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步调”的不一致,在班级管理时带给老师很多的“惊喜”。住宿生和午休生如何在同一个班集体和谐相处,这成为考验学生、考验老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關键词:住宿 午休 喜忧参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69-01
今年接手的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又很特殊的班级,既不能称作“寄宿”班也不叫作“午休”班,因为其中有26个住宿生,24个走读生。看起来似乎很和谐,但其中却隐含着“危机”。
一、两个群体,三种路线
开学一周后,我才明白,班里这两大群体,放学时,是走着三种路线的。住宿生去饭堂,回宿舍。午休生有将近十个要赶4点55分那趟校车,还有十来个是家长来接。有一次因为打雷、下雨,学生在一楼电脑室上课。雨势比较大,我和电脑老师没让学生离开电脑室,但是我站在门口,没办法听到广播,并且自己也不清楚第一趟校车会是那么快离开……就这样,我若无其事地回办公室,但不一会儿,齐刷刷的十个午休生很沮丧地来到我面前:“老师,我们没坐上校车……”原来,我闯祸了,我要给他们家长打电话,看看是否方便过来接他们回去。一个个打完电话后,再看看隔壁班现在才放学,因为隔壁班都是住宿生,他们的放学淡定而从容。回过头来看,教师在遇到一些意想不到又紧急的事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急躁,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也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2后来我也在思考着,以后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有序地组织放学。
二、早读的“坚强”,留堂的“艰难”
开学前几周,对学生还不熟悉,每天一早,去到课室,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学生搞好课室和公区的卫生,同时我们班还不能像住宿班一样,晚上就将作业收齐,都要留到早上督促孩子交齐各科作业。等到这两件事做完的时候,该早读了。但看看时间,早读课已过去了好几分钟。虽然浪费了时间,但如果这时早读能顺利开展,那还是很好的。但事与愿违,个别“奔波”的午休生无奈地站在教室门口喊:“报告”。个别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总爱迟到,不仅会被扣分,还影响了早读。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是这样写“迟到”的:在学校的纪律评比中,这常常是最刺眼的一个项目,每天都立竿见影。也就是这样立竿见影的纪律评比让老师也相当敏感。
与早读有得一拼的要数下午放学的留堂了。常常会有学生听写生字词不过关,偷懒没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这些小孩,老师总想在放学时及时地帮他们“补上一课”。但每次的留堂,我都要“深思熟虑”。要留的是住宿学生,那还很好办。但如果要留午休生,那可要想想了。不管是坐校车的还是家长来接的,我都需要给家长打电话,并劳烦家长迟点来接。总之,一句话:留堂需谨慎!
三、软硬兼施,住宿生将自立进行到底
班里来了个插班生,他的到来,着实让我操心……开学不久,顽皮好动的他,一到晚上就眼泪汪汪的,有一次还委屈地对我说我:“老师,我觉得好不公平哦。”“怎么啦?”“为什么一个星期要在学校5天,但在家里只有两天?”听了这句话,我愣了一下,突然间我也同情起了这小孩,但想想,还是赶紧将他不想住宿、依赖家里的心理打压下去比较重要。我也马上回了一句话:“老师的家不在顺德这里,一年只可以回家两次,那你觉得公平吗?”听了我的话,小孩突然不出声了,也不哭了,好像明白了什么。但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都还是这个样子,我忍不住生气了:“你是男孩,每天都哭哭啼啼的,根本就不像一个男子汉,大家都会笑你的……”这样的“恐吓”效果还不错,起码现在他已经有点喜欢住宿了,似乎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不过,事后也反思了一下,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小孩来说,是不是有点强硬呢?小孩的成长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一下子要学生达到自己的要求,学生做不到,老师也会别扭。
四、家长溺爱,老师放手
刚开学不久,每天放学,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住宿生那种羡慕的眼神,他们很希望能像午休生那样有爸爸妈妈来接的。当然,班里面确实有“成功逃离”住宿生活的两位学生。
一个在校是老鼠,但在家却是小老虎的孩子。有一次,他上体育课不小心摔伤了,那一个星期家长都要求每晚接他回家照顾,作为班主任也在极力配合。但一个星期后,他还是说不舒服,不是手、脚,就是牙齿有问题。不让回家就哭。本来通过插班生和午休转住宿学生的事,我已经有把握有办法能让他安心住宿了。可是这个学生的背后,却有着一个“军团”在支持他。其中爷爷奶奶就是主力军。爷爷和奶奶强烈要求,学生爸爸妈妈的再次屈服和退步,最后,我只能同意让小孩转午休。
另外一位学生,他时时刻刻牵动着整个家族的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族里的长辈全都出动了,首先是对住宿环境不满意,要求要更换宿舍,换不了就大吵大闹,还要求要见校长。家长的“重视”直接影响了老师,家长心理认定了他的小孩与众不同,他吃住家长都不放心,这也造就了小孩理所当然的不适应。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会变成一种慢性毒药,每次的“中毒”都是悄无声息的。2而这种“毒药”,只能换来老师的放手。
五、一半一半,喜忧参半
独立自主的住宿生,在班里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上衣有没有束好,红领巾戴得美不美观,符不符合规范,住宿生总会比午休生要更关注。晚修的时候,学生也开始明白,老师不会轻易帮他们解决作业里的问题,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慢慢地,上晚修前,住宿的同学就知道要先拿好字典,遇到不会的字,自觉地查起了字典。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还是会有学生会问我,但起码他们已经知道要多读两遍题目,要努力想清楚再来问我。
午休生是相对活跃的,他们在家里时,能通过资料、网络等多种途径来解答老师布置的一些问题,并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这当然也是家长配合的功劳。另外,午休学生的作业是要相对工整的,工整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监督。
午休生和住宿生,就像两根绳子,相互缠绕捆绑在一起才会有最大的力量。当这“喜”和“忧”的味道混在一起,或许味道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我也会继续探索着味道应该怎么变,最后变成什么味道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王晓春著.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晓春著.智慧从哪里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吉诺特著,冯杨,周呈奇译.教育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南出版社 ,2005.
關键词:住宿 午休 喜忧参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169-01
今年接手的是一个看似平凡却又很特殊的班级,既不能称作“寄宿”班也不叫作“午休”班,因为其中有26个住宿生,24个走读生。看起来似乎很和谐,但其中却隐含着“危机”。
一、两个群体,三种路线
开学一周后,我才明白,班里这两大群体,放学时,是走着三种路线的。住宿生去饭堂,回宿舍。午休生有将近十个要赶4点55分那趟校车,还有十来个是家长来接。有一次因为打雷、下雨,学生在一楼电脑室上课。雨势比较大,我和电脑老师没让学生离开电脑室,但是我站在门口,没办法听到广播,并且自己也不清楚第一趟校车会是那么快离开……就这样,我若无其事地回办公室,但不一会儿,齐刷刷的十个午休生很沮丧地来到我面前:“老师,我们没坐上校车……”原来,我闯祸了,我要给他们家长打电话,看看是否方便过来接他们回去。一个个打完电话后,再看看隔壁班现在才放学,因为隔壁班都是住宿生,他们的放学淡定而从容。回过头来看,教师在遇到一些意想不到又紧急的事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急躁,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也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2后来我也在思考着,以后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有序地组织放学。
二、早读的“坚强”,留堂的“艰难”
开学前几周,对学生还不熟悉,每天一早,去到课室,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学生搞好课室和公区的卫生,同时我们班还不能像住宿班一样,晚上就将作业收齐,都要留到早上督促孩子交齐各科作业。等到这两件事做完的时候,该早读了。但看看时间,早读课已过去了好几分钟。虽然浪费了时间,但如果这时早读能顺利开展,那还是很好的。但事与愿违,个别“奔波”的午休生无奈地站在教室门口喊:“报告”。个别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总爱迟到,不仅会被扣分,还影响了早读。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是这样写“迟到”的:在学校的纪律评比中,这常常是最刺眼的一个项目,每天都立竿见影。也就是这样立竿见影的纪律评比让老师也相当敏感。
与早读有得一拼的要数下午放学的留堂了。常常会有学生听写生字词不过关,偷懒没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这些小孩,老师总想在放学时及时地帮他们“补上一课”。但每次的留堂,我都要“深思熟虑”。要留的是住宿学生,那还很好办。但如果要留午休生,那可要想想了。不管是坐校车的还是家长来接的,我都需要给家长打电话,并劳烦家长迟点来接。总之,一句话:留堂需谨慎!
三、软硬兼施,住宿生将自立进行到底
班里来了个插班生,他的到来,着实让我操心……开学不久,顽皮好动的他,一到晚上就眼泪汪汪的,有一次还委屈地对我说我:“老师,我觉得好不公平哦。”“怎么啦?”“为什么一个星期要在学校5天,但在家里只有两天?”听了这句话,我愣了一下,突然间我也同情起了这小孩,但想想,还是赶紧将他不想住宿、依赖家里的心理打压下去比较重要。我也马上回了一句话:“老师的家不在顺德这里,一年只可以回家两次,那你觉得公平吗?”听了我的话,小孩突然不出声了,也不哭了,好像明白了什么。但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都还是这个样子,我忍不住生气了:“你是男孩,每天都哭哭啼啼的,根本就不像一个男子汉,大家都会笑你的……”这样的“恐吓”效果还不错,起码现在他已经有点喜欢住宿了,似乎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不过,事后也反思了一下,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小孩来说,是不是有点强硬呢?小孩的成长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一下子要学生达到自己的要求,学生做不到,老师也会别扭。
四、家长溺爱,老师放手
刚开学不久,每天放学,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住宿生那种羡慕的眼神,他们很希望能像午休生那样有爸爸妈妈来接的。当然,班里面确实有“成功逃离”住宿生活的两位学生。
一个在校是老鼠,但在家却是小老虎的孩子。有一次,他上体育课不小心摔伤了,那一个星期家长都要求每晚接他回家照顾,作为班主任也在极力配合。但一个星期后,他还是说不舒服,不是手、脚,就是牙齿有问题。不让回家就哭。本来通过插班生和午休转住宿学生的事,我已经有把握有办法能让他安心住宿了。可是这个学生的背后,却有着一个“军团”在支持他。其中爷爷奶奶就是主力军。爷爷和奶奶强烈要求,学生爸爸妈妈的再次屈服和退步,最后,我只能同意让小孩转午休。
另外一位学生,他时时刻刻牵动着整个家族的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族里的长辈全都出动了,首先是对住宿环境不满意,要求要更换宿舍,换不了就大吵大闹,还要求要见校长。家长的“重视”直接影响了老师,家长心理认定了他的小孩与众不同,他吃住家长都不放心,这也造就了小孩理所当然的不适应。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会变成一种慢性毒药,每次的“中毒”都是悄无声息的。2而这种“毒药”,只能换来老师的放手。
五、一半一半,喜忧参半
独立自主的住宿生,在班里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上衣有没有束好,红领巾戴得美不美观,符不符合规范,住宿生总会比午休生要更关注。晚修的时候,学生也开始明白,老师不会轻易帮他们解决作业里的问题,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慢慢地,上晚修前,住宿的同学就知道要先拿好字典,遇到不会的字,自觉地查起了字典。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还是会有学生会问我,但起码他们已经知道要多读两遍题目,要努力想清楚再来问我。
午休生是相对活跃的,他们在家里时,能通过资料、网络等多种途径来解答老师布置的一些问题,并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这当然也是家长配合的功劳。另外,午休学生的作业是要相对工整的,工整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监督。
午休生和住宿生,就像两根绳子,相互缠绕捆绑在一起才会有最大的力量。当这“喜”和“忧”的味道混在一起,或许味道会发生质的变化,但我也会继续探索着味道应该怎么变,最后变成什么味道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王晓春著.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晓春著.智慧从哪里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美)吉诺特著,冯杨,周呈奇译.教育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南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