”不仅在中国
  大部分“孟母”都认可一个道理,证书、奖杯是要靠努力获得的。纯粹依靠快乐教育,让孩子轻轻松松就获得碾压同龄人的成绩,不费吹灰之力考上名校,是过于理想的境界。所以学而思的门口有鸡血妈妈,钢琴班、美术班等各种才艺培训班门口都有被洪流裹挟的家长。
  这是个“放诸大中华区而皆准”的现象。
  香港的补习传统比起内地更悠久。去年有一则相当“拉仇恨”的新闻,一家名为现代教育的补习社买下报纸整版广告,开价8500万年薪公开挖角另一家遵理教育的“台柱”老师林溢欣。这个价格刷新了很多人的认识,原来“补习天王”“补习天后”的转会费不输国际球星。
  在港剧《补习天后》中,年薪千万的补习教师开豪车、一身名牌,气场不输在中环上班的金融精英。热门“天后”的粉丝学生太多,一间教室坐不下,有不少学生坐在“外场”看大屏幕“直播”,完全是歌星开演唱会的架势。
  这是香港补习现实的写照。去年有媒体采访过两位香港“补习天后”,一位是“跑量”型,经常出现在地铁海报上,发挥明星般的号召力,授课的出场费也接近明星,按照学生人数和培训机构分成,年入千万;另一位是精英型,一对一的补习费用大概为每小时3000多港元,堪比商业律师的费用。
  明星教师的身价背后,是补习市场的巨大需求。2012年5月出任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的教育学家马克·布雷在2011年的调查中发现,香港中六(相当于内地的高三)学生有72%上过补习班。这个数字每年都在攀升。1996年香港政府的数据显示,香港参加补习的学生比例为34.1%;2009年香港青年协会的这一数字为56.7%;香港大学2012年的研究显示,参与补习的人数达72%。补习几乎成了一种全港活动。
  有人会把香港家长的“鸡血”归结为香港教育资源不足,然而看上去教育资源更加丰沛的台湾,家长也并没有淡定。
2011年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出版《虎妈战歌》讲述了自己严格培养两个女儿的经验,后被称为“虎妈”。

  十多年来台湾一直推行教育普及化,台湾的大学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208所,录取率接近100%。由于招生不足,甚至出现了平均每科7.6分就可以上大学的情况。虽然上大学像买白菜一样容易,但家长们并没有放弃补习,因为名校依然僧多粥少。
  去过台北的人都有一个印象,台北的街头有很多补习班广告牌——在流动的公交车车身上、公车站站牌上、户外树立的高杆上,“补习”“辅导”“国文班”“英文班”比比皆是,让人眼花缭乱。
  台北补习“集大成者”,是在台北车站附近的南阳街,被誉为一条“补习街”。整条街补习广告牌林立,集中了数十家补习班。上世纪60年代,这里以开办升大学的补习班为主,许多中南部北上的重考生拖着行李到台北苦读,就在那里落脚。由于车站附近交通发达,人多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吸引了更多补习班落户南阳街。在补习班恶补的学生最终上了榜单,升学率提高,于是更多人慕名而来,补习街的规模也慢慢扩大。
  南阳街只是台湾补习产业的一个缩影。台湾媒体报道称,截止到2013年1月,台湾的补习班数量创下新高,立案共有18956家,升学文理补习班则有10626家。其中,八成的招生对象为中、小学生,逼近台湾三大连锁便利店总数的8900家。光是2012年,升学文理补习班,就比前一年暴增近600家。升学补习班和超商数量并驾齐驱,正是台湾教育另一个 “奇迹”。
  台湾2002年实行教育改革,以“多元化入学”代替“联考”,入学方式分为甄选入学制和考试分发入学制两种,学生可以选择通过考试入学(有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和指定科目考试两种),也可以通过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被“甄选”入学。改革的结果反而令培训市场更兴盛——既然有特长的孩子更容易被“甄选”上,术科(才艺)培训班就有了市场。
  大中华区的家长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移居海外的华人也没有“橘生淮北则为枳”,反而是将这个特点带到了国外。亚裔学生尤其是华裔学生的学习刻苦程度,在西方社会一直是个共识,这一印象随着几年前“虎妈”蔡美儿的育儿法走红网络而被进一步强化。“虎妈”的大女儿功课出众,钢琴造诣很高,是不少家长眼中的“别人家孩子”,但光鲜成绩的背后,是孩子被逼如机械一般地学习、练琴,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时间。   事实上,让西方人难以淡定的“虎式”教育方式,在华人社会已经正常运转了好几代——人们从来没把教育当做娱乐,而是一种苦行僧式的修炼,通过这种修炼的孩子逐渐走上主流舞台。川普团队中“入阁”热门人物、华裔女性赵小兰曾经回忆过自己的教育经历,小时候有一次她所住的片区停电,母亲就点上蜡烛敦促她完成作业,第二天早上,同住这一片区的学生中,只有赵小兰一人交了功课。
  科举文化的印记
  很多人认为,华人重学之风,有着1000多年科举考试制度的烙印。受到儒家文化影响,东亚其他国家,也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信仰。
  韩国教育部门2016年2月公布了一项年度调查,调查对象为韩国1244所中小學的4.3万名学生家长,结果显示,韩国家长2015年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为每月24.4万韩元(约合1290元人民币),较上年上涨1%。小学生家长的补习花费折合人民币月均1223元,初、高中学生分别月均1456元和1250元。
  和香港一样,韩国培训班也爱捧明星教师。金基勋是首屈一指的英语补习天王,2013年他通过网上授课赚了400万美元,而他所经营的教材出版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美元。
  补课已经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补习支出占韩国家庭总支出的12%,批评者称,韩国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消费,影响了政府重振经济的努力。
  日本的家长也并不淡定。根据日本官方统计,小学生中大约40%上补习学校,到了初中增长到65%,考上日本名校的高考生补课比例更显著。东京大学学生中约有85%的学生上过补习班。其他如早稻田、庆应、一桥等名校的学生中有高达95%人上过补习班。
  按年收入统计,年收入不足6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6万元)日本家庭的平均教育支出为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左右。与之相比,年收入超过1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3万元)的家庭教育支出则大幅度涨到56.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4万元)。可见越是殷实的中产家庭越舍得在教育上花钱。
  科举制度的导向,与其说是重视教育,更确切地说是重视考试。士子面临的一重重考试正是人生晋级的一段段台阶:童生通过乡试成为秀才,有了读书人的基础身份。秀才通过会试成为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范进中举后的癫狂正是明白迈过举人这道关,自己站在了入仕的起点,人生会有多么大的变化。举人通过殿试,有了进士的身份,就有了位极人臣的希望。北宋出产过71位宰相,其中64人是进士出身。至于殿试头名状元的含金量更不消说。
  重视考试的传统延续至今,演变为东亚国家对补习班的追捧,本质上也是为应试教育买单——希望孩子通过提纲挈领的补习搞定考试,不论是数学、外语还是小提琴,从而完成一步步人生的进阶。
  在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村修二看来,东亚国家把大学入学考试和科举传统混淆在一起,才出现了应试教育。“古代社会对创造力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科举是个很好的制度,以最小的冲突完成了社会管理者的选拔,且完成了一个以智力取代门阀的准绳的建立。但是,如果要和科举类比的话,现在的对应物应当是公务员考试或者某些大公司的入职考试。因为这些考试和科举一样,是需要选拔出已经训练有素的成年人,马上就可以从事某些工作。
韩国高考前4天,首尔鹭梁津钟路学校教室里,考生们正在加紧复习。

  “而大学入学考试,目标则是要选出可塑性强而又有志向者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这样的人要好像从熔炉里取出的液态玻璃,可以旋转拉长,可塑性极强。而科举考试得到的人员,则要像上了釉彩的出窑瓷器,马上就可以使用,但是如果你做什么改动,不是破裂就是刮伤。”
  美国“高考”SAT考试一年有六次报考机会,SAT成绩只是衡量学生的标准之一,而东亚国家的高考往往采取“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重学是进击的人生态度
  科举考试的胜利者,最后站在金字塔尖的进士们,一届不过二三十人。这时他们的出身已经不重要,无论是来自仕宦之族还是布衣之家,他们此时站在同一个起点上。
  正如东村修二所言,科举最大的意义是以智力代替门阀作为选拔准绳,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给予社会一定的阶级流动空间。
  因此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寄托了提升阶层的目标,提升的对象不是一个士子,而是一整个家族,反过来说,对士子的培养也倾注了整个家族的合力。
  明清两代是科举制度大行其道的时期,在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描述了家族教育的运转方式。一个同姓大宗族中,富贵之家(比如贾府)会出资建立私塾,为族中子弟延师授课,这些学子中既会有贵公子贾宝玉、薛蟠,也会有贫困生金寡妇的儿子,学童们免费上课听讲,还包餐,这就避免了宗族中有孩子因贫失学。如果其中有人考上了功名,为官作宰,自然也要反哺宗族,继续出钱为家族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实现良性循环。
  现代家长重视教育的本质,和科举时代没有太大的区别,希冀子女能在日渐固化的社会结构中努力向上攀升,重学背后是一种进击的人生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教育还保有热情的地方,证明了普通人还有向上发展的渠道。
  英国BBC拍摄过一部时间跨度很长的纪录片《UP》(人生七年),在1964年选取了20名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孩子,跟踪他们的成长,最后发现,实现阶层流动的人很少,大部分孩子长大后过着和父母近似的生活。而鲜有的一个例外Nick,改变他命运的是教育,他通过苦读从偏远地区考上了牛津大学,后来在美国的大学做一名物理教授。
  如果教育还能改变人生,让家长和孩子有为之努力的希望,起码是件好事。
其他文献
?  时间像一只白色大鸟,展翅飞掠芸芸众生的头顶。2018年年末,在大鸟翼尖的颤动中,上海文联下面的各个协会忙着换届。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雍和当选为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第七届主席。  没错,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但上海与摄影的建立关系也是非常早的,扑朔迷离的中国近代史反复证明,注释历史最有力量、最具戏剧性、最富内涵的图像往往与上海有关。以纪实摄影立身扬名的雍和被推选为摄
这位年轻时的花花公子,在政坛耕耘20载终于登上权力的巅峰。他将如何以“变革”的姿态打造“新巴基斯坦”,实现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7月28日公布初步计票结果,在7月25日举行的国民议会(议会下院)选举中,正义运动党在270个议席中获得115个议席,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排名第二的是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所在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该党获得64个议席,紧随其后的是巴基斯坦人民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史称“八二宪法”。“八二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调整了自身的结构,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置于国家机构之前,突出了现代法治国家相对于公民权利的手段性,理顺了国家、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凸显了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2014年12月4日,我国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改革开放的40年,可以说是中国法治发展
近日,“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进案例之一,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造典型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这条走廊,以国际视野对标一流,高起点规划,“加减乘除”并举,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体经济发展,重塑经济发展新动能,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在唯实唯干、克难奋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G20”之后看“G60”。记者饶有兴味地来到中共松江区委,围绕中
张艺谋来日本了。为了宣传在日本上映的电影《归来》。我有幸获得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东京新宿的酒店内采访了他。当时我们聊的话题是,围绕《归来》这部电影,高仓健和张艺谋二人的交流轶事。  “艺谋终于拍了部他最该拍的电影”,躺在病床上的高仓健看了这部电影,沉思了半天时间后如此赞赏。而这句话在他去世3个月后才传到他的好朋友张艺谋那儿。  由张艺谋任导演、高仓健主演的日中合作电影《千里走单骑》过去9年了。他们两
如果把2018年本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封面报道作为一桌报道盛宴的话,上周的整本报道算是硬菜——几乎所有采编人员都参与了进来,大家头脑风暴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遗漏了什么。编辑部在2018年初就计划针对改革开放40年做10次封面,这是第九个,也是体量最大的一组报道,难度可想而知。前面8个封面已经从民生、文化、经济、科技、城市发展、现象逆转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报道,这次的“主菜”上什么、怎么上都有讲究。
猪肉我只买五花肉,四川称三线肉,侧面看,三条红线把肥肉隔开,红白相间,用来烧回锅肉最是香糯。  在四川,“回锅肉”曾是嘲讽人的话,比如读书不好留级了,就如同这道菜,还要回一次锅。这是从烧菜的程序来叫的菜名,全世界川菜馆的菜单上肯定都有这道菜,和麻婆豆腐齐名。某次到四川一个地级市的一家小菜馆吃饭,在菜单上找了几遍都没有找到回锅肉,招呼店员过来询问,她指着一个菜名说:“有噻!”这个菜名叫“灯盏窝”。 
“新华-崇明”的一小步,有望成为上海医改的一大步,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医联体建设与分级诊疗模式构建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新华医院60名专家齐聚崇明为居民开展大型义诊。  不久前,崇明居民发现身边有了新变化:新华一崇明区域医联体口腔专科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成立。  “医联体内首个专科联盟成立,标志着又一支学科专业力量诞生。”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唐国瑶教授说,“目前崇明地区口腔从业人
上图:2018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机器人大秀“才艺”。  调制咖啡、拍照留念、分拣焊接、生活陪伴……在第20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最热门的展区里,“文武双全”的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历经20年发展,工博会通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化运作,集展示、交易、评奖、论坛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逐步成为国内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装备制造类大型国际品牌展之一,并见证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不凡
单一的管控思维已经无法根本解决城市时代遇到的各种问题,创新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才是中国城市治理的根本出路和路径,才能真正迎接城市时代各种问题的严峻挑战。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中国特大城市上海,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中问题的困扰。其中对市民工作、生活影响最大的问题构成了民生的痛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难点,但能否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需要政府对自己职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