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父良医

来源 :现代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和父亲视频,镜头对着他诊室墙上的一面锦旗,我听得出父亲和几个患者在诊室里来回穿梭。穿白大褂的父亲在视频里一闪而过,白色顺着衣领也浸染了他的鬓角。还没等我开口,就传来一句:“我正忙着呢,下次再说。”“嘟”,视频被挂断了。顺着这稍纵即逝的尾音,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被岁月拉得很长。
  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我童年的味道里,少不了父亲身上来苏水的味道。记忆的涟漪里,也总有那个磨损得斑驳的医药箱。
  “乡村医生”是现在的称呼,以前叫“赤脚医生”。在青岛老家“赤”和“吃”的方言发音差不多,以至儿时我一直对把“赤脚”冠在医生前面的称呼不解。后来才知道,在农村缺医少药的年代,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田间地垄、床前炕头,都有赤脚医生忙碌的足迹和身影。脚是赤的,心是红的。
  “犟”是母亲对父亲评价最多的一个字。以至于一听到“犟”字,我都能立刻想到母亲发音时的嘴型和表情。
  有小孩得了腮腺炎,家长急得让父亲赶紧输液消肿镇痛,父亲看后,让人家到村里后山挖马齿苋捣烂敷上;有人牙痛,上窜下跳要去医院,他细细安抚,轻捻针灸远端取穴;有人嘴唇上火起泡,急得又要开药又要打针,父亲观察一下后,不紧不慢地摘下自己栽的薄荷递给人家;外地人上门求医问诊,父亲少收钱或者不收钱,还主动留人家在家吃便饭。
  家附近是一个部队的生产连队,当时连队没有医护人员,官兵头疼脑热、磕碰扭伤的都来找父亲诊治。家里来回出入的解放军叔叔让我倍感亲切。有时候,部队家属来队也会借住在我家。每当春播秋收的农忙时节,部队缺少的生产工具,都是父亲帮忙张罗着,东家借一件、西家挪一件。工具用完后,父亲再敲敲打打、叮叮当当地捯饬一番,然后一家家归还回去。母亲劝了多少次,父亲还是一次次默默捯饬着。
  父亲身上像这样“犟”的事儿,真还讲不完。可父亲越是这样犟,乡里乡亲爱找父亲看病的人却越来越多。父亲因犟成名。
  父亲犟却不墨守成规。记得有一年夏天,部队任务重,解放军叔叔们整天劳作,有不少人感染了脚气病,轻的还能走路,重的溃烂得无法动弹。那阵子,父亲跑前忙后累得不轻,治疗的同时还向连队建议:周末休息时,让大家集体到海边,症状重的战士赤脚在沙滩上休息,轻的就赤脚下海泡海水。几周下来,连队的脚气病根治了,周末下海的习惯也保留了下来。当年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还第一时间把立功合影送给了父亲一张。
  后来,部队要裁编。离开前,大家都围坐在我家炕头,南腔北调诉说着不舍。也许他们早已把父亲当成他们中的一员——不穿军装的战友。
  2001年,我考上军校。看着穿上军装的我,父亲又念叨起那些解放军叔叔。
  有一年放暑假回家,我发现父亲竟然在考驾照,还要买车!快50岁的人了,再来把控方向盘、熟背交通法规、勤练倒车入库,是个不小的挑战。寒假回家,父亲开着皮卡车来接我,我又一阵吃惊。“您辛辛苦苦学了驾照,怎么就买了个皮卡车啊……”这个“啊”字被我拖了很长。紧握方向盘的父亲用特有的“犟”调,干脆利落蹦出几个字:“你懂个啥!”
  到家听母亲讲才知道,之前村里有人半夜发病,父亲出诊时发现病人病情严重,得马上去县医院。但在我们那个丘陵横布的偏僻山村,病人只能依靠自身与病魔抢时间,家属呼人寻车分头行动。冬天的柴油三轮车很难及时启动,等到发动好车,把人抬上车,刚出村口不久,人就没了……回来后,父亲懊悔不已,就下了学车的决心。说到为何买皮卡车,因为农村人没有那么多讲究,一张病床甚至是一块门板一架,快速上下车,天冷大不了多裹几床被子,啥都有了。听着母亲的讲述,我哑口无言,细品着父亲的那句“你懂个啥”。
  没几年,离家不远的一个隧道通车了,历来要绕道去市区的路程一下子可以穿山而过,大大节省了时间。那天,恰逢山那边的李村大集。用母親的话说,嫁过来这么多年,父亲第一次主动带她去赶集。父亲带着母亲,开着皮卡车穿山越岭来到集市,可还没等母亲逛一会儿试个衣服,父亲就急得要回。没几天,村里小工厂的一名工人手指轧伤,父亲驾车迅速穿过隧道送到医院,受伤工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母亲这才知道,父亲掐着时间去李村大集的目的,是想探探在人车最多的时候,路是否会堵。
  去年疫情暴发后,父亲把仅存的口罩免费分给急需的村民,和村里的党员打成一片,不分昼夜地登记返乡人员的检测报表,并将各类防疫物资精准发放。村里有一名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父亲一天两登门,测温问诊,浑然忘却了自己的年龄和体力。
  而今,父亲还背着他那斑驳的医药箱走街串巷,药箱上的红十字已经有些模糊了。那个他最钟爱的药碾还是静静地放在角落,光滑的手柄仿佛在诉说着年月的陪伴。
  从上军校、下部队到如今异地转业,20年来,我天南海北辗转。离家久了,我也越来越读懂了父亲的“犟”……
其他文献
年轻人们买的盲盒都去哪儿了?  2021年2月,泡泡玛特发布《潮玩“安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潮玩收纳盒”品类增长超过50倍,每三个娃就有一个是“有房一族”。  被“抽”回家的盲盒们占据了年轻人的日常空间。走近看,许多潮玩公仔都被放在了收纳盒里:有的“娃”拥有自己的“经济适用房”单间,有的娃住进了自有造景的“独栋大别墅””。有的娃屋有声光电一体的精装修,有的娃住在一推门就能看到的房间黄金
据BBC报道,英国情报机构GCHQ(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授权六所英国大学提供训练未来网络安全专家的硕士文凭—“网络间谍”专业。  目前,提供由GCHQ批准的网络安全课程的有:牛津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以及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此外,克兰菲尔德大学的网络防御和信息安全保障课程、萨里大学的信息安全课程也获得GCHQ颁发的临时认证。  报道称,这一特殊“网络间谍"学位是英国2011年公布
最近一个月,如果你在QQ搜索里输入“口罩”或者“额温枪”,会显示出无数页货源群图标。加入任意一个,就可以马上进入一个崭新世界。不同于我们所处的安静的、趋缓的“隔离世界”,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滴滴声,目不暇接的“求购”“验货”“现货”“现金”蹭蹭跳出,夹杂着直截了当的微信号和电话——这就是此类群的全部信息,几乎没有其他对话。  包括口罩、防护服、额温枪等在内的医疗防护器材行业,是此次新冠疫情蔓延之下,少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发给中国人的EB-5投资签证达6895人,占该项目总数的80%。  该项目给予在美国投资100万美元或在高失业率的农村地区投资50万美元的外国人移民身份。  在过去的两个财政年度,EB-5投资移民签证的发放量猛增,突破7000张/年。而且自2009年起,EB-5投资移民签证中,中国人一直都占比最多,尤其是2012及2013财政年度,中国内地投资人占比均
当前,全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海南省政府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团中央发出动员令,号召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投身疫情防控。  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战,海南全省各级团组织积极响应号召,科学有序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夺取防控斗争胜利贡献青春力量。团海口市委
童年夏天的回忆多半是在凉席上,夜晚占据时间总量的三分之一,自不必言,白天有午睡,还有很多事,都是躺在凉席上完成的:看书、看电视、吃西瓜、叠衣服、闲聊、听单田芳的说书……毛估估,每天有大半天依偎在席子上。那条竹席是铺在地板上的,白天可以卷起来,晚上铺开,一家人都睡得下。早晚擦洗,肌肤相亲,日夜厮守。那条竹席触感润泽,明显出自民间工匠之手,竹片薄而韧,又在高频使用和精心保养之下变得油光锃亮。  等父母
明天,是大舅出殡的日子。  七十八岁的大舅,在他的妻子去世一个多月后,也跟着去了。  大舅是母亲的大哥。按家乡话,大舅应该称作“大太爷”——这个称呼不言而喻地显示出了大舅的地位与身份。有时候,我常常怀疑这是不是母系社会的遗留。然而,对于传统社会那些嫁出去的女儿们来说,一个或几个能干的哥哥的存在,的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这能使这些女人在夫家少受很多气。就算出了事,也会有人帮她出头——有很多次,我看见
当一件真正能影响你的事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时,它的存在会让你刻骨铭心,甚至能指引着你走更长更远的路。 01  我是从小学二年级转来小镇的,因为家族原因,爸妈在老家隔壁的小镇买了地,借钱盖了房子。从七岁开始,我的记忆多数与小镇有关。小镇不大,转悠个一大圈就能把它逛完。  上小学时,我少不更事,以为小镇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或者说小镇就是我世界的中心,在一个中心里,我过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我没有想过
新房快要装修好了,我和夫君站在简陋的阁楼上,打量着洁白的墙壁,夸张地想象着一人独享一间书房的美丽新生活——我以后就留在家里,陪你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学习!是的,当初之所以决定买下这个房子,主要就是阁楼上的这两间大房子,可以用来作书房。夫君一间,我一间。夫君很开心,我当然更加开心!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书房!为了这间书房,我已经等候了半生呵!  小时候,家在农村,不要说书房,连书桌也没有一张。小学时代,
在教育领域,在线教育是“当红炸子鸡”,近两年频频传出重磅消息。2013年,风投扎堆在线教育,沪江网获得约2000万美元的巨额风险投资,创下在线教育领域近年来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学而思集团正式更名为“好未来”,进军线上教育。  这还不算完,前几日,靠网游公会起家的欢聚时代公司更强势推出在线教育品牌“100教育”,并抛出了永久免费的杀手锏。另外,新东方传出消息,旗下的在线业务将在两三年内独立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