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幼升小”?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oo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满6岁的小欣,今年九月在家人的祝福和期待中开启了她的小学生活。可没想到,开学没多久,她就对上学没了新鲜劲,早上开始赖床,嚷着不想去学校。去了学校也没精打采的样子,总是嘟着小嘴,也不怎么和同学一起玩。老师问她怎么了,她总说自己不舒服。妈妈带去医院看了,但医生又说没什么事。每天放学看着别的孩子都欢蹦乱跳的,而小欣总是耷拉着小脑袋,一副不开心的样子,爸爸妈妈很是担心。后来经过学校心理老师的提醒,才知道小欣这样的表现可能是“入学不适应”导致的。
  幼升小的孩子适应能力还相对较弱,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转变巨大,很多孩子一开始难免会有些不适应。虽然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有些适应困难的孩子可能会有强烈的躯体反应,比如头晕、肚子疼等。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身体,往往也没有什么问题,家长们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心理学上,这有可能是适应不良引起的负面情绪通过潜意识转换成躯体症状所导致的,需要家长们引起重视。作为一名小学心理教师,给家长们以下四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孩子们预防开学不适应,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鼓励孩子尽快融入班集体


  孩子要融入学校生活,第一步就是融入到班集体,认识新朋友,这样会让孩子对学校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家长要鼓励孩子用积极主动的态度与班级同学交往,要主动跟同学打招呼问好。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小礼物,开学时送给班级的同学,这样有利于树立孩子热情友好的形象,也更容易被别的孩子接纳和喜欢。再则,可以告诉孩子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这样会更容易交到好朋友。同时,还需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孩子们一起劳动、一起运动、一起游戏,有更多的互动,也能加深彼此的了解,拉近心理距离。学校也时常有需要亲子参与的课外集体活动,家长们可以积极报名参加,因为每一次集体活动其实都是孩子们融入班集体的大好机会,在活动中,家长还可以引导平时比较腼腆的孩子去大胆交朋友,支持他们走出第一步。

协助孩子定下新目标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有了新的角色,家长在引导孩子进入新角色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定下新的目标将有利于孩子了解新环境的要求,主动适应环境。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一年级小学生这个角色里的要求,对孩子进行新的定位,找到在新的角色里孩子需要做的事情,把它定成孩子的目标。设定目标时,要将目标细化且可操作性强,让孩子知道具体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这样孩子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这些目标。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刚进入小学时,不能在课堂上随意下座位走动、发言前举手,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课堂行为规范方面的目标。最好将目标写下来,贴在每天可以看到的地方,以此来不断激励督促孩子。目标不仅限于学习上的,还可以包括个人生活、兴趣特长等内容,比如,孩子早上可以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每周练习舞蹈等,这些都可以定成孩子的目标,让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及时调节孩子的负面情绪


  面对环境突然的改变,孩子不光在心理上会感觉不适应,在能力上也会无法完全适应新环境里的要求,再加上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还不准确,当遇到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感觉很失控,内心的负面情绪就很容易随之而来。比如,有的孩子刚开始学写字,写出来的字总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会被老师要求一遍遍地订正,孩子会感觉很挫败和沮丧。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将会进一步加剧孩子的不适应,甚至影响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表现。
  家长可以在开学前的暑假就给孩子做些心理建设和基础能力练习,让孩子对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一定了解,让孩子不至于在遇到问题时一点准备都没有,从而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当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用开放式问题问问孩子“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不要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情绪平复后,还需对孩子进行指导,以后遇到类似困难时,孩子才能表现更好。孩子刚开学的一段时间情绪可能绷得比较紧,家长可以在周末给孩子适度安排一些放松娱乐的活动,让孩子的心情得到释放和调节。

巧用积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种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我们注意什么、去做什么,因而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家长引导孩子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帮助孩子为自己赋能,这将是孩子成长路上一个看不见的法宝。比如,开学前后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些像这样的暗示:“新学期已经开始了!我要精力充沛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很棒的!”当然家长鼓励的话语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积极暗示,你可以当孩子表现好时,对孩子說:“嗯,我们家的小学生真是不错!这件事做得很好!”当孩子出现适应性的行为,家长积极地反馈,会强化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表现得越来越好。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把对孩子的鼓励变成了一种压力,这样就适得其反了。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鼓励孩子的时候不只是跟他说类似“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的”这样的话,更重要的是给到孩子实际的指导和支持,这样孩子才不光有信心,才更有能力去面对困难。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如果孩子出现了不适应的表现,要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寻找原因,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增强适应性。当不适应情况严重,出现心理疾病倾向,也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面对幼升小孩子的适应问题,家长们在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要注意稳住自己的心态,不过于担心孩子的适应问题,以免孩子受到大人的情绪影响,从而也紧张焦虑起来。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顽强的生命力量,只要有适宜的阳光雨露,花儿自会绽放!
其他文献
一、目标是焦点解决晤谈的主轴  设定目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经常在做此事。Dorner[1]曾说:“我们总是想着做些什么行动来完成我们的目标,或是避免与预防我们不想要发生的一切。当我们在形成目标时,这些目标就成为问题解决的重要角色。”。  目标最能激发人们的资源,最容易让人们往前迈进,也最能成为自我监控系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前进,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的意图。所以,咨询师需要能了
期刊
相传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中刻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人类带着“认识自己”的目的出发开始去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结果却在纷繁复杂、信息横斥的科学机器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伤害着自己。尤其是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进入了一个高速变化的时期。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不断扩大再生产之下对财富偏执的积累。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很多时候是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生产而生产,渐渐地淡忘了人在
期刊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年轻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岁月沉淀后,渐渐深以为然。  好人一生平安,意蕴深在。往往不针对一时一地,而是以一生为量度;一个善念,一次忍让,改变了自已或他人的行动轨迹,避免了矛盾的激烈冲突,久之积累正性能量和机会,消弭积怨仇对。影响每个当下决定的因素很多,个人的性格特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各有志,性格多元化存在,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但有是否正常的区别。最重要的鉴别点就是个体自心是否自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大学生独立性人格缺失的心理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并提出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培养大学生独立性人格的方法,经临床实践,效果显著,易于掌握,最后对于大学生独立性人格的自我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独立性人格缺失;临床暗示技术;程序性知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独生子女进入大学校园,他们逐渐成为当今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然而,他们在家过惯了
期刊
双相障碍即人们常说的躁郁症,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者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热情如火,冷漠似冰”如同患者在急性发作时的两种极端状态,而双相障碍患者的康复,也如同在冰火两重天中寻求平衡。这种平衡,是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日常诊疗中,时常会有患者和家属询问双相障碍患者的康复问题,“我病情都稳定,还需要治疗吗?”“我们做家属的应该做些什么帮助患者呢?”“我一直在服药,怎么
期刊
摘要:情景性面试(SI)和行为描述性面试(BDI)是结构化面试的两种主要形式,但对二者哪个效度更高的问题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本文以68名大学生为被试,平衡设计情景性和行为描述性面试题目,采用多质-多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比较两种面试的构想效度,并以管理者评定为效标比较二者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发现BDI的因素效度更好,且BDI受评委效应和被试面试应答的社会期望性效应的影响更小;BDI和SI的
期刊
清晨的阳光下,本应该去上学的琳琳每个细胞感受的都是“丧”的信息,只能无力地躺在床上。此时此刻琳琳与他人、世界,甚至自己完全隔离。她觉得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失去了连接。外界传来的任何声音都好像在另一个世界,让她无法做出任何反应。  两个月之后的某一天,琳琳却又觉得世界无比美好,精力极度充沛,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她雀跃着和同学笑著边走边说,妙语连珠,活脱脱是一个幽默、风趣的阳光女孩的样子。  不论是琳
期刊
双相障碍的治疗目标  双相障碍是一类多维度的情感障碍,包括了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抑郁和亚临床抑郁发作,也包括无症状状态(缓解期)的发作间歇期。从临床病程看,双相障碍是可以自行“痊愈”的疾病,然而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痊愈”的只是临床症状,而生物学特质仍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目前学术界认为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就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  鉴于双相障碍病程的特点
期刊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部分需要我们严阵以待,那就是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之所以谈辅助不是主导,是因为精分的情况比较复杂,对它的治疗方式首选是药物。因为只有通过药物,患者的分裂程度才能被有效控制,过高的焦虑降低,心理咨询也才有可能参与进来。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会非常谨慎。因为精神分裂的特点就是过度幻想,这让精分患者往往无法分清想象和现实。所以相对意识清晰、可以深入探索内心的神经症类来访者,精神分裂还
期刊
摘要: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是指能让用户参与或能互动的新型在线媒体,它使以往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成了多对多的“对话”方式。通过分析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深入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营销心理的新特点,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心理技术的构思,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营销心理技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营销心理技术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