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角落里的慷慨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o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愿停下脚步,在一方静好的土地上,带着金砂般渺小而闪光的品质,为世界的前行慷慨解囊。
  ——题记
  风无偿助力,鹰得以搏击长空;土慷慨供给,花得以缤纷艳丽;星默然成伍,银河得以广袤非常……这世上总有这么两种角色:一种是聚光灯与荣誉追随的奔跑者,一种是居于一隅默默无闻而给予别人助力的过路人。历史总是将心偏于光芒四射的人,而我更愿为那卑微角落里慷慨地为他人鼓掌的人奉上敬仰的目光,即使他们渺小如微尘,淡泊而无闻。
  这个世界总是显得过于忙碌,利益的爭夺早已让淡然处事、默然奉献之格言束之高阁。如今不缺勇于追求成功的人,看那无休止的选秀中树立的偶像形象和传播的奋斗故事,看那层出不穷争先恐后在书架上占一席之地的青春言情与致富“秘籍”,都是他们的“功劳”。不错,他们不失为社会前行的推力,正如古代西方先哲说的:“人无欲望便死亡”,可这些追逐时常太过聒噪与不安。
  而我愿意成为那卑微路旁鼓掌喝彩的无声一员,淡然,无私,自由。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片段,在影片结束时所有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一一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钟的镜头。这便是对那些卑微而慷慨之人的尊敬与珍视。在主角光芒夺人心魂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各自的角落里做着锦上添花却至关重要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于奥斯卡金杯之上。
  在卑微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亦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力。人生在世,有人散发光芒,亦有人平凡而实在地付出。正如英伦博物馆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角落里的慷慨的人们的舞台。那些为伦敦奉献的普通人,那些为世界慷慨奉献的“路边人”,何尝不是值得世界重视和敬仰的主角?
  于是朋友,我羡慕英雄的奋斗史与无上光荣,我亦肯定那些追求卓越的伟人。但我更愿平凡而实在地付出,在一个卑微的角落,为世界和他人的奉献和慷慨而鼓掌。
  【作者系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010)班学生,指导教师:刘润生】
其他文献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唐代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会运用“以不全求全”的艺术手法。你看,偌大一座终南山,只用四十个字就勾画出了它那高大绵延的形貌。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海拔1700多米,去天甚是遥远,说它“近天都”乃是艺术夸张。诗人登上终南山,但见“白云”弥漫,眼前的景物全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期刊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针对主题的命题有三类:概括、评价和探究。对主题比较单一的小说,高考试题往往以概括的形式考查;对从不同角度挖掘的主题,则以评价、探究的形式考查。  常见题型:  (1)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或理由。(2)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
期刊
1.从命题的思路上,紧扣《考试说明》的要求,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进行命题。其中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热点。诗歌主要是抒情言志的,其中所抒之情、所言之志为其中心内容,而为完成这一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如抒情的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即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技巧。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必然围绕这两点来进行。诗歌鉴赏考查的内
期刊
大数据时代下人们被朝九晚五的忙碌折腾得苟延残喘。那些镁光灯下的故事,大都披着真伪莫辨的画皮。人们正如故事中被蒙了眼的驴,看不见诗和远方,更遑论认清真实的存在。  哗众取宠的多了,兢兢业业的少了;媚俗的多了,纯粹的少了;浮躁的多了,沉稳的少了。微博的奇闻逸事,明星的八卦绯闻,热播的玛丽苏剧,仿佛一个个“奶酪陷阱”,轻易地攫夺了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吐槽不断,然而反思却成了点到即止的衍生品,舆论也沦为了矫
期刊
人生路上,因为有梦,所以选择远行。每一个人注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这条漫漫的人生之路或平坦或布满荆棘。但不管路如何,我们都应怀揣着梦想,义无反顾地坚定前行,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告诫自己,从现在开始,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高三学子了。高三,意味着什么,只有自己内心最清楚。既然选择了高三,就应当坚定地走下去,开启梦想之旅。走过了这段艰苦的高三之路,我相信,在登上山顶的那一刻,定会看到美丽的风
期刊
好的作品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好的内容,二是好的文字表达。这两样东西不是在写作时突然产生的,而是靠平时下功夫。当然,写作时会有文思泉涌的时刻,绝妙的构思和表达仿佛自己来到了你面前,但这也是以平时做的工作为基础的。作家是世界上最勤快的人,他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不停地做着两件事,便是积累素材和锤炼文字。严格地说,作家并非仅仅在写一个具体的作品时才在写作,其实他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灵感闪现不是作家的特权,
期刊
人,有千百种姿态。但做人的根本基于德行,德的显现始于仁,以仁为德,才是人的正确姿态。  仁的姿態植根于人性,依存着人性自然地显现。仁是广博宏大的爱的姿态,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更是充满勇气与力量的姿态,引导着社会与人和谐发展。  大凡有善心的人,都会不经意间显露出其仁爱可亲的品质,自然受人爱戴,为人景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人皆知,可心系治理水灾的他却允许手下的劳动人民回乡调养劳累疲惫的身体并且亲
期刊
学者王汎森发表言论,认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而我认为,以“争第一”这样的高标准去要求自己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单一死板,认为现代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等的存在。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械化、功利性的一面,而不曾想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竞争第一正是一种高标准要求。这种高标准要求如一种动力、一种警示、
期刊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虎妈猫爸”。教育,从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话题。今日阅一漫画,萌生在此浅谈之意。  漫画中,一个孩子成绩从满分退步区区两分,父母便从爱抚变为责罚他;而另一个孩子由不及格到刚刚及格,父母却是由责到奖的巨大转变,此情此景,讽刺意味十足。  看着孩子脸上鲜红的唇印或掌印,我不禁想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饱受现实之苦的父母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故有拔苗助长之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针对现在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现在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全国第一名,他们忘了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在多样性社会里面生存,这样才会有很多籍籍无名而又各具优长的人冒出来。”  对此,你是否赞成?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