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学情依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课文的“文本价值”不等同于“教学价值”的认识已被广大同仁认同。可是,在现实的教学常态中,绝大多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时,走的仍然是只重视“文本价值”的老路,“目中无人”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表面上,教师们天天面对着一大群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学生;而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不太重视学情,也不太重视研究学情。鉴于此,笔者试就确定教学内容的学情依据谈谈自己的思考。
  依据之一: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
  人们阅读和学习文章,理解和领悟文章内容和情感,离不开学习者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接受美学告诉我们,只有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因此,如何认真研究文本,研究学生,努力寻找出文本同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契合点,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比如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是历来各种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其“文本价值”非常丰富。单是写作缘由,近年来,就笔者所见,就有十几个角度。这些新的解读角度,对于文本的研究自然非常有意义。但是,很多解读角度,距离学生的生活现实是那么的遥远,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如何能引起强烈的阅读兴趣呢?如果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的角度去考虑其“教学价值”,效果就可能会大不相同。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正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多情善感阶段,他们有了自己的心理秘密,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排遣的无端的烦恼,甚至还会莫名其妙地伤感,却又觉得无人理解,难以找到诉说的对象,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明原因的孤独感。观照课文,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有谁理解呢?出门时“妻拍着闰儿哼着眠歌”,而回家时“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内心苦闷而不能入眠,连最亲近的妻子都不能理解,又会有谁能理解呢?万般无奈之下,想出去排解一下,却又未能排解掉。这不正契合学生的情感体验吗?以此为契合点切入课文,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在心理上产生了“共鸣”。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学生自会去用心阅读,全心体悟,进而引导他们去揣摩作者写景抒情的手法。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领悟、欣赏文章,应该比让学生去结合高深的这思想那意义的效果要好得多。
  依据之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认知水平
  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认知能力,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是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尺度,而学生跳的起点,就是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认知能力。现实中的学生,绝大部分的阅读量很有限,阅读经验很欠缺。学生阅读经验不足,认知能力又从何而来?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只顾文章内容而不顾学生实际的情况可以说比较普遍。将所能得到的有关文本学术研究的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的现象不是大有人在吗?曾在一次研讨会上听过一节《归去来兮辞》的展示课。设计的主要环节是,以课文为中心,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的身世和相关社会背景,引入学生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学生未学过的《读〈山海经〉》等两首课外诗,结合朱光潜的“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等评价,让学生讨论认识陶渊明其人;结尾拓展:“如何看待都市里的蛰居族——新时代的隐者,如宅之一族?”且不做其它评析,一节课的时间,光是这些环节就已经令人眼花缭乱了。作为一篇骈体文,在几乎没有预习和准备的情况下,文字方面的障碍就已经够学生受的了。即便是教师,第一遍接触文章,能解决文言词句,读懂基本内容,就已经不错了,遑论高一年级的学生?
  这样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对学习没有多大意义,反而还会造成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必然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要想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能够切合学生的基本阅读经验和认知能力,就应当努力去做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多年来,笔者每接手新一届高一学生,都要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统一测试、单独测试、当面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来源、在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写作教学和练习、书写、朗读能力、文言文阅读基础等等状况,尽量全面细致地进行学情摸底,制定出至少为一年的教学设想规划,作为设计每篇课文教学的学情依据。
  依据之三: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现实
  入选教材的文章作者的生活面、见识面都肯定要比中学生宽广得多,尤其是文言文,所反映的生活距离学生的生活现实本来就很遥远。如果仅从历史社会的角度,或者是作者生活的角度实施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隔膜感。只有努力使其和学生的生活现实联系起来,拉近和学生生活的关系,才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可联系现实中的教育状况,对文章进行当下的解读,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对现实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
  有了认识现实的价值,学生感受到了文章的现实意义,学习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再如鲁迅的《祝福》中对人情冷漠的描写。联系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别人将要跳楼,围观者不仅不去想办法阻止,却幸灾乐祸地欲寻求刺激;“小悦悦”事件;公共场合不法分子违法乱纪,人们往往冷眼旁观等等,不仅拉近了作品和学生生活的现实的距离,比那种只是声讨封建礼教的做法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专制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反思,进而激发起他们立志建立真正的现代社会文明的责任意识。
  当然,依据绝不止以上几种,还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的欲望,审美的需要等等。不管依据有多少,总归一点,教学首先要努力研究教学对象——学生,包括他们的心理、经验、生活环境、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等,研究得越是全面细致,才有可能设置更准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更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而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许多老师在谈及说明文的教学时,感觉说明文比较的枯燥、乏味,在教学上很难有所突破和创新。更有一部分老师在教说明文时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足,课堂气氛会较为压抑、沉闷。如何使说明文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若我们打破常态、另辟蹊径,用崭新的方法去教学,借助图表、散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会收到较好的教学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方法:阐述分析骨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问题,并针对问题而进行的心理疏导。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骨结核病人的疾病转归和预后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心理护理符合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取得很好疗效。   【关键词】 骨结核;心理护理   目前,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病人在完成角色转换的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最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一,不论是技法讲授,材料选取,还是批阅评点等都是教学中长期困扰教师又不得不努力为之的任务。不仅如此,因为常规的定时定量训练要求,使得日常作文训练成为一种“霸王”式的训练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写作状态:个性特质被束缚,学生擅长与否、喜好与否都必须完成。因而,写作文又成了学生厌倦的学业负担。更为严重的是,最后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有共性而无个性的“标准产品”作文,学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语言精炼、文体优美、思想深远,开展古典诗词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高中语文教材是一本具有高深的审美修养的书籍。为了遵循教育界对于当代语文提出的美育要求,教师要利用好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教学资源,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和升华。  一、古典诗词是开启美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
读书对去除社会浮躁之气、提升国民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回味一下那些流传千古的读书古训或名言,就会发现其中所彰显的读书的巨大功能。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大力倡导读书,给读书加温。  应该说,时下出书的越来越多,但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上学的孩子们要么走马灯似的忙于从这个学习班到那个学习班,要么沉湎于网吧而“e”网情深,他们已经离文学名著越来越远,难怪教育专家们呼吁:现行功利性的教育体制怎样能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肿胀,2例出现浅
摘要: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糖尿病患者通过恰当的护理和指导,使患者情绪稳定,饮食控制,运动有规律,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有效的心理、饮食、运动等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饮食;运动;护理体会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变迁,当前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强关系的减少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0名,行整体护理干预。随访2-3
在现在的中学作文训练中,学生写作存在一个很显著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内容比较空洞,对事件的描述不够真切,不能深层次思考问题,文章大多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没有自己的真实个性。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不会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写作的素材。根据对最近几年的写作教学的总结,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汲取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