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文化人”假设的服务组织行为模型构建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性假设发展历程的梳理和研究现状,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国情,在“复杂文化人”假设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服务组织行为模型,并分别从组织目的、组织宗旨、组织关键、组织方式、组织保证、组织职能和组织对象七个方面对服务组织行为模型进行阐述,试图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行为模型,以期更好对公共部门组织行为做出解释和提供一定建议。
  关键词:复杂文化人;组织行为模型
  一、问题提出
  人性假设是组织者在组织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有正确的组织行为模式,才能设计出优良的组织行为方案,制定正确的组织制度,实施科学的组织方式,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文化人”等人性假设,相应地出现了任务组织行为模式、参与组织行为模式、自主组织行为模式等。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历史文化和当代世界发展的交汇融通下,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假设和公共组织行为模型研究尚未得到一致认可。
  二、人性假设和组织行为模型的研究综述
  各种管理思想的根本区别,是源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经济人基本设计是:人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必须加以鞭策和控制。基于经济人假设形成了任务组织行为模式。梅奥由霍桑实验得出“社会人”,主张人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认为组织成员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机器,而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基于社会人的人性假设,形成了参与组织行为模型,主张成员参与和关系整合。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发展出的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就是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能动主体。人能通过自己的奋斗改造客观世界,使社会更加美好。在自我实现人假设基础上形成了自主组织行为模式。复杂文化人认为人不是单纯的某一种人性假设。认为人是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人格。主张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组织行为模式,最新组织行为模式要求根据组织的具体实际情况弹性决定。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党的领导对公共组织行为模型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性的假设主要为“性善论”与“性恶论”。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说法广为流传,与西方管理学假设的“复杂文化人”不谋而合。中华五千年文化里,“经济人”现象当然数不胜数,但也从不缺少大公无私等与“经济人”的假设相对立的现象。
  研究1949年以来的中国的公共组织就离不开对党的研究,我们党一直是中国公共组织的领导核心,党员群体也一直是公共组织的主要人员组成。共产党人也一直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行为模型构建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1]。这也正是是管理思想中“复杂文化人”假设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影响之下的的基本观点。
  四、服务组织行为模型的构建
  1.组织目的:服务公众,构建人民满意的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组织实体”[2]。做任何事首先需要的就是明确其目的,也就是回答为什么要做,构服务组织行为模型同样需要回答“为什么”。公共组织的目的首先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与增长,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行为模型,就离不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做到:服务公众,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公共组织。
  2.组织宗旨:以民为本,服务至上
  公共组织的服务管理主要职责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广大公务人员是公共服务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所拥有的唯一权力是为人民服务。这种“以民为本”的理念是公共组织服务管理的基石[2]。公共组织必须改变以往的“统治心理”,公共组织本身由原来的控制者,改变为服务者。真正做到“以民为本、服务至上”,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呼应。公共组织的服务管理强调公共组织权力向公民社会的回归、服务于民。
  3.组织关键:安人治人,攻心为上
  组织的关键就是要找到能最大限度激发人的积极性。管理管理,就是“管”和“理”,管就是安、理就是治,安人治人,安心治心。对成员的管理有“硬”的一套也有“软”的一套,但要想成员真正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为组织的发展贡献力量,就要依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效引导,使其能够发自内心的为组织发展踊跃建言献策,积极工作。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理“自发的动力才是更持久更深厚的动力”。组织终究是由人组成,由人运作,把握住了“人”和“心”,组织才能真正达到高效益,更好完成组织目标。
  4.组织方式:满足需要,协商互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21实际的公共组织不再是“全能政府”模式,而是导航与掌舵的作用,也就是说公共组织的产出即公共服务产品一般是公共决策与公共领导,不再是具有实物性的产出。而公共组织的组织方式主要是“协商互动”的服务过程不管是公共组织内部与公务人员之间的组织方式是协商互动,而且对公共组织之外的组织对象更是公民与公共组织及公务人员的一种互动过程。发挥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
  5.组织保证:培育组织文化,统一思想
  要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就必须要把握组织发展的各种内在规律,并且依循这些规律办事。一个组织要实现其目标,在“复杂文化人”假设下,就必须培育良好的组织文化,统一组织成员思想,实成员能为组织目标而自我管理自我工作。文化具有持久的影响力。组织中高昂士气和内聚力的形成,受到组织成员个体特质、组织历史和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公共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具有较强的组织保证,是我国公共组织的一大核心优势。
  6.组织职能:服务、激励
  公共组织行为模型中既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人际关系有效协调,又要避免将组织的重心全放在人际关系上,应当建立起一套制度规范,在激发组织成员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同时,又要保证成员的行为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实施。因此一方面组织要致力于为组织成员提供服务,以人为本。同时也要通过绩效评估和奖惩机制等的建立来激励员工。从而更好的履行公共组织赋予管理者的职能,推动组织良性发展。
  7.组织对象:组织成员、人民群众
  公共组织行为的特点决定了其组织对象不仅有内部成员,也包括社会大众。既有对内的部分也有对外的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组织的组织对象。面对不同的组织对象应采取不同的组织行为,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实现组织目标。
  五、结语
  “复杂文化人”假设下,管理必须符合文化背景,才能有更成效。在中国公共组织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不能全盘西化,不能一味接受西方的思想观点,我们要必须根据中国人的人性特点和特殊国情加以应用[3]。要考虑到如:中国人特有的人性特点、中国经济转型中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中国企业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公共组织行为思想既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出来的,也不是在中国传统公共组织行为管理思想基础上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在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对传统公共组织行为的批评继承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行为模型,也必须在借鉴西方发展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才能发展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共组织行为模型。
  参考文献
  [1]鄧朴,祝小宁.中国特色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01):169-171.
  [2]公共组织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祝小宁著,2016.
  [3]刘智勇.走出中国行政学研究国际化的误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15-120.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50年代伊始,电视剧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便悄然兴起,但其却是在8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的电视剧产业格局中,鲁剧一直以它特有的文化姿态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它更是凭借着上乘的质量和制作赢得了口碑,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成为当下社会广泛认可的电视剧品牌。  鲁剧讲述的不只是山东人的故事,更是全体中国人的故事。本文主要以选取新世
期刊
摘要:积分制管理是继KPI、KRO、BSC、MBO、FDM等绩效管理方法之后又新出现的一种管理方法,且积分制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除了企业之外的领域,比如高校、政府管理等领域。文章基于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理论,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积分制的应用,探讨高校如何有效运用积分制管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加快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生;积分制管理;双一流建设;PDCA循环理论  2
期刊
摘要: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监察权与检察权的衔接成为讨论重点。监检机关应当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然而实际中出现了很多衔接不到位的情况,两机关不同的立案标准、实际办案衔接问题、证据标准分歧。解决以上问题要加强监检的衔接程序立法、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监检衔接;程序衔接  一、监检机关衔接机制的实践分析  (一)改革背景  监察体制改革中将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权从检察权中
期刊
摘要:在我们国家化工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化工的衍生品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然而,化工企业用来生产化工品的设备一般是反应釜,反应釜这种搅拌设备对产品的质量问题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化工行业当中,反应釜是灵魂与核心。因为产品的质量主要是取决于反应釜的搅拌设备,如果不能充分地搅拌反应釜当中的物料,最终产品的效果也会有所减少。因此,如何就反应釜的搅拌效率不断提高,是当前行业当中后期需要解
期刊
摘要:工业生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产品生产作为基础,在实际生产中,产品质量与温度之间关系紧密,不一样的产品类型对温度提出不同的需求,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开始广泛使用温度计量装置,具体的目的是对物体的冷热状态展开测量,属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专业化的自动化仪表设备。文章分析温度计量装置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阐述其在生产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在生产中的具体
期刊
摘要:法的价值反映的是法和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主体的需要之间的特殊的效用关系。法的价值评价主体是人,包括统治阶级也包括公民,虽然他们的社会的地位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追求,这些对社会理想的观念构成了法的价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价值有人权、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  关键词:法的价值;秩序价值;自由价值  一、法的价值之涵义  “法理学”一词指的是法的研究和法律技术,法理学是法律科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第三产业市场行业一片明朗。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板块之一,其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各行各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恩施州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与江汉平源接壤,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一极,旅游资源丰富。本文通过一定的数据调查与实地考察,阐述了恩施州旅游品牌的营销方法,并找出目前恩施州旅游发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了与发展相适应
期刊
摘要:唯识学在佛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印度佛学的主流。依他起性是唯识学“三自性”之一,“三自性”由“分别性”、“真实性”、“依他起性”自称,是一切法义的综合,“依他起性”是“三自性”的核心。本文就唯识学中的依他起性进行了研究,对唯识古学和唯识今学体系下的依他起性进行分析,旨在分析佛教唯识学中依他起性的发展。  关键词:佛家文化;唯识学;依他起性;唯识古学;唯识今学  引言  佛教在我国有着悠久
期刊
摘要:作为辩论主义原则和当事人处分主义原则的重要体现,自认制度具有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利于定纷止争等优势。正是基于此从我国关于自认制度的法律规定的沿革之中也可以查明自认制度的设立与完善乃大势所趋,但其具体内容和存疑之处仍需探讨和言明方能更好发挥自认的天然制度优势。  关键词:民事诉讼;自认制度  一、自认的含义与概念区分  (一)含义  自认在《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关于自认制度
期刊
摘要:针对油气田开发进入后期,油田的综合含水率上升,为了有效地利用含油污水,节约油田生产经营成本,发挥含油污水的优越性,将其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注入水的标准后,注入到油层,达到水驱的开发效率。油气田水处理的水质标准中包括,含油污水的含油量和悬浮颗粒的含量,达到标准后的水,可以作为油田注水的水源,成为驱替油流的能量,进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达到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指标。  关键词: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