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并由此影响到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地道的紫砂壶讲究的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中的圆与方,圆方互济,其实是儒道互补,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关键词:紫砂壶;圆;方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5-1
  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思想的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并由此影响到中国人的审美倾向。比如小到玉琮和钱币,大到庙宇的设计上,无不带上深深的烙印。由此可见,方圆造型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深烙在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之中。我们探求紫砂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紫砂的造型,从造型的变化中探索出紫砂的发展道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紫砂造型的发展模式离不开方与圆的基本构造,世间万物皆如此。紫砂丰富的造型、千变万化的形式,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方与圆在紫砂壶壶形上的运用,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紫砂壶在方与圆的千变万化中,也阐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紫砂壶中的圆与方,圆方互济,其实是儒道互补,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圆,是中国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正如古人所云:知欲圆而行欲方。紫砂壶就是在方与圆的千变万化中,阐释着朴素的哲理。
  圆是最有弹性的几何形体。它在紫砂壶的造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壶型都有圆的踪影。紫砂圆器造型注重“圆、稳、匀、正”,且要求“柔中带刚”,要达到珠圆玉润的地步,紫砂壶造型,都以圆器为型。在圆器当中尤以球体、半球体、圆柱体这几种几何形的变化,融入紫砂的创作当中,其中尤以掇球、仿古、一粒珠等最能体现圆器的精髓。而在创作时,辅以曲线和弧线、抛物线的运用,在制作上达到协调统一。使得各部位间的比例匀称,线条圆顺,达到形神意态的相结合。有时是壶身;壶盖;壶钮的圆形对照比,如大亨和程寿珍的掇球壶;有时是提梁和壶身的圆形对照,比如经典的大彬提梁壶;更多的还有圆形把圈与壶身的对照。顾景舟《提璧壶》就是圆壶的代表作。其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而得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圆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是当代紫砂名壶之一,也是顾氏毕生的经典之作,曾经多次制作和修改壶器造型,有“壶不惊人誓不休”之感慨。紫砂圆壶的制作,多以打泥条围身筒的方式成型。
  方是比较理智的几何形状,方壶往往总给人一种或挺括周正;端庄大气或刚正不阿;一丝不苟或挺拔清奇;坚硬利索的感觉。紫砂方器的造型则要求“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主要以方形为基本形,运用各种长短直线组成,加之以挺括的线面、分明的轮廓,呈现出有“度、力、角、粒、润”等的特点,创作出变化多端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六方、八方、长方等等。方器壶体讲究气势,端正、方直的器形尤为人们所喜。常见的方壶有方斗壶、升方壶、高方壶、扁方壶。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代《雕漆四方执壶》被称为明朝制壶高手时大彬方壶的代表作。该壶呈方形,略呈上阔下敛状,矮足。这是一件紫砂胎朱红雕漆四方执壶,朱红色漆层约三毫米,四面开光,内雕刻人物;山水;树石;花鸟等多种纹样,漆质优良,刻工精细,展现出明代宫廷雕漆艺术华美丰厚的艺术特点。同时也映衬出紫砂壶胎造型曲线的顺畅优雅,壶的底部为黑漆,漆层下刻有“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此类方器多以镶身筒的方式制作而成。
  方与圆是相对而存在的,无方就显不出圆。据说最初的圆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所以在紫砂壶造型中通常是方与圆相互融合的,通常人们把这种现象融入一器之中,体现方圆的精髓所在,或器形中圆中带方,方中带圆,或天圆地方等等,整体上给我们一种及端庄典雅又柔和圆润的美感,这样的壶别具一格,更有个性特点。但是这类壶制作起来却是最困难的,过圆则使之柔弱无力,或者臃肿含糊;过方则僵硬生涩。例如“传炉壶”无论从造型还是意态上足以能够表现方圆相济的形体要求,极其符合“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美学原理。“传炉壶”为四方造型,壶腹呈方鼓形,短颈、方壶口、压盖、盖面鼓起,方形钮、圈底。此壶的三弯流特别有精神,环形方把也是刚柔相济。整体观之,“传炉壶”的线条饱满富有张力,古朴稳重,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想把“传炉壶”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亭匀实属不易。
  紫砂造型无论是行欲方、智欲圆、刚柔相济,还是方圆互见,都充分显示了紫砂艺术的典型性艺术,方圆造型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深烙印到了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之中。因为做壶也即是做人,“方”代表着为人正直,品行方正;“圆”代表着圆满周全,为人处事灵活变通。紫砂壶虽小,但蕴含的人生哲学却是奥妙无穷。对于紫砂壶的造型,如何运用方圆造型更加巧妙的表现出紫砂的形神意态,这也是紫砂人不断摸索和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
  [2]周高起.紫砂名陶典籍[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3]吴鸣.紫砂的本体语言[J].景德镇陶瓷,2003,(01).
其他文献
摘要:台儿庄古城经过历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同时为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进行雕塑设计制作,主要从选题方向、设计过程、制作细节等几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台儿庄;创作;雕塑;设计  中国分类号:J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7-2  一、创作的背景  台儿庄古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古运河畔,是国内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
期刊
摘要:40多年前,图形化操作推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加速人类进入数字时代的步伐。UI(用户界面)作为数字时代人与机器互动的桥梁,深刻地影响着数字时代人机交互发展的进程。尤其在201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ios7操作系统后,以“直观”“简约”著称的扁平化设计风格更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UI设计及其风格演变的关注。在1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在设计风格多元化的语境下,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经历了人们一次次思潮的兴
期刊
摘要:器物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演变,不同的阶层对于器物功能的取向不同,上流社会对于器物的功能侧重于其象征性,通过器物的建构和传达出来的一种文化和社会识别用于对不同阶级的人们进行区分。本文论述了古代的器物(鼎、虎符、玉玺)和现在的奢侈品不同的视觉文化产品的存在外表,分析了上层阶级这一群体是如何利用器物去建构和传达其独特的文化识别特征的。  关键词:器物功能;视觉创造;身
期刊
摘要:影视作品中女性通常以花瓶式的陪衬,作为男性的附属出现,而《秋喜》中女性别具一格,成为社会的符号,既是男性追求的目标,又是整个影片的核心。本文从女性符号的互动讨论了语言结构的意义、认知结构的倾向、知性结构的循环,同时根据形式内质的表达形式对影片的象征界及想象界进行分析,归纳其文化符号的指向性。  关键词:女性符号;形式;内质;再现  中国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
期刊
摘要:威尔第是19世纪的歌剧作曲家,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歌剧《茶花女》《弄臣》《阿依达》等。关于威尔第歌剧的研究和歌剧中咏叹调的研究是多不胜数的,但是在艺术歌曲方面却是少之又少的。因此,本人参考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贾涛译的《威尔第艺术歌曲选》其中的《六首浪漫曲》(1838)进行研究。从和声和诗词的关系来阐述本文的论点。  关键词:威尔第;艺术歌曲;《六首浪漫曲》;诗词;和声  中国分类号:J643.
期刊
摘要:威尔第是19世纪的歌剧作曲家,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歌剧《茶花女》、《弄臣》、《阿依达》等。关于威尔第歌剧的研究和歌剧中咏叹调的研究是多不胜数的,但是在艺术歌曲方面是少之又少的。因此,本人参考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贾涛译的《威尔第艺术歌曲选》其中的《六首浪漫曲》(1838)进行研究。从和声和诗词的关系来阐述本文的论点。  关键词:威尔第;艺术歌曲;《六首浪漫曲》;诗词;和声  中国分类号:J643
期刊
摘要: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所建树,就必须掌握好有关音乐美学的知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对音乐学习及具体的音乐实践有着强大的影响与指导作用,就声乐学习而言,对于歌唱的发声训练、语言、技巧以及气息的运用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因此,重视音乐理论特别是音乐美学在音乐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学者;声乐学者;重要意义  中国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
期刊
自从全球化引导下的“地球村”诞生后,音乐界也逐渐打破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的神话,创造了流行与古典并驾齐驱统治乐坛的奇迹。风笛与钢琴一起欢歌、西塔尔与小提琴一起吟咏、爵士乐和交响乐一起歌唱,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流行与古典就此渐渐模糊了界限。这确实是一场前无仅有的世界音乐盛宴,尤其是原本泾渭分明的东西方音乐,在这样的潮流中不断合作并趋于融合,面对这样的音乐“地球村”现象,我们又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去
期刊
琵琶是“民乐之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文曲,顾名思义,以抒情写景为主,曲调委婉、缠绵、悠扬动听。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的琵琶大套文曲,是琵琶文曲中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它原是五首独立的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李芳园将这五首小曲巧妙地结合而成一曲,分别更名为:《宫苑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最后整曲命名为《塞上曲》。“
期刊
摘要:睢宁“落子舞”起源于睢宁民间,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舞蹈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古老的舞种如何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笔者就该舞种的历史、起源、发展与创新作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落子舞;历史及现状;保护与创新  中国分类号:J7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94-2  “变幻无人遐,每步皆风景。”古人用来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