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第十章第三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案例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案例设计,并从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本案例的可取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和学法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83-01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基础上引入的,内容与生活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对整章物理“有用观”的升华。
  二 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三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和探究物理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来探究物理规律,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好奇心,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三 教法和学法
  1.教法: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情境,每个知识点都采用下列的流程来进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学生探究实验———→学生观察、交流并尝试从中得出初步结论———→老师点评、统一学生的观点,得出结论———→返回问题,解决问题———→引入相关习题,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机会,引导学生有层次的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猜想设计、探究归纳、交流评价、激发表现等活动,激发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态度。
  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巧目标: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相关的现象。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认识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学会收集、处理、交流實验中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③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间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重点、难点:
  ①重点:经过学习探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难点: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的激发,发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五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流程
  (1)引入
  提供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喇叭形玻璃漏斗。设疑提问:将漏斗喇叭口向下,用手把乒乓球托在漏斗喇叭口内,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这时把手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
  此时教师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活动1:将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筷子上,且相距4cm左右。把吹气用的吸管从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时,两个乒乓球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活动2:把折起来的纸架在两本书之间,向纸拱形的下面吹气,你猜会出现什么现象?
  活动3:向纸的中间吹气,你猜会出现什么现象?
  让学生总结通过这些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知识应用:
  (1)探究飞机升力的产生
  ①机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②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与向下气流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③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与下方气流的速度是否相同?
  (2)火车站站台侯车时,乘客应该站在安全线以内,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学生活动:给学生两只船头用细绳拉着的纸船,和一个注射器,让学生思考怎么验证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航海规则中规定,两艘大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3、学生设计实验:给你一个杯子、两根吸管和水,如何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
  4、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流速越快,流体的压强越小。
  七 板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2、机翼上下方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诱发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新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好处。
  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尝试对实际现象的解释等科学探索能力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初二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浓厚,我抓住这一点,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借助小班化的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通过漏斗中乒乓球不落下的现象,深深的吸引住学生,惊叹于物理知识的神奇。再通过两个生活情景(吹纸杯、吹纸)引入本节课探究的内容。三个有趣的小实验(漏斗中乒乓球反过来吹不飞出,吹气球,吹纸条)又把本节课的学生活动推向高潮,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惊奇、讨论、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结论、并对现象、问题情景进行解释。使获取知识与解决问题达到完美的结合。最后通过“口吹喷雾器”的小制作让学生初步感受知识在生活的应用。实验的成功让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在探究飞机为什么能够腾空而起时,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感受、思考,并用模型让学生体会到升力的神奇性。
  所以本节课我采取从头到尾都是学生做实验,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得出结论。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关注实验,增长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我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例如:一位同学展示制作的喷雾器时,喷出的雾达到一米多远,全组同学自发的鼓掌,同时同学异口同声的发问:“诀窍在哪儿?”此同学为其他同学示范;当一位同学以精简的语言解释飞机上升的原因时,另一同学发问:“你如何知道飞机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不同的?”第三个同学马上站立为他解释。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不但表现在动手实验操作上,还表现在互相借鉴,互相倾听,互相质疑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本节课学生实验较多,所以可以在难解释的实验后借助多媒体辅助讲解,不用个个都用多媒体展示,这样课堂会显得更加紧凑。还有在例题讲解完后可以扩充一些有提高和难度的思考题给学生,以提高深度。
其他文献
摘 要: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本文就如何巧妙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理化教学,做一探讨。  关键词:现代教育 课堂教学 物理 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65-01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和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
目的:初步探讨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叶酸、VitB水平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关系.结论
【目的】建立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具体包括:(1)伤寒沙门氏菌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2)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长周期光纤光栅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制作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方法存在着制作成本、光栅性能和制作过程复杂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新的长周期光纤光栅
解析几何中如何求曲线上的点与一个定点的最值问题,往往学生都习惯于利用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联立,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最值问题转化为相关函数问题和不等式问题去求解,有时
摘 要:本文以高中物理中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为例,通过建立模型、总结规律的方式,就磁场中两类粒子源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 磁场 带电粒子 粒子源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76-01    高中物理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习题中,有两类带电粒子比较特殊:第一类是在同一平面内沿某
摘 要:介绍了等效法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概括了物理中等效法常见的几种类型,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分别说明了三种等效法在问题的分析研究中的意义,使我们对某些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物理等效思维的内涵。  关键詞:等效 高中物理问题 简单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78-01    在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现象
摘 要:一个新的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的新证法;切比雪夫总和不等式的推广;幂平均的单调性的初等证明。  关键词:不等式 证明 联系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81-01    命题1,已知0  xij≤ aij   当且仅当m组数至少有m-1组数,组内的数彼此相等,上式等号恒成立。在这里只写出
摘 要: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需要我们分析、挖掘出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那么如何挖掘这些科学方法因素呢?本文就以司南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六章《力与运动》教学过程为例,介绍如何应用的科学方法做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物理 力与运动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2-0184-0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指出:“通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评价作为确保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嵌入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基于课程评价理论,结合上海电视大学实际,提出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自