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明确了新教材中模型建构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分析了模型建构在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建构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通过建构模型,排除、舍弃非本质因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纯化和简化,让学生容易地掌握知识的规律。因此,模型建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
  1. 新教材中的模型建构活动
  2. 模型建构的方法
  (1)物理模型。了解模型的基本构造→制作构建模型的基本原件→了解基本原件间的关系→依关系连接各基本原件→检验修补完善模型。
  (2)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建构模型→继续实验观察,检验修正模型。
  (3)概念模型。理清概念间关系→画出初步关系图→建立连接→标明概念间关系→修改完善模型。
  3. 模型建构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模型建构,不仅为学生学习提供直观印象,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对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模型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止的事物生动化,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生命的内在规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构建模型中学会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建模带来的喜悦,提高了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若掌握了模型建构,不仅能透彻地理解知识,也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从具体向抽象过渡,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模型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使一些重点、疑点、难点化繁为简,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在模型建构过程中,学生们独立思考,训练思维的独立性;遇到问题时,快速寻找解决方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在协调模型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时,又促进思维整体性的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主体积极建构获得的,是根据原先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外在信息。”强调认知是一个过程,学生必须参与到知识建构中。模型建构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去建构、不断修改、完善模型,让学生在做中去探索、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模型提供了这种教学情境,在建构模型时,学生需要确定研究对象,设置已知和未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检验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亲历思考和探究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利用模型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现象、发现科学规律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在模型建构中,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建构,同时开展生生间、师生间等多种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从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成果进行反思,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6)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陶行知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模型构建是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手参与,不断分析、反思和修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可见,模型建构不失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模型建构,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学哲.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7.5
  [2] 田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思想模型的建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8
  [3] 谢燕娟.探索高中新课程生物模型建构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8
  [4] 林瑞芳.探索高中生物建模的课堂效应[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其他文献
自从2008年我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首先课堂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来创设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应的探究模式,开展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达到课改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有效实现,促进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科学素养形成。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是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有价值的数学”,而且是富有兴趣的去学,
期刊
针对当前课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我个人认为,能否把课前十分钟的时间有效的地利用起来?能否让语文教学不再停留在分段、归纳中心思想的枯燥、单一的机械的学习状态?能否根据现在的教学体制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能否使课前十分钟的学习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长期教学?能否把中国最古老、最有价值的“书籍”带进课堂上来?根据这几个问题,我一直在研究也真正的把它付诸于实践,实践后效果明显。下面我就具
期刊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下面就启发式的形式谈点肤浅的认识。  1. 正问启发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 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 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
期刊
新课标把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1. 了解课标要求,把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
期刊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提高人口的素质和质量。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大军的技工学校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1. 从四个方面实施素质教育  1.1 道德素质。  品德是一个人的立人之本,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其才不能尽其用,甚至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因素。有这样一种说法: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
期刊
通过教学实践,“案例教学”在“四字”课堂新法中应运广泛而且灵活。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案例,把握案例,还要有开发案例的能力。不同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教学中处理的方法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以案例为中心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
期刊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  1. 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体育精神的展现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对自身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的一种升华。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成为指导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最积极因素之一。中国体育人在多年的实践中,总
期刊
【摘 要】影响英语学习的三个因素为学习的态度、兴趣和情绪。要想使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果,老师、家长、社会都要共同努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才能奏效。  【关键词】英语学习;三个因素;最佳学习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相同的教育教学条件(相同的社会环境、校风、班风和教师的教学指导,相似的家庭环境,相近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心理特征下,学生会表现出不尽相
期刊
据统计,每年的3.15消费者投诉,居于前列的是:互联网服务、非现场购物、电信服务。这就表明:我国在网络交易中对消费者权益保障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图分析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必要。  1.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消费欺诈问题。网络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网络上实现使用虚构的商品和服务信息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消费者行为的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提出了“生育教育”的理念。用这一理念来指导高中文言作品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为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 “以人为本”,使文言作品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还要加强学生的个性体验,由此改变当前高中文言作品教学沉闷的现状。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文言作品;体验  高中课本所选的文言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但高中的文言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