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法研究,更要注重学法指导。教与学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过程,而学生学习效率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与正确。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只能在学生的"学会"与"会学"上面,所以在研究教法的同时,还要仔细探讨学生的学法。
1.在设计教法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因此,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的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材,不同章节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法处理上,应采取不同方式,而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各有其特点。学生能否掌握学习主动权,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自学能力,往往依赖于学法的巧妙设计。
如在讲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这一节时,基于其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的特点,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阅读讨论,找出疑难问题,通过讨论解答。预先设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条件?②国民经济是怎样得到恢复和发展的?③建国初国民经济出现严峻形势的原因是什么?④如何理解官僚资本,为何对其采取没收政策?⑤"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的实质是什么?⑥何为互助合作运动?⑦何为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⑧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何重要意义?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成效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种程序式的提问与回答,反映了步步推动的教学设计,显示了由浅入深的学法指导。
2.在实践教法之中传授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让学生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的讲法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师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输知识,演示个人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法转化为学法。
如练习题:美国在19世纪末成为工业强国,一战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当今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结合史实简要归纳上述四个时期美国经济能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答:主要原因:
(1)自然条件:①位置优越,受战争之祸少;②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2)市场条件:①西部开发,国内市场广阔,对外投资扩大;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控制了世界的金融和市场。
(3)科技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
(4)战争因素:充分利用一战二战大发横财。
(5)对手削弱:①两次大战使欧洲实力下降;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6)生产关系的调整:①内战中废除了黑人奴隶制;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建立;③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
(7)劳动力条件:欧亚移民源源不断涌向美国。
(8)外交条件:灵活的外交政策,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个范例的引导,让学生分析英国、法国、德国等各国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史实,起到举一反三效果,也掌握如何答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考分,更有助于学生人格养成、素质培养。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对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帮助。
当然学生是有差别,学习方法不应有固定模式,应该因人而异。"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重要是把握住学法指导的基本途径和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使之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方法从事学习活动。3.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
教法有规可循,学法有规可找。我认为课堂讲述示范很重要,课外辅导更不可缺少,特别是学法指导和点拔。一是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列提纲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二是给学生留思考题。把教材重要部分编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争论,提高学生认识。三是指导学生多做习题,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引导学生三步走:①仔细审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搞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②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两种分析方法,即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法,明确解题过程及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等。③回顾解题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方法。最终达到"学会"和"会学"双重目的。
1.在设计教法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因此,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学生的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材,不同章节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法处理上,应采取不同方式,而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也各有其特点。学生能否掌握学习主动权,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自学能力,往往依赖于学法的巧妙设计。
如在讲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这一节时,基于其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枯燥的特点,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阅读讨论,找出疑难问题,通过讨论解答。预先设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条件?②国民经济是怎样得到恢复和发展的?③建国初国民经济出现严峻形势的原因是什么?④如何理解官僚资本,为何对其采取没收政策?⑤"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的实质是什么?⑥何为互助合作运动?⑦何为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⑧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何重要意义?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成效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种程序式的提问与回答,反映了步步推动的教学设计,显示了由浅入深的学法指导。
2.在实践教法之中传授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让学生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的讲法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师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输知识,演示个人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法转化为学法。
如练习题:美国在19世纪末成为工业强国,一战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当今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结合史实简要归纳上述四个时期美国经济能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
答:主要原因:
(1)自然条件:①位置优越,受战争之祸少;②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2)市场条件:①西部开发,国内市场广阔,对外投资扩大;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控制了世界的金融和市场。
(3)科技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生产发展。
(4)战争因素:充分利用一战二战大发横财。
(5)对手削弱:①两次大战使欧洲实力下降;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6)生产关系的调整:①内战中废除了黑人奴隶制;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建立;③罗斯福新政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
(7)劳动力条件:欧亚移民源源不断涌向美国。
(8)外交条件:灵活的外交政策,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个范例的引导,让学生分析英国、法国、德国等各国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史实,起到举一反三效果,也掌握如何答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考分,更有助于学生人格养成、素质培养。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对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帮助。
当然学生是有差别,学习方法不应有固定模式,应该因人而异。"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重要是把握住学法指导的基本途径和要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使之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方法从事学习活动。3.在课外辅导中指点学法
教法有规可循,学法有规可找。我认为课堂讲述示范很重要,课外辅导更不可缺少,特别是学法指导和点拔。一是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列提纲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二是给学生留思考题。把教材重要部分编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争论,提高学生认识。三是指导学生多做习题,探索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引导学生三步走:①仔细审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搞清哪些是直接可知,哪些是间接可知;哪些是显性未知,哪些是隐性未知。②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两种分析方法,即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法,明确解题过程及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等。③回顾解题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方法。最终达到"学会"和"会学"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